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現代科學素養因何而來

2021-01-07 科學網

 

主編的話

科學素質,從小裡說,是一個人對科技議題的認知與觀點;從大裡說,則是一個國家公眾對科學的理解與辨識程度。從輕裡說,科學素質關乎一個人、一個家庭的理性判斷與決策;從重裡說,則會影響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穩定與安全。鑑於此,本期編輯部特邀請相關專家圍繞科學素質進行討論。

■李大光

現代對科學素養概念的討論始於20世紀50年代末,其主要原因是蘇聯的第一顆人造衛星「Sputnik」發射成功後,引發的關於美國科學技術教育危機、科學技術落後以及公眾對科學技術的支持程度的擔憂。美國人認為,美國的後代在各種國際科學競賽中成績的低下,預示著未來美國人無法在科學技術的競爭中取勝。

自上世紀80年代後,西方國家和其他國家對科學素養的關注和持續研究便從未中斷。在過去的40年時間內,討論科學素養問題的論文和文章呈現上升趨勢。從1974年到1990年期間,與科學素養有關的期刊論文、研究報告、會議論文、項目計劃文章、項目報告和期刊社論等文獻就多達300多篇。

1983年,喬恩·米勒在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出版的特刊《代達羅斯》發表的文章「Scientific Literacy: 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review」從概念和經驗角度對科學素養概念進行審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他認為概念的形成應該符合「當代形勢」,當代的美國社會是「科學技術社會」。

按照這個社會形態的需要,他提出科學素養的三個維度:科學的準則和方法、科學的主要術語和觀點、科學對社會的影響。在後來的研究中,他對這三個維度作了一些修改,並逐步建立採用社會學的方法進行測度的評估體系。

米勒在這個領域的貢獻主要在於在認真總結前人基礎上,進一步確定了科學素養的定義和內涵。他在1983年的文章不僅兼顧到科學素養的各種觀點,並對其進行融會貫通,同時提出了科學素養的多維性。他不僅確定了概念,而且在後來通過開放和定性研究確定了測度方法和題目。這是因為他比任何人都更敏感地意識到科學素養的社會維度和文化維度。目前共有40個國家採用他的維度和指標以及測試題目進行本國的調查。

最早詳細討論公眾科學素養的著作大概是國際成人素養方法研究所學者託馬斯(Thomas)和肯杜(Kondo)於1978年發表的《向科學素養邁進》,該報告是為研究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的科學素養標準和實現方法而進行的設計。印度政府國家科學技術傳播委員會支持的一個印度基層志願科普組織(Vikas Bharati)是由學者和科普積極分子組成的,這個組織撰寫了一個關於提高印度公眾科學素養的報告《全民基礎科學》。上述兩個報告都是具有發展中國家科學素養的特點的研究性戰略發展式的報告。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國際討論中,米勒認為,科學素養是多維的概念。界定科學素養的概念不是一門精確的科學,而是一種評價。科學素養應該被看作是社會公民和消費者所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對於科學技術的理解。科學素養的概念並不是指公眾對科學已經達到很好的理解程度,而是指一種基本程度。

他認為,科學素養具有以下內容:1. 理解基本的科學技術術語和概念;2.理解對現實的設計進行科學檢驗的過程和方法;3.理解科學技術對社會的影響。米勒根據國際研討形成的科學素養的幾個維度,進而通過項目反應理論設計出科學素養調查指標和問卷。世界上關注本國科學素養發展的研究機構開始逐步採用米勒的調查問卷進行本國的科學素養調查。

中國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進行調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從1982年開始在其《科學與工程學指標》中進行「公眾對科學技術的理解與態度」國際比較數據分析。2001年將中國在2001年進行的中國公眾對科學技術的理解和態度的調查列入國際比較數據分析。

從此之後,中國成為公眾科學素養的調查的主要國家,其調查數據在國際比較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調查數據的分析還包括公眾獲得科學技術信息的渠道、對科學技術信息感興趣程度、公眾的科學技術知識水平和對科學技術相關問題的看法和態度等。從數量上看,已經涉及4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大學)

《中國科學報》 (2018-07-27 第3版 科普)

