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差生」選擇合適的發展方向,孩子一樣可以幸福

2020-09-03 風綠夢田

孩子小學時候三門功課加起來常考一百分,老李當時沒放在心上。覺得孩子挺聰明的加上是個男孩子,按照大家說的到了中學以後才會顯出後勁來。可是,孩子上初一後七科總分兩百多,沒有看出孩子的後勁在哪裡。班裡仍然倒數的名次讓老李很沒面子,最關鍵的是:孩子成績這麼差,到底咋辦啊!老李犯了難。


我是差生


01

如果孩子成績這麼差,真沒有必要花大力氣補習文化課程了。但是作為家長一定要想好孩子未來發展的方向。

七門功課總分兩百多,平均下來每門功課30多分。這就是說孩子上課和聽天書無異。或許有些人會說孩子才上初一,未來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我只想實話實說,這樣的孩子在學習上想翻身很難。況且,初中科目多難度大,孩子基礎這麼差絕不是靠著豪情壯志就會有改變的。那樣的話,學生學習不需要什麼基礎隨時隨地都可以零起步了。


又是不及格


02

當然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最終生活的幸福快樂。可結合孩子現在情況,走學習這條路的話,孩子很費勁,家長很費錢,老師很費力。鑑於孩子還小,不論將來從事什麼行業,多學習都是不會錯的。在學校裡儘量把能學會的學會,多閱讀,擴寬知識面。

到中招的時候,結合孩子的興趣家長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給孩子找一個好點的技術學校,學到好技術一樣可以找到好出路。


找到出口


03

以前接觸一個孩子也是成績不好,最後選擇上了烹飪學校。才開始家長肯定心有遺憾,選擇技術學校意味著孩子基本無緣大學了嘛。後來,由於這個孩子形象氣質都很不錯,到釣魚臺國賓館做了幾年服務員,回到老家後應聘到大酒店給餐廳服務員做培訓工作。

還有個孩子也是學習不行,可是家人覺得孩子年齡還小就掏錢上了民辦高中。三年後果然沒有考上大學,但孩子也是選擇了技術學院。畢業後分配在地鐵公司開地鐵成了一名地鐵司機。

現在這兩個孩子不論是工作的環境,還是待遇都還是不錯的,不比當年考上大學的同學差。


幸福的路,不止一條


04

什麼事情都有對應的時機,有些錯過了可以補一補;而孩子的成長期、教育期,一旦錯過很難彌補。作為家長的只好從現在做起,像老李的孩子錯過了學習習慣的培養期、孩子學習的基礎也沒有打牢,在初中階段要求孩子從頭學起是很難的,畢竟孩子幾乎荒廢了小學六年的學業。

上大學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最好的選擇,但絕不是唯一選擇;家長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發展方向,孩子一樣可以幸福!

