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普及 | 跨越10%!我國公民科學素質邁入新階段

2021-02-15 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

本文作者:科技日報實習記者王爍

26日,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發布,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56%,較2015年的6.20%提高了4.36個百分點,完成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的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0%」的目標任務。

視頻製作:侯萌、李忠明、趙衛華、何沛蓯

公民科學素質豎起裡程碑

研究表明,科學素質的發展呈S形曲線增長規律。中國科協曾對國際上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比較研究,其在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時,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都超過了10%。跨越10%,標誌著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對於躋身創新型國家行列提供了支撐,也標誌著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發展整體進入新階段。

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是指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思想,掌握基本科學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識,並具有應用它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自2015年開始,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整體保持持續快速增長趨勢。

本次調查首次實現了對我國419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全覆蓋(333個地級市、州、盟、地區和4個直轄市所轄86個區縣)。結果顯示,31個省區市和新疆建設兵團都達到或超過「十三五」發展目標預測區間,有16個省份的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超過10%,上海和北京分別達到24.30%和24.07%,處於全國領頭雁位置;從區域來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的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分別為13.27%、10.13%和8.44%,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處於我國各城市群的領先地位,分別為15.54% 、15.21%和14.24%。

不同類型居民科學素質也有所提升。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分別達到了13.75%和6.45%;男性公民和女性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分別為13.12%和8.82%。

全方位保障助力科學素質提升

中國科協科普部部長白希解釋了公民科學素質提升的原因:「近五年來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於科技教育與培訓體系持續完善、科普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科普基礎設施完善、科普人才隊伍壯大、科學素質國際交流加強、建立以《科普法》為核心的政策法規體系等因素。」

據統計,科普中國內容資源總量累計達44.02TB,總瀏覽量和傳播量達360億人次,已成為國內最大最權威的科普資源庫之一;2019年全國科普專、兼職人員數量達到187萬人(2006年162萬人),比2006年增加了25萬人。

在基礎設施方面,截至2019年底,全國達標科技館293座,中國流動科技館475套,科普大篷車1639輛,農村館854所,數字館資源總量14.5TB。

在資金投入上,全國科普工作經費籌集額共計185.52億元,比2006年增加了139億元。

發展不平衡問題仍待解決

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總體水平仍然偏低,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依然存在。2020年東部和西部地區差距為4.83個百分點,與2015年的差值相比增加了1.15個百分點;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差距達7.3個百分點,與2015年相差7.29個百分點相比,差距依然明顯。

在我國333個地級行政區劃中,還有39個市、州、地區低於2015年6.20%的全國總體水平,而這些地區主要集中在西部邊遠落後地區。

老年群體、低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學素質水平仍然較低。60至69歲公民、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學素質水平分別為3.52%和2.11%,均低於5%。

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王挺表示,這意味著「十四五」時期提升西部地區、農村居民、老年群體的科學素質任務依然艱巨,亟須完善終身學習體系,開展高質量科普,進一步加強對科學素質薄弱群體的教育、傳播和普及工作力度。

