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餘種愛心輔具 方便殘疾人生活

2020-12-22 銀川晚報·輕鬆閱讀

在殘疾人的生活中,輔具是他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來,銀川市三區為轄區的殘疾人朋友配發過免費的愛心輔具,這些輔具分門別類,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輔具都有哪些?如何配發?來看看具體介紹。

愛心輔具分門別類含四大類70餘種

今年,銀川市三區分別為轄區殘疾人配發了一批輔具,其中,興慶區為轄區15個街道的648名殘疾人朋友配發了1158件輔具,金鳳區為殘疾人朋友配發了300件愛心輔具,西夏區則採購了609件愛心輔具,其中429件配發到個人手中,180件放入各街道和社區的愛心接力輔具循環利用點中,供有需求的人免費借用。

據了解,為殘疾人配發的愛心輔具,包括助行、助聽、助視、生活自理及家庭康復四個大類70餘個品種,其中僅助行器就有27種,除了常見的普通輪椅、木質腋拐、不鏽鋼腋拐、電動輪椅、三腳手杖、四角手杖外,還有專為腦癱兒童配發的腦癱兒童輪椅、方便沐浴時使用的沐浴椅、配有可攜式坐便器的坐便椅,如果殘疾人有購物需求,還有具有購物車功能的四輪助行器。

而在生活自助和家庭康復大類的30種輔具中,更是涉及到了殘疾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不同的角度,讓他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其中,有防止吃飯時拿不穩飯碗,導致飯菜灑出來的防灑碗;有為行動不便,無法自行走到餐桌前的殘疾人朋友準備的移動餐桌,人在哪裡,餐桌就可以推到哪裡;有為長期臥床的人準備的床上餐桌,想吃飯了,在床上就可以就餐。而對於那些手部不方便的殘疾人朋友,還有系扣器、握筆器、穿襪器這樣的貼心設計。此外,對於那些有出門需求的殘疾人,移動坡道的存在,則可以幫助他們出行更加便利。

除了這兩大類外,助視類和助聽類的愛心輔具,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如盲人手錶、放大鏡指甲剪、聽書機、語音閃光門鈴、語音盲文電磁爐等,為盲人的衣食住行提供了種種便利,而4個不同種類的助聽器,則幫助有聽力障礙的殘疾人走出無聲世界。

配發愛心輔具先申請再評估

配發輔具之前,三區殘聯都要先通過鄉鎮和街道,對轄區的殘疾人進行摸底,了解他們的需求,評估他們的身體條件。

興慶區殘聯從自治區殘聯招標的四家評估公司中,選擇了本土的兩家公司來進行服務,先協調好評估時間,再到各鄉鎮街道去,通過街道和社區的工作人員,給轄區殘疾人朋友通知到位,有輔具需求的人,就可以在規定時間段內去指定地點進行評估。「申請配發輔具要滿足兩個條件,首先是申請人主觀上有需求,客觀上,服務公司也會對申請人的身體情況做評估,根據實際情況發放適合他們的輔具。」興慶區殘聯相關工作人員張立國說。

金鳳區殘聯相關工作人員肖楠則告訴記者,如果殘疾人行動不便,或者沒有家人代領,殘聯還會為其上門服務。「今年我們就為12名殘疾人朋友提供了上門服務。」肖楠說。

另外,目前銀川市三區都有愛心循環輔具借用點,殘疾人朋友和有需求的人,憑藉身份證或殘疾證,就可以免費借用三個月,三個月後,各區殘聯的工作人員會打電話詢問是否延期,如果需要,辦理一個延期手續就行。「這樣主要是為了防止有些人用完後忘了還回來,白白放在家裡,造成資源的浪費。」西夏區殘聯相關工作人員馮紅說。

在配發輔具的過程中,各區都在自治區相關文件的基礎上,對殘疾人朋友有一定的補貼。以西夏區為例,基本型輔具是免費配發的,而像電動輪椅這種一臺就要幾千元的輔具,也有一定的補貼。「如果殘疾人是低保戶,那麼他自己只需要承擔10%的費用,非低保戶,需要承擔50%的費用。」馮紅告訴記者。

