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2020-12-23 稚學

0-6歲的孩子還不能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即便他們已經能聽懂並接受某些道理,但也不要要求6歲之前的孩子能理性地對待情緒問題。

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對孩子一生影響深遠,這是一個漫長且反覆的成長過程。如果要想讓孩子擁有正面情緒,家長的有意識培養十分重要。

家長不但要以身作則,還要掌握科學的教養方法。

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

情緒有多少種呢?伊扎德分解出十種基本的情緒:喜悅、興趣—興奮、驚訝、悲傷、憤怒、厭惡、輕視、恐懼、害羞和內疚,他認為其他情緒都是這十種基本情緒的組合。這些情緒的大多數,在嬰兒時期就已經出現。

兒童對情緒的感知與生俱來,到了3歲,基本具備了識別高興、生氣、憤怒、恐懼等主要情緒的能力。當孩子的情緒出現時,父母需要正確識別孩子的情緒,並幫助孩子定義情緒以便孩子能夠了解自己當下的情緒。

當孩子成功完成一件事獲得自信心而笑起來的時候,家長可以說「你做到了這件事,心裡感到很高興對嗎?」;當孩子的玩具壞了哭鬧時,家長可以說「玩具壞了,你有些傷心是嗎?」。孩子在產生某種情緒的時候,感受可能是模糊的,家長通過將情境與孩子情緒體驗相結合的方式,用語言描述出孩子當下的感受。這種方式有助於孩子了解情緒、定義情緒,通過讓孩子在情境中體驗情緒,可以讓孩子比較快地學習和認識情緒。

對因建議:情緒臉譜首先,家長需準備好「快樂、傷心、憤怒、害怕」四類情緒的臉譜貼紙(也可由家長或孩子畫出來),並在家中設置一個「情緒區」,比如選定牆上某個區域。然後,家長與孩子約定,每天家長下班後,或者晚飯前,大家根據當天的心情,把代表「快樂、傷心、憤怒、害怕」的表情貼貼到情緒區裡。最後,固定一個討論時間,比如晚飯後或睡覺前,每個人分享與這個表情相關的故事。通過分享,可以讓家長了解孩子的情緒,也可以讓孩子在安全穩定的環境描述自己的情緒。家長也可以在描述自己情緒的過程中,讓孩子了解情緒,學會如何處理情緒。

培養孩子表達情緒的能力

情緒是兒童心理狀態的晴雨表。喜悅、輕鬆、愉快等積極情緒能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學會識別自身的情緒是情緒管理的第一步。家長需要有意識地教會孩子了解並識別各種情緒,並教導孩子準確表達自身情緒。

當孩子的情緒出現時,家長可以通過對話來幫助孩子表達當下的感受,比如「你現在高興嗎?」「你很喜歡這個玩具熊嗎?」「你現在是在生氣嗎?」等。同時,家長還要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讓孩子逐漸在描述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過程中,感受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並表達出來,為孩子進一步的情緒發育和情感認知奠定基礎。

事實證明,孩子越能準確地表達自身情緒,就越能夠和大人順暢地溝通,也越能有效地解決情緒問題。

對因建議:給情緒命名情緒在大部分情況下都不是單一出現,而是多種情緒交織在一起的複合情緒。弄清情緒狀態並描述清楚這件事對成人來說都不太容易,何況是對情緒概念和詞彙量掌握都不足的孩子。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嘗試將孩子所處的情緒狀態用詞彙說出來,並讓孩子將詞彙與他當下的情緒體驗相對應,並且用對和不對,或者點頭搖頭的方式來進行確認詞彙與情緒體驗是不是匹配。這麼做既可以使家長確認是否真正理解了孩子的情緒,又可以讓孩子學會並練習為自己的情緒命名。不但降低了家長誤解孩子情緒的概率,也大大提高了孩子的情緒表達水平。

教會孩子應對壞情緒的技巧

當孩子出現各種消極情緒時,家長要及時進行幹預。

首先,家長不要壓制和否定孩子的情緒。家長應努力理解、接納並認同孩子一時的情緒,並允許孩子體驗自己的情緒,甚至可以給孩子一個自主選擇的空間,讓孩子鍛鍊主動調節自我情緒的能力。

其次,家長要協助孩子辨識情緒並引導孩子進行情緒調節。在孩子獨自體驗情緒的時候,並不是說任由孩子隨便處理情緒。家長可以用徵求孩子意見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關愛,可以詢問孩子是不是需要幫助,也可以問孩子是想自己待一會兒還是需要家長陪著。如果孩子選擇由家長陪著,還可以進一步詢問需要做什麼,比如「你想媽媽陪著你做些什麼呢?」,或者「爸爸和你出去走走怎麼樣?」,也可以聽孩子的建議做些什麼。如果孩子只想自己呆著,那就不要過度幹預,讓孩子嘗試自己消化情緒。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的情緒管理水平便會慢慢得到提升。

