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恐龍地質公園:我和恐龍有個約會!一起尋找恐龍的足跡

2020-12-20 老碧愛旅遊

大家好,我是老碧!老碧每天都會為大家更新更好的旅遊地點!

永靖恐龍地質公園,是一個比較生僻的景區,我估計去那裡的人十有八九,都會覺著與想像的有所不同,稍稍有些失望,但小編挺喜歡這種科普性的地質公園的。

從甘肅永靖縣開車34公裡,交通很便利,走了一大段黃河大橋,收費的快速公路,導航顯示目標到了。一下車,的確注意到這個地方的地質結構有些奇特,顯示出它獨特的魅力。小編我喜歡研究地質方面的知識,但實際上是個半吊子。

到達了景區,若大地方,沒有什麼遊客,有個圓形巨大建築,我估計就是恐龍館,我去售票處的房子裡,沒有人,我只好高聲喊叫:誰賣票了?這時一個穿白色襯衫的高個子男子,不知道從哪裡突然冒出來跑過來給我買了四十元的門票,給我指著一條上山的路,說就在那個藍色的圓房子裡面,從山下仰望哪個拱形的藍房子,感覺很遙遠。而且不讓開車上去,大約有十五分鐘的路程。於是大中午我頭頂烈日,開始了我的尋找恐龍的歷程。

這條路,全是用磚頭砌成的,比較狹窄。一直都在爬坡,我有些氣喘籲籲,頭上冒汗。天氣特別乾燥炎熱,沒有一絲風。看路旁邊的山,的確構造獨特,山體皺褶,上半部分顏色是土色,中下部分是顏色紫紅,還夾雜著黃色綠色,藍灰色的水平層,明顯的感到此處是一億年前,這個地方是海洋海濱,由於沉積、風化,地殼劇烈運動的結果。

明顯分為兩大層,上下部分顏色對比鮮明。還有乾涸的河道橫切山脈,再往遠處感覺有深谷。山脈溝壑叢生,形成一道道大切溝,我感到自己置身於上億年前白堊紀恐龍時代,進入一幅立體的時空之旅。還有地殼擠壓形成不同的地形,這幅照片上,右邊的發綠色山擠壓左邊的紅色山體,兩座山很明顯顏色形態不同,形成斷裂帶,很有意思。

若大景區,不見人影,走得很辛苦,我孤獨的穿越時空荒蠻之地。走了20來分鐘,看到依山而建的藍色恐龍一號展館。好似一個巨大的貝殼,緊緊斜趴在山上。推門進入,無人驗票,又是空無一人。巨大的恐龍腳步聲傳來,伴隨著轟隆隆的地殼運動,感覺進入了恐龍的領地。

一眼就看見蘭州龍,向我長大嘴,與我對望,也許它太寂寞了,正歡迎我的到來。我爬上梯子,走進它。中間就是恐龍足跡化石。不要以為這就是一堆黃土,上面有些不起眼的坑坑。這是聞名世界的恐龍印跡化石,是至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種類最多足跡。有世界上最大的恐龍腳印,長寬有一米多。

最胖最重的恐龍,腳印深陷土裡。有最小的可愛的小翼龍足跡,填補了中國沒有翼龍的空白。還有恐龍尾巴拖痕跡,糞便化石。這些化石一般是很難保留下來的,但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痕跡,多麼珍貴!

所以,這塊其貌不揚土地,曾經是滅絕的恐龍和其他爬行動物走過的地方,它讓我們感到這個神一樣的動物真實存在,我摸了摸這片土地,讓我感到震撼。6000米的展館似乎給我修建的,我欣賞珍貴的化石,我坐在椅子上,閉上眼睛,聽電視裡的講解,獨自享受著科學知識帶來的樂趣,我好像回到了古生代,與恐龍漫步在原始森林裡面。