愛心輔具改變他們的生活

對於很多殘疾人來說,也許只是少了一個輔具,就會使他們的生活舉步維艱。或是受困於小小的幾級臺階,或因深陷黑暗,無法進行最簡單的閱讀,又或者因為聽不到聲音,讓自己陷於危險中。對於他們來說,愛心輔具的配發,不僅僅提供了一些便利,還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今年75歲的張懷寶老人,老伴已經去世多年,獨自生活的他腿腳不便,只能靠輪椅行動,然而就在今年年初,他的輪椅不幸被人盜走。沒了輪椅,老人幾乎寸步難行,家門口的幾級臺階,幾乎成了天塹之途。當得知金鳳區殘聯正在為殘疾人朋友配發愛心輔具時,他也通過街道辦事處提交了申請,很快,街道就給了他反饋,通知他到金鳳區殘聯去,領回了屬於自己的輪椅。「現在有了這個輪椅,走哪裡都挺方便的。」張懷寶說,最近,他未雨綢繆,又申請了一個防褥瘡坐墊和一個防褥瘡床墊。「有了這床墊,就不用擔心長褥瘡了。」張懷寶說。

今年53歲的熊峰,兩次受益於愛心輔具。三年前,他就通過金鳳區殘聯,領到了一個鋁合金的腋拐,這個腋拐為他解決了出行難的大問題,今年,這個腋拐不幸斷掉,於是他又申請了一個不鏽鋼的腋拐。熊峰告訴記者,這個不鏽鋼的腋拐,質量比之前那個好了不少,使用體驗也更好。

而家住興慶區月牙湖鄉的金學林,不幸被一根橫梁砸斷了脊椎,也砸碎了他的創業夢,興慶區殘聯為他免費配發了輪椅、助行器、沐浴椅等愛心輔具,還為他進行了居家改造,他憑著助行器,每天咬緊牙關在自家院子裡進行康復訓練,從腿上毫無知覺,坐都坐不起來,到如今已經可以在助行器幫助下,在院子裡緩緩挪動身體。如今的他又重新蓋起了牛棚,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我是這個家的主心骨,我想要重新挑起家裡的大梁。」面對未來,金學林充滿信心。

