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在其著作《童年的秘密》中詳細而生動地描繪了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揭開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被成人所忽視的部分,並提出了「敏感期」——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特殊時期。
她認為敏感期是暫時的,是一種與成長密切相關的現象,並和一定的年齡相適應,它只持續一段短暫的時期。因此,我們需要好好利用這一時期來促進幼兒的發展。
書中提到的秩序敏感期,它是我最為關注的,因為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秩序無疑是最為突出的部分。
對於幼兒來說, 進入幼兒園學習之後,首先能感受到自己在幼兒園和在家裡明顯的不同之處——秩序。
具體來講,無論是幼兒園相對規律的作息、較為嚴格的紀律,還是老師們的管教,都會使幼兒獲得完全不同的環境體驗,而這種體驗的好與壞將會對幼兒的成長產生不同的影響。
因此,這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些幼兒老師在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時,對幼兒個體差異性方面關注較少,容易造成對所有幼兒採取同樣的方法,從而不利於幼兒的個體發展。
因此,在進行幼兒敏感期教育時,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尊重幼兒本身,關注幼兒個體差異,順應幼兒發展規律。
此外,在具體的教育中,幼兒可以在環境中進行自我定位。
針對這一特點,我們在進行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時候,可以通過環境來對幼兒進行有意識的引導,使得幼兒在特定的環境秩序中養成良好的習慣。
大部分的幼兒其實是無法接受雜亂無章的環境,尤其是在細節方面。而我們在進行環創時,可以將環境創建得極其工整且簡潔,處於這種環境下的幼兒就會下意識地尊重環境,從而約束自己的行為。
比如,不大喊大叫、不亂扔垃圾、能把自己的物品整理得較為妥帖等。慢慢地幼兒的好習慣便會養成,並在敏感期的特殊作用下伴隨幼兒的終身。
然而,除了對於環境的外部秩序感之外,幼兒還具備另外一種秩序的敏感性——內部秩序感,即幼兒對於自己身體各個部位的感知,也包括對各個部位的運動和它們相對位置的感知。
蒙臺梭利又將其稱之為幼兒的「內部定向」。
其實「內部定向」最常見的體現便是肌肉記憶。如果我們長期有意識地通過移動自己的某個部位拿起某樣東西,那麼我們就能感知身體器官的移動動作,然後記住並在之後的日子裡重複這個動作,這時,肌肉記憶便形成了。
肌肉記憶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運用較多。比如在幼兒的一日三餐中,大部分幼兒使用的是勺子,但在老師的教導下,逐漸學會了使用筷子,這便是肌肉記憶的應用之一。
結合幼兒對於環境的敏感(尤其是細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訓練幼兒的肌肉記憶來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小習慣。
在教育工作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剛入園的幼兒都存在「不愛進行思考」的習慣,這對於他們思維方式的培養來說極為不利。
因此,我們通過環境創設和一些特定的動作來使幼兒養成思考的習慣。
比如,今天的環境與昨天的環境存在差異,就可以讓幼兒摸著腦袋觀察並思考兩者的區別。在長期的堅持下,幼兒就會養成觀察環境積極思考的習慣,並形成一摸腦袋就進入思考狀態的肌肉記憶。
蒙臺梭利《童年的秘密》一書中還有許多深刻獨到的觀點和內容,我們應當多多研讀,積極運用到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了解幼兒的發展、尊重幼兒的敏感期,用科學的知識帶給幼兒一個快樂的童年。
註:本文選自《兒童與健康》2020年7期於朦《秩序與敏感:<童年的秘密>讀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