這樣的景區,遊客稀少,連管理人員都不見了,很多人遊覽只是看熱鬧,走馬觀花。但我感到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它讓我靜靜地安下心來,獨自品味地質景色,也只有熱愛科學的人才會喜歡這些地方。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由百家號老碧獨家發布,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罕見恐龍足跡!重慶首個古生物主題地質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重慶已建成的地質公園都有著各自的特色,如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以地震遺蹟景觀為特色;武隆巖溶國家地質公園以巖溶地貌為特色等,而此次將要正式對外開放的綦江國家地質公園則是以恐龍腳印為特色,這也是重慶首個以古生物為主題的地質公園。
  • 臨夏地質公園--恐龍灣足跡化石群
    恐龍灣足跡化石群位於永靖縣鹽鍋峽鎮,東距蘭州市54公裡,東南距永靖縣城34公裡,化石群總面積15平方公裡,以成群和成行跡出現的白堊紀恐龍足跡化石群為主要地質景觀。該恐龍足跡化石群是1999年8月被甘肅省地礦局李大慶等人首次發現,共發現10處足跡點,其中對1、2、4和6號點進行了重點揭露,足跡揭露面積2800平方米,產出包括蜥腳類、獸腳類、鳥腳類以及翼龍在內的11類共172組1831個足跡,
  • 甘肅恐龍家族再添新成員!
    2002年,首個恐龍骨骼化石發現於盆地東部,被命名為巨齒蘭州龍,屬於禽龍類(斧胸龍類),這是世界上已知牙齒最大的植食性恐龍。2006年、2008年和2014年又分別發現了三個基幹巨龍形類蜥腳類:劉家峽黃河巨龍、炳靈大夏巨龍和大唐永靖龍。2013年,亞洲首個多刺甲龍類恐龍-金城洮河龍也發現於該地區;2016年,又發現了多小枝蛋科恐龍蛋化石。
  • 福建發現一大群恐龍足跡!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
    圖片來源:上杭縣委宣傳部回顧恐龍足跡發現過程邢立達向中新社記者回顧恐龍足跡群時仍難掩激動。2020年11月7日上午,考察隊在上杭縣周遭的紅層踏勘,沒有發現有價值的線索。下午,考察隊的兩位領隊,鈕科程和邢立達商議,隊員們上午都比較疲勞,不如下午就在上杭縣附近的工地尋找一些露頭,看看巖性。考察隊員在研究恐龍足跡。
  • 五一遊玩新去處 重慶恐龍足跡最多的地質公園今開園
    華龍網4月28日18時44分訊(首席記者 張雅萍)具有760多年歷史的蓮花保寨、西南地區白堊紀中期最大規模的恐龍足跡群、形成於6500萬年前美麗的丹霞地貌、栩栩如生的人面石像……4月28日,重慶恐龍足跡最多的地質公園——重慶綦江國家地質公園正式開園迎客,市民五一出行又有了新選擇。
  • 古藺現恐龍獵手馳龍足跡 此前恐龍獵殺揣測被推翻
    昨日上午,桂花鄉政府的工作人員徐挺,作為漢溪村二組石廟溝(小地名)恐龍足跡化石的發現者,帶領專家前往現場考察,他根據恐龍腳印「想像」出來的恐龍獵殺場景被專家推翻。  「我們現場考察了多個點位,發現這裡的恐龍足跡多為蜥腳類和鳥腳類,足跡的行跡是有規律可循的,恐龍當時被獵殺的可能性不大。」
  • 看,1.5億年前的恐龍大腳印!北京延慶170個恐龍足跡化石首次修復
    為了更好地保存化石遺蹟,最近,延慶世界地質公園全面啟動恐龍足跡化石保育工作,在足跡及其周邊塗抹一種特殊的試劑,將有效防止足跡風化。延慶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北京市西北部,總面積620.38平方公裡。公園以前寒武紀海相碳酸鹽巖為物質基礎,園內共遍布著6個恐龍足跡化石集中點,其中1號點數目最多,達170多個。
  • 「恐龍」來了! 安塞油田勘探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 騰訊新聞
    本報訊(通訊員 侯小龍 記者 李星棋)1月11日,記者從延長油田杏子川採油廠獲悉,該廠職工在安塞油區地質勘查時發現了恐龍足跡化石,近日被國內古生物學專家現場考查證實,這一發現為延安市區域內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首例報告。
  • 蘭州將建恐龍地質公園,地址在這裡→
    11月17日,記者從蘭州市紅古區了解到,日前,蘭州市紅古國家地質公園申報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集中審議了《甘肅紅古恐龍(省級)地質公園總體規劃》,初步確定了「兩園四心六區」的地質公園空間布局,在規劃理念上貫穿了紅古「西龍東鳳」的構思與定位,體現「龍鳳呈祥」的美好寓意。
  • 恐龍足跡化石保育:「打針上藥」增強抗風化防水能力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恐怕只能通過那一個個恐龍足跡重構它們生活的場景。2012年,延慶宣布在千家店鎮發現大批恐龍足跡化石,這是世界上首都圈唯一的恐龍記錄。6年後的今天,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張建平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聯合希臘萊斯沃斯世界地質公園保育團隊,在延慶開展恐龍足跡化石保育,為存在雨水侵蝕和風化破壞威脅的足跡化石「打針上藥」,增強這些「大腳印」抗風化和防水能力,共有170餘個恐龍足跡化石將得到修復。  保育步驟  拼接  恐龍足跡歷經數億年終得與世人見面,可謂珍貴至極。
  • 臨沂又現神秘恐龍足跡 小坑有三四個手掌大(圖)
