教育信息化已成了大勢所趨,但是學校需要什麼樣的信息系統,仍然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謎題。有的學校投入幾百萬研發排課系統,只供教務處一年做兩次排課;有的學校認為教育信息化就是能夠實現文件傳遞、車輛管理、出差申請的OA辦公系統;也有的學校安裝了人臉識別考勤系統,認為這就是智能化、信息化。這些功能的實現真的能夠提高教育質量嗎?近日,育聯網創始人黃志如博士在智慧大講堂中,揭開了教育信息系統的真相。
一、教育信息化應解決的核心問題
教育信息化發展近30年來,廠家圍繞教學、練習、測試以及試卷批改和成績匯總,開發了大量的教學軟體、工具和資源,在給教育工作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信息爆炸,使信息處理的複雜程度空前增加。
作為學校最高管理負責人,校長的認知決定了學校採用的教育信息系統是否能夠真正提高工作效率。面對魚龍混雜的教育平臺,應該從哪裡入手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如果資金有限,有限的資金和資源應該用在哪些地方?這是每一位校長應當深入思考的問題。
毋庸置疑,教書育人是每一所學校最核心的工作,是主要矛盾。作為校長,只有讓教育信息化圍繞教書育人展開,才能解決學校最主要的問題。但是教書育人工作如何實現全過程的在線化和數據化?多年來,困擾著所有教育工作者和信息化廠商,至今無解。
黃志如博士提出,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能夠全面、客觀地記錄學生在校期間的行為表現、儀容儀表、活動參與、角色體現等信息;其次,所有記錄要在一個平臺上沉澱數據,並形成評價標準,才能反映師生的成長軌跡;再次,要明確工作流程,建立工作標準,將組織、人員、職能、資源、過程管理、結果呈現,整合成一盤棋協同作戰;最後,學校要制定監督、檢查、激勵制度,建立反饋通道以及改進的路徑。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每一個人腳踏實地的履行職責,讓管理形成高效的連結,環環相扣,服務於教書育人的目標。
二、學校需要什麼樣的教育信息系統
近年來,人臉識別風靡全國,很多學校建立了人臉識別考勤系統。學生只要一進校門,父母就會收到一條微信推送,表明孩子安全回校了。但是對學校而言,幾千名孩子進出學校的數據過於龐大,甚至不知道哪些學生沒來,哪些班級人數沒有到齊。為了得到想要的分析結果,學校還要耗時五六個小時對考勤數據進行匯總。這樣的系統對學校有多大價值呢?不少教育信息化專家認為,不能幫助學校解決管理問題的系統,都是做無用功。
人臉識別系統只是個案,學校購買了很多設備,但是設備所採集的數據並沒有跟日常管理的關注點進行互聯互通。設備、信息、數據越來越多,卻無法得到管理者想要的結果分析,反而造成了信息泛濫,管理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那麼學校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教育信息系統呢?眾多校長和教育信息化專家一致認為,一個好的系統應該給老師減負,讓每一個人自動自發地按照系統設置的規則、流程驅動,完全按時按需提供應該有的工作結果;一個好的系統,能夠滿足學校的剛需,解決教書育人過程中的管理問題,高度復刻線下管理場景;一個好的系統,按照權責來設定信息傳遞,讓所有人不至於被冗餘的信息幹擾,但是需要的信息又不至於出現斷流或者斷層;一個好的系統,使用起來無比便利,能夠幫助學校解決日常運營過程當中80%的問題。
總體來說,一個好的教育信息系統應該使用便利,自動化程度高,能夠協同各部門提高工作效率,共同服務於教書育人這項核心工作。
三、教育信息系統的真正優勢
市面上教育信息系統很多,但是沒有哪一個系統能夠快速地、自動地完成日常教學中反覆做的工作,比如學生每日行為記錄、疫情期間健康上報、每日衛生檢查、評優評先等。如果老師們能從大量重複工作中解脫出來,就能騰出更多精力用於教書育人。這才是信息化給教育行業帶來的真正優勢。
在育聯網,筆者看到大量重複機械化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可以在線上自動完成,其智能程度堪比機器人。比如:考勤分析推送給班主任,住宿分析推送給宿管老師,每個崗位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系統自動會派發任務,每個人只需要按部就班填寫就行;健康上報任務能夠在兩分鐘內發布和統計,所有統計信息一目了然,董事長、校長、處長、年級長、班主任可以根據權限查看管理範圍內的結果;評優評先任務自動推送給相關人,評價老師時自動推送給年級長、學生家長、教務處,並限定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結果自動統計,匯報給任務發起人。類似這樣便利的操作還有很多。在育聯網中,每一項工作都能自動流轉,自動地跑出數據,形成分析,並得出結果,它是如何做到的?
育聯網創始人黃志如博士告訴筆者:「系統的無比便利一定是建立在管理的模塊化、流程化、標準化以及應用場景的可視化、數據化基礎上,只有這樣數據才能夠按照職能歸屬的範圍推動流程。同時還要跟線下實際的場景高度融合,才能實現系統操作便利。」
在育聯網,還有一個令人拍案叫絕之處。一項任務或信息,系統會自動推送給崗位相關人員。每個人收到的信息都是系統根據其崗位職能設定的,「該知道的一定讓你知道,不該知道的絕對不會去打擾你。」這樣既能打破部門之間的壁壘,讓所有人員實現工作協同,並在一個平臺裡沉澱結果,然後用統一的標準,對每一個老師的工作進行合理的評估。
歸根到底,教育信息化只是工具和手段,運用得好能幫助學校實現智慧管理、智慧教育,提升教書育人的效果,讓師生都受益。運用得不好,不僅浪費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源,還會增加學校負擔,讓師生、家長不厭其煩。而這一切,均取決於校長對教育信息化的認知。我們期待每一分教育經費都用在刀刃上,讓真正好用、有用的教育信息系統福澤每一位師生和每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