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幫助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就從不要求他「聽話」開始

2020-09-05 格林媽媽

蔡康永是一位炙手可熱的主持人,他的主持風格理性與感性並存,態度溫和但語氣堅定,既不人云亦云,也不咄咄逼人,而是有自己的見地和理解,所以深得觀眾喜愛,收穫了大批粉絲。

這樣一位優秀的成功者,卻認為好孩子不必那麼乖,他曾經說了一件自己的親身經歷:當時他去一位朋友家做客,還沒動筷子,朋友就要求孩子把學會的幾首唐詩背給他聽。

蔡康永覺得無法理解,既然飯菜已經擺上桌,不妨大家先吃飯,孩子背詩也不差這一會兒的功夫。本來孩子就不願意背詩,正好趁這個機會說自己餓了,想要先吃飯。

可是媽媽卻批評孩子沒禮貌,讓孩子乖一點,聽話一點,最終孩子還是妥協了,乖乖的背了詩,蔡康永也乖乖的聽了詩。

這讓媽媽感到非常滿意,&34;

&34;蔡康永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難道好孩子就一定要和乖、聽話劃上等號嗎?

好孩子=聽話的孩子?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二十多年前轟動一時的著作《EQ》,作者曾特別為中文譯本寫了一篇序。

他在序言中提醒華語世界的父母:雖然他們善於督促小孩把考試考好,把公司要求的工作做好,但卻在教養上,非常忽略小孩創造自己人生的能力。

孩子和成人一樣會有自己的情緒,可是他們的情緒往往是被忽略甚至被禁止的,因為在父母看來,情緒只是成人世界的產物,孩子怎麼會有情緒呢?

所以他們會強迫孩子把自己的情緒收斂起來,壓制住情緒不讓其表現出來,這樣的孩子才是會被父母喜歡的好孩子。

真正愛孩子,父母就不會要求孩子必須聽話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這才應該是父母給予孩子真正的愛。

黃多多染髮帶耳釘,李嫣燙髮穿吊帶,竇靖童退學有紋身……

這些在普通人看來完全不符合孩子的行為,卻在這些明星孩子身上體現無疑。於是網友便會質疑,認為父母管教不力,讓孩子小小年紀就如此放縱自由不聽話。

&34;,王菲這樣要求她的孩子。

竇靖童舞臺上有張力,舞臺下低調努力;李嫣越來越散發自信,善良的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黃多多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和國外大導演用英語侃侃而談,你能說她們不優秀,不是好孩子嗎?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凡事有原則有底線,讓孩子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去觸犯原則底線之外的事情,剩下的空間就放心的交給孩子,讓他們勇敢的去追求心中的理性,展翅在藍天上翱翔。

什麼樣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好孩子的定義並沒有標準答案,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有自己值得他人肯定的地方。

我們不能說一個善良孝順但是學習不好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同樣也不能把學習優異但是調皮搗蛋的孩子歸為壞孩子。

好孩子也會有自己的情緒,他們會聽父母的話,但是這種聽話是有選擇的,因為他們自己也會有思想,會有追求,不願意被父母的意願所限制。

情緒並不是特權,而是可能存在於我們所有人身上的正常表現。

幫助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認識情緒,接納情緒,與情緒和平共處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是他們並不需要壓制自己的情緒去取悅他人,成為別人眼中的好孩子,而是應該認識自己的情緒,知道情緒的存在並不是他們自身的原因,更不是他們做的不夠好,而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瞬間。

有了情緒並不可怕,關鍵是學會接納情緒。我們每天都會有無數個時刻能夠感覺到自己的小情緒在蠢蠢欲動。

這時儘量讓自己安靜下來,不要刻意和不良情緒敵對,而是努力做到和自己的情緒和平共處,這樣才能成為情緒的主人,拒絕做情緒的奴隸。

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1、控制自己的情緒

學會控制情緒是每一個成年人都應該具備的素質,然而在面對孩子時,很多父母卻總是處於失控的邊緣。

他們有時甚至會無緣無故的對著孩子大吼大叫,只是因為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太多的壓抑。

但孩子不是父母情緒宣洩的垃圾桶,父母應該學會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緒,即便孩子真的犯了錯,父母也要儘量讓自己心平氣和,儘量和孩子做有效的溝通。

2、學會尊重孩子

父母不要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要求孩子聽話,要求孩子乖,而是應當學會尊重孩子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正想法,儘量給予孩子鼓勵和支持,這樣才能讓孩子願意和父母敞開心扉。

任何時候都不要單方面的去要求孩子,事情都是相互的。

想要孩子聽話,首先必須尊重孩子,在雙方處於平等的地位時,孩子才能夠感覺到父母真的願意和他們溝通交流,所以才會真正的願意聆聽。

3、學會適當放手

父母總是習慣性的把孩子當成提線木偶,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去控制孩子。

當然在他們看來,這是保護孩子的一種表現,因為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孩子不僅能夠少走彎路,而且能夠少受傷害,不得不說父母為孩子真的是用心良苦。

