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抓主要矛盾,快速推進教育信息化

2020-09-03 前沿財經動態

教育信息化已成了大勢所趨,但是學校需要什麼樣的信息系統,仍然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謎題。有的學校投入幾百萬研發排課系統,只供教務處一年做兩次排課;有的學校認為教育信息化就是能夠實現文件傳遞、車輛管理、出差申請的OA辦公系統;也有的學校安裝了人臉識別考勤系統,認為這就是智能化、信息化。這些功能的實現真的能夠提高教育質量嗎?近日,育聯網創始人黃志如博士在智慧大講堂中,揭開了教育信息系統的真相。

一、教育信息化應解決的核心問題

教育信息化發展近30年來,廠家圍繞教學、練習、測試以及試卷批改和成績匯總,開發了大量的教學軟體、工具和資源,在給教育工作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信息爆炸,使信息處理的複雜程度空前增加。

作為學校最高管理負責人,校長的認知決定了學校採用的教育信息系統是否能夠真正提高工作效率。面對魚龍混雜的教育平臺,應該從哪裡入手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如果資金有限,有限的資金和資源應該用在哪些地方?這是每一位校長應當深入思考的問題。

毋庸置疑,教書育人是每一所學校最核心的工作,是主要矛盾。作為校長,只有讓教育信息化圍繞教書育人展開,才能解決學校最主要的問題。但是教書育人工作如何實現全過程的在線化和數據化?多年來,困擾著所有教育工作者和信息化廠商,至今無解。

黃志如博士提出,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能夠全面、客觀地記錄學生在校期間的行為表現、儀容儀表、活動參與、角色體現等信息;其次,所有記錄要在一個平臺上沉澱數據,並形成評價標準,才能反映師生的成長軌跡;再次,要明確工作流程,建立工作標準,將組織、人員、職能、資源、過程管理、結果呈現,整合成一盤棋協同作戰;最後,學校要制定監督、檢查、激勵制度,建立反饋通道以及改進的路徑。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每一個人腳踏實地的履行職責,讓管理形成高效的連結,環環相扣,服務於教書育人的目標

二、學校需要什麼樣的教育信息系統

近年來,人臉識別風靡全國,很多學校建立了人臉識別考勤系統。學生只要一進校門,父母就會收到一條微信推送,表明孩子安全回校了。但是對學校而言,幾千名孩子進出學校的數據過於龐大,甚至不知道哪些學生沒來,哪些班級人數沒有到齊。為了得到想要的分析結果,學校還要耗時五六個小時對考勤數據進行匯總。這樣的系統對學校有多大價值呢?不少教育信息化專家認為,不能幫助學校解決管理問題的系統,都是做無用功。

人臉識別系統只是個案,學校購買了很多設備,但是設備所採集的數據並沒有跟日常管理的關注點進行互聯互通。設備、信息、數據越來越多,卻無法得到管理者想要的結果分析,反而造成了信息泛濫,管理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那麼學校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教育信息系統呢?眾多校長和教育信息化專家一致認為,一個好的系統應該給老師減負,讓每一個人自動自發地按照系統設置的規則、流程驅動,完全按時按需提供應該有的工作結果;一個好的系統,能夠滿足學校的剛需,解決教書育人過程中的管理問題,高度復刻線下管理場景;一個好的系統,按照權責來設定信息傳遞,讓所有人不至於被冗餘的信息幹擾,但是需要的信息又不至於出現斷流或者斷層;一個好的系統,使用起來無比便利,能夠幫助學校解決日常運營過程當中80%的問題

總體來說,一個好的教育信息系統應該使用便利,自動化程度高,能夠協同各部門提高工作效率,共同服務於教書育人這項核心工作

三、教育信息系統的真正優勢

市面上教育信息系統很多,但是沒有哪一個系統能夠快速地、自動地完成日常教學中反覆做的工作,比如學生每日行為記錄、疫情期間健康上報、每日衛生檢查、評優評先等。如果老師們能從大量重複工作中解脫出來,就能騰出更多精力用於教書育人。這才是信息化給教育行業帶來的真正優勢。

在育聯網,筆者看到大量重複機械化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可以在線上自動完成,其智能程度堪比機器人。比如:考勤分析推送給班主任,住宿分析推送給宿管老師,每個崗位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系統自動會派發任務,每個人只需要按部就班填寫就行;健康上報任務能夠在兩分鐘內發布和統計,所有統計信息一目了然,董事長、校長、處長、年級長、班主任可以根據權限查看管理範圍內的結果;評優評先任務自動推送給相關人,評價老師時自動推送給年級長、學生家長、教務處,並限定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結果自動統計,匯報給任務發起人。類似這樣便利的操作還有很多。在育聯網中,每一項工作都能自動流轉,自動地跑出數據,形成分析,並得出結果,它是如何做到的?

