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素質丨公民科學素質應知應會200問(二十八)

2020-12-19 澎湃新聞

科學素質丨公民科學素質應知應會200問(二十八)

2020-09-04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公民科學素質

應知應會200問來了!

今天

我們將繼續學習——

第七篇章

健康養生篇

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糖尿病能根治嗎?

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胰島素作用障礙導致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會對心腦血管、腎臟、周圍血管、物質代謝、眼底血管等造成危害。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慢性進行性疾病,目前是無法根治的,可以通過合理規範用藥、飲食調理、運動調理等穩定血糖。

我們和B肝患者握手就會被傳染嗎?

不會。

B肝病毒是一種DNA病毒,完整的B肝病毒成顆粒狀。B肝病毒主要通過母嬰傳播、血液傳播和性接觸傳播,根本不能在空氣中存活和複製,不會從呼吸道侵入人體。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提出,共用餐具、母乳餵養、擁抱、禮儀式接吻和握手都不會傳播B肝,公共遊泳池和公共浴室同樣沒有危險。

愛滋病是一種什麼病?

愛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由感染愛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該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容易感染各種疾病,並可發生惡性腫瘤,病死率較高。

愛滋病起源於什麼地方?

研究認為,愛滋病起源於非洲,後由移民帶入美國。1981年6月5日,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發病率與死亡率周刊》上登載了5例愛滋病病人的病例報告,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關愛滋病的正式記載。1982年,這種疾病被命名為「愛滋病」。不久以後,愛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國旅遊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協和醫院後很快死亡,後被證實死於愛滋病。這是我國第一次發現愛滋病病例。

雖然全世界眾多醫學研究人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製出根治愛滋病的特效藥物,也還沒有可用於預防的有效疫苗。

愛滋病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感染愛滋病病毒後,最開始的數年至10餘年可無任何臨床表現。一旦發展為愛滋病,病人就會出現各種臨床表現。一般初期的症狀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樣,可有全身疲勞無力、食慾減退、發熱等,隨著病情的加重,症狀日見增多,如皮膚、黏膜出現白念球菌感染,出現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紫斑、血皰、淤血斑等;以後漸漸侵犯內臟器官,出現原因不明的持續性發熱,可長達3-4個月;還可出現咳嗽、氣促、呼吸困難、持續性腹瀉、便血、肝脾腫大、並發惡性腫瘤等。臨床症狀複雜多變,但每個患者並非上述所有症狀全都出現。侵犯肺部時常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腸可引起持續性腹瀉、腹痛、消瘦無力等;還可侵犯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後期常常發生惡性腫瘤,並發生長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END—

