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怎麼樣?請看這份調查報告

2020-12-16 浙報融媒體

2019-04-11 12:01 | 掌上紹興

2018年是《紹興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的中期評估年,為全面了解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發展水平,紹興市科協委託國家統計局紹興調查隊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2018年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為11.6%,保持了近年來的高增長率。

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快速提升

所謂公民基本科學素質,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2018年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以問卷形式展開,內容主要有五部分:一是公民的科技信息興趣及來源;二是公民對科學的理解;三是公民對科學技術的態度;四是公民對具體科技議題的態度;五是被訪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民族、文化程度、職業等。其中對公共科技議題的態度方面,設置了全球氣候變化、核能利用、轉基因這3個具體議題。

據紹興市科協有關工作人員介紹,本次調查主要分析18-69周歲公民的科學素質,共抽取樣本2400份,越城區、柯橋區、上虞區、新昌縣、諸暨市、嵊州市各回收有效樣本400份,經過分析總結,最終形成了《2018年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2018年紹興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為11.6%,比2017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比2015年提高了3.4個百分點,近年來一直處於持續發展階段。從橫向比較,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13個百分點,比浙江省的平均水平高出0.48個百分點,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同時,在報告中筆者欣喜地發現,紹興各區、縣(市)之間的相對差距在逐漸縮小。從各區、縣(市)來看,越城區的水平最高,為13.2%,高於全市平均水平1.6個百分點,其次是上虞區和柯橋區。越城區和第六名的嵊州市之間相差2.5個百分點,比去年縮小0.2個百分點。

報告顯示,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各項指標達標率均有所提升,其中對科學術語正確理解的達標率為26.9%,對科學基本觀點正確理解的達標率為36.5%,對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正確理解的達標率為34.4%,對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關係正確理解的達標率為37.8%,均比上年有所提升。

本次調查結果還顯示,紹興市公民獲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排名前三位的依然是電視、網際網路和報紙,不過與上年相比,網際網路的佔比首次超過了報紙,意味著新興媒體在公民獲取科技信息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公民對科技議題的認識和所持態度反映了科技議題傳播的程度和公民參與科技話題的認知水平。本次調查中,對科技議題的認知主要從三個議題進行評測,其中「全球氣候變化」議題的知曉度最高,為68.5%。而科技議題有時候是存在爭議的話題,公民對科技議題言論的信任度,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提出言論的對象。調查顯示,紹興市公民對科學家的言論最為信任,對三個議題持信任態度的佔比均超過80%,比上年有大幅提升。

縮小各項差異 打開提升空間

「近年來,我市公民的科學素質狀況已有了明顯改善和提高,但總體來說,仍存在些許不足。」紹興市科協有關負責人指出,目前紹興市公民對科學類話題的感興趣程度不高,有些公民仍信奉偽科學,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還存在許多值得關注的問題,應引起全社會重視。

《2018年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我市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公民的性別差異和城鄉差異有所擴大,分別比上年擴大0.4個百分點和0.7個百分點。進一步分析性別的年齡分組可以看到,差異較為明顯的是18-29周歲、50-59周歲和60-69周歲,其中60-69周歲女性的基本科學素質水平僅為4.6%。另外,全市城鎮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要高於農村4.5個百分點,各年齡段的城鄉差異都非常明顯,其中60-69周歲農村公民的基本科學素質水平僅為2.1%。這說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落後,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科普宣傳和科普經費投入較少,影響了公民科學素質的均衡發展。

調查顯示,紹興市民通過圖書、期刊雜誌兩個渠道獲得「全球氣候變化」「核能利用」「轉基因」等科學信息的比例較低,均沒有超過4%,有一半市民還沒有去過動物園、水族館、科技館、博物館、植物園等科普場所,這說明科普資源的開發利用還有很大空間。

關於對科學技術的認識,有24.8%的公民認為科技不能解決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有5.7%的人認為科技帶來的壞處更多,這說明公民對科學的認識還存在一定誤區,也說明科學技術存在著一定的負面性、局限性、滯後性和不確定性,致使公民對科技帶來的影響持懷疑和待驗證態度。

同時,紹興市公民對科學類話題感興趣程度不高。例如對科學新發現、新發明和新技術的感興趣程度不高,非常感興趣的比例只有35%左右,而對一些專業性更強的科學話題,如宇宙與空間探索、計算機與網絡技術、遺傳學與轉基因技術、納米技術與新材料等,關注度則更低。紹興市公民主要關注的是與民生相關的學校與教育、生活與健康兩個方面,對國際關係、國家經濟發展、農業發展等問題的關注度也不高,缺乏對新型科學技術的關注必然導致公民科學素質不能有較快的提高。