相關焦點

  • 我的孩子是差生,我該怎麼辦?
    他們叫我們爸媽,我們就得做他們的防火牆、過濾器,外部的責難再強烈,我們首先應該過濾一遍,把可能傷害到孩子的部分過濾掉,用合適的方式,把合適的內容傳達給孩子。這部紀錄片採訪了300多個「差生」,這些差生說,真正讓自己徹底喪失對學習、對人生的信心的,不是成績本身,而是由此帶來的恥辱感。
  • 孩子沉迷遊戲,要做差生,媽媽怎麼辦?
    如果您本人這麼焦慮,您的孩子是會感受到的。本身他就是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那些合適哪些不合適,他本就在帶著問題感受中。如果您本人是個很焦慮的狀態,他本能的會否定自己的感受過程,一方面有自我探索的(生理和心理雙重)本能需求,另一方面理智和愛告訴自己這一定是錯的,因為媽媽這麼痛苦,因為媽媽在責怪我,在失望。這對於一個十二歲的孩子來說內心的衝突是巨大的。
  • 勸退「差生」!逼迫孩子放棄中考,真的是為學生著想?
    早的可能初三下學期都不會上,更加早一點的,可能整個初三都不會上······這些同學的身上,大多數都貼著「差生」或者「問題學生」的標籤。不知道,曾幾何時,勸退「差生」,竟變成了某些學校某些領導對初三年級的例行公事,更有甚者,從初二就開始採取各種措施勸退「差生」!美其名曰:談心、為孩子將來打算。真的僅僅如此嗎?
  • 揭秘2020年上海國際高中發展趨勢,為孩子做最合適的選擇
    國際高中這幾年發展迅速,課程多樣,呈現出來的新趨勢和目前的課程特點,實際並不為大多數家長知曉。對於想要走國際路線的家長,對未來趨勢的把握程度極大影響著孩子的教育規劃。了解更多,才不會在需要選擇時手足無措。
  • 了解童書的歷史,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童書,做孩子最好的閱讀陪伴者
    在為兒童挑選合適的書籍這一件事情上,其實家長和孩子的分歧是一直存在的。很多家長覺得很好的書籍,到了孩子手裡,他們未必領情。那些被奉為經典的作品,更是讓孩子感到厭倦。孩子們喜歡故事,喜歡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書籍,他們不喜歡那些埋藏著人生大道理的故事,這些故事與家人的說教沒有什麼分別。
  • 差生是怎麼造成的?家長應該怎麼讓孩子避免淪落為差生?
    差生是怎麼造成的?我來談談作為一個曾經的差生的感覺,來剖析一下,成績差的人的具體的狀況。我中考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我們市裡的重點高中。我們班能考上師範中專和重點高中的,總共有13個人。我當時是考上中專的,但是在市裡邊被人頂替讀了我的中專。因此,我被擠到了重點高中裡邊。
  • 好物分享|清華附小校長一針見血的說:這些孩子看似聰明,但卻是潛在的差生
    清華附小校長一針見血:這些孩子看似聰明,但卻是潛在的差生隨著育兒教育的普及,家長們也認識到了培養孩子的智力、邏輯思維能力、專注力的重要性。所以大多數的家長都把精力放到了理性學科身上。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曾一針見血的說:「不閱讀的這些孩子看似聰明,但卻是潛在的差生」
  •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選擇自己合適的最重要
    我們在人世間卓越成長,在漫長的歲月中伴隨著無數的選擇,從選擇自己的家庭開始,選擇婚姻和結婚對象,人生選擇婚姻很重要,選擇適合對的人,幸福一生,結婚配偶是一件最重要的選擇,完美的生活中,婚姻是最主要的一部分,將來會影響你的一生,夫妻同心其利斷金,當然也有拜金女,沒有規律,沒有目標,選擇錯人
  • 如何為孩子選擇合適的藝術課
    我家孩子已經2歲半了,平時在家她就喜歡塗塗畫畫,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開始上藝術課了嗎?什麼樣的藝術課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呢?隨著孩子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在2歲左右的時候家長就可以為他們選擇合適的藝術課了。
  • 問題孩子擾亂課堂秩序,影響教育公平||我們如何避免差生的出現?
    大概意思為:人在出生的時候沒有太大的差別,都喜歡媽媽,都有相似的習性;隨著各自的成長,受不同環境的影響,有了各自不同的發展,有了優劣之分;如果不加以教導,那麼這個人肯定會步入歧途。其中「苟不教,性乃遷」,我也把自己的理解重點說一說:儒家思想不是我們常說的中庸之道,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只有積極進取。
  • 當我的孩子是差生
    這是一位所謂的「差生」的家長的發言稿,也是對家長心態的一次深度的剖析,並對抱有同樣心態的家長的給出了非常中肯的分享。在此,將此文分享給大家,值得所有家長來閱讀思考!失敗的情緒容易轉化為易躁,黔驢技窮的我也打孩子,有時下手很重。每當打過孩子,尤其下手比較狠的時候,心情壞到極點。
