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懷德、王玎:推進理論創新與法治政府建設 | 2017行政法學研究綜述
2017年,行政法學界不斷開拓進取、銳意創新,圍繞行政法學重大理論問題和法治政府實踐,產生了一批優秀研究成果。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對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作出重大部署,報告提出「到2035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體現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經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要條件;報告還重申「建設法治政府,推進依法行政,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明確法治政府建設是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
-
馬懷德、王玎:行政法學的新使命 | 法寶推薦
【聲明】本文僅限學習交流使用,如遇侵權,我們會及時刪除 內容提要:2016年,行政法學界圍繞行政法基礎理論、行政程序立法等問題,產生了一批優秀的研究成果,對促進行政法學理論發展、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實現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
行政法學的新使命︱馬懷德 王玎
,產生了一批優秀的研究成果,對促進行政法學理論發展、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實現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2016年行政法學研究呈現出三個特徵:第一,選題緊密結合法治實踐,為推進依法治國進程、法治政府建設提供了理論支持。第二,案例研究方法的運用明顯增多,反映出大數據時代行政法學研究方法的變化。第三,理論研究不斷深化,促進了理論創新與繁榮發展。
-
2018法學理論研究盤點|行政法學:關注法治實踐 創新理論研究
馬懷德◇行政法基礎理論是需要持久關注和深入研究的領域,只有在理清行政法理論體系的基礎上,才能保證行政法學理論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並為中國特色行政法治建設提供理論支撐。行政法學界緊扣時代發展脈絡,服務國家需求,積極回應重大理論命題,密切跟蹤行政法治實踐中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持續關注行政法治前沿問題,拓展理論視野,創新理論研究,圍繞著行政法基礎理論、行政法法典化、清單制度、行政協議、政府信息公開與個人信息保護、共享經濟、規制理論、法治政府建設與評估、行政訴訟法實施等領域,形成了一批高質量研究成果,為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了學術智慧
-
行政法學:關注法治實踐 深化理論研究
在全面貫徹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背景下,2016年行政法學界圍繞行政法基礎理論新動態、社會治理新模式、經濟發展新常態、法治政府建設新局面等主題進行研究,產生了一批優秀研究成果。華南理工大學教授鄭方輝介紹了我國特色的法治政府建設的內涵與目標,以及我國法治政府評價的功能、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應以政府績效評價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具體建議。
-
馬懷德、王玎:行政法學的新使命——2016年行政法學研究述評
(二)行政程序立法 推進行政程序統一立法,是中國行政法學界幾十年來孜孜不倦的努力。姜明安等著的《行政程序法典化研究》就是一項推動我國行政程序立法的應用性課題研究成果。周漢華提出,要通過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推動信息公開體制機制創新,打造升級版政務公開制度。王敬波認為,釐定不公開的例外事項,才能使「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基本原則得以實現。程琥提出,應當結合全面推進政務公開的要求,圍繞政府信息界定等問題,及時修改《條例》,適時出臺「政府信息公開法」。孟鴻志認為,「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度能夠促進政府信息公開主體建設。
-
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20年年會在津召開
他充分肯定研究會一年來取得的成績並指出,研究會積極參與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應急法治和公共衛生法治研究,組織專家參與立法修改與完善,充分發揮智庫作用,推動法治實踐,為國家行政法治建設、行政法學理論研究建言獻策、貢獻力量。
-
《當代中國行政法》新書出版 全面呈現行政法學理論體系
中新網北京6月14日電 14日,由人民出版社主辦、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和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協辦的法治政府建設高端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上,被譽為「當代中國行政法學的百科全書」的《當代中國行政法》新版八卷本正式出版。
-
中國法學會研究部與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合作籤約儀式在京...
法學專業教師要堅定理想信念,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做好理論研究和教學的同時,深入了解法律實際工作,促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勵學生。中國法學會與中國政法大學開展會校合作,目的就是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落實到實際工作中,通過創新發展法學研究、法學教育和法學交流工作機制,實現會校雙方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引領和繁榮法學事業,助力法治中國建設。
-
【專訪】馬懷德:制定統一行政程序法典的時機和條件已經成熟|四十...
