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5月30日,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了大會並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如何才能做好新時期的科學普及工作?《求是訪談》特邀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技館原館長王渝生,為我們介紹我國科普工作的黃金時代。
主持人:夢嬌
訪談嘉賓:王渝生(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技館原館長)
精彩觀點:
■習總書記提出的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同等重要,是創新發展的兩翼,我認為這是非常必要的。
■中國共產黨一直很重視科普工作。早在抗日戰爭艱苦的環境當中,黨中央就做出決策,成立了延安自然科學院與延安自然科學研究會。
訪談實錄:
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的一翼
求是網:您覺得習總書記為什麼如此強調科學普及的重要性?
王渝生:我們是以人為本的,想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為創新型國家,那麼優秀的科技創新成果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於科學普及還不能全面科普到每一個人,所以有些老百姓缺乏科學素質,我們很多科技創新的新成果無法讓每個人都真正享受到。另外,我們國家要開展的很多科技創新活動,都需要大家擁有一些科普知識。但是如果你不懂,可能就很難真正參加到這些公共活動當中去。所以提高科學素質,既可以提高實際生活中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參與公共事物的能力。
有些老百姓有的誤解,總覺得科學應該是科學家去做,與大家沒有聯繫,但是其實我們如果有著科學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那我們會生活得更健康、壽命也會更長,這與我們的幸福指數是緊密相連的。
習總書記提出的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同等重要,是創新發展的兩翼,我認為這是非常必要的。
從延安走來的科普黃金時代
求是網:您能否簡要為我們介紹下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科普工作經歷了哪些不同尋常的歷程?
王渝生:中國共產黨一直很重視科普工作。早在抗日戰爭艱苦的環境當中,黨中央就做出決策,成立了延安自然科學院與延安自然科學研究會,分別是徐特立和吳玉章當院長與會長。徐特立在1940年延安科學院成立大會上說過這樣一段話,「科學你是國力的靈魂,科學你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誌,前進中的政黨必須要把握住前進中的科學。」
新中國成立以後,1956年我國科技工作者的組織和科普的組織成立了,後來把兩個組織合併成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1978年在全國科學大會後,中國科技館逐漸建立起來。199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做出了在全國加強科普工作的決議。
真正讓科普工作有了一個階段性的飛躍,是在進入新世紀以後,出現了兩個裡程碑式的文件。第一,2002年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這部法裡面明確指出,科學普及是我們黨和國家以及各級人民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第二,2006年公布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這是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同步的。從2006年到2020年,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保證2020年實現我們進入創新型國家的目標。所以現在的科普工作是處於一個黃金時代,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
補齊短板實現新跨越
求是網:您認為我國目前的科普工作還存在哪些短板?如何才能實現全面科學素質的新跨越?
王渝生:6月22號,我們全國召開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的電話電視會議,劉延東副總理在會上提出三個要求,這也是我們的薄弱環節。
第一,要加大投入。從中央到地方,每一個地方按人數要超過平均每個人一塊錢的科普經費。
第二,建立專業性的科普隊伍。我建議有條件的高等院校科技設立科普傳播專業。
第三,要加強組織領導,要把科學普及和科技創新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第四,加強與國外的合作交流。不管是科學領導,還是一般的科普工作者,大家可以組織起來,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多做一些交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