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縣張志祥:童年記憶中的「六三」大洪水

2021-02-28 詩眼看世界

請點擊上方「詩眼看世界」加關注,趙剛問好!

田園變澤國 村莊成孤島

——童年記憶中的「六三」大洪水 

張志祥

獻縣本齋鄉沙窪村,子牙河穿其村而過,並被子牙河南北大堤夾在間,由於所處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獻縣四八村」一樣,歷史上屢屢遭受洪水災害,僅解放後就遭受「五六」和「六三」兩次特大洪災,儘管房子蓋在三四米高的土臺子上也難逃洪水劫難。沙窪村「六三」大洪水時我剛記事,在我的童年留下深刻記憶。我記得到村北高臺向北望去一片汪洋,到處是洪水,樹木只看樹尖,老鼠、蛇等野生動物都紛紛爬到樹上逃生,洪水裡漂浮著柴草等,街上都能行船,部分房屋倒塌。村民們都跑到最高處躲避。田園變澤國、村莊成弧島。青壯年都到北大堤上晝夜堅守,防止大堤決口。當時傳著「開了北大堤,淹到北京城」的俗語。可想而知,保衛北大堤的重要性。「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為解決村民吃飯問題,據說當時天津市大小飯店都停業,專門為災民烙大餅、炒麥粒,用面袋包裝好後用飛機運到我村空投。有人拿著小紅旗搖晃,在紅旗搖晃處空投大餅和熟麥粒。然後分給被洪水圍困在孤島上的災民,被投下的大餅還熱呢。等洪水退卻後,村民們吃飯成了最大的問題,因為洪水把田園全部淹沒,莊稼絕產絕收。儘管黨和政府動員全社會力量進行救災,分發部分救濟糧,從東北調運出了糖的甜瘩疙絲和木術乾等,但仍然解決了吃飯問題。

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村民們把洪水浸泡後變味變質的山芋、玉米和挖野萊進行充飢,村民們可以說過著少吃沒喝、吃糠咽菜、吃了上頓沒下頓、度日如年的貧困生活,有的村民把錢錢穀、向日蔡梗子磨用碾子碾成面吃,有的夜裡餓得睡不著覺到院裡仰望天空數星星盼天明。當時人們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吃上頓飽飯。在那災荒之年,一些村民因缺少營養渾身浮腫,也無錢治病,眼睜睜看著因病死去。有些村民餓得頭暉腦脹,感到天旋地轉,肚子裡的暢餓得咕咕直叫,再加愁吃愁喝的呻吟唉嘆聲演奏了一曲《命運交響曲》。那年,我村部分村民被逼得舉家四處訖討,有部分青壯年乘船沿孑牙河順水而下去天津或闖關東謀生。在全國各地的支援下,幫助村民生產自救、重建家園、共度難關。為從根從上徹底治理洪災,根據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號召,國家動員千軍萬馬挖河築堤,建成了海河水利工程,在子牙河上遊建修建了獻縣水利樞紐工程,從此,我村不再遭受洪澇災害。飽受洪澇災害之苦的沙窪村民感謝毛主席的英明決策,修建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海河水利工程,村民們才敢在高臺下建房屋,自此村民們安居樂業,過上了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這正是: 

     張志祥:男,1959年12月26日出生,獻縣本齋回族鄉沙窪村。1975年12月高中畢業後,考入獻縣五七大學機電三班學習機電專業。1977年1月參軍入伍,先後在解放軍某野戰軍、解放軍某學院警衛連服兵役,在部隊服役期間一直從事文秘、宣傳工作。到地方後先後在本齋回族鄉政府、獻縣財政局、獻縣扶貧開發辦公室從事文秘、財會工作。因工作需要回村曾任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職務。多年來堅持文學創作,所創作的散文、散文詩、詩歌、報告文學、雜文、文學隨筆等文學體裁的作品先後在《青春》、《作家之門》、《新聞寫作園地》、《滄州日報》、《滄州晚報》等報刊雜誌和《豐寧事兒》、《今日獻縣》、《網信獻縣》、《詩眼看世界》、《今日頭條》、百家號等發表、創作的上千首詩歌、打油詩,並收錄於《大地情歌》詩集。現為滄州市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硬筆書法作品榮獲「二零零八河北省硬筆書法大匯展」優秀獎。現在某企業任財務主管。

    趙志忠,筆名趙剛,號國學守望者,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獻縣淮鎮人。作品發表於《詩刊》《中華詩詞》《中華辭賦》等。中國作家協會《詩刊·子曰詩社》社員,詩詞中國·中華詩詞網2017年度優秀通訊員,採風網2017年度十大新聞獎獲得者,河北省詩詞協會會員,河北省採風學會會員,河北省滄州市詩詞楹聯學會副秘書長,滄州市新聯會常務理事,滄州市作家協會會員,《滄州驕子》編委,《詩眼看世界》創始人,採風網滄州站站長,獻縣知聯會理事,獻縣新聯會副會長、秘書長,滄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七次代表大會代表等。

  掃描或長按二維碼加關注,國學守望者問候!