監製 | 劉昌瑛

原標題:《科學素質丨公民科學素質應知應會200問(二十八)》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合川舉行第三屆公民科學素質大賽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唐傑 楊莎莎8月4日下午,由區科協與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科技與科普服務中心主辦的第三屆公民科學素質大賽在瑞山中學科技樓報告廳舉行。比賽內容以《公民科學素質問答與測試》、《高新科技知多少》、《應急避險知多少》、《健康真相知多少》、《垃圾分類應知應會手冊》等系列科學素質叢書、《新冠肺炎公眾防控知識手冊》中的知識點為主要考察內容,輔以考查選手科學素質綜合能力。
  • 公民科學素質應知應會200問
  • 公民科學素質指標七問
    「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摘自《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 (2006-2010-2020年)》(簡稱《科學素質綱要》)   2、公民科學素質指標(CSL)的作用是什麼?
  • 解讀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②
    當今世界,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要求公民必須具備相當程度的科學素質。但是,從媒體報導或身邊事例可以發現,一些富裕起來的人及個別領導幹部卻熱衷於愚昧迷信活動,甚至一些科學技術人員也成為偽科學、邪教的俘虜。  近幾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顯示,科學素質目前仍是我國國民素質中的短板。
  • 公民科學素質的標準是什麼?
    對這些問題的判斷,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每個人的科學素質。 近日,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啟動。那麼,判斷公民科學素質的標準是什麼?6月22日,記者就此採訪了省科普中心主任張新華。 「公民科學素質水平是衡量個人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 第十一次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發布 我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實現大幅度攀升
    這一結果表明,河南省不僅圓滿完成了《河南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的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9.38%」的目標任務,而且越過了10%這一邁進創新型國家門檻的重要標誌線,厚植了中西部創新高地的公民科學素質沃土。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社會發展與治理的重要基石。
  • 哈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11%|2020年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出爐
    記者從哈爾濱市科協了解到,中國科協日前發布的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哈爾濱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 11.1%
  • 公民科學素質也是核心競爭力
    原標題:公民科學素質也是核心競爭力 今年的全國科技活動周將於24日落下帷幕。這場精彩紛呈的科技盛宴,為提升公民科學素養提供了契機。「十三五」是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黃金時期,到2020年實現我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比例達到10%的目標。
  • 全民科普 | 你具備科學素質嗎?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來了!
    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掌握全國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的重要手段,通過調查能為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據。2.什麼是「科學素質」?科學素質是指當代人在社會生活中參與科學活動的基本條件。包括掌握科學知識的多少、理解科學思想的深淺、運用科學方法的生熟、擁有科學精神的濃淡以及解決科學問題能力的大小。
  • 山西省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快速提升
    10月11日從省科協傳來消息,2018年第10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顯示,山西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8.03%,比2015年第9次調查大幅提升2.76個百分點,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由0.93%縮小至0.44%,全國排名前移一位至第15位,進一步縮小與發達省份的差距,為實現省「十三五」規劃確定的「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9%」的奮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 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怎麼樣?請看這份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為11.6%,保持了近年來的高增長率。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快速提升所謂公民基本科學素質,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基礎知識
    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我國和歐、美等科技先行國家普遍採用的分析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和變化趨勢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經國家統計局批准,自1992年起,我國開展了10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2020年8月-9月我市將面臨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為制定面向2035年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規劃提供依據。
  • 中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有多少?不看不知道!
    作為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的牽頭單位,中國科協的負責人表示,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既是一項基礎性工程,又是發展的一塊短板,目前我國公民科學素質還不能有效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任重而道遠,需要加大推進力度。
  • 科學普及 | 跨越10%!我國公民科學素質邁入新階段
    ,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56%,較2015年的6.20%提高了4.36個百分點,完成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的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0%」的目標任務。
  • 2020重慶高新區公民科學素質大賽掠影
    第三屆重慶市公民科學素質大賽-2020重慶高新區公民科學素質大賽於29日下午在沙坪垻區大學城荷馬教育會議廳舉行。今年的主題是:創新引領發展,科學點亮生活。7月29日14時30分,2020重慶高新區公民科學素質大賽正式開賽預備
  •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 科普問答來了!
    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工作。經國家統計局批准,自1992年起,我國開展了10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2020年6月—9月,全國開展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為制定面向2035年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規劃提供依據。7月5日—25日,國家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即將在江西省開展,到我市、我縣調查時間在此期間內。
  • 第三屆重慶市公民科學素質大賽高新區選拔賽落幕,6團隊脫穎而出
    7月29日, 由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新服務中心主辦,重慶高新區科學技術協會、高新區虎溪街道辦事處承辦的第三屆重慶市公民科學素質大賽高新區選拔賽落幕據介紹, 今天的比賽是重慶市第三屆公民科學素質大賽的組成部分。為深入貫徹落實《重慶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在全區範圍內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提升全區公民的科學素質水平,高新區決定舉辦第三屆重慶市公民科學素質大賽(高新區)選拔賽,高新區各鎮街積極參與,在很短的時間內組織11支參賽隊伍。
  • 中美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的若干對比
    史曉雷:中美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的若干對比 筆者幾年前因授課需要翻看過美國2061計劃系列叢書中的《科學素養的基準》(這裡科學素養與科學素質基本可以等而視之),會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就是我國頒發的這個《科學素質基準》科學性太差,至少沒有聽取一些科學家或者科學教育工作者的意見
  • 科學素質 | 這些公民基本科學素質知識,你應該知道!
    一、選擇題1.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的工作方針是(ABCD)。A.政府推動 B.全民參與 C.提升素質 D.促進和諧 E.重點參與2.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的工作主題是(ABCD)。A.節約能源資源 B.保護生態環境 C.保障安全健康 D.促進創新創造3.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的組織實施和保障條件是(ABCD)。A.加強組織領導 B.建立長效機制 C.提供保障條件 D.明確進度安排4.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中明確的「四大重點人群」指(ABCD)。
  • 【科協動態】內蒙古:公民科學素質有較大提升
    ,對內蒙古自治區公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成果以及全區科協系統基層組織建設的相關情況進行了發布。「十三五」以來,內蒙古科協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堅持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科協履職,大力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推動內蒙古自治區公民素質跨越提升。2015年,內蒙古自治區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為5.14%;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為7.63%;今年,內蒙古自治區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預計將達到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