科技議題是與公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議題,也是提升公民基本科學素質水平的重要載體,爭議性科技議題往往會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這次調查涉及的三個議題中,轉基因技術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議題,對此,必須引導公民公正客觀認識轉基因技術,如果缺乏正確的宣傳和引導,會使人們對科學技術產生懷疑,對科學言論產生疑問。

多管齊下 促進科學素質行動

新的一年已經到來,新的徵程已經開啟。

按照紹興市科協2019年工作計劃,今年我市公民科學素質比例計劃達到12.5%。「要圍繞《紹興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的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明確階段性任務,制定階段性工作計劃,加強組織領導,推進各區、縣(市)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目標責任制考核,加強監測分析,針對薄弱點推進工作。」市科協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後要通過完善科學教育體系、拓展科技傳播渠道、加強科普陣地設施建設、建立科普工作社會組織網絡、加強科普創作和科普資源建設、加強科普人才隊伍建設和加強科普工作宏觀管理等方面工作,為廣大公眾理解、支持和參與科學普及和科技創新,搭建平臺,架起橋梁,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提供保障。

根據該方案,今後我市將進一步加強科普設施、陣地、科普場館建設,推動諸暨、新昌、嵊州等縣級科技館建設,推動各級各類科普教育基地、企業專題科普館、社區特色科普館、鎮街科普活動中心等科普陣地和設施建設,推動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的研發中心、實驗室向社會公眾開放,進一步完善「市-區縣市-社區企業」三級科普場館體系。

積極創新科普方式,讓更多的公眾參與其中,享受科學技術的便捷與快樂。要適應時代需求和公民實際需求開展豐富多樣的科普宣傳工作,積極創新方式,以點帶面激發全民參與科普的熱情。要積極依託新媒體加強科普方式創新,通過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開展各類宣傳,加強網際網路科普教育的軟硬體平臺建設,通過手機簡訊、微博、科普視頻網站、微電影、微信等新型科普傳播方式,不斷改變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和習慣。科普工作還要與本地區的優勢產業相結合,加強與行業協會、行業龍頭企業合作,針對特定人群開展專項培訓,普及科學知識,推動成果轉化,提升公民科學素質。

加強科技人才培養。各級政府要重視和抓好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對不同公眾群體、不同的文化水平、不同的對象,分不同層次開展科普培訓,來擴充本地科技科普人才隊伍。要通過各類人才優惠政策,積極引進和使用科技人才。要通過廣泛深入的青少年科普,培養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

針對不同群體之間科學素質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可以通過調研數據找出薄弱群體,如農民、老人等群體,分析原因,提出有建設性的科普工作方案,保證紹興市公民各個群體能夠實現公民科學素質的共同提升,從而保證我市公民科學素質的協調平衡發展。

科普資源是科普工作的基礎,要有效提高全市公民科學素質,必須提高市內科普資源的利用效率。要加大市內科普資源開發力度,對紹興市現有的科普資源進行有效的挖掘,並進一步查漏補缺,對紹興市當下較薄弱的科普資源領域進行強化,推動原有的優勢科普資源進一步發展,並實現科普資源的共建共享。

(原標題《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怎麼樣?請看這份調查報告》,編輯陶東燁)

