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顯示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公民比為3.27%
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為3.27%,相當於日本、加拿大和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該怎樣看待這一數據?中國人的科學素養究竟怎樣?引發了不少關注和議論。
-
人民日報:我們需要怎樣的科學素養
離開了這個群眾基礎,即使我們能夠實現「上天入地」,也很難持續不斷地推動創新 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顯示,2010年,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為3.27%,相當於日本、加拿大和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 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語境中,科學素養作為一項基本公民素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不足一成公民具備基本健康素養
12月18日,衛生部公布了《首次中國居民健康素養調查報告》。這項由衛生部組織,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提供技術支持的調查,於2008年6月到8月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展開。調查員對近8萬位15歲至69歲的居民進行了訪談式問卷調查。
-
科學網—現代科學素養因何而來
■李大光 現代對科學素養概念的討論始於20世紀50年代末,其主要原因是蘇聯的第一顆人造衛星「Sputnik」發射成功後,引發的關於美國科學技術教育危機、科學技術落後以及公眾對科學技術的支持程度的擔憂。美國人認為,美國的後代在各種國際科學競賽中成績的低下,預示著未來美國人無法在科學技術的競爭中取勝。
-
科學素養 scientific literacy
接二連三的荒唐鬧劇折射出一個事實:我國民眾的科學素養之低令人堪憂。中國第八次公民科學素養調查顯示,到2010年,全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僅為3.27%。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本周一表示,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知識的公眾人數正在增長,但科學素養仍處於低水平。文中的scientific literacy就是指「科學素養」,也稱為「科學素質」。公眾科學素養主要指人們對科學知識、科學研究過程及方法、科學對社會的影響的理解程度。
-
中國人應該多一點科學素養
前不久,中國科協發布第九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素質)調查結果,說我國公民科學素養總體水平大幅提升了,圓滿完成了「十二五」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超過
-
全民科普 | 你具備科學素質嗎?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來了!
全民科普 | 你具備科學素質嗎?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來了!科學素質綜合表現為學習科學的欲望、尊重科學的態度、探索科學的行為和創新科學的成效,是人的主體性的重要組成部分。3.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是指什麼?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科學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
哈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11%|2020年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出爐
記者從哈爾濱市科協了解到,中國科協日前發布的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哈爾濱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 11.1%
-
科學普及 | 跨越10%!我國公民科學素質邁入新階段
,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56%,較2015年的6.20%提高了4.36個百分點,完成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的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0%」的目標任務。
-
關於加快我國公民科學素質評測體系建設的提案
一、現狀及問題1.我國公民科學素質雖有提高,但與發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2018年中國科協發布了第十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我國2018年公民科學素質的比例為8.47%,低於美國1988年10%的比例,落後美國大約30年。
-
提升民眾衛生基本知識等科學素養,國外有哪些招?
儘管有關「科盲美國人」的說法不絕於耳,但皮尤2019年3月發布的調查顯示,美國人具有相當良好的科學素養:大多數美國人能答對11道科學問題中的10道,這些問題涵蓋生命科學、地球與其他物理科學以及算術與圖表閱讀等領域。據調查,美國公民科學素質達標率1988年就達到10%,2005年升至27.9%。
-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印發《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
國衛辦宣傳函〔2015〕118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人口計生委,委機關各司局,委直屬和聯繫單位: 健康素養是指個人獲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務,並運用這些信息和服務作出正確決策,以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2008年,原衛生部發布了《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試行)》。
-
「公考申論範文精選」讓科學素養成為大國公民的標配
科學素質是公民應當必備的基本素質,而擁有科學精神與科學知識是科學素質的具體表現,雖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的充盈,人們科學素養有所提升,但是與發達國家的城市相比,有著較大差距。因此,加強培養公民的科學素養仍然十分重要。
-
上海公民科學素養知識競賽開賽
東方網通訊員耿挺6月23日報導:引力波、上帝粒子、阿爾法狗,這些網絡熱詞的背後是什麼樣的科學知識?大眾對於科學常識又有多少了解?日前,旨在推進全民科學素質工作,激發公眾科技興趣和創新熱情,服務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2016上海公民科學素養知識競賽正式開賽。 該項競賽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和上海市科協主辦。
-
美國人的科學素養啥水平?
這項調查旨在評估公眾對科學事實和科學過程的理解程度。」皮尤研究中心科學與社會部主任Cary Funk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美國學者喬恩·D·米勒認為,科學素養應該被看作是社會公民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對於科學技術的理解,包括對科學基本知識和基本觀點的理解;對科學方法的理解;對科學對社會影響的理解。而該調查圍繞的也是這幾個基本方面。
-
你的科學素養奠基健康中國
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會議指出,要「進一步培養居民健康生活習慣」。悠悠民生,健康為大。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阻擊戰的打響,讓我們更加體會到科學生活與健康素養的重要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全民健康問題,健康中國戰略穩步推進。
-
公民科學素養:提高批判性思辨能力—新聞—科學網
比如他的這段推理:「如果中國所有女生找男人的標準都是這個男人會背唐詩宋詞,那全中國的所有的男人都會把唐詩宋詞背得滾瓜爛熟;如果說所有的女生都說中國男人就是要他賺錢,至於他良心好不好我不管,那所有中國男人都會變成良心不好但賺錢很多的男人。這正是現在中國女生挑選男人的標準……所以實際上一個國家到底好不好,我們常常說在於女性,現在中國是因為女性的墮落導致整個國家的墮落。」
-
科技部 中宣部關於印發《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的通知 中國公民...
》)等確定的科普工作任務,國務院辦公廳確定科技部、財政部、中央宣傳部牽頭,中央組織部等20個部門參加制定《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以下簡稱《基準》),建立《科學素質綱要》實施的監測指標體系,定期開展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和全國科普統計工作,為公民提高自身科學素質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導。
-
公民科學素質也是核心競爭力
原標題:公民科學素質也是核心競爭力 今年的全國科技活動周將於24日落下帷幕。這場精彩紛呈的科技盛宴,為提升公民科學素養提供了契機。「十三五」是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黃金時期,到2020年實現我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比例達到10%的目標。
-
第十一次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發布 我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實現大幅度攀升
結果顯示,河南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了10.17%,排名全國第13位,高於中部地區的平均水平,比「十二五」末的5.59%提高了4.58個百分點,實現大幅度攀升。這一結果表明,河南省不僅圓滿完成了《河南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的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9.38%」的目標任務,而且越過了10%這一邁進創新型國家門檻的重要標誌線,厚植了中西部創新高地的公民科學素質沃土。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社會發展與治理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