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題 | 家庭
編輯 | 冰
鄉愁,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卻始終難以割捨的情愫,是一種無聲無息的思念和惆悵。它深藏於內心,卻總也時不時地瀰漫心頭,淡然地,揮之不去。
關於鄉愁,從古至今,一直存在於人們的內心之中,這是一種美好而雋永的情感。時隔千百年,我們依然能夠在古人的詩詞著作中找到精神的共鳴。
最早的鄉愁記載可以上溯到《詩經》,《小雅•採薇》就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這是描述從戰場歸來的將士對於家鄉家人的思念。最經典的當屬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最簡潔最直白,直抒胸臆,卻是字字珠璣,千古詠唱,僅是舉頭低頭之間,濃濃的鄉愁早已無處不在。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彰顯其大家本色,字裡行間是一種悲壯的氛圍。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極為質樸自然的小詩,凝練生動地道出了作者難以抑制的思鄉情切,於平常之中不著痕跡地凸顯出高潮。
文章合為時而著, 歌詩合為事而作。盛唐時代,英才輩出,李白、杜甫、王維、李商隱、杜牧、王昌齡、白居易等為代表的大量賢才名士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作,關於離鄉別緒的也是比比皆是。其深度、廣度和意蘊內涵都是後世許多詩作無法比擬的,也成就了古典詩歌的巔峰時代。
現代詩中,關於鄉愁,最廣為傳頌的自然是被譽為「詩壇最後的守夜人」的余光中老先生的鄉愁。這首短短的小詩,不僅僅是簡單的思鄉之情,更承載了餘老渴望兩岸和平,祖國統一的深沉而美好的夙願。餘老的文字,細膩深情,充滿了淡淡的憂傷,餘老深藏了一生的柔軟而繾綣的鄉愁,在這首詩中層層遞進,一詠三嘆,語盡而情未了,經久不散……
詩人席慕容的鄉愁,少了些許沉重,更為清新雋永。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裡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喜歡詩人對於鄉愁的描繪,極美,柔情似水,淡雅靈動。餘音繞梁的笛聲,訴說著百轉千回。霧裡看花的朦朧是對故鄉的記憶,因為別離太久而變得遙遠而模糊。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的鄉愁,這是駐紮在每個遊子心中永恆的情愫。
嚴格意義上講,我並不是一個遊子,不曾遠離家鄉。只是這一種情愫已經跨越了時空和距離,我也不能倖免被其牽絆。於我而言,鄉愁是對於一段歲月的回眸和眷戀,是對故鄉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曾經的那些人和事,難以忘懷。在我的鄉愁裡,令我最無法釋懷的始終是我的外婆,那個見證我出生,守望我成長的老人。你佝僂的背影,長滿老繭的大手,布滿皺紋的慈祥臉龐,喋喋不休的鄉音,是我記憶中永遠的溫柔。如今,我們天人永隔,你靜靜地與故土相伴,而這段無處安放的鄉愁,也成為了我此生無法可逾越的鴻溝。
喜歡費玉清的這首「你是我永遠的鄉愁」,舒緩的旋律和他溫情的嗓音,緩緩道來,那始終縈繞在心頭的千絲萬縷。無論出走多遠多久,千帆過盡之後,你會發現只有那最初的港灣始終收留這你所有的夢想。
再相逢要多久 我寧願走回頭
眼淚如果不能流 往事還有誰會說
再等待多少年 夢才能找到岸
雲煙如果不會散 那有地久和天長
八月既望,時值中秋,感念時光流逝,想念我已故的外婆,願天上人間,千裡嬋娟!
作者 : 蕙質蘭心(安於文字,靜守屬於自己的煙火!)
【追尋幸福生活,活出真我人生】
編輯冰推薦,直接點標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