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又現神秘恐龍足跡 小坑有三四個手掌大(圖)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馳龍的樣子古怪——— 只有1米長,兩條腿很細,中間靠內的腳趾上長著鐮刀形的爪,尾很長,有成束的棒狀骨,尾巴僵硬,從頭到腳都覆蓋著鬆軟的絨毛和原始羽毛。 (資料圖片,來源:濟南時報)

    12月3日,在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岌山省級地質公園內,一塊石壁上留有許多「小坑」,這些「小坑」是恐龍留下的腳印。來源:濟南時報 本版照片均由記者黃中明發自臨沭□本報記者張彤 發自臨沭

  本報昨日刊出我省臨沂發現距今約一億年、世界第八例馳龍足跡化石的消息後,引發讀者濃厚興趣。珍貴的馳龍足跡化石到底啥摸樣?化石發現地與其他地方有何不同?化石中究竟埋藏著哪些不解之謎?為解開這些疑問,本報記者昨日來到臨沂市臨沭縣岌山省級地質公園,一探究竟。

  名叫岌山不見山 「地質公園」無人知

  汽車從臨沂下高速後,先到臨沭,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車程,才到達位於曹莊鎮的岌山。記者向村民們打聽岌山地質公園的位置,問了五六個人,竟無人知曉。最後,記者無奈找到了當地派出所,終於從民警處打探到了確切地點。

  沿路行駛,記者以為名叫「岌山」,一定會有醒目的山頭,但走了很長時間也沒有發現哪怕是一座低矮的小山丘。正焦急之際,路的拐角處,發現了兩塊豎著的大石頭,一塊上面刻有金色的「恐龍化石」四個字,另一塊上書有「岌山觀音」字樣,岌山省級地質公園到了。將於明年開展進一步的發掘。

  發現地點是磚廠 燒窯開山現「腳印」

  再往前走不到一百米,記者看到路的右側有一個用磚頭圍起的院子,門口掛有「華僑新型建築材料廠」的牌子。記者進去詢問,「發現的恐龍化石在哪裡?」其中一位王姓先生說:「就在這個院子裡。」隨後,他指給記者:「你從這裡繞過那個土堆,過了一座小橋,路邊巖石上的一些小坑就是你所說的恐龍腳印。」

  在記者的一再邀請下,這位王先生也上了車,帶領記者來到了發現恐龍腳印的巖石下。在車上,王先生告訴記者,這些「恐龍腳印」是去年開山時發現的,現在周圍的頁巖已經不再進行開採。

  巖石顏色堪稱奇 層層疊疊黃綠紅

  沿著土路,汽車開到了一處高出路面、約有七八米寬、三四十米長的巖石旁。只見這片巖石確實奇特,從左邊開始,巖石從綠色逐漸變化成黃色和暗紅色。綠色的巖石還一層一層整齊對稱排列著,層層疊疊顯示著「年輪」。而紅色的巖石表面除了那些「小坑」,基本上比較光滑。

  王先生指著其中的紅色巖石說:「上邊那些凹印就是恐龍腳印。」

  順著他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巖石上有一些用白色粉筆畫出的不規則圓形的凹印,上面還有黑色的T1、S3、M1、LM2等字樣,大概有20多個。這些小坑每個約有三四個手掌大。

  對於昨日報導的新發現的馳龍腳印,王先生說在巖石的上部。

  「小坑」出現在去年 足跡發現很偶然

  說起這些恐龍足跡的發現,王先生回憶,去年聽一位打石頭的工人提起,有塊石頭上布滿了像腳印一樣的小坑,大家都很好奇,隨後有人懷疑這是恐龍足跡。為了搞清楚這些小坑的來歷,縣裡先後請來了山東省地科院、中國地科院的專家學者,還請來了當時在加拿大留學的恐龍足跡學專家邢立達。

  這些專家經過仔細研究,確認了近百個恐龍足跡化石,它們分別屬於蜥腳類、獸腳類、甲龍類和鳥腳類等恐龍。

  珍貴馳龍腳印 填補山東空白

  臨沭方面透露,為了讓這些恐龍足跡的資料更加詳實,11月23日,臨沭縣又請來了8名國內外的世界頂級古生物專家。在這次考察鑑定中,專家們有了意外的重大發現——— 在對恐龍足跡化石進行鑑定後,一名國外專家在足跡化石周邊的土壤下發現了1組5個長有兩個腳趾的恐龍腳印。

