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科學素質指標七問

2020-12-23 菏澤日報

日期:[2014年09月18日] -- 菏澤日報 -- 版次:[A3]

公民科學素質指標七問

1、什麼是公民科學素質?
   「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摘自《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 (2006-2010-2020年)》(簡稱《科學素質綱要》)
   2、公民科學素質指標(CSL)的作用是什麼?
   公民科學素質是可以測量的。用公民科學素質指標來衡量公民科學素質發展水平是目前國際上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通行做法。
   公民科學素質指標 (CivicScientificLitera-cy)簡稱CSL,是反映群體公民科學素質發展水平的綜合指標,由了解科學知識、理解科學方法、理解科技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等三部分構成。
   3、CSL數據是通過什麼方式獲得的?
   CSL數據是通過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獲得的。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我國和歐、美等科技先行國家與地區,以及印度、巴西等國家普遍採用的測度,是分析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和變化趨勢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經國家統計局批准,自1992年起,我國共開展了八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歷次調查均採取入戶面訪的方式進行,調查範圍涉及中國大陸(不含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18-69歲的公民(不含現役軍人)。
   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包括三部分內容:「公民對科學的理解程度」部分是公民科學素質的核心指標,用於測算CSL值;「公民的科技信息來源」和「公民對科學技術的態度」兩部分是公民科學素質的影響因素指標,目前未參與CSL值的測算。
   4、CSL值是如何測算出來的?
   一個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公民是指達到「公民對科學的理解程度」判定標準的公民。具體地說,是指在「了解科學知識」、「理解科學方法」、「理解科技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三方面都達標的公民。
   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CSL值)是指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公民數量(CSL)佔總體數量(AC)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數表示。
   5、我國CSL發展狀況如何?
   從2001年到2010年的十年間,我國CSL水平穩步提升。特別是2006年 《科學素質綱要》頒布實施以來,我國CSL水平明顯提升,城鄉和地區的CSL發展也呈現不同程度增長趨勢。2010年我國CSL水平仍然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存在較大差距。
   2010年我國各地CSL發展狀況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差異。我國有8個省份的CSL明顯高於全國水平;有5個省份的CSL相當於全國水平;有19個省份的CSL低於全國水平,其中7個省份的CSL仍然低於2005年全國水平。
   6、我國CSL「十二五」發展目標是什麼?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十二五」時期我國CSL的發展目標是「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我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5%」。
   到2020年,創新環境更加優化,創新效益大幅提高,創新人才競相湧現,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科技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大幅提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
   7、「十二五」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重點任務是什麼?
   國務院辦公廳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1-2015年)》中明確提出了「十二五」期間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的重點任務。
   五大人群科學素質行動:實施未成年人、農民、城鎮勞動者、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社區居民科學素質行動。
   五大基礎工程:實施科學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實施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工程;實施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工程;實施科普基礎設施工程;實施科普人才建設工程。
   公民科學素質建設長效機制:完善人才培養和動員機制;建立科研與科普密切結合機制;強化科普投入和產業發展保障機制;健全檢測評估體系和考核激勵機制。 

相關焦點

  • 新時代公民科學素質指標十問(7)
    新時代公民科學素質指標十問(7) 2021-01-05 1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公民科學素質的標準是什麼?
    對這些問題的判斷,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每個人的科學素質。 近日,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啟動。那麼,判斷公民科學素質的標準是什麼?6月22日,記者就此採訪了省科普中心主任張新華。 「公民科學素質水平是衡量個人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 第十一次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發布 我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實現大幅度攀升
    這一結果表明,河南省不僅圓滿完成了《河南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的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9.38%」的目標任務,而且越過了10%這一邁進創新型國家門檻的重要標誌線,厚植了中西部創新高地的公民科學素質沃土。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社會發展與治理的重要基石。
  • 全民科普 | 你具備科學素質嗎?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來了!
    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掌握全國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的重要手段,通過調查能為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據。2.什麼是「科學素質」?科學素質是指當代人在社會生活中參與科學活動的基本條件。包括掌握科學知識的多少、理解科學思想的深淺、運用科學方法的生熟、擁有科學精神的濃淡以及解決科學問題能力的大小。
  •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基礎知識
    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我國和歐、美等科技先行國家普遍採用的分析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和變化趨勢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經國家統計局批准,自1992年起,我國開展了10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2020年8月-9月我市將面臨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為制定面向2035年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規劃提供依據。
  • 關於加快我國公民科學素質評測體系建設的提案
    人才和科技,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公民的科學素質水平受到廣泛的關注,因為它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競爭力、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因此,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提高公民的科學素質是一項迫切的任務。根據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現狀,結合上海市開展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經驗,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提出促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具體措施。
  • 山西省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快速提升
    10月11日從省科協傳來消息,2018年第10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顯示,山西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8.03%,比2015年第9次調查大幅提升2.76個百分點,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由0.93%縮小至0.44%,全國排名前移一位至第15位,進一步縮小與發達省份的差距,為實現省「十三五」規劃確定的「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9%」的奮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 科普問答來了!
    四、有關要求各地公民科學素質狀況是反映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發展指標的基礎數據來源。各地要充分認識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開展《科學素質綱要》監測評估的基礎性、科學性工作,嚴禁幹擾調查機構開展的實地面訪和網絡調查實施工作,確保調查數據科學、客觀、公正。敬請各位公民遇到上門調查,務必給予主動配合、積極參與。
  • 公民科學素質也是核心競爭力
    原標題:公民科學素質也是核心競爭力 今年的全國科技活動周將於24日落下帷幕。這場精彩紛呈的科技盛宴,為提升公民科學素養提供了契機。「十三五」是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黃金時期,到2020年實現我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比例達到10%的目標。
  • 哈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11%|2020年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出爐
    記者從哈爾濱市科協了解到,中國科協日前發布的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哈爾濱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 11.1%
  • 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怎麼樣?請看這份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為11.6%,保持了近年來的高增長率。紹興市公民科學素質快速提升所謂公民基本科學素質,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 寧德市全民科學素質網絡競賽多項指標位居全國第一
    記者從寧德市科協獲悉,截至9月23日,寧德市參加全國全民科學素質網絡競賽的公眾達到163164人,佔全省比例19.6%,佔全國比例7.2% ;競答次數2339942次,佔全省比例31.7%,佔全國比例12.7%,公民參賽率達到5.6%,多項指標均位居全國設區市第一名。
  • 解讀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②
    當今世界,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要求公民必須具備相當程度的科學素質。但是,從媒體報導或身邊事例可以發現,一些富裕起來的人及個別領導幹部卻熱衷於愚昧迷信活動,甚至一些科學技術人員也成為偽科學、邪教的俘虜。  近幾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顯示,科學素質目前仍是我國國民素質中的短板。
  • 科學普及 | 跨越10%!我國公民科學素質邁入新階段
    ,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56%,較2015年的6.20%提高了4.36個百分點,完成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的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0%」的目標任務。
  • 【科協動態】內蒙古:公民科學素質有較大提升
    ,對內蒙古自治區公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成果以及全區科協系統基層組織建設的相關情況進行了發布。「十三五」以來,內蒙古科協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堅持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科協履職,大力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推動內蒙古自治區公民素質跨越提升。2015年,內蒙古自治區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為5.14%;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為7