相關焦點

  • 科學博客:在博客閱讀中傳遞科學價值—新聞—科學網
    李大光 ■本報記者 韓天琪 科普要從兩方面說:一方面是科技素養較高的人向科技素養較低的人的科普,比如專家對中學生的科普;另一方面是不同學科之間的科普 博客閱讀者的分類 Paige Jarreau的研究把科學博客讀者劃分為動機不同的三類群體:追求娛樂的單向用戶;追求特別信息的用戶;超級用戶。他們出於不同原因而閱讀科學博客,但都具有尋求社區的傾向。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武夷山深耕科學網博客多年,在科學網博客上發表了大量博文,同時擁有一批博客讀者。
  • 科學網—高中是科學素養形成關鍵期
    「由此看來,近年來學生的質量的確有下滑趨勢,而主要原因就在於科學素養培育的缺失。」王夔說。他認為,科學素養的培育應從幼年抓起,貫徹整個教育過程,但是關鍵在高中階段。 對比中國和美國的人才成長進程,有一個明顯的「剪刀差」:我國小學生和初中生的水平都比發達國家高得多,但是一到大學,這種差別就反過來了。王夔指出:剪刀差的交點就在高中。
  • 「爽爽貴陽」因何而來?
    「爽爽貴陽」到底因何而來呢?一、貴陽有什麼好玩的?穿越西遊記水簾洞——黃果樹景區推薦理由:中國和亞洲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大瀑布之一,西遊記取景地。戀愛豆腐果·黃金圓子,形嗅無雙三、「爽爽貴陽」因何而來1、森林之城貴陽森林覆蓋率為41.12%,貴陽市行政區域內現有林地面積
  • 天津現代和美醫院 女性因何不孕---歸納女性不孕的幾大類型?
    天津現代和美醫院 女性因何不孕---歸納女性不孕的幾大類型?   1.排卵功能障礙,表現為月經周期中無排卵,或雖然有排卵,但排卵後黃體功能不健全。  2.輸卵管因素:輸卵管過長或狹窄,輸卵管炎症引起管腔閉塞、積水或粘連,均會妨礙精子、卵子或受精卵的運行。
  • 平時總提到科學素養,它到底指什麼
    撰文 | 今心編輯 | 下雪在中國的歷史傳統中,通常把識字、知識和文化、道德作為衡量一個人素養高低的標準,把科學素養作為綜合素養的重要組成內容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的事。近來,科學素養越來越時髦,是使用頻率較高的詞彙之一。那麼,什麼是科學素養?
  • 跑步膝因何而來?美國物理治療師專業評估揭曉答案
    原標題:跑步膝因何而來?美國物理治療師專業評估揭曉答案美國《哈佛大學報》近日刊登的統計數據表明,每天跑步者的受傷比例為30%~80%。其中,「跑步膝」為最常見的傷病。7月16日,英智運動康復在旗下英智脊柱健康中心水立方店舉辦了「跑步膝」系統篩查評估活動,來自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物理治療師團隊免費為跑者進行了專業系統的評估篩查。
  • 公民科學素養:提高批判性思辨能力—新聞—科學網
    國家好不好是哪個方面,是精神文明、人文素養還是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籠統地說「國家好不好」,責任「在女性」,讓女性承擔一個國家好壞的責任,推理多少有點荒謬。更令人吃驚的是,俞敏洪把這種推理方法發揮到極致:「中國是因為女性的墮落導致整個國家的墮落」,這個結論的預設是「中國女性是墮落的」和「中國整個國家是墮落的」。什麼是預設?預設即客觀存在的事實!
  • 新時代如何提升領導幹部的科學素養
    一、領導幹部的科學素養是科學執政的必要保證 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社會在享受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文明成果的同時,也同時進入德國社會學家貝克所謂的「風險社會」。風險社會的一個特徵,是關於人們日常生活和健康安全的諸多社會問題乃至爭議性事件背後,常常都有科學性元素扮演關鍵性角色。
  • 「七活八不活」因何而來?這個胎齡出生就能活,附早產兒存活率表
    老人常說胎兒「七活八不活」因何而來?雖然沒依據但也有道理「七活八不活」是指民間有句老話懷孕七個月生下來的寶寶更容易存活,反而懷孕8個月生下來的寶寶不容易存活。那麼這種說法是因何而來呢?以下幾種說法供參考。
  • 大家手筆:科學素養是立德的基礎
    當西歐的精英們致力於創新文化、發展科學、變革社會的時候,中國的精英們卻把「為往聖繼絕學」「同植綱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當作「為萬世開太平」的靈丹妙藥,大大延誤了中國的發展。當下,有些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人也是人文情懷有餘、科學素養不足,研究中不注重證據,一些研究成果在形式邏輯上經不起分析,至於歷史邏輯、辯證邏輯就更談不上了。正是由於缺乏科學素養,一些觀點明顯簡單化,一些觀點甚至可以說有害無益。
  • 科學素養的反思-中國教育新聞網