  據新華社報導,恐龍足跡研究專家馬丁·洛克利介紹,這是一種叫馳龍的恐龍足跡化石,新發現的馳龍足跡化石為中國第5例、世界第8例,填補了山東省空白。

  四腳趾足跡無人識 疑為新發現物種

  「這次發現的馳龍足跡化石比較隱蔽,在高坡上,站在梯子上才能看見。」王先生介紹,專家們認為這批恐龍足跡形成於早白堊紀晚期,距今約一億年,具有空間分布廣、層位多、種類豐富、古地理環境較為一致的特徵。記者從臨沭方面獲悉,前幾天國外專家前來考察,還發現了一些有四個腳趾的恐龍足跡,並表示從來沒有見過類似的腳印,可能是一種新發現物種。目前專家們正在研究判斷。

  另外,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對恐龍足跡的開發利用還只停留在規劃階段。岌山已經於今年9月13日成功申報岌山省級地質公園,由於省級地質公園必須在兩年之內開發利用,因此,岌山省級地質公園有可能將於明年開展進一步的發掘。

  相關連結

  恐龍化石在山東

  沂沭裂谷帶發現早白堊紀晚期恐龍足跡化石群

  2012年7月,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科研人員在魯東、魯西進行恐龍化石埋藏學地質調查時,沿山東沂沭裂谷帶(諸城—莒南—臨沭—郯城一線)發現極為壯觀的早白堊紀晚期恐龍足跡化石群,其規模中外罕見,堪稱恐龍地質遺蹟奇觀。

  沂沭裂谷帶是一條位於山東省中部、走向北偏東的中生代大陸裂谷(斷裂帶),其早白堊紀晚期恐龍足跡化石群具有空間分布廣、層位多、代表恐龍屬種豐富、古地理環境較為一致的特徵。研究顯示,恐龍足跡主要為蜥腳類、獸腳類及鳥腳類等恐龍所留下的遷徙或棲息足跡,其中又以蜥腳類為主。從足跡規模和特徵等判斷,不僅有極為龐大的成年個體,也包括幼年個體的足跡。

  沂沭裂谷帶早白堊紀晚期大規模恐龍足跡的發現表明,山東地區在白堊紀曾繁衍著地質歷史時期中規模最為龐大的恐龍動物群。中國東部與中國西北(甘肅西部、鄂爾多斯)地區早白堊紀恐龍動物群在屬種及產出地層等方面具有較好的對比性,這對於研究中國北方白堊紀恐龍動物群構成、生活習性、生物古地理與生態環境等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恐龍之鄉」諸城

  諸城龍文化特色突出,恐龍化石蘊藏豐富。被譽為中國北方的「恐龍之鄉」,有「南自貢、北諸城」之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鴨嘴龍化石就出土並陳列於諸城恐龍博物館。2010年12月5日國際權威恐龍專家對「意外諸城角龍」的新命名,是首次在北美地區以外發現的大型角龍化石,證實了亞洲同樣存在著晚白堊紀的大型角龍科恐龍。截止目前已探明恐龍化石點達30處,曝露化石2萬多塊,發現了鴨嘴龍類、角龍類、暴龍類、甲龍類、虛骨龍類、蜥腳龍類等10多個屬種的恐龍化石,部分屬種為世界首次發現。 (任曉斐整理)