但是這並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會越來越想要自己的空間,所以父母要學會適當放手。

畢竟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孩子總是要獨立的面對生活,放手才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大的成人禮。

父母不要總是要求孩子聽話、乖,因為這會像枷鎖一樣限制孩子,讓孩子做自己,成為情緒的主人,遵從自己的內心,這樣才會讓孩子得到真正的成長。

相關焦點

  • 如何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11月20日,惠濟區實驗幼兒園教師張春曉和學生家長張邵霞受邀做客大河網直播間,開啟了一節關於「如何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的家校育人課堂。張春曉認為,情緒是孩子內在心理的外在表現,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情緒,3~6歲的孩子,他們的情緒易感、易變和衝動,這時期孩子們的社會情感迅速發展,會開始掩飾自己的情緒,知道通過情緒可以得到成人相應的反應。「但他們對情緒的控制能力不強,受到外界刺激時,情緒就會爆發,所以在這個時期,孩子的臉就像六月的天,說變就變。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情緒的控制能力會有所增強。」
  • 情緒管控夏令營——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幫助孩子學會與情緒相處做幸福快樂少年基於沐苗研發的孩子成長模型以及豐富的正面管教傳授經歷利用根植在孩子心中的夢想激發學習動力建立積極的學習態度這個暑假 —— 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用實踐活動來提升孩子管理情緒的能力,學習應對各種情緒,培養孩子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塑造孩子的優良個性和品格,更好的協調人際關係和自我身心平衡。
  • 若你很愛你的孩子,請教會他這2個情緒管理方法,成為情緒的主人
    、自我調節等方式來實現,但是對於兒童來說,將會十分困難,尤其是理智腦尚未發育完全的3-6歲兒童,更是如此,那麼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管理情緒,成為情緒的主人呢?,所以每一種情緒對於孩子來說都一種新的刺激,像孩子因為沒玩夠而被媽媽拖回了家,那他就會用不吃飯來表達抗拒,而這時他並沒有認識到這種情緒叫「生氣」,只知道用這種方式來進行排解。
  • 蔡康永說要讓孩子成為他自己!體面退出孩子生活,是父母必修的課
    從小兒子的一切都是我一手安排好,但自從他離家到其他城市上大學後,就開始鞭長莫及;當他畢業後決定留在該城市工作,就估計到難以控制。兒子有著90後的內斂,務實不張揚,我在他的社交帳號裡看不到什麼關於他個人的動態信息。
  • 孩子總控制不住情緒?教孩子「情緒ABC理論」,做「情緒」的主人
    "孩子的情緒總是很脆弱,有時候被我們或是老師批評,孩子就撇著嘴巴要哭的樣子,和小朋友相處也是如此,如果有人說他的不是,他總是表現得很傷心,但事後會出現報復情緒。"小西就很發愁,孩子情緒管理能力這麼差,以後學習和工作如何和其他人分工合作,這樣的脾氣估計誰都沒辦法好好地接受。
  • 不要用不可控的情緒,養出乖乖孩!我不想我的孩子是個聽話的孩子
    每次聽到別人說,看你家孩子多聽話。這話我聽著怎麼這麼不舒服,我會說,我家孩子這是有自己的想法,比較懂事,聽話嘛,我從來不要求孩子聽話。父母不要讓你不可控的情緒,養出聽話的孩子。高考前,一個高三男生,偷拍女生上廁所的事件,鬧得人心惶惶的。當學校發現這個事情的時候,校方盡最大努力,把事情最小化了,考慮到這個學生的成績還不錯,不想因為這件事情毀了這個孩子。老師跟女生談話,希望能給他一次機會,善良的孩子同意,只是要求讓他和他的家長出面道歉。
  • 「家校協同育人系列報導」如何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11月20日,惠濟區實驗幼兒園教師張春曉和學生家長張邵霞受邀做客大河網直播間,開啟了一節關於「如何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的家校育人課堂。孩子情緒出現問題,有哪些信號?張春曉認為,情緒是孩子內在心理的外在表現,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情緒,3~6歲的孩子,他們的情緒易感、易變和衝動,這時期孩子們的社會情感迅速發展,會開始掩飾自己的情緒,知道通過情緒可以得到成人相應的反應。「但他們對情緒的控制能力不強,受到外界刺激時,情緒就會爆發,所以在這個時期,孩子的臉就像六月的天,說變就變。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情緒的控制能力會有所增強。」
  • 兒童情緒要訓練?KaDa故事出年度書單,幫助孩子成為情緒主人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避免不了出現生氣、害怕、妒忌等各種情緒問題。不買玩具,就撒潑打滾;到一個陌生環境,變得不敢開口說話;經常跟大人作對,發脾氣……這些都是情緒失控的表現,為什麼會情緒失控?如何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
  • 兒童情緒需要訓練?KaDa故事年度書單推薦,幫助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避免不了出現生氣、害怕、妒忌等各種情緒問題。不買玩具,就撒潑打滾;到一個陌生環境,變得不敢開口說話;經常跟大人作對,發脾氣……這些都是情緒失控的表現,為什麼會情緒失控?如何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