記者 吳璇

相關焦點

  • 馮坪鄉:為殘疾人免費發放座便輪椅等生活輔具
    奉節網訊(通訊員 黨菊)為更好的關心和幫助殘疾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6月12日,馮坪鄉為轄區殘疾人免費發放適配輔助器具,給他們帶來去關愛和溫暖。
  • 南明區殘疾人聯合會:織就「四張網」讓殘疾人活出精彩人生
    今年12月3日,南明區殘疾人聯合會在油榨街道辦事處舉行「改善身體功能 提升自理能力」殘疾人適配輔具發放儀式。按照殘疾人的康復需求,南明區殘聯工作人員現場為轄區40餘名殘疾人發放了沐浴椅、坐便椅、輪椅、助聽器、盲杖等40餘件適配輔具,助力殘疾人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和身體功能改善,方便了其日常生活。
  • 定西市康復輔具中心為殘疾人「量體裁衣」個性化服務
    中新網甘肅新聞8月12日電 以殘疾人零距離服務為目標,緊盯脫貧攻堅目標靶向,定西市康復輔具中心受臨洮縣殘聯的委託,深入全縣18個鄉鎮323個村,開展殘疾人「量體裁衣」式個性化服務暨輔助器具精準適配活動。
  • 「量體裁衣」式配發輔具 206名殘疾人收暖心大禮
    昨天,記者從市殘聯獲悉,面向合作鎮18個村的206名殘疾人發放的輔助器具已全部發放到位,總價值15萬餘元的輪椅、護理床等器具將給受助殘疾人帶來實實在在的生活便利。前進、後退、拉住手剎,坐上嶄新的手推輪椅,54歲的陸靜芳笑得合不攏嘴(上圖記者 江建華攝)。因小兒麻痺後遺症導致雙下肢畸形的她,全靠扶著一張高凳勉強行走。
  • ...福田街道暨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殘疾人趣味運動會收官
    今後將協同各級殘聯,以更加嚴謹的工作態度和更具創新的方法使殘疾人服務工作更上一個新臺階,力求讓殘疾人得到社會更多的關愛和尊重,讓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有效的保障,發揮殘疾人的力量,實現殘疾人的社會價值,傳遞「助殘脫貧」理念,用行動倡導社會大眾關愛弱勢群體,共創無障礙生活。讓愛心傳遞給你我他,共創和諧文明社區。並對街道殘疾人工作作了總結性的發言。
  • 新殘疾人證是市民卡也是愛心卡 7月1日起發放年底完成市區換卡
    中國江蘇網5月24日訊 記者從5月22日下午舉行的全國第三代智能化殘疾人證試點工作會議暨首批智慧卡發放儀式上獲悉,蘇州市今後的殘疾人證,除了看病、坐公共運輸等市民卡原有功能之外,又加載了免費逛園林、購物優惠等殘疾人愛心卡功能。這張證既是殘疾人的身份識別憑證,又是社會愛心的大集合。
  • 無障礙改造 殘疾人生活更方便
    變化發生在2019年7月,新沂市殘聯與瓦窯鎮政府工作人員通過深入劉學啟家調查摸底,按照無障礙設施改造要求實地規劃,完成了個性化的定製改造方案,確保最大限度方便殘疾人生活起居。 記者看到,在劉學啟家的階沿邊,施工人員安裝了90釐米高、12米長的不鏽鋼欄杆;在一樓的房角處,新建起了一間衛生間,配備了太陽能、沐浴椅、坐便椅,連肥皂盒都是根據無障礙定製的。
  • 天津有了首家殘疾人「新希望之家」
    天津北方網訊:匯聚愛心、扶殘助殘。昨日,全市首家殘疾人「新希望之家」落戶天津西青信泰醫院,在這裡,整合了輔具類愛心企業、康復專家團隊、心理專家、志願服務團隊、生活服務、就業創業指導等各方力量,為殘疾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提供幫助。
  • 促殘疾人事業創新發展② | 雲浮:描繪一幅扶殘助殘愛心藍圖
    孩子們在康復中心進行康復治療康復始終是殘疾人的第一需要。近年來,我市整合社會資源,紮實開展以家庭無障礙改造,家庭康復訓練,輔具適配和康復知識普及定點培訓機構為主的殘疾人康復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有康復需求的持證殘疾人和殘疾兒童19816人,已服務19054人,康復服務率96.15%;有輔助適配需求2426人,已適配2365人,輔具適配服務率97.49%;以上兩項指標均超過省殘聯下達我市各90%的目標任務。
  • 阿福哥在線丨愛心禮包送到定海區殘疾人之家
    每年的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昨天上午,市慈善總會阿福哥工作室工作人員和愛心商家、團體及愛心人士,一起到定海區殘疾人之家,為那裡託養的殘疾人員送去愛心禮包。定海區殘疾人之家以智力、精神殘疾人和其他各類重度殘疾人為服務對象,向他們提供生活照料、康復服務、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等服務,目前有託養殘疾人30餘名。這個「國際殘疾人日」到來,市慈善總會阿福哥工作室聯合同心網際網路慈善分會發起愛心慰問活動,立即受到了愛心商家諾諾甜心、最In舟山及市輪滑協會等支持,紛紛報名參加。
  • 與殘疾人息息相關的60條利好襲來
    近日,本報記者從《2016年全市殘疾人工作要點》中梳理出與殘疾人生活息息相關的60條「重大利好」,讓您提前了解今年我市殘疾人工作的發展藍圖。  14.進一步深入開展100個特困村殘疾人生活狀況調查,增強扶貧解困的針對性,制定「一對一」的幫扶方案。  15.認真抓好為殘疾人代繳意外傷害保險工作。  16.繼續落實重度殘疾人提前領取養老保險金政策。  17.深化探索老年殘疾人託養政策,針對老年殘疾人託養問題調研報告所反映的需求矛盾,積極協調民政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努力推進老年殘疾人託養政策的建立和完善。