 投稿微信:18232790185國學守望者 (手機同號)

 如果喜歡,就請稀罕」或「喜歡」一下,然後轉發與大家一起分享!

相關焦點

  • 獻縣張志祥打油詩:壽星高歌夕陽紅
    獻縣張志祥打油詩選登壽星高歌夕陽紅張志祥九十七歲女壽星,手持拐杖沿街行。思維敏捷記憶好,妙語聯珠如潮湧。日落而息天亮起,強身健體常運動。借問壽星長壽法,天天有個好心情。一日三餐農家飯,體健安康奔前程。百年世事滄桑過,老人銘記在心中。
  • 獻縣張志祥:公僕贊(仿劉禹錫《陋室銘》作)
    公 僕 贊一仿劉禹錫《陋室銘》而作張志祥位不在高,有德則名;官不在大,有才則靈。斯是公僕,為官必清,廉潔入府門,公正在堂廳,談笑有百姓,往來互關心,可以調上下,獻終生,無靡音之亂耳,無酒色之勞形;蘭考焦裕祿,西藏孔繁森,群眾雲:公僕典型!
  • 建龍張志祥十年:併購發家史
    張志祥出生在浙江上虞市松廈鎮祝家街。1989年大學畢業後,張志祥在當地物資局工作了5年。1994年,24歲的張志祥辭職,創辦浙江杭州忠祥實業公司,開始涉足鋼鐵。
  • 「水上童年」的記憶
    「水上童年」的記憶厲劍童童年,是一個人心靈的棲息地,是一個人行走世上的「潤滑油」,是夢想插翅飛翔的動力源。回味童年,就是在品味人生,開啟新的人生。這裡雖然不是陰雨連綿的江南水鄉,可我童年的相當一部分時光卻與水有關,甚至可以說,童年給我最深的印象是水。所以在這裡,我稱我的童年為「水上童年」。說是「水上童年」,並沒有一絲一毫的誇張和故弄玄虛。家鄉地處山區,溫帶季風氣候顯著,加之這裡四面環山,除個別乾旱年份外,降水量豐沛。
  • 歷史史實還是文本記憶:到底有沒有一場世界大洪水?
    (註:本文首發於《國家人文歷史》2018年第18期,原標題:《歷史史實還是文本記憶:到底有沒有一場世界大洪水?》 《吉爾伽美爾》從成書年代看比較接近這次大洪水的,但是蘇美爾人的世界不可能代表了全世界;大禹治水傳說反映的也是這個時間段的故事,但地質學家丁文江卻認為「江河都是天然水道,沒有絲毫人工疏導的痕跡」,大禹治水記錄又太晚,所以很難認定這場洪水就是對一千多年前大洪水的記憶。
  • 兒童畫——記憶中的童年
    我們對童年的記憶總是很執著,時不時拿出來晾一晾。現在讓兒童畫帶我們穿越時空,回憶美好的童年吧!《美麗風景》盧子萱在童年時期,我也曾在想像中見到類似的美麗風景。由高高的樓梯通往美麗的樹屋,出了門就是湖畔,可以划船釣魚。那時候總是羨慕蛇、松鼠這些小動物,可以鑽進樹洞生活。
  • 小山村的回憶-童年記憶
    我的童年是在一個依山傍水的小山村度過的。記憶中的小山村有兩條街道,三排房子,全村共有三百多口人。村東邊是一條蜿蜒流淌的小河,村西邊是一座風景秀麗的小山。聽媽媽說她嫁到我們這兒的時候,我們村兒只有一條街道,幾十口人。
  • 大禹治理的洪水,和《聖經》中記錄的大洪水,是同一場洪水嗎?
    如果說大洪水只是發生在中華大地上遠古時期的孤立事件,那麼再加上《聖經.舊約》記載的諾亞建造大方舟的故事,足以讓大洪水事件成為信史。除此以外,世界其他的民族也有關於大洪水的記錄,但是都沒有上述兩件來的著名。
  • 中國傳說中的大洪水
    談中國大洪水前我們必須介紹女媧,傳說天地開闢的時候,還沒有人,女媧於正月初一創造出雞,初二創造狗,初三創造羊,初四創造豬,初六創造馬,初七這一天,女媧用黃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樣子造出了一個個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覺得太慢,於是用一根藤條,沾滿泥漿,揮舞起來,一點一點的泥漿灑在地上
  • 六三"哪種學制有利成長
    陸波岸攝(人民圖片)在人們習慣了小學六年、初中三年的「六三」制後,一種小學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制近年來也在部分學校裡推行或試點。不久前,北京市豐臺區公布「十二五」時期教育事業發展規劃,規劃明確提出,未來5年該區將嘗試「小學五年、初中四年」的學制改革。一石又起千層浪,關於義務教育學制改革的問題又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引發了新一輪討論。這一改革是利是弊?
  • 張志祥到尖山海坪等街道督查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工作
