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1 12:01 | 掌上紹興
2018年是《紹興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的中期評估年,為全面了解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發展水平,紹興市科協委託國家統計局紹興調查隊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2018年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為11.6%,保持了近年來的高增長率。
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快速提升
所謂公民基本科學素質,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2018年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以問卷形式展開,內容主要有五部分:一是公民的科技信息興趣及來源;二是公民對科學的理解;三是公民對科學技術的態度;四是公民對具體科技議題的態度;五是被訪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民族、文化程度、職業等。其中對公共科技議題的態度方面,設置了全球氣候變化、核能利用、轉基因這3個具體議題。
據紹興市科協有關工作人員介紹,本次調查主要分析18-69周歲公民的科學素質,共抽取樣本2400份,越城區、柯橋區、上虞區、新昌縣、諸暨市、嵊州市各回收有效樣本400份,經過分析總結,最終形成了《2018年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2018年紹興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為11.6%,比2017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比2015年提高了3.4個百分點,近年來一直處於持續發展階段。從橫向比較,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13個百分點,比浙江省的平均水平高出0.48個百分點,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同時,在報告中筆者欣喜地發現,紹興各區、縣(市)之間的相對差距在逐漸縮小。從各區、縣(市)來看,越城區的水平最高,為13.2%,高於全市平均水平1.6個百分點,其次是上虞區和柯橋區。越城區和第六名的嵊州市之間相差2.5個百分點,比去年縮小0.2個百分點。
報告顯示,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各項指標達標率均有所提升,其中對科學術語正確理解的達標率為26.9%,對科學基本觀點正確理解的達標率為36.5%,對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正確理解的達標率為34.4%,對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關係正確理解的達標率為37.8%,均比上年有所提升。
本次調查結果還顯示,紹興市公民獲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排名前三位的依然是電視、網際網路和報紙,不過與上年相比,網際網路的佔比首次超過了報紙,意味著新興媒體在公民獲取科技信息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公民對科技議題的認識和所持態度反映了科技議題傳播的程度和公民參與科技話題的認知水平。本次調查中,對科技議題的認知主要從三個議題進行評測,其中「全球氣候變化」議題的知曉度最高,為68.5%。而科技議題有時候是存在爭議的話題,公民對科技議題言論的信任度,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提出言論的對象。調查顯示,紹興市公民對科學家的言論最為信任,對三個議題持信任態度的佔比均超過80%,比上年有大幅提升。
縮小各項差異 打開提升空間
「近年來,我市公民的科學素質狀況已有了明顯改善和提高,但總體來說,仍存在些許不足。」紹興市科協有關負責人指出,目前紹興市公民對科學類話題的感興趣程度不高,有些公民仍信奉偽科學,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還存在許多值得關注的問題,應引起全社會重視。
《2018年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我市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公民的性別差異和城鄉差異有所擴大,分別比上年擴大0.4個百分點和0.7個百分點。進一步分析性別的年齡分組可以看到,差異較為明顯的是18-29周歲、50-59周歲和60-69周歲,其中60-69周歲女性的基本科學素質水平僅為4.6%。另外,全市城鎮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要高於農村4.5個百分點,各年齡段的城鄉差異都非常明顯,其中60-69周歲農村公民的基本科學素質水平僅為2.1%。這說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落後,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科普宣傳和科普經費投入較少,影響了公民科學素質的均衡發展。