  • 區殘聯:「五心」舉措為殘疾人提供更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務
    江津網訊(通訊員 李雪菲)12月3日上午,在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到來之際,江津區殘聯聯合中國人民銀行江津中心支行開展了「普惠金融 五心助殘」系列活動。
  • 久治縣「四個注重」努力讓殘疾人活出 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十三五」以來,久治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殘疾人事業的重要論述、指示、批示精神,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的目標,在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託養、無障礙改造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全縣殘疾人生活水平、參與社會生活能力、法律維權意識等方面顯著提高,殘疾人幸福指數得到極大提升
  • 愛心公益:東莞茶山愛心烘焙屋 助殘疾人學會一技之長
    記者 梁清 攝  半年前,位於茶山鎮敬老院門口健康路的愛心烘焙屋正式開業。不僅為茶山的殘疾人提供了就業機會,也讓他們有夢想能成為法式烘焙師。這個全市首家以社會企業模式運營的可持續化公益項目不僅是個愛心烘焙培訓基地,更是一個造夢工廠,它不但給了殘疾人一技之長,也給了他們改變人生、迎接挑戰的勇氣和自信。
  • 「福康工程」啟動輔具配送
    我省「福康工程」項目輔具配送工作近日在霞浦縣松港街道東昇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內啟動。省民政廳向10名癱瘓殘疾人免費配發10臺可輔助站立的多功能輔具車,癱殘人士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駕駛著新坐騎,體驗重新站立起來的欣喜。  「不同於普通電動輪椅,這類多功能輔具車可以遙控到床邊,癱瘓殘疾人上車後可以實現站立移動等,從而基本實現生活自理。」
  • 南京創建30家省殘疾人社區康復示範點
    現場教授輔具使用   「八項指標」的規定更為具體,包括:1、至少配備1名社區康復協調員;2、每年至少組織1次社區殘疾人康復需求調查,建檔率100%;3、殘疾人接受家庭醫生服務籤約率100%;4、有需求的殘疾兒童和持證殘疾人接受基本康復服務的比例不低於90%;5、有輔具需求的殘疾人能及時得到適配或租借服務,接受基本輔助器具服務比例100%;6、組織職業、娛樂、運動康復等活動,每月不少於1次;7、殘疾預防宣傳
  • 寧夏殘疾人康復中心 - 智慧醫療數據可視化分析平臺
    一、客戶介紹 寧夏殘疾人康復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成立於1996年,是隸屬於自治區殘聯管理的正處級一類事業單位,掛寧夏殘疾人康復中心、寧夏殘疾人輔助器具中心、寧夏康復醫院三塊牌子。中心佔地面積33.5畝,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內設科室19個、床位260張,擁有國內外先進康復檢測、診斷、治療設備600餘臺。中心現有職工251人,其中高級職稱21名、中級職稱18人、初級職稱163人,專業人員佔比達80.5%。
  • 進口貨佔領殘疾人用品高端市場
    據湖北省殘疾人抽樣調查的數據顯示,武漢市有殘疾人口43.8萬人,其中35萬人有輔助器具需求。而每年享受免費輔助器具的殘疾人只有4000名,剩下的殘疾人都需要自己花錢購買器具。一份來自北京仁愛家和康復輔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仁愛家和」)的市場調研顯示,保守估計,武漢市殘疾人用品市場每年的消費需求在7000萬元左右。
  • 記者調查|七成以上老人輔具無人維護
    調查 七成以上老人輔具缺乏檢修與維護對於高齡和失能老人的正常生活而言,輔具已成為他們依賴的重要工具,但質量問題帶來的困擾和二次傷害,同樣成為他們生活中的障礙。石景山區民政局、老齡辦在全市率先面向老年人開展輔具維修保養項目,通過購買第三方專業機構的服務,為轄區內近萬名老人使用的護理床、輪椅、助行器、拐杖等康復輔具進行免費檢修與維護,初步解決了輔具的安全隱患,讓老人在健康生活中體會到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 殘疾人各項補貼申領攻略~
    上兩期小九分別為大家介紹了殘疾證以及各類專項殘疾人福利補貼的辦理細則,因為與殘疾人相關的福利補貼非常多,劃分也很細,由於篇幅原因,小九隻能分幾期為大家推送,請大家諒解。另外,涉及到補貼發放的銀行卡因每個街鎮的要求不同,提供的銀行卡也不同,為了確保補貼發放到位,請大家務必事先詢問戶籍所在地街鎮殘聯或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哦~01殘疾人輔具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