相關焦點

  • 福建發現一大群恐龍足跡!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
    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呈現面積較大、多樣性較高等特點據由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王麗霞,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原館長彭光照,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甘肅農業大學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所長李大慶三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認定,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於2020年11月7日發現的,是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已發掘至少八種恐龍足跡
    新華網發(上杭縣委宣傳部供圖)  新華網福州1月12日電(蔣巧玲 劉默涵 肖和勇)福建省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發現地點位於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已發掘至少八種恐龍足跡。  福建省政府新聞辦1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龍巖市副市長黃慶輝通報了相關情況。
  • 韓國最袖珍恐龍足跡化石上留有皮膚印痕
    當「鷹眼」在一塊破碎的石板上發現第一個小龍足跡化石,並發現其有著完美皮膚痕跡時,他意識到這不是一個普通的發現,便立即叫停了整個工程,並召集中、美等國的專家學者展開了細緻研究。這些精緻的小龍足跡一共有4個,組成了一道行跡,跨過1億年的時空遇到人類。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
    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導福建省龍巖市副市長黃慶輝12日在新聞發布會上披露,該市上杭縣臨城鎮2020年11月7日發現了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首度發掘就有240餘枚恐龍足跡化石。這是中國迄今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
  • 古藺現恐龍獵手馳龍足跡 此前恐龍獵殺揣測被推翻
    昨日上午,桂花鄉政府的工作人員徐挺,作為漢溪村二組石廟溝(小地名)恐龍足跡化石的發現者,帶領專家前往現場考察,他根據恐龍腳印「想像」出來的恐龍獵殺場景被專家推翻。  「我們現場考察了多個點位,發現這裡的恐龍足跡多為蜥腳類和鳥腳類,足跡的行跡是有規律可循的,恐龍當時被獵殺的可能性不大。」
  • 福建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
    該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我國首次發現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12日,記者從福建省新聞發布廳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汀江之畔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零」的突破:福建上杭恐龍足跡群大發現
    也因此,研究人員們並沒有放棄符合條件卻一直未有化石出土的福建省,一直在當地進行細緻的搜尋。2020年11月,科學家們終於在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有了驚人發現。上杭恐龍足跡群大發現2020年11月7日上午,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的福建省恐龍資源聯合考察隊在上杭縣周遭的紅層踏勘,沒有發現有價值的線索。
  • 肉食恐龍遊泳是「狗刨」:古生物學家發現中國首例恐龍遊泳足跡化石
    古生物學家在四川發現了中國首例確鑿的肉食龍遊泳足跡,為恐龍會遊泳提供了證據。上面是根據足跡化石重構的肉食恐龍遊泳圖。(爪子啊爪子!啊,想像那個聲音……)圖片:Nathan E.但是邢立達很快就有了發現:「在對這一區域的考察中,我突然發現一道極其奇怪的足跡,每個足跡都由三道長長的、平行的爪痕組成,沿著巖壁一路往上。這是典型的肉食恐龍遊泳跡。」供圖:邢立達中外古生物學者昨天宣布,在四川省西南部大涼山腹心地帶的昭覺縣,發現了中國首例確鑿的肉食龍遊泳足跡,這類足跡目前在全球僅發現數例,亞洲尚無記錄。
  • 西藏昌都發現恐龍足跡群—新聞—科學網
    考察隊在巖壁上考察恐龍足跡 馬門溪龍類復原圖 12月12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西藏自治區東部昌都市發現了多處蜥腳類恐龍足跡點。此次發現增加了昌都地區的恐龍足跡數量,豐富了當地恐龍足跡類型,並擴大了西南地區的恐龍的分布範圍。
  • 河北5A級景區發現恐龍足跡!數量大!保存完好!
    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地面上發現的侏羅紀恐龍足跡數量大且保存完好對研究恐龍的演化和地球氣候變化有重要價值避暑山莊地面的恐龍足跡12月6日,承德市文物局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共同召開「避暑山莊恐龍足跡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新聞發布會