    隨看隨想:本書是反思美國科學素養教育的書籍,此處摘錄的是第一章,原章節標題為《科學:群體實踐、素養、權力,努力讓世界變得更好》。我們看到了更多的恐怖行為,科學教育工作者培養出來的工程師和技術員一手研發的B-52轟炸機,卻被用於摧毀阿富汗的村莊,使更多無辜百姓傷殘,其中絕大多數是婦女和兒童。當然,緊隨一連串事件而來的,還有人道主義項目的資金援助,各國也加大了科學領域的投入,開發「星球大戰」相關技術、「外太空摧毀載具」(EKV)以及其他「碰撞-殺傷」技術,還有在阿富汗俯拾皆是的殺傷性地雷等小炸彈。
  • 誰在閱讀科學博客?
    科普要從兩方面說:一方面是科技素養較高的人向科技素養較低的人的科普,比如專家對中學生的科普;另一方面是不同學科之間的科普,比如一些生物科學的研究者也對高能物理和理論物理感興趣
  • IG名字因何而來?知道寓意的網友都震驚了:不可戰勝遊戲中?
    那麼IG戰隊的名字因何而來呢?知道寓意的網友都震驚了,不可戰勝遊戲中?IG戰隊的作為本次S8世界賽的冠軍受到了眾多網友的關注,不得不說IG戰隊在今年的表現受到了眾多網友的肯定,在今年LPL賽區的聯賽中就表現非常優異,雖然沒有拿到冠軍但是也表現出了IG戰隊的風格。在參加世界賽之後的IG戰隊更是一路過關斬將終於拿到了建隊以來的首枚冠軍獎盃,而且還是世界賽的冠軍。
  • 現代食品工程與營養健康學術研討會在廣州舉行—新聞—科學網
    現代食品工程與營養健康學術研討會現場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劉耀光作報告 科記協 供圖 12月5日,由廣東省科協、廣東省科技廳主辦,廣東省食品學會、廣東科技新聞工作者協會承辦的2020年嶺南科學論壇系列活動——現代食品工程與營養健康學術研討會在廣州舉行
  • 科學素養 scientific literacy
    接二連三的荒唐鬧劇折射出一個事實:我國民眾的科學素養之低令人堪憂。中國第八次公民科學素養調查顯示,到2010年,全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僅為3.27%。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本周一表示,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知識的公眾人數正在增長,但科學素養仍處於低水平。文中的scientific literacy就是指「科學素養」,也稱為「科學素質」。公眾科學素養主要指人們對科學知識、科學研究過程及方法、科學對社會的影響的理解程度。
  • 英語閱讀素養從何而來?
    本次會議以「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英語閱讀素養的培養與發展」為主題,圍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和閱讀素養的關係以及閱讀素養的培養途徑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分享國內外閱讀學術前沿及實踐教學經驗,來自全國各地大、中、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專家、教研員、一線教師和英語閱讀教育工作者等700多人參加。
  • 科學網—《科學》網站關注大陸與臺灣合作論文署名問題
  • 如何提高孩子的科學素養(一)
    現代社會的發展速度遠比以前幾千年的發展速度還要快,這是與科學與科技的飛速發展分不開的。我們中國就是吃了不重視科學與科技這個虧,造成了半個世紀以來我們一直在追趕國際強國的腳步,從落後100年到現在各有千秋,國際地位也是水漲船高,從毫不起眼到現在舉足輕重,從原來的世界強國到落後挨打的弱國。歷史告訴我們故步自封終將被淘汰,只有順應歷史的潮流才能處於風口和浪尖之上。
  • 從學問中心走向科學素養
    然而,學問中心課程也有明顯的缺點:一是過於強調特定學科的知識結構,造成學科之間的隔離,難以適應現代科學發展中各學科綜合、交叉和滲透的趨勢;二是過於強調理論知識,削弱了實用知識和實用技能以及科學方法的傳授,不能滿足學生走上社會後的需求;三是這種學科體系適於部分語言和數學邏輯智能較高的學生學習,多數普通學生難以適應,影響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並造成課業負擔過重。
  • 你的科學素養奠基健康中國
    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阻擊戰的打響,讓我們更加體會到科學生活與健康素養的重要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全民健康問題,健康中國戰略穩步推進。然而,構築中國健康之路不僅需要黨和政府的有力部署與切實推動,也需要人民群眾樹立正確健康觀、增強科學辨別力,真正承擔起「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如何以全民健康觀與科學素養的提升託舉健康中國?請聽專家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