調查顯示,紹興市民通過圖書、期刊雜誌兩個渠道獲得「全球氣候變化」「核能利用」「轉基因」等科學信息的比例較低,均沒有超過4%,有一半市民還沒有去過動物園、水族館、科技館、博物館、植物園等科普場所,這說明科普資源的開發利用還有很大空間。
關於對科學技術的認識,有24.8%的公民認為科技不能解決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有5.7%的人認為科技帶來的壞處更多,這說明公民對科學的認識還存在一定誤區,也說明科學技術存在著一定的負面性、局限性、滯後性和不確定性,致使公民對科技帶來的影響持懷疑和待驗證態度。
同時,紹興市公民對科學類話題感興趣程度不高。例如對科學新發現、新發明和新技術的感興趣程度不高,非常感興趣的比例只有35%左右,而對一些專業性更強的科學話題,如宇宙與空間探索、計算機與網絡技術、遺傳學與轉基因技術、納米技術與新材料等,關注度則更低。紹興市公民主要關注的是與民生相關的學校與教育、生活與健康兩個方面,對國際關係、國家經濟發展、農業發展等問題的關注度也不高,缺乏對新型科學技術的關注必然導致公民科學素質不能有較快的提高。
科技議題是與公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議題,也是提升公民基本科學素質水平的重要載體,爭議性科技議題往往會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這次調查涉及的三個議題中,轉基因技術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議題,對此,必須引導公民公正客觀認識轉基因技術,如果缺乏正確的宣傳和引導,會使人們對科學技術產生懷疑,對科學言論產生疑問。
多管齊下 促進科學素質行動
新的一年已經到來,新的徵程已經開啟。
按照紹興市科協2019年工作計劃,今年我市公民科學素質比例計劃達到12.5%。「要圍繞《紹興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的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明確階段性任務,制定階段性工作計劃,加強組織領導,推進各區、縣(市)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目標責任制考核,加強監測分析,針對薄弱點推進工作。」市科協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後要通過完善科學教育體系、拓展科技傳播渠道、加強科普陣地設施建設、建立科普工作社會組織網絡、加強科普創作和科普資源建設、加強科普人才隊伍建設和加強科普工作宏觀管理等方面工作,為廣大公眾理解、支持和參與科學普及和科技創新,搭建平臺,架起橋梁,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提供保障。
根據該方案,今後我市將進一步加強科普設施、陣地、科普場館建設,推動諸暨、新昌、嵊州等縣級科技館建設,推動各級各類科普教育基地、企業專題科普館、社區特色科普館、鎮街科普活動中心等科普陣地和設施建設,推動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的研發中心、實驗室向社會公眾開放,進一步完善「市-區縣市-社區企業」三級科普場館體系。
積極創新科普方式,讓更多的公眾參與其中,享受科學技術的便捷與快樂。要適應時代需求和公民實際需求開展豐富多樣的科普宣傳工作,積極創新方式,以點帶面激發全民參與科普的熱情。要積極依託新媒體加強科普方式創新,通過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開展各類宣傳,加強網際網路科普教育的軟硬體平臺建設,通過手機簡訊、微博、科普視頻網站、微電影、微信等新型科普傳播方式,不斷改變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和習慣。科普工作還要與本地區的優勢產業相結合,加強與行業協會、行業龍頭企業合作,針對特定人群開展專項培訓,普及科學知識,推動成果轉化,提升公民科學素質。
加強科技人才培養。各級政府要重視和抓好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對不同公眾群體、不同的文化水平、不同的對象,分不同層次開展科普培訓,來擴充本地科技科普人才隊伍。要通過各類人才優惠政策,積極引進和使用科技人才。要通過廣泛深入的青少年科普,培養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
針對不同群體之間科學素質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可以通過調研數據找出薄弱群體,如農民、老人等群體,分析原因,提出有建設性的科普工作方案,保證紹興市公民各個群體能夠實現公民科學素質的共同提升,從而保證我市公民科學素質的協調平衡發展。
科普資源是科普工作的基礎,要有效提高全市公民科學素質,必須提高市內科普資源的利用效率。要加大市內科普資源開發力度,對紹興市現有的科普資源進行有效的挖掘,並進一步查漏補缺,對紹興市當下較薄弱的科普資源領域進行強化,推動原有的優勢科普資源進一步發展,並實現科普資源的共建共享。
(原標題《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怎麼樣?請看這份調查報告》,編輯陶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