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無用的職場建議,是這6條!

2020-10-19 簡史人生

今天這篇文章結合朋友、同事們以及自己過去8年的工作經歷,來談談那些最無用的職場建議。

1

「 年輕人就是要捨得吃苦/吃虧」
 
王小波說過一句話,「人是一種會騙自己的動物。我們吃了很多無益的苦,虛擲了不少年華,所以有人就想說,這種經歷是崇高的。」在這一點上,年輕人尤其無辜,我們招誰惹誰了?非得動輒吃苦、吃虧?
 

從實質上講,「吃虧」是捨棄自身的某種東西,「福」是代指一種好事。捨棄自身一種東西得到另一種好東西,這種吃虧就是一種利益交換,而不是什麼所謂的福氣。

大多數人或多或少會有這樣一種心理活動,每當自己吃了虧,心裡就會希望這次吃了虧,下次就會遇到更大的好事。

許多人甘願吃虧,是因為會有一些自己想要的東西填補自己吃的虧,所以無論怎樣這都是一種赤裸裸的利益交換,和什麼福氣扯不上半毛錢關係。

如果這種利益交換是對等的,吃虧倒也無所謂,但很多時候這種利益交換根本就是不對等的。就如同網際網路公司用「奮鬥」「未來」「成就」「拼搏」為年輕人畫一塊大餅,讓年輕人接受「996」工作制,拼命工作。

但實際上,你用996拿命換來三個月的錢,也不夠住ICU一天的費用。

年輕人的勞動付出和收穫是不對等的,更可怕的是,你拼了命的工作,為公司創造價值,好不容易人至中年做了一個領導,結果還可能會因為你性價比不高被年輕人取代。


「同事沾你點光不要計較」、「老闆有情緒說你兩句別在意」、「同事給你使點絆子別太過分忍忍就過去了」……不知道這些苦和虧帶來的財富在哪裡?是下次他們「欺負」我們時會手下留情一些麼?對吃苦/吃虧的反思勉強算是一種不得已的收穫吧,但多少人會去做、且能提煉出「財富」來呢?
 
所以,面對苦和虧,我們正常的邏輯不應該強行找「財富」,而是思考:第一,有沒有不吃苦/虧也能受益的方法?第二,如果不可避免要吃苦/吃虧,能不能少一點?至少努力控制在可承受範圍內。
2
「剛開始工作不要為了錢」
 
前段時間,#第一份工作的薪水重要嗎?# 這個話題上了熱搜。投票結果顯示,將近7成的人認為第一份工作薪水很重要。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些告訴我們第一份薪水不重要的人,大概都在用愛工作吧。
 
第幾份工作的薪水都很重要,因為它不僅僅是我們生存和生活的保障,支付的數字本身也能說明很多東西。

首先,薪資是對個人價值的一種肯定。

剛步入社會,月薪就是我們的定價,這裡面包含了對學歷、經歷、能力等各方麵條件的估值。根據《2019應屆生求職趨勢報告》的統計顯示,碩博學歷的薪資要比專科生高出一倍。寒窗苦讀十幾載的價值體現之一就是在薪資上。

其次,薪資是公司、行業繁榮與衰敗的一種指向標。

你所從事的行業平均薪資比其他行業都高;你所在的公司每年都有薪資漲幅;或者你所在的團隊今年沒發年終獎……薪資絕非只影響我們的生活,它還是一個行業、一家公司、一個團隊繁榮或衰敗的風向標。

最後,薪資能幫你了解職場這個江湖裡的人情百態。

為什麼有些員工看上去不怎麼幹活,可薪水拿得也不低?
為什麼「老黃牛」員工天天加班漲薪的時候也沒輪到他?
為什麼我們公司的平均薪資比同行低20%?
為什麼我們同批入職,他學歷不如我薪資卻比我高?
 
薪資不僅是一串數字,它背後反映出的一系列淵源、故事、背景等,這些更加生動的內核才是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職場人的內因。
 
用愛發電的工作因為貶損的是個人價值,長久不了。
3
「要學會做人」
「做人要有眼色」
「搞好關係」
「別得罪人」
 
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從家長、老同事、領導嘴裡聽過這條建議,它幾乎是職場第一鐵律,尤其是在中國的禮儀之邦。這句話其實沒毛病,一個溫良恭順「會做人」的成年人,無論在職場還是生活上,都挺討喜。但問題是,這句話少了一個要素:KPI。職場首要任務不是討喜,而是完成KPI;大多數人升職加薪,靠得不是有眼色、搞關係,還是要靠KPI。
 
能和同事搞好關係、不得罪任何人的職場「老好人」未必有春天。這個道理在幾個月前大火的日劇《我們無法成為野獸》裡做了最好的詮釋。
 
新垣結衣飾演的30歲OL深海晶就是完美的職場老好人。明明是銷售助理一枚,卻身兼秘書的活兒,要替老闆衝咖啡、掛衣服,因為老闆還沒找到新秘書;明明是同事得罪了甲方,跑去收拾爛攤子、給人下跪的也是她:


在上一家公司也深受歡迎的她被叫去聚會,但真相是,大家需要她做傭工:

 好心地付出、幫忙、一直把微笑掛在臉上希望和所有人維持好關係的深海晶「收服人心」了麼?

