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殘疾人的生活中,輔具是他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來,銀川市三區為轄區的殘疾人朋友配發過免費的愛心輔具,這些輔具分門別類,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輔具都有哪些?如何配發?來看看具體介紹。
愛心輔具分門別類含四大類70餘種
今年,銀川市三區分別為轄區殘疾人配發了一批輔具,其中,興慶區為轄區15個街道的648名殘疾人朋友配發了1158件輔具,金鳳區為殘疾人朋友配發了300件愛心輔具,西夏區則採購了609件愛心輔具,其中429件配發到個人手中,180件放入各街道和社區的愛心接力輔具循環利用點中,供有需求的人免費借用。
據了解,為殘疾人配發的愛心輔具,包括助行、助聽、助視、生活自理及家庭康復四個大類70餘個品種,其中僅助行器就有27種,除了常見的普通輪椅、木質腋拐、不鏽鋼腋拐、電動輪椅、三腳手杖、四角手杖外,還有專為腦癱兒童配發的腦癱兒童輪椅、方便沐浴時使用的沐浴椅、配有可攜式坐便器的坐便椅,如果殘疾人有購物需求,還有具有購物車功能的四輪助行器。
而在生活自助和家庭康復大類的30種輔具中,更是涉及到了殘疾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不同的角度,讓他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其中,有防止吃飯時拿不穩飯碗,導致飯菜灑出來的防灑碗;有為行動不便,無法自行走到餐桌前的殘疾人朋友準備的移動餐桌,人在哪裡,餐桌就可以推到哪裡;有為長期臥床的人準備的床上餐桌,想吃飯了,在床上就可以就餐。而對於那些手部不方便的殘疾人朋友,還有系扣器、握筆器、穿襪器這樣的貼心設計。此外,對於那些有出門需求的殘疾人,移動坡道的存在,則可以幫助他們出行更加便利。
除了這兩大類外,助視類和助聽類的愛心輔具,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如盲人手錶、放大鏡指甲剪、聽書機、語音閃光門鈴、語音盲文電磁爐等,為盲人的衣食住行提供了種種便利,而4個不同種類的助聽器,則幫助有聽力障礙的殘疾人走出無聲世界。
配發愛心輔具先申請再評估
配發輔具之前,三區殘聯都要先通過鄉鎮和街道,對轄區的殘疾人進行摸底,了解他們的需求,評估他們的身體條件。
興慶區殘聯從自治區殘聯招標的四家評估公司中,選擇了本土的兩家公司來進行服務,先協調好評估時間,再到各鄉鎮街道去,通過街道和社區的工作人員,給轄區殘疾人朋友通知到位,有輔具需求的人,就可以在規定時間段內去指定地點進行評估。「申請配發輔具要滿足兩個條件,首先是申請人主觀上有需求,客觀上,服務公司也會對申請人的身體情況做評估,根據實際情況發放適合他們的輔具。」興慶區殘聯相關工作人員張立國說。
金鳳區殘聯相關工作人員肖楠則告訴記者,如果殘疾人行動不便,或者沒有家人代領,殘聯還會為其上門服務。「今年我們就為12名殘疾人朋友提供了上門服務。」肖楠說。
另外,目前銀川市三區都有愛心循環輔具借用點,殘疾人朋友和有需求的人,憑藉身份證或殘疾證,就可以免費借用三個月,三個月後,各區殘聯的工作人員會打電話詢問是否延期,如果需要,辦理一個延期手續就行。「這樣主要是為了防止有些人用完後忘了還回來,白白放在家裡,造成資源的浪費。」西夏區殘聯相關工作人員馮紅說。
在配發輔具的過程中,各區都在自治區相關文件的基礎上,對殘疾人朋友有一定的補貼。以西夏區為例,基本型輔具是免費配發的,而像電動輪椅這種一臺就要幾千元的輔具,也有一定的補貼。「如果殘疾人是低保戶,那麼他自己只需要承擔10%的費用,非低保戶,需要承擔50%的費用。」馮紅告訴記者。
愛心輔具改變他們的生活
對於很多殘疾人來說,也許只是少了一個輔具,就會使他們的生活舉步維艱。或是受困於小小的幾級臺階,或因深陷黑暗,無法進行最簡單的閱讀,又或者因為聽不到聲音,讓自己陷於危險中。對於他們來說,愛心輔具的配發,不僅僅提供了一些便利,還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今年75歲的張懷寶老人,老伴已經去世多年,獨自生活的他腿腳不便,只能靠輪椅行動,然而就在今年年初,他的輪椅不幸被人盜走。沒了輪椅,老人幾乎寸步難行,家門口的幾級臺階,幾乎成了天塹之途。當得知金鳳區殘聯正在為殘疾人朋友配發愛心輔具時,他也通過街道辦事處提交了申請,很快,街道就給了他反饋,通知他到金鳳區殘聯去,領回了屬於自己的輪椅。「現在有了這個輪椅,走哪裡都挺方便的。」張懷寶說,最近,他未雨綢繆,又申請了一個防褥瘡坐墊和一個防褥瘡床墊。「有了這床墊,就不用擔心長褥瘡了。」張懷寶說。
今年53歲的熊峰,兩次受益於愛心輔具。三年前,他就通過金鳳區殘聯,領到了一個鋁合金的腋拐,這個腋拐為他解決了出行難的大問題,今年,這個腋拐不幸斷掉,於是他又申請了一個不鏽鋼的腋拐。熊峰告訴記者,這個不鏽鋼的腋拐,質量比之前那個好了不少,使用體驗也更好。
而家住興慶區月牙湖鄉的金學林,不幸被一根橫梁砸斷了脊椎,也砸碎了他的創業夢,興慶區殘聯為他免費配發了輪椅、助行器、沐浴椅等愛心輔具,還為他進行了居家改造,他憑著助行器,每天咬緊牙關在自家院子裡進行康復訓練,從腿上毫無知覺,坐都坐不起來,到如今已經可以在助行器幫助下,在院子裡緩緩挪動身體。如今的他又重新蓋起了牛棚,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我是這個家的主心骨,我想要重新挑起家裡的大梁。」面對未來,金學林充滿信心。
記者 吳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