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科學素質的短板如何補齊?
——中國科協負責人解讀《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
為落實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最後五年的實施工作,中國科協會同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業部等部門,共同編制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經國務院審定由國辦印發。
作為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的牽頭單位,中國科協的負責人表示,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既是一項基礎性工程,又是發展的一塊短板,目前我國公民科學素質還不能有效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任重而道遠,需要加大推進力度。
《綱要》實施10年:提高快但發展不平衡
中國科協負責人表示,上世紀90年代,針對我國公民科學素質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甚大、嚴重影響和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情,2006年國務院頒布《綱要》,至今,我國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已經實施10年,這是一項延續性工作。
十年來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顯著提高。《綱要》頒布以來,開展了大量的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工作,並取得了明顯成效。據2015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6.20%,比2005年的1.6%提高近三倍。
「科學素質是決定公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實現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關鍵,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中國科協負責人表示,但目前我國公民科學素質還不能有效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有研究表明,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30多個發達國家,公民具備科學素質別的比例最低都在10%以上,可是目前我國僅為6.2%。
中國科協負責人透露,雖然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提高很快,但發展不平衡,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特別是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公共服務很不均衡,農民、城鎮新居民、邊遠和少數民族地區群眾機會明顯偏少,隨著網際網路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公眾獲取科普信息方式發生根本變化,科普還遠遠不能滿足這種需要。
2020年實現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超10%
據中國科協負責人透露,《方案》圍繞到2020年建成現代公民科學素質服務體系和實現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0%的總目標。圍繞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的需求,以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帶動全民科學素質整體水平跨越提升,同時大幅增強公共服務能力,壯大科普人才隊伍,健全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長效機制,加強社會動員、監測評估等機制的進一步完善。
圍繞上述目標,《方案》提出實施四個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和六大工程。
四個重點人群為青少年、農民、城鎮勞動者、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六大工程包括:科技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社區科普益民工程、科普信息化工程、科普基礎設施工程、科普產業助力工程、科普人才建設工程。
四大措施改善公民科學素質公共服務不均衡現狀
談及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公共服務不均衡,特別是農民、城鎮新居民、邊遠和少數民族地區群眾機會明顯偏少的問題,中國科協負責人表示,《方案》按照「普惠共享、精準發力」的方針,強調強化面向這些地區的公民科學素質公共服務,著重提出以下措施:
一是面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加強科普精準幫扶,開展科普精準扶貧,快速提升這些地區開展科普服務的能力,加快建設農村中學科技館、鄉村學校少年宮等農村青少年科技活動場所,加大對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和留守老人的服務力度。
二是面向少數民族地區加強雙語科普創作與傳播,加強科普援藏援疆等工作,加大面向少數民族地區科普資源服務的傾斜力度。
三是面向農村婦女大力開展巾幗科技致富工程、巾幗科技特派員、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建設等工作,組織開展「智愛媽媽」活動,努力為農村婦女提高自身科學素質提供更加廣泛便利的渠道和服務。
四是依託網際網路等信息技術手段,推動科普信息在社區、學校、農村等的落地應用,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群眾及青少年等重點人群的科普信息服務定製化推送。
「網際網路+科普」適應網民獲取科普信息的新要求
據中國科協負責人介紹,針對網民獲取科普信息的新變化新要求,《方案》強調要以科普信息化為核心,推動實現科普理念和科普服務模式的全面創新。實施「網際網路+科普」行動,建成「兩級建設、四級應用」的科普信息化服務體系,大力開展科幻、動漫、視頻、遊戲等科普創作,著力支持優秀科普原創作品以及科技成果普及、健康生活等重大選題,支持科普創作人才培養和科普文藝創作。
與此同時,鼓勵和引導中央及地方主要新聞媒體加大科技宣傳力度,提升大眾傳媒從業者的科學素質與科技傳播能力。強化科普信息的落地應用,開展線上線下結合的科普活動,加強移動端科普推送,為公眾提供定向、精準地科普信息服務。
確保《方案》落實 中國科協使出看家本領
「政府推動、全民參與是我們確保《方案》落實的基礎。」中國科協負責人表示,中國科協將充分發揮牽頭作用,會同各地各有關部門紮實推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同時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經費的投入水平,並將科普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國家、省、地市、縣四級合理分擔科普財政投入,通過眾籌眾包、項目共建、捐款捐贈、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公民科學素質建設。
中國科協負責人表示,科普是中國科協的看家本領,中國科協專門制定印發了《中國科協科普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要以《綱要》實施為主線,以科普信息化為核心,牢固樹立「創新、提升、協同、普惠」的工作理念,著力實施以下重大工程,帶動科普和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整體水平的顯著提升。
據中國科協負責人透露,未來五年,在科普領域計劃開展的具體工作包括:
一是「網際網路+科普」建設工程,打造「科普中國」品牌,提升優質科普內容供給能力,建設科普中國服務雲,拓展科普信息傳播渠道,精確分類、精準推送,實現科普信息在社區、學校、農村等的落地應用,加大對老少邊窮地區及青少年等重點人群的科普信息服務定製化推送。
二是實施科普創作繁榮工程,推動設立科普創作專項基金,支持重大科技成果普及、健康生活、科幻、動漫、科普遊戲開發等重要選題。
三是實施現代科技館體系提升工程,建立完善以實體科技館為龍頭和基礎,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虛擬實境科技館、數字科技館為拓展和延伸,輻射基層科普設施的現代科技館體系,推動大中城市科技館和特色科技館建設,建設完善流動科普設施,建設完善科技館標準體系及協同機制,建立健全科技館免費開放制度。
四是實施科技教育體系創新工程,推進青少年科技教育模式創新,把科學和創新文化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創新青少年科技活動,擴大和提升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學生英才計劃、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等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動員鼓勵青少年廣泛參加科技類活動,舉辦全國青少年科學素質電視大賽,開展全國一線科學教師和骨幹科技輔導員培訓。
五是實施科普傳播協作工程,推動縣級以上電視臺、廣播電臺均開設科教欄目,組織科技新聞記者、編輯記者等培訓,推動傳統科普媒體與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實現科普內容一次創作、多次開發、全媒體呈現、跨媒體跨終端傳播。
六是實施科普惠民服務拓展工程,建設科普中國鄉村e站、社區e站、校園e站,提高農技協在同行凝聚、跨界合作和信息化方面的服務水平,加大科普援藏援疆力度,開展「智愛媽媽」活動,開展職工創新技能培訓和進城務工人員培訓,圍繞公眾關切實時解疑釋惑,深入開展全國科普日,以及防災減災、健康中國行、食品安全宣傳等活動。
只給你乾貨!這30個民生問題,今年兩會有了權威答案
房價瘋長?樓市崩盤?四大你關心的住房問題,住建部這樣說...
二手房交易要繳增值稅了!看看對你影響有多大?
(人民網科技頻道)
主 編丨楊鴻光 編 輯丨翟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