育聯網創始人黃志如博士告訴筆者:「系統的無比便利一定是建立在管理的模塊化、流程化、標準化以及應用場景的可視化、數據化基礎上,只有這樣數據才能夠按照職能歸屬的範圍推動流程。同時還要跟線下實際的場景高度融合,才能實現系統操作便利。」

在育聯網,還有一個令人拍案叫絕之處。一項任務或信息,系統會自動推送給崗位相關人員。每個人收到的信息都是系統根據其崗位職能設定的,「該知道的一定讓你知道,不該知道的絕對不會去打擾你。」這樣既能打破部門之間的壁壘,讓所有人員實現工作協同,並在一個平臺裡沉澱結果,然後用統一的標準,對每一個老師的工作進行合理的評估。

歸根到底,教育信息化只是工具和手段,運用得好能幫助學校實現智慧管理、智慧教育,提升教書育人的效果,讓師生都受益。運用得不好,不僅浪費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源,還會增加學校負擔,讓師生、家長不厭其煩。而這一切,均取決於校長對教育信息化的認知。我們期待每一分教育經費都用在刀刃上,讓真正好用、有用的教育信息系統福澤每一位師生和每一個家庭。

相關焦點

  • 石泉縣在全省教育信息化應用推進會上交流發言
    12月8日,全省教育信息化應用推進會在西安會展中心舉行,縣教體科技局黨委書記、局長張詩波以《創新機制 綜合施策 積極探索貧困山區縣推動教育現代化的新路徑》為題進行了交流發言,總結了近年來我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成績與經驗做法。
  • 貴州省教育信息化應用推進現場會召開
    貴州省教育信息化應用推進現場會召開 2017-05-22 來源:中國教育裝備網   核心提示:5月15日,全省教育信息化應用推進現場會在黔西南州召開
  • 教育信息化2.0時代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內涵演變與提升模式
    針對如何更好地提升教育信息化2.0時代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問題,文章首先分析了教育信息化2.0時代教育信息化發展戰略轉向與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內涵演變,構建教育信息化2.0時代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內涵結構,認為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信息化建設以智能信息技術為支撐,以建設智慧校園與發展智慧教育為重點,以應用推進與人才培養為核心,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具體表現在頂層設計、環境建設、應用推進、人才發展與績效評估等方面。
  • 加快推進教育科研信息化,湖南在行動!
    【研修現場】大咖「傳經送寶」,人工智慧推動教育創新研修現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專家組副組長、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楊宗凱通過視頻連線直播的方式為研修班授課,他以「融合信息技術,促進教育創新——新理念、新方法、新導向」為主題,進行了系統、生動、全面的講述,楊宗凱表示,「人工智慧對未來教育最具顛覆性影響
  • 促進教育信息化管理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召開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會
    (通訊員:劉書煒 陳穎穎 杜瑞希)   12月18日下午,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在行政樓A棟107會議室舉行了2019—2020學年教育信息化工作總結表彰大會暨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會。
  • 十堰市召開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推進會
    為貫徹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精神,科學實施《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切實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來自各縣市區教育局分管領導、教研室、裝備站負責人,市教科院、市直學校分管領導和信息化處室負責人,省級數字校園試點校校長及部分中小學代表校校長100餘人參加了會議。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平出席會議並講話。
  • 天水秦州區:打造教育信息化2.0,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近年來,天水秦州區搶抓義務教育全面改薄項目的機遇,在2018年實現了全區各中小學班班通多媒體教室設備全覆蓋。為了進一步推進全區教育信息化2.0行動,深度推進各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11月20日,秦州區在天水市公園小學組織開展了2020年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活動。
  • 推進教育信息化 助力攔中新崛起
    近年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以「和美文化」為核心,在「尚德崇文"校訓引領下,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確立「以教育信息化發展促進學生成才、教師成長、學校發展"的教育理念,以創建湟中區「數字校園"為目標,做實做細教育信息化工作,使得學校各方面獲得了長足發展,「和美」文化品牌形象更加凸顯,教學管理質量明顯提升,師生面貌大幅改善。學校現有初中教學班9個、高中教學班 24個,學生 1732 人。
  • 寧縣舉行中小學校長(學區主任)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訓班