 
完全沒有!
 
她好心幫同事幹了活,同事卻示意她「靠臉」;


 替同事給甲方道歉下跪,被幫忙的同事卻嫌棄她沒有尊嚴;

替同事搞定殘局,反被甲方性騷擾:同事連當面道歉的誠意和勇氣都沒有,只留下了一張寫著sorry的便利貼。這麼拼命、這麼委屈的她從老闆那裡得到的也不是升職加薪,而是一條又一條的「催命」和責怪的簡訊。

和很多隻搞關係、無視KPI的老好人不同,深海晶這位老好人是實實在在做事情的,她用巨大的包容成全著同事和老闆,可好處沒她的份。這種慘敗的結局不是只在屏幕中,早在2012年,康奈爾大學就曾做過一項性格和工資關係之間的研究:

結果發現,宜人性與收入呈負相關。具體來說:難搞先生比老好人先生每年要多掙18%的收入,即9772美元;難搞女士比老好人女士每年多掙5%的收入,即1828美元。
 
我們總以為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是真的好,可職場人間百態,怎麼可能只用一種姿態去對待所有人?不得罪人不代表這個人就是善良的、情商高,他也可能是沒有原則的;「難搞」的人也不代表他們不在意自己的人際關係,他們只是更明白職場中利益的優先級要靠前。無論是從公司還是個人角度來看,這種考量沒毛病。


奇葩說中李誕說的有道理:我們「自私」的活著但我們不傷害別人,這個世界才能運轉。
4
 「要掌握一套終身受益的技術」
 
過去電焊、開車、珠算都是被視為鐵飯碗的技能,誰能想到現在算盤已經從我們的世界消失了、uber司機滿世界都是。過去半導體工程師、記者、紡織工、小商品製作商等這些職場人都被視為有一技傍身的人,而現在這些行業從業者都在大幅萎縮。
 
不是我們不努力,而是技術發展太猛烈,我們望塵莫及。

美國Institute for the Future(IFTF,未來研究所)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到2030年近85%的工作是現在所沒有的。現在,如果還有誰告訴你「去學xxx手藝吧,至少它不會過時,能讓你活下去」,他不是真的不懂就是和你有仇。
 
如果硬要說有什麼終身受益的技術,像溝通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等這些軟技能會比當下最夯的技能更靠譜。
5
「是金子總會發光,好好做事,別急著表現。」
 
然而事實上,會哭的娃才有奶吃。

美國康奈爾大學曾經做了一項調查:職場存在脾氣收入論,容易相處的員工,薪酬明顯低於脾氣不太好的員工。在職場上,當你天真地以為你的忍讓和包容會令你的同事或者上司感激不盡時,其實,他們也許壓根沒意識到。

我曾經接觸過一位非常優秀的中層經理。他有升職的願望,但是不願意爭搶,平時一心撲在業務上很少主動找老闆溝通。

在新一輪的升職周期中,我看到有不如他的中層經理被提名晉升高級經理,我主動找他的老闆詢問是否今年考慮他的升職計劃。

他的老闆說「他是挺優秀的,但是我今年沒有計劃那麼多升職名額,他還可以被歷練歷練,等明年吧」。

之後在我和這位經理的一對一固定談話會上,我提醒他要儘快抽出時間找老闆匯報工作,順便提出自己的晉升要求。結果在他找老闆匯報過的第二天,他的老闆找到我說改變主意了,要在今年的升職周期提名這個經理。

從老闆的角度來說,每個老闆都喜歡業務能力強,任勞任怨又永遠積極向上的員工。但老闆又不是你老婆/老公,光喜歡有什麼用呢?能夠被升職加薪才是王道!