每個孩子都有豐富的情緒體驗,家長通過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才能讓孩子有合適的情緒表達方式,從而排解負面情緒,培養正面情緒。

對因建議:正向小星星家長可以與孩子約定一個規則:如果孩子表現出了正向的情緒或行為,便可以得到一個小星星,當星星的數量到達某個約定的數量時,家長便會實現孩子一個合理的願望。這種方法操作簡單,目標明確。可以鼓勵孩子培養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也可以循序漸進地強化孩子正向情緒和行為的養成。通過星星的累積,成功後的孩子自信心與成就感增加,在自我監督的潛意識行為中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和情緒調節習慣。

角度不同,風景不同。同一件事因視角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情緒,進而導致不同的結果。很多時候,影響我們情緒和心情的,正是我們對事物的看法。父母要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理解孩子的想法,認同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因周圍的事物或情境產生消極情緒時,家長要引導孩子學會積極評價自己,幫助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控制不住情緒?教孩子「情緒ABC理論」,做「情緒」的主人
    小西就說到自家的丁丁,但凡是不和孩子心意的事情,丁丁就是一定擺手拒絕,對於想要做的事情怎麼阻止都是徒勞的,有時候一生氣對於父母都是拳腳相向的。小西說到:"丁丁平時都是堅持要自己吃飯、穿衣服、收拾東西,出門的時候就是鬧著要買這買那的,甚至是一丁點小事都可能讓孩子變得情緒波動。"
  • 兒童情緒管理-讓孩子做情緒的小主人
    其實情緒的穩定是一種需要培養的能力和技能,這需要在童年的時期就去培養和認知的。兒童情緒管理的能力培養就是協助讓孩子如何成為情緒的主人。充分接納情緒,不壓制情緒,並正向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讓情緒有一個陽光的出口。要善於有效的克制自己的情緒,善於有分寸地表達情緒。
  • 孩子陷入「情緒低谷」?用好「情緒ABC理論」,讓孩子做情緒主人
    那麼家長在教育中面對孩子的情緒低估時,應該如何引導孩子走出低估,做情緒管理的主人呢?其實早在幾十年前心理學家艾利斯就用ABC理論分析了我們不良情緒的來源,並作出了解釋。了解情緒ABC理論情緒ABC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的。
  • 情緒臉譜——認識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這節課的主題是「認識情緒,做情緒的主人」。或許現在,家長都意識到了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因為情緒太複雜了,有時候家長也對情緒的認知出現了模糊,所以認識和辨別不同的情緒,才能真正了解情緒、回應情緒喲!    為了幫助孩子辨識不同的情緒,老師拿來了一套「情緒臉譜」卡片,每個卡片上有一個表情,代表了一種情緒。
  • 小寶寶也需要情緒管理 專家教你引導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昨(15)日下午,第三屆「5.16幼兒心理健康日」活動在西南大學開幕,該活動以「走進幼兒心理——做情緒的主人」為主題。現場除了有西南大學專家開辦的專題講座外,還有西南大學試驗幼兒園師生帶來的教學演示,來自雲南、四川、重慶等地的幼兒教育工作者及家長們參加了活動。
  • 如何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11月20日,惠濟區實驗幼兒園教師張春曉和學生家長張邵霞受邀做客大河網直播間,開啟了一節關於「如何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的家校育人課堂。在去醫院的路上,他的狀態就已經好多了,我誇他做得特別棒,聽到表揚,他還是挺開心的。到醫院後,讓我比較意外的是,他在打麻藥以及縫合傷口的時候都沒有再哭,而且非常配合。給他縫合傷口的兩個醫生也不停地表揚他,說他雖然年齡小,但是特別堅強。」
  • 做情緒的主人
    其實這些都是我們的情緒在做怪。情緒可催人向上,也可以使你陷入困境無法自拔。駕馭情緒,管理情緒,做情緒的主人是我們應該培養和鍛鍊的一種能力。一、了解自己的情緒。情緒沒有好壞之分,只要是我們自己真實的感受,我們都要正視和接納它們,因此我們首先要了解和察覺我們的情緒。只有當我們了解我們的情緒,清楚自己當前的感受,才能掌握自己的情緒,而不會被情緒左右。比如:我為什麼如此興奮?
  • 孩子情緒化怎麼辦?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情緒孩子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確實是一門需要學習的課程,畢竟孩子對於情緒都尚且沒有充分的認知,又怎麼懂得如何控制呢?孩子容易情緒化,這是為什麼?這一點跟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有關。如果家庭裡經常發生爭吵,或者父母對於孩子太過於冷漠,沒有及時給孩子關愛,孩子就會產生不安全感,心理承受能力也普遍較低。心靈不夠堅強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從而產生情緒的波動。孩子情緒化怎麼辦?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 蘭馨家教面對面 | 拒絕「暴力」式溝通,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蘭馨家教面對面 | 拒絕「暴力」式溝通,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2020-10-13 16: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要被情緒綁架,要做情緒的主人