馬懷德認為,未來的行政法治建設應當及時回應國家治理、社會變遷、新興科技發展所提出的理論需求,繼續完善中國特色行政法學理論體系;應當加強重點領域立法,破解法治政府建設的現實難題,著力推進法律的實施和制度的落實;重點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行政法體系不斷完善
-
馬懷德、王玎:2016年行政法學熱點(2)
王敬波所著《政府信息公開:國際視野與中國發展》一書從理論上研討了政府信息公開中信息公開的基本界定等九個關鍵問題;其主編的《五十國信息公開制度概覽》一書整理了50個國家的信息公開法律制度及其實踐狀況,對全面了解各國信息公開制度的發展歷程,推動我國信息公開制度大有助益。此外,《條例》的修改工作是近年來行政法學界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
「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理論研討會」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
與會學者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法治建設和法治理論創新,把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踐相結合,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偉大實踐中,創造性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造性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深厚的歷史底蘊、鮮明的中國氣派、飽滿的時代精神,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在法治領域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
-
【法學匯】馬懷德:民法典時代的行政法回應
以民法典為契機推進依法行政記者:如何以民法典頒布及以後的實施為契機,大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馬懷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政府要以保證民法典有效實施為重要抓手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這就要求行政機關規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行政收費、行政檢查、行政裁決等活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
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切實履行國務院賦予司法部指導法學研究工作的職能,加強對司法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第三條 部級科研項目聚焦全面依法治國過程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提供有效理論支持。部級科研項目堅持以應用對策研究為主、基礎理論研究為輔,注重網絡法學、人工智慧法學、數據法學等新興學科研究和跨學科綜合研究,推動法學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
法學匯|馬懷德:民法典時代的行政法回應
總之,行政機關對於民法典規定的對公民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的尊重和保護,對於公民個體生活需求的規範和引導,應嚴格遵循依法行政原則,做到「法定職權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以民法典為契機推進依法行政記者:如何以民法典頒布及以後的實施為契機,大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
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深圳法治建設極具全國推廣價值
無論是法治社會建設,還是法治政府建設,包括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治國,我們對深圳都有很強的很高的期待。因為深圳的基礎好,深圳已經是一個走在全國前列的法治城市或者是法治政府的示範區。
-
2019年法治政府建設定位更明確 取得八大新成就
《藍皮書》顯示,這一年,法治政府建設定位更加明確;法治政府建設取得八大新成就,如依法行政理念成為共識,行政法律體系日趨完備,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深入推行,政務公開全面推進,《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發布,解決行政爭議的法治化水平不斷提高,政府治理水平不斷提升,基層法治不斷創新等;法治政府建設與責任落實督察工作全面展開。
-
中國政法大學黨委書記胡明、校長馬懷德攜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特別體驗了新推出的輕量、低碳、環保的「虛擬法庭艙」,對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科技創新賦能司法變革的智慧法院建設成果表示肯定和讚嘆。胡明書記、馬懷德校長一行還參觀了北京網際網路法院「春藤社區」黨建文化園地,包括「玖月有曰」黨建公眾號平臺、習語關情閱讀亭和特色背景牆。
-
奮戰在法治中國建設第一線馬懷德(中國政法大學校長、中國法學會...
原標題:奮戰在法治中國建設第一線馬懷德(中國政法大學校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看著陡然緊張的形勢,我想:法律人能為疫情防控做些什麼?能做的是從專業角度發聲,提供法律方面的對策建議。於是,我很快通過媒體發出呼籲:只有政府將信息準確、充分公開,才能實現各方物資有效及時配給。
-
北大習研院等三家單位共同舉辦「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理論研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偉大實踐中,創造性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造性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深厚的歷史底蘊、鮮明的中國氣派、飽滿的時代精神,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在法治領域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