做好事的同時,適當在話事人面前展現才能,適當邀功,併合理提出訴求,還是很重要的。
6

「學歷不重要」

 學歷重要嗎?從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似乎依舊有許多人在探討這個問題。因為有的人初中還沒畢業卻早早的當上了大老闆,而有的人哪怕985、211畢業卻依舊過著早出晚歸還著花唄的日子。

這時候可能有人會說了:賣豬肉的北大畢業生陸步軒、輟學的比爾.蓋茨、扎克伯特和賈伯斯、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汪涵……他們都是大眾所熟知的名人,可是有的選擇放棄繼續深造,也有的原生條件不好卻也成為知名的主持人。

陸步軒曾是高考文科狀元,你不是;他是北大的優秀畢業生更是80年代的棟梁之才,你不是;他最後在校友的陳生的幫助下一起合作成立了「屠夫學校」,打造了一個高質量的團隊,你卻不知道。因為,你只知道他北大畢業的,他賣豬肉去了,北大的都混那麼差,學習有個什麼用?

可是當自己去找工作,直接被面試官拒絕的時候卻說,你們怎麼能這樣,你這是學歷歧視。可是,卻並不會有人在意你說的那些不公正


成功者所處的歷史條件我們複製不了、成功者所具備的天賦我們天生沒有。成功的結果無法複製,充其量複製一下成功的過程吧。最終我們還是要老老實實用學歷、用時間換經驗、賺技能、等機遇。大佬們沒有告訴我們的可能才是成功的關鍵,而成功故事,用來適當打打雞血就好。