    情緒管理是重要的社會適應能力,情緒來時該如何面對與自處?除了陪伴孩子理解情緒那種冷暖的感受之外,父母要如何教導孩子,不被情緒綁架,做情緒的主人?因此我們要教孩子,嘴長在別人身上,別人要怎麼講我們管不著,可是我們可以管理自己的情緒,不隨他人起舞。從自我得到快樂和滿足,而非依靠別人現在的年輕人動不動就覺得社會和父母對不起他:社會沒有給他就業機會,父母沒有陪伴他。這也是很錯誤的觀念。
  • 情緒管控夏令營——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情緒管控夏令營是一款側重孩子心理成長的課程從認知情緒,感知情緒表達情緒,管理情緒等方面讓孩子在體驗中去感受情緒的點點滴滴幫助孩子學會與情緒相處做幸福快樂少年基於沐苗研發的孩子成長模型以及豐富的正面管教傳授經歷
  • 家庭環境中的情緒轉移定律:控制壞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家庭環境中的情緒轉移定律:控制壞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不是我說你,這菜是越做越難吃!」這時候,平時總讓媽媽夾菜的兒子撒嬌地說:「媽,我要吃魚,幫我夾。」妻子轉頭就是一句:「你自己沒長手嗎,自己夾!」這時,平時和兒子玩得最好的小貓正朝他搖尾巴,兒子心裡窩著火,朝它狠狠踢了一腳。那貓衝到街上,正遇上迎面開來的一輛車,司機為了避讓貓,軋死了旁邊的一個小孩。
  • 家長「出爾反爾」後的三步教育法,讓孩子理解父母,做情緒的主人
    做父母的都想在孩子面前言出必行,做一個講誠信的好榜樣,但是在生活中,往往有不可抗力的因素,使得父母無法給孩子兌現承諾。那麼當父母「出爾反爾」,孩子含著委屈的淚水,甚至聲嘶力竭來向父母討伐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處理呢?我在好幾個媽媽群做調查,總結下來發現,大多父母會用兩種處理方法,但究竟哪種處理方法好,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個典型案例。
  • 做情緒主人,享精彩生活
    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有著各種各樣的情緒,而每種不同的情緒都會多多少少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或好或壞。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好情緒的主人,不被情緒所掌控呢?近日,洛陽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蒲公英支教隊」走進學生課堂,展開了一場關於情緒控制的主題課。
  •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巧用這3個辦法,幫助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這也就說明了為什麼孩子的情緒總是容易崩潰又善變的原因,而且這時候他也不具備顧及他人感受的能力,需要家長的引導和輔助。巧用這3個辦法,幫助孩子做情緒的主人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大發脾氣時,總是無能為力,經常會看到的是,父母不是以罵孩子、或打孩子來「制止」他的無理取鬧,或者直接無視任其發洩而不知所措。
  • 做情緒的主人,不要讓情緒做主人
    說得難聽點,這樣的人,不僅控制不住情緒,而且極端自私。真要是上了大學,進了社會還指不定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來。說真的,我很擔心這個孩子的未來,要及時心理輔導,還要給她一點教訓,要不然很可能有可怕的升級。生活中,總是有這種人,一切以自己的情緒為中心,不能合理的控制情緒。這樣的人,就是在和魔鬼玩一場危險的遊戲。
  • 高情商: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約翰·阿特金森(美國心理學家)上天賜予每個人機會展示自己,不要一受到別人誤解就心灰意冷,只要善於調節和掌握自己的情緒,就能在人生的旅途中笑到最後。亞歷山大是運營部最年輕的部長提名人選,明天就是他競職演講的日子。今天他早早下班回家,打開筆記本電腦裡精心準備許久的演講稿,開始為明天的競職做準備。
  • 一米陽光|【第六屆公益匯】《做情緒的主人》心理情景劇表演
    「青苗共育,向陽而生」——關愛青少年心理健康,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做情緒的主人衡山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好多孩子和家長興高採烈的歡聚在一起,熱鬧極了。原來,今天在黨群服務中心,由常熟市民政局、衡山社區和一米陽光青少年成長服務社聯合舉辦的「青苗共育,向陽而生」——「做情緒的主人」心理劇表演正在拉開帷幕。張老師作為主持人為大家簡單介紹了今天的活動流程。
  • 蔡康永:幫助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就從不要求他「聽話」開始
    幫助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認識情緒,接納情緒,與情緒和平共處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是他們並不需要壓制自己的情緒去取悅他人,成為別人眼中的好孩子,而是應該認識自己的情緒,知道情緒的存在並不是他們自身的原因,更不是他們做的不夠好,而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瞬間。
  • 情緒管理大有學問,北陸教育教你做情緒的主人!
    2020年11月17日,應鄭州市鄭東外國語學校邀請,北陸教育的陳淑芳老師,走進學校勵耘大講堂,給學校七年級學生做了關於如何「管理好情緒,處理好關係」主題講座!旨在加強師生心理關愛,緩解學生心理壓力,掌握不良情緒的應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