    8月17日,寧縣中小學校長(學區主任)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訓班在寧縣寧江初中舉行。來自全縣100名中小學校長(學區主任)參加開班儀式。通過項目實施,全面提高了全縣中小學主要負責人教育信息技術管理能力,更新了信息化辦學理念,推進現代化技術應用手段和學科的深度融合,提高了教師信息技術素養,助推了學校管理和課堂教學能力快速提升。
  • 我省加速推進軍分區人武部信息化規範化建設
    本報訊 12月14日至15日,我省13個省轄市的軍分區負責同志和地方分管領導齊聚常州,參加軍分區人武部信息化規範化建設觀摩會,加速推進我省各地軍分區人武部的信息化、規範化建設進程。江蘇省副省長何權、南京軍區副參謀長蘇士亮、省軍區司令員陳一遠等出席觀摩會。  「應到30人,實到30人,請您檢驗!」
  • 抓住機遇 夯實基礎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
    二、準確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國際發展趨勢  總的來看,信息技術正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近二三十年來,信息技術對人類的影響,可以說是全面,且極其深刻的,這個深刻可以說是革命性的,它不僅對我們的生產方式產生影響,對我們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也產生了影響。但是就在教育方面,它的影響還沒有完全體現出來。
  • 專家手把手教推進策略,這所農村學校擁抱教育信息化2.0
    黃石市民主街小學校長衛才友(中)為陽新縣富池鎮的校長們進行現場診斷「示範課的啟示是:以課堂為本去創造性地引入雲平臺『大資源』,其實無須很高深的技術。農村學校要擁抱教育信息化2.0,首先要轉變思維,再基於課堂需要選擇技術的支撐,實現教與學方式的改變。」
  • 陝西探索「三個課堂」應用 推進教育信息化創新
    原標題:陝西探索「三個課堂」應用 推進教育信息化創新 近年來,陝西省圍繞「完善環境、拓展應用、深度融合」三段式發展戰略,全面部署推進教育信息化和大數據建設,探索構建「網際網路+教育」新生態,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發展,為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創出了一條具有陝西本地特色的發展路子。
  • 校長訪談|榮昌職教中心校長吳友峰:順時順勢做智慧教育弄潮兒
    學校在推進管理信息化、教學信息化常態化應用中,有哪些理念和實踐?吳友峰:學校管理信息化、教學信息化是一個「一把手工程」,必須校長親自抓,學校校級領導和二級班子級帶頭使用信息化管理,學校業務儘量都走網上審批流程,通過全面推動信息化管理,使學校管理系統化、規範化、精細化。
  • 從制度變遷看教育信息化2.0的推進
    這三個功能有利於教育信息化2.0的推進。前者是政府行為,是國家或政府通過強制性手段對教育信息化2.0的幹預,在制度變遷過渡過程中助力推進,是一種短期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以及《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都可視為推進教育信息化2.0的強制性動力。而誘致性動力是誘導行動者自發進行改變的力量,是一種長期行為,在制度變遷過程中起到主要作用。
  • 理科信息化課堂教學解決方案受關注,洋蔥學院助力廣東省推進信息化...
    12月4日至5日,廣東教育學會2020年度學術討論會暨第十六屆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論壇在廣州隆重舉行。此次會議由廣東教育學會主辦,洋蔥學院、未來學校研究院協辦,以「新時代 新教育」為主題,旨在探討優化學校治理機制、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提升學校現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進一步加強基礎教育內涵發展,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
  • 陝西:探索「三個課堂」應用 推進教育信息化創新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薛凱)近年來,陝西省圍繞「完善環境、拓展應用、深度融合」三段式發展戰略,全面部署推進教育信息化和大數據建設,探索構建「網際網路+教育」新生態,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發展,為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創出了一條具有陝西本地特色的發展路子。
  • 長順縣啟動「學樂雲教育大數據云平臺」 信息化教育模式穩步推進
    近日,長順縣中小學信息化教育「學樂雲教育大數據云平臺」運用公開課活動在長順縣廣順鎮中學舉行。此舉標誌著長順縣教育信息化邁入了實質性一步。據了解,長順此次率先走出信息化的變革,這次學樂雲大數據教學雲平臺的部署和應用,將讓千家萬戶受益智慧教育。公開課活動。
  • 菏澤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會召開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樊珊 菏澤報導為儘快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助推全市教育教學工作再有新發展,8月28日,菏澤市教育局召開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各縣區教體局、電教站站長參加會議。會議現場會議指出,「三通兩平臺」是教育信息化建設基本任務,即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
  • 短時間內英語備考要訣——抓主要矛盾
    選擇抓主要矛盾做副標題有兩個原因,一是針對很多高三考生都希望最後階段英語可以有個好成績,那麼如何能既輕鬆又能備考出好成績呢;二是針對非高三的高中生在高中應該如何學習英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