相關焦點

  • 職場上最無用的六條建議,誰跟你說都別信
    明年是步入職場的第十個年頭,見過不少的老闆,趟過不少的坑,曾經迷茫,曾經盲目,但那些經歷都是成長。今天給大家總結一下,在職場上,有那麼幾條建議,純粹就是一個大坑,誰跟你說都不要聽從,否則只會讓自己受傷。
  • 記住6條職場潛規則
    但是,這個規則卻深深的影響著你的職場發展。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一部分的職場潛規則。記住這6條職場潛規則,對你的職場發展有很大的好處。02傷害你的,往往是最了解你的第一條:在職場上傷害你的人,往往是最了解你的人。
  • 「天不生無用之人,地不生無用之物」對職場有何啟示?
    天不生無用之人,地不生無用之物」這句話對職場中的我們有何啟示?「天不生無用之人,地不生無用之物」,淺顯易通,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有用之處,每一物都有它的用途!經歷人生低谷時,來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異曲同工!
  • 職場中如何交朋友,這5條社交潛規則,值得一看
    社交無論在生活或者是工作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有時候費盡心力去維護社交,最後卻發現自己的努力白費,總有一些人拜高踩低,所以在職場中一定要保持交友平和,跟大家都維護好同樣的關係,尤其是這5條社交潛規則值得一看。
  • 20 條建議,寫給所有職場年輕人
    怎樣才能適應變化,突破職場瓶頸,實現快速躍遷?炫先森 #專題書單#  VOL.04 職場書單,4本書、20條建議,讓你在2019年的職場更有競爭力。6、薪水的確很重要,但,如果一份工作的工作內容乏味,拿再高的薪水你也不會興奮。
  • Facebook副總為職場人士提出十條建議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職場英語>職場百科>正文Facebook副總為職場人士提出十條建議 2013-05-17 09:16 來源:滬江 作者:
  • 職場上,別做無用功!這3點做到位了,不愁升職加薪!
    職場上,別做無用功!這3點做到位了,不愁升職加薪!在職場中,我們會不會時常有這種情況?自己在職場中一直特別認真,做事也很用心。而且自己在很多方面都能幫上一點忙。我聽後,立馬提醒這個讀者其實他正在做職場無用功,這個時候就應該馬上停下來,思考自己是不是沒有做到下面幾點,不然只會做了事又得不到什麼回報。
  • 職場融入最禁忌的10條規則
    想要更好地融入職場,你必須要知道這10條原則!1、經驗主義。經驗很好,但職場最忌諱的就是經驗主義。一次,一位職場朋友找老王做職業諮詢,她問老王,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經常被直接老闆責罵,甚至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在和她交流過程中,老王找到了原因,因為她經常拿經驗主義來向老闆匯報工作。比如,公司用戶增長可以通過XX方法來實現。
  • 職場指南:我是如何從職場新人蛻變成職場達人的,收好這6個建議
    「這活本來不該我做的,我只不過是在接受任務的時候,抱怨了一下,為什麼我多幹活,替別人承擔工作,領導還瞪我呢?」「我剛來公司,怎麼他們老是避開我呢?吃飯也不叫我一起,我要怎麼才能融入到他們裡面去呢?」其實,作為職場新人,這些問題是很常見的,那麼要怎麼來解決這些問題,讓自己在職場上更加的如魚得水呢?這裡有6個建議,不妨試試。
  • 職場中有什麼方法可以使你內心強大嗎?這三條建議一定會幫到你
    職場中有什麼方法可以使你內心強大嗎?這三條建議一定會幫到你圖:網絡 文:木子說職場本文由木子說職場原創製作,獨家發布百家號,轉載必究!本文約1300字,建議閱讀時間4分鐘導語:強者,之所以被稱之為強者。不僅僅因為他外表的強硬,更是因為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 在職場,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牢記這三條厚黑天規,趨利避害
    在職場,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牢記以下這三條處理同事關係的厚黑天規,趨利避害!越早掌握越好。因此,在職場,說話要小心些,為人要謹慎些,使自己置身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這就要求我們不可隨便與人交心。況且,一個毫無城府、喋喋不休的人,會顯得淺薄俗氣、缺乏涵養而不受歡迎。同事之間,只有在大家都放棄了相互競爭,或明知競爭也無用的情況下,才會有友誼的存在。有利益上的競爭與衝突,同事之間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友誼。
  • 被忽略的6條職場潛規則,早知早受益
    被忽略的6條職場潛規則,早知早受益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現如今如果想要在職場裡面混得好吃得開,總要有那麼幾把「刷子」。一個人要是沒有一把好刷子,大概率那是當不好一個刷漆匠的。同樣的,在工作中,一個人要是沒有一些工作、說話、交往、處事的能力,職場發展也是不會走得長遠的。
  • B站繼《後浪》新刷《入海》,給「最難」畢業生們的6條建議
    作者|梅園B站繼《後浪》之後,又刷了《入海》,給「最難」畢業生們6個問題的6條小建議。借用毛不易歌中的那句歌詞:時間會回答成長,成長會回答夢想,夢想會回答生活,生活會回答你我的模樣!1、為什麼簡歷投出去總沒有反應?答: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投遞,突出個人優勢與崗位需求的匹配度,網申時「關鍵詞」匹配會更高。
  • 職場英語:6條法則在職場如魚得水(雙語)
    第一條法則的思想是簡單的目標更容易讓人集中精力,最簡單的設計和最短的演講可以有最好的效果。花更多時間集中在去除不必要的事物上,這能讓別人的想像力和能力做更多事。這會讓他們更滿意,也會讓你更成功。   Law 2: The simplest rules are the most effective.   法則二:最簡單的規則最有效。
  • 畢業生初入職場,3個含金量高的證書,看似無用,但就業非常吃香
    畢業生初入職場,3個含金量高的證書,看似無用,但就業非常吃香 很多大學生沒有社會經驗,在學校裡總是得過且過,覺得自己只要能夠讀個大學出來,肯定就能夠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實際上,這只是天真的想法,只有當踏進社會以後,才明白就業究竟有多難。
  • 如果你剛進入職場,不妨看看這三條建議,希望能夠幫到你
    很多年輕人在出了校門之後,便體會到了社會的殘酷,進入了職場之後感覺到如履薄冰,會害怕自己會因為不小心做了什麼事情而得罪別人,而且在剛進入職場的時候會出現不適應,不知道怎麼去融入這個大環境中。在這裡給大家三條職場上的建議,大多數人都能使用,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職場上最有用的15條工作經驗,建議收藏
    在這段時間裡,這家國際大企的工作習慣和企業文化時刻影響著我,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工作習慣的改變。3.當對方提出建議時工作就是這樣,有時候比別人多做一點,比別人多想一點,就能收穫到「苟且紅利」,這是我想分享給你最重要的一點
  • 職場達人內部培訓,給出的5條提升工作能力的建議,快收下吧
    今天就用最簡練的話給大家梳理下培訓的5條建議,希望對你的職場生涯有幫助。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在職場上工作能力的高低關乎著我們每個人的價值,而人與人未來的發展就是由於工作能力的差距造成的。其實工作中的每個環節都值得我們深思,去提煉。好,接下來我們就來看培訓老師給我們提出的五條建議。
  • 關於職場晉升,這是我的10條具體建議
    我職業生涯的第一課,叫做Professionalism(職業化),這門課讓我受益至今。它讓我從踏入職場的第一天起,就養成了特別好的職業習慣。今天,我也想把這些職業習慣分享給你,希望能幫助你在職場晉升的道路上,如虎添翼。
  • 項目經理漫談:面對項目管理的新人,你最想給他的三條建議是什麼
    現在該有很多考PMP證書的,也有很多初生牛犢的項目經理和項目管理人,滿懷信心的衝入職場準備大幹一場,但是,我現在想給職場新人和項目管理新人一些建議,只有了解一些職場規則,懂得項目管理運營之道才能更好的遨遊職場。下面分享項目經理漫談:面對項目管理的新人,你最想給他的三條建議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