相關焦點

  • 哈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11%|2020年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出爐
    記者從哈爾濱市科協了解到,中國科協日前發布的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哈爾濱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 11.1%
  • 解讀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②
    當今世界,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要求公民必須具備相當程度的科學素質。但是,從媒體報導或身邊事例可以發現,一些富裕起來的人及個別領導幹部卻熱衷於愚昧迷信活動,甚至一些科學技術人員也成為偽科學、邪教的俘虜。  近幾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顯示,科學素質目前仍是我國國民素質中的短板。
  • 公民科學素質指標七問
    「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摘自《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 (2006-2010-2020年)》(簡稱《科學素質綱要》)   2、公民科學素質指標(CSL)的作用是什麼?
  •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基礎知識
    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我國和歐、美等科技先行國家普遍採用的分析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和變化趨勢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經國家統計局批准,自1992年起,我國開展了10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2020年8月-9月我市將面臨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為制定面向2035年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規劃提供依據。
  • 全民科普 | 你具備科學素質嗎?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來了!
    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掌握全國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的重要手段,通過調查能為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據。2.什麼是「科學素質」?科學素質是指當代人在社會生活中參與科學活動的基本條件。包括掌握科學知識的多少、理解科學思想的深淺、運用科學方法的生熟、擁有科學精神的濃淡以及解決科學問題能力的大小。
  • 公民科學素質的標準是什麼?
    對這些問題的判斷,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每個人的科學素質。 近日,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啟動。那麼,判斷公民科學素質的標準是什麼?6月22日,記者就此採訪了省科普中心主任張新華。 「公民科學素質水平是衡量個人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 第十一次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發布 我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實現大幅度攀升
    這一結果表明,河南省不僅圓滿完成了《河南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的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9.38%」的目標任務,而且越過了10%這一邁進創新型國家門檻的重要標誌線,厚植了中西部創新高地的公民科學素質沃土。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社會發展與治理的重要基石。
  •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 科普問答來了!
    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工作。我縣將於全國同步開展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調查時間2020年7月5日—25日,全國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在江西省開展,到我市、我縣調查時間在此期間內。二、調查對象調查範圍覆蓋全縣19個鄉(場、區)鎮,調查對象為18-69歲公民。
  • 山西省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快速提升
    10月11日從省科協傳來消息,2018年第10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顯示,山西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8.03%,比2015年第9次調查大幅提升2.76個百分點,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由0.93%縮小至0.44%,全國排名前移一位至第15位,進一步縮小與發達省份的差距,為實現省「十三五」規劃確定的「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9%」的奮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已全面啟動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實施工作全面啟動,請廣大市民積極配合併認真答題。 調查範圍覆蓋我市各縣(市、區)的 18 至 69 歲成年公民,調查執行時間為 2020 年 6 月 22 日至 8 月 31 日。
  • 公民科學素質也是核心競爭力
    原標題:公民科學素質也是核心競爭力 今年的全國科技活動周將於24日落下帷幕。這場精彩紛呈的科技盛宴,為提升公民科學素養提供了契機。「十三五」是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黃金時期,到2020年實現我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比例達到10%的目標。
  • 關於加快我國公民科學素質評測體系建設的提案
    人才和科技,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公民的科學素質水平受到廣泛的關注,因為它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競爭力、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因此,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提高公民的科學素質是一項迫切的任務。根據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現狀,結合上海市開展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經驗,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提出促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具體措施。
  • 調查顯示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公民比為3.27%
    數據來源: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  【編者的話】  前不久,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公民科學素養水平雖然有提高,但仍只相當於日本、加拿大等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在  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為3.27%,相當於日本、加拿大和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該怎樣看待這一數據?中國人的科學素養究竟怎樣?引發了不少關注和議論。
  • 中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有多少?不看不知道!
    作為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的牽頭單位,中國科協的負責人表示,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既是一項基礎性工程,又是發展的一塊短板,目前我國公民科學素質還不能有效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任重而道遠,需要加大推進力度。
  • 科學素質丨公民科學素質應知應會200問(二十八)
    科學素質丨公民科學素質應知應會200問(二十八) 2020-09-04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普知識】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發布
    中國科協於2020年4月至10月組織開展了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本次調查範圍覆蓋我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8-69歲公民,回收有效樣本30.98萬份,並首次實現了對419個地市級單位全覆蓋。
  • 科學普及 | 跨越10%!我國公民科學素質邁入新階段
    ,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56%,較2015年的6.20%提高了4.36個百分點,完成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的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0%」的目標任務。
  • 《公民環保行為調查報告》發布
    人民網北京6月6日電(餘璐)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近日公布《公民環保行為調查報告》。本調查主要了解我國公民環保行為的基本情況和特徵,引導全社會樹立生態文明意識、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
  • 銅川市公民科學素質與科普文化傳播研究中心成立
    他強調,科學素質是衡量一個民族整體素質和未來發展實力的重要體現,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省科協將全力支持研究中心發揮平臺作用,創新開展工作。同時,他希望共建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積極開展科學普及研究、科普文化傳播等工作,努力為公民科學知識普及、科學素質提升提供更大助力。
  • 黔西南州再安排再部署學習活動 著力提升公民科學素質​
    ,對公民科學素質學習提升和《綱要》實施評估驗收等工作進行再安排再部署。(圖為廖順海副秘書長作工作要求)      會上,班庭源同志傳達了貴州省全民科學素質領導小組、貴州省科協關於公民科學素質提升等工作的有關要求和工作措施,就黔西南州公民科學素質提升工作開展情況向會議進行報告,詳細分析了我州公民具備科學素質在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