    馳龍的樣子古怪——— 只有1米長,兩條腿很細,中間靠內的腳趾上長著鐮刀形的爪,尾很長,有成束的棒狀骨,尾巴僵硬,從頭到腳都覆蓋著鬆軟的絨毛和原始羽毛。 (資料圖片,來源:濟南時報)    12月3日,在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岌山省級地質公園內,一塊石壁上留有許多「小坑」,這些「小坑」是恐龍留下的腳印。
  • 追尋河北大地的恐龍足跡 張承地區是曾經的恐龍樂園
    12月6日,承德市文物局和中國地質大學共同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在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的地面上發現大量保存完好的侏羅紀恐龍足跡。  一個是久負盛名的清代皇家園林,一個是距今1.5億年的「陸地霸主」,看似毫無聯繫的二者,卻因為恐龍足跡的發現被聯繫在了一起。
  • 四川5歲男孩發現恐龍足跡!
    ,在四川通江縣毛浴鎮境內發現恐龍足跡,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小朋友楊哲睿今年國慶期間,和父母回通江老家度假,聽外公說老家背後的山石上有不少「雞腳印」。從小喜歡自然科學的他,尤其對恐龍感興趣,看到這些「雞腳印」後,當場斷定是恐龍足跡,而且清楚地說出了恐龍類別。
  • 承德驚現恐龍足跡 發現一個多元化土城子恐龍動物群
    承德市文物局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共同召開「避暑山莊恐龍足跡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新聞發布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表示,通過對恐龍足跡的研究,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多元化的土城子恐龍動物群。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
    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導福建省龍巖市副市長黃慶輝12日在新聞發布會上披露,該市上杭縣臨城鎮2020年11月7日發現了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首度發掘就有240餘枚恐龍足跡化石。這是中國迄今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
  • 福建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
    考古現場據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生導師邢立達介紹:龍翔村恐龍足跡群化石是中國首次發現的大型恐爪龍類行跡,也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該發現對於研究閩西地區晚白堊紀時期的古環境、古地理、古生態以及全球白堊紀晚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大意義。
  • 5歲男孩發現恐龍足跡或將被博物館保存 母親:他愛看恐龍科普
    據男孩睿睿母親苟女士稱,在帶睿睿回四川通江老家後,睿睿指出疑似恐龍足跡,苟女士通過微博私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古生物學者邢立達進行求證。經邢立達鑑定,睿睿發現的化石為白堊紀時期恐龍足跡。據悉,專家團隊已前往考察,證實其系獸腳類肉食性恐龍所留,屬於實雷龍足跡類。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存在的證據 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
    【解說】記者從福建省政府新聞辦1月12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城南社區龍翔西側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目前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其中包括植食性蜥腳類、大型鳥腳類、小型鳥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8種。這是中國迄今發現的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
  • 自貢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
    四川自貢國家地質公園,簡單介紹以下內容:謝謝! 自貢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面積8.7km2。它富含中侏羅紀恐龍和其他脊椎動物化石。在2800平方米的範圍內,已經鑑定出200多個個體和10,000多個骨架化石。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已發掘至少八種恐龍足跡
    新華網發(上杭縣委宣傳部供圖)  新華網福州1月12日電(蔣巧玲 劉默涵 肖和勇)福建省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發現地點位於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已發掘至少八種恐龍足跡。  福建省政府新聞辦1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龍巖市副市長黃慶輝通報了相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