    據水城縣人民政府網消息 4月6日,市委常委、縣委書記張志祥到尖山、海坪等街道和安六鐵路六盤水東站、冷壩站督查疫情防控、脫貧攻堅、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等工作。張志祥在督查時強調,全縣各級各部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突出工作重點、細化工作舉措、壓緊落實責任,全力以赴推動水城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縣委統戰部部長龍挺,縣政府副縣長杜薇參加相關調研。
  • 建龍集團董事長、總裁張志祥視察哈軸黃海公司
    11月8日,建龍集團董事長、總裁張志祥,建龍集團副總裁魏國棟一行來到建龍哈軸集團位於大連的控股子公司大連哈軸黃海軸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軸黃海公司)視察。  張志祥一行首先參觀了哈軸黃海公司的廠區和生產車間,隨後與哈軸黃海公司全體主管進行了座談和交流。
  • 試解《成實論》的「六三昧」
    《成實論》的「六三昧」 《成實論》說經裡談到「六三昧」 《成實論·六三昧品
  • 記憶中的十大童年金曲
    記憶中的十大童年金曲十年一夢,人生能有幾個十年?當童年記憶洶湧來襲,下面哪首歌戳中你的淚點,勾起了你的回憶?《上學歌》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上學歌》是一首流行於五,六十年代的兒童歌曲,曲調簡潔歡快,填詞通俗易懂,曾伴隨一代又一代人走過童年時代。《讓我們蕩起雙槳》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讓我們蕩起雙槳》是喬羽先生作詞,劉熾先生作曲,劉惠芳演唱的歌曲。該曲是1955年拍攝的少兒電影《祖國的花朵》的主題曲。
  • 歷史記載中的那些史前大洪水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曾經爆發過大洪水。01幾乎所有的神話體系中都有有關大洪水的記錄,國外的神話故事中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就是諾亞方舟的故事。印度教的大洪水神話有幾個不同的來源,據說最早的記載是用吠陀寫的。神話中那個倖存下來的男子叫摩努。摩努幫助過一條魚,這條魚是毗瑟奴神幻化的,他告訴摩努洪水將會毀滅整個人類世界。摩努於是按照魚的建議建造了一艘船。
  • 感動 誰不說俺獻縣好
    雖找不到具體是哪一個人最先總結出來的,但每一句都是禁得住推敲,都是有事實可作根據,有目可以共睹的。 一、實事求是的發源地西漢時漢武帝的哥哥劉德,被封為諸候王,來到現今獻縣一帶。劉德睿智好學,且治學嚴謹,《漢書》中給劉德下了八個字的評語:「修學好古,實事求是」,這就是成語「實事求是」的由來。
  • 《百變小櫻》——童年記憶中的白月光
    每次小白石回想起這句的時候,腦海中就會自動播放出小櫻變身召喚魔法卡牌的經典動作。百變小櫻可是小白石童年心目中的白月光啊。畫面中漂亮的小櫻,可愛的可,還有美麗的衣服每一樣都讓女孩子怦然心動。瞬間被著浪漫可愛的畫風所深深吸引簡直欲罷不能啊。
  • 王源記憶中的童年時光
    想起童年遊戲王源的性子活潑,在兒時就初見端倪。目前他不經意透露出來的童年記憶總是和遊戲有關。這一類的遊戲不是手機方屏裡的「射擊、推塔」,而是和自然的近距離接觸。重慶依山傍水,在山水裡長養起來的人總是帶有山水的靈性,內心堅定如山,行動又自由如水。
  • 為什麼中國和西方的神話中都經常出現大洪水?是否是同一場?
    為什麼中國和西方的神話中都經常出現大洪水?是否是同一場?史前大洪水是世界多個民族的共同傳說,在人類學家和神話學家的研究中發現,在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印度、中國、瑪雅等早期文明中,都有洪水滅世的傳說與記憶,也因此產生了各界特色的創世神靈與治洪英雄。
  • 在武漢,有一種童年記憶叫中山公園
    對於老一批的武漢人而言,中山公園好像從我們記事起就一直矗立在那裡,緊鄰循禮門,面朝解放大道,穩居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區,也是我們兒時記憶中少有的公園。佔地面積約32.8萬平方米,可以說是童年初窺這個世界的窗口,從蹣跚學步到成家立業,這裡也一直都是孩子與老人的烏託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