  • 孩子總是情緒大爆發?家長學會這三個方法,幫助他建立情緒能力
    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的問題時,並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就很武斷的判斷出他的想法,而這對孩子建立情緒能力是沒有幫助的。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情緒能力?,然後對孩子因材施教,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地幫助他們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巧用這3個辦法,幫助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情緒失控的是孩子,無可奈何的卻是大人不少家長因為孩子情緒來的太突然而操心不已,有家長說孩子可能剛才還好好的,突然就開始發脾氣了。這也就說明了為什麼孩子的情緒總是容易崩潰又善變的原因,而且這時候他也不具備顧及他人感受的能力,需要家長的引導和輔助。
  • 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情緒有多少種呢?伊扎德分解出十種基本的情緒:喜悅、興趣—興奮、驚訝、悲傷、憤怒、厭惡、輕視、恐懼、害羞和內疚,他認為其他情緒都是這十種基本情緒的組合。這些情緒的大多數,在嬰兒時期就已經出現。
  • 為何從小努力且聽話的那些孩子,沒有一直優秀下去
    在上大學之前,家長為孩子設計好「清單」,每一步都要孩子嚴格按照自己的要求去走,用自己的權威束縛住孩子,讓他們能夠聽話、按部就班地完成「打卡」。但這樣的束縛反而讓孩子在獲得自由之後,開始漫無目的地放縱。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孩子,總是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行,面對挑戰就會束手無策,對待突發時間總是容易出錯,甚至連自己本身的實力都發揮不出來。遭遇到問題或是失敗時,還沒有開始就會情緒化地自暴自棄。在《少年說》中就有這樣一個男孩,從小到大他一切都是按照父母設計的清單打開。「要考上這所學校。」
  • 兒童情緒管理-讓孩子做情緒的小主人
    其實情緒的穩定是一種需要培養的能力和技能,這需要在童年的時期就去培養和認知的。兒童情緒管理的能力培養就是協助讓孩子如何成為情緒的主人。充分接納情緒,不壓制情緒,並正向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讓情緒有一個陽光的出口。要善於有效的克制自己的情緒,善於有分寸地表達情緒。
  • 蔡康永親自示範:如何通過寫情緒日記,了解和宣洩自己的情緒?
    情緒日記是蔡康永在情商課當中為大家推薦的一個了解自己情緒的小工具,它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並且發現深藏在心底的,常常不為我們所知的情感需求。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和大家分享過了,不知道你有沒有嘗試過呢?
  • 孩子陷入「情緒低谷」?用好「情緒ABC理論」,讓孩子做情緒主人
    那麼家長在教育中面對孩子的情緒低估時,應該如何引導孩子走出低估,做情緒管理的主人呢?其實早在幾十年前心理學家艾利斯就用ABC理論分析了我們不良情緒的來源,並作出了解釋。了解情緒ABC理論情緒ABC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的。
  • 為什麼越聽話的孩子,長大後越讓人討厭?
    聽話幾乎是對一個孩子的最高讚賞!大人高興的時候會摸著孩子的頭說:「這孩子真聽話」。生氣的時候,會怒吼:「怎麼這麼不聽話」。需要孩子配合的時候會笑臉盈盈的說:「乖,聽話」。在很多父母看來,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聽話的就是逆子。可是那些聽話的孩子最終長成了什麼樣?那些不聽話的孩子真的錯了嗎?
  • 孩子做得好,我獎勵他,為什麼他還是不聽話呢?
    絕大部分父母都認為孩子就應該聽我們的教導,所以利用獎勵和懲罰來訓練他們聽話,雖然這種做法在短期內有效,但是這樣反而會傷害了親子關係,而且孩子聽話並不是發自內心的認可,唯有讓孩子學會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為意識,才有利於他們未來的獨立發展。我們養育孩子的目標並不是讓他們聽話,而應該是幫助他們成為一個自律自控的獨立個人。
  • 還是控制不住吼孩子?蔡康永:先關照好自己情緒,再關照孩子
    在孩子的行為激怒你的時候,要迅速意識到自己的深層情緒,很可能我們的情緒不是完全因為孩子,而是因為自己。比如,很多爸爸在面對孩子哭的時候,會很不耐煩。其實是因為男性從小到大都被教育哭是軟弱、丟臉的表現。所以,爸爸們看到孩子哭,內心真實的感受其實是無助、脆弱,不知道怎麼處理。
  • 如何幫助孩子做情緒的主人?不妨試試這幾招
    一些孩子明白他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而不是讓他們的情緒來控制他們。但是,孩子並不是天生了解自己的情緒,也不知道如何以適合社會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果孩子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憤怒,可能會表現出攻擊性行為和頻繁的憤怒爆發。同樣地,一個在他感到悲傷時不知道該做什麼的孩子可能會花費數小時生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