本文來源:科技日報 

中科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雲遊驛」

相關焦點

  •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基礎知識
    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我國和歐、美等科技先行國家普遍採用的分析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和變化趨勢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經國家統計局批准,自1992年起,我國開展了10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2020年8月-9月我市將面臨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為制定面向2035年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規劃提供依據。
  • 我國科學普及工作的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了大會並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如何才能做好新時期的科學普及工作?《求是訪談》特邀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技館原館長王渝生,為我們介紹我國科普工作的黃金時代。
  • 第十一次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發布 我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實現大幅度攀升
    結果顯示,河南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了10.17%,排名全國第13位,高於中部地區的平均水平,比「十二五」末的5.59%提高了4.58個百分點,實現大幅度攀升。這一結果表明,河南省不僅圓滿完成了《河南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的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9.38%」的目標任務,而且越過了10%這一邁進創新型國家門檻的重要標誌線,厚植了中西部創新高地的公民科學素質沃土。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社會發展與治理的重要基石。
  • 中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有多少?不看不知道!
    《綱要》實施10年:提高快但發展不平衡  中國科協負責人表示,上世紀90年代,針對我國公民科學素質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甚大、嚴重影響和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情,2006年國務院頒布《綱要》,至今,我國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已經實施10年,這是一項延續性工作。  十年來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顯著提高。
  • 今日高新區述評:立足新起點,把握新階段,著力提升公民科學素質(中英雙語)
    1月26日,中國科協發布的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56%,比2015年的6.20%提高了4.36個百分點,圓滿完成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的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0%」的目標任務。
  • 公民科學素質也是核心競爭力
    原標題:公民科學素質也是核心競爭力 今年的全國科技活動周將於24日落下帷幕。這場精彩紛呈的科技盛宴,為提升公民科學素養提供了契機。「十三五」是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黃金時期,到2020年實現我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比例達到10%的目標。
  • 全民科普 | 你具備科學素質嗎?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來了!
    ,是我國和歐、美等科技先行國家普遍採用的分析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和變化趨勢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經國家統計局批准,自1992年起,我國已開展了10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下面來詳細了解一下吧1.為什麼要開展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
  • 【科普知識】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發布
    為全面了解掌握新時代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的發展狀況,總結評估《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的實施情況,
  • 哈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11%|2020年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出爐
    記者從哈爾濱市科協了解到,中國科協日前發布的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哈爾濱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 11.1%
  • 解讀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②
    當今世界,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要求公民必須具備相當程度的科學素質。但是,從媒體報導或身邊事例可以發現,一些富裕起來的人及個別領導幹部卻熱衷於愚昧迷信活動,甚至一些科學技術人員也成為偽科學、邪教的俘虜。  近幾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顯示,科學素質目前仍是我國國民素質中的短板。
  • 全民科學素質知識普及
    全民科學素質知識普及 2020-08-27 1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 科普問答來了!
    三、調查方式由中國科普研究所採取抽樣調查方式,實地面訪與信息化手段相結合,分線上和線下同時進行,其中線下每個社區或行政村抽取20人開展調查,10人入戶答題,10人掃碼答題。四、有關要求各地公民科學素質狀況是反映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發展指標的基礎數據來源。
  • 【科協動態】內蒙古:公民科學素質有較大提升
    ,對內蒙古自治區公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成果以及全區科協系統基層組織建設的相關情況進行了發布。「十三五」以來,內蒙古科協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堅持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科協履職,大力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推動內蒙古自治區公民素質跨越提升。2015年,內蒙古自治區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為5.14%;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為7.63%;今年,內蒙古自治區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預計將達到9%以上。
  • 公民科學素質指標七問
    「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摘自《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 (2006-2010-2020年)》(簡稱《科學素質綱要》)   2、公民科學素質指標(CSL)的作用是什麼?
  • 關於加快我國公民科學素質評測體系建設的提案
    人才和科技,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公民的科學素質水平受到廣泛的關注,因為它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競爭力、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因此,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提高公民的科學素質是一項迫切的任務。根據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現狀,結合上海市開展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經驗,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提出促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具體措施。
  • 山西省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快速提升
    10月11日從省科協傳來消息,2018年第10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顯示,山西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8.03%,比2015年第9次調查大幅提升2.76個百分點,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由0.93%縮小至0.44%,全國排名前移一位至第15位,進一步縮小與發達省份的差距,為實現省「十三五」規劃確定的「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9%」的奮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 公民科學素質的標準是什麼?
    對這些問題的判斷,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每個人的科學素質。 近日,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啟動。那麼,判斷公民科學素質的標準是什麼?6月22日,記者就此採訪了省科普中心主任張新華。 「公民科學素質水平是衡量個人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 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怎麼樣?請看這份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2018年紹興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為11.6%,比2017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比2015年提高了3.4個百分點,近年來一直處於持續發展階段。從橫向比較,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13個百分點,比浙江省的平均水平高出0.48個百分點,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 新時代公民科學素質指標十問(7)
    新時代公民科學素質指標十問(7) 2021-01-05 1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銅川市公民科學素質與科普文化傳播研究中心成立
    他強調,科學素質是衡量一個民族整體素質和未來發展實力的重要體現,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省科協將全力支持研究中心發揮平臺作用,創新開展工作。同時,他希望共建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積極開展科學普及研究、科普文化傳播等工作,努力為公民科學知識普及、科學素質提升提供更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