  • 承德驚現恐龍足跡 發現一個多元化土城子恐龍動物群
    二,實雷龍足跡(Eubrontes)和蹺腳龍足跡(Grallator)。分布在承德各個足跡點,這些三趾足跡至少有140個足跡,其中130個是完整的足跡。這些足跡平均長13.4釐米,長度在4.1釐米到23.4釐米之間變化,其中長度小於10釐米的足跡被歸為小型足跡,長度在10釐米到20釐米的足跡被歸為中型足跡,長度大於20釐米的被歸為大型足跡。所有的足跡中,以中型足跡為主。
  • 永靖恐龍地質公園:我和恐龍有個約會!一起尋找恐龍的足跡
    小編我喜歡研究地質方面的知識,但實際上是個半吊子。到達了景區,若大地方,沒有什麼遊客,有個圓形巨大建築,我估計就是恐龍館,我去售票處的房子裡,沒有人,我只好高聲喊叫:誰賣票了?而且不讓開車上去,大約有十五分鐘的路程。於是大中午我頭頂烈日,開始了我的尋找恐龍的歷程。這條路,全是用磚頭砌成的,比較狹窄。一直都在爬坡,我有些氣喘籲籲,頭上冒汗。天氣特別乾燥炎熱,沒有一絲風。
  • 《恐龍足跡》匯集近400張珍貴照片 恐龍用兩足還是四足行走
    甘肅永靖縣鹽鍋峽,世界上最精彩的足跡化石點之一:一群30來米長的大夏巨龍到古湖畔喝水。禽龍群喜歡跟著這些大傢伙,因為總能揀到點便宜。幾隻肉食性馳龍尾隨而至,打算捕捉那些老弱病殘做大餐,驚起岸邊棲息的水鳥和翼龍——一億多年前的各大類生物,將腳印留在了同一片湖灘上。足跡獵人根據這些足跡化石,復原出當時的熱鬧場景。
  • 恐龍足跡 種類數量之多 非常罕見
    12月5日,昭覺縣文管所原所長俄比解放告訴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在三比羅嘎村之前多次發現恐龍足跡的礦場,因礦石開採爆破,再次暴露出新的大面積恐龍足跡群,面積上萬平方米,足跡中,還發現了一些新的恐龍種類。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三比羅嘎採礦爆破時,就有大量恐龍足跡被發現。隨著礦山的持續開採,最早發現的一批足跡,已經被破壞消失。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對研究恐龍動物群有重要價值
    新華網福州1月12日電(肖和勇 劉默涵 蔣巧玲)福建省政府新聞辦1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龍巖市上杭縣發現的恐龍足跡群化石有關情況。  龍巖市副市長黃慶輝說,此次在上杭縣發現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對福建省的恐龍資源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福建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 240餘枚足跡超8個種類
    人民網福州1月12日電 (陳歡歡)12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這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據初步勘察,該化石產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其中包括植食性蜥腳類、大、中、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8種造跡者。該化石產地呈現出面積較大、多樣性較高、保存較好等特點。
  • 看,1.5億年前的恐龍大腳印!北京延慶170個恐龍足跡化石首次修復
    為了更好地保存化石遺蹟,最近,延慶世界地質公園全面啟動恐龍足跡化石保育工作,在足跡及其周邊塗抹一種特殊的試劑,將有效防止足跡風化。延慶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北京市西北部,總面積620.38平方公裡。公園以前寒武紀海相碳酸鹽巖為物質基礎,園內共遍布著6個恐龍足跡化石集中點,其中1號點數目最多,達170多個。
  • 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
    在國家自然資源部和福建省直有關單位的關心支持下,2020年12月15日,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王麗霞,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原館長彭光照,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甘肅農業大學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所長李大慶等三位專家深入實地考察認定,開展工作指導。
  • 曉慧地理|別人家的小孩,度假中發現恐龍足跡?
    時事國慶期間,四川小朋友睿睿和父母回通江老家度假,無意中聽外公說起老家背後的山石上有不少「雞腳印」,這讓從小喜歡恐龍的睿睿提起了興趣。10月1日下午,睿睿和爸爸媽媽、外公去山石處查看。在看到這些「雞腳印」後,睿睿當場斷定:這是恐龍足跡並且清楚地說出了恐龍類別——獸腳類。
  • 找到恐龍足跡80多處 義烏觀音塘村打造恐龍元素主題樂園
    建造新房、清理路面、安裝恐龍模型……村子裡正如火如荼地建設恐龍元素主題樂園。 項目總規劃圖 據悉,在義烏觀音塘村後巖頭山以及周邊山體,現已經發現了21層恐龍足跡化石原生層,找到80多處恐龍足跡,包括蜥腳類、獸腳類、鳥腳類以及翼龍類、甲龍類等種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