  • 給所有「差生」的父母
    如果以上統統中招,你有個看上去不那麼理想的孩子,甚至可以被稱之為「差生」,那麼,想對你們說幾句。首先,關愛自己。很大部分的孩子學業問題,歸根結底其實是父母的問題。母親是單親,幾乎沒有生存能力,女兒非常優秀,靠著勤奮悟性考上了理想的學校,也在學校獲得了非常好的成長,但是,母親面對女兒逐漸成長,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她深深的害怕女兒獨立之後自己要面對的寂寞和無助,於是,懂事的女兒選擇了繼續讓母親在生命中無孔不入的停駐,從上大學住宿舍帶著母親,到找工作帶著母親,最後以至於最後無法承受這份壓力而選擇自殺。
  • 學霸家長私建微信群:我們反對孩子和差生同班!
    任何一個小圈層都有歸類識別的標準,我可以不認同但選擇尊重。2、微信群吵翻天,有家長反對孩子和差生同班我們有一個微信群,挺熱鬧的,每天很多家長發言。平時,家長們交流孩子的學習情況、老師的授課進度、作業布置。考試前後討論出題方向和成績排名,有的大神家長還會在大考前押題。
  • 如何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國際學校?家長都應該好好了解一下
    要想給孩子挑選合適的國際學校,各位家長需要對學校課程設置、大學錄取要求、孩子的個人特質及未來發展方向等維度進行多方考量。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課程體系,在進行擇校時也要考慮是否屬於學校的強勢課程,是否得到了大多數海外名校的認可。
  • 沒有愛好的孩子,可能才是真正的差生
    沒有愛好的孩子,可能才是真正的差生我很少用差生這個字眼。在我眼裡,這個世界上沒有差生,只有差異生。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參差百態,正是幸福之本源。但你必須有自己的特長,至少要有自己的愛好。沒有愛好的孩子,可能才是真正的差生。北京借調期間,因為要弄高考綜合素質評價方案,需不斷徵求大學招辦意見,我曾與多位招辦主任有過交流。
  • 幾歲為孩子選擇「特長班」最合適?
    >幾歲為孩子選擇「特長班」最合適?但是,幾歲送孩子參加特長班最合適,怎樣為幼兒選擇特長,成了許多家長很頭疼的問題。    從2歲起開發潛能    在寶寶2歲左右時就應該擴展他的眼界,在認知方面培養孩子的興趣。
  • 學會賞識自己的孩子,別讓孩子的天賦埋沒了,變成真的「差生」
    享有盛譽的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對於孩子的天賦,做了研究調查。他認為,老師和父母眼中所謂的「差生」,是因為沒有發掘出孩子的天賦。下面是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列出的幾種「差生」。由於對乘法表總是記不住,記不牢,這位學生就被定位為「差生」。而這位「差生」後來成為一名物理專家。這位「差生」就是費加,一位思維尚沒有「覺醒」的學生。2.「天賦」還沒有被挖掘的學生巴甫裡克就曾被判定為「沒有能力掌握知識」的學生,是典型的差生。
  • 長沙這個學校說,我們真的沒有差生!
    中考成績即將公布,家長開始面臨選擇一所合適學校的問題。在選擇高中時,除了學業成績之外,家長到底還看重些什麼?高中三年,除了學業成績,學校還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前段時間,長沙市十一中校長聶庭芳發表了一封題為「給我三年,讓您的孩子更優秀」的公開信。
  • 當孩子成了倒數的差生...
    當年的小柴昌俊,就像一頭尚未開化的「黑猩猩」,卻一頭扎進了物理學的世界。現在猜想,山內恭彥、南部陽一郎這些物理大家,之所以收留小柴,或許就是看中了他對物理學的一腔熱忱吧。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觀測到來自太陽系之外的中微子,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準確記錄了中微子發生的時刻、運動方向和能量分布。這一結果,足以令世界沸騰。最終確認檢測結果的那天,離小柴退休只有20天!2002年12月,小柴昌俊因開拓了天體物理學,特別是在檢測宇宙中微子上做出的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 小鎮「差生」的特殊社會化
    中國農村地區的很多家長和教師將孩子成績差直接歸咎於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並將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好與差的主要標準,於是形成了所謂的「差生」。流行於農村地區的這種常識性觀念將網路遊戲與「差生」的聯繫簡化為因果關係,即網路遊戲導致「差生」的形成。不可否認,「差生」的學習成績與網路遊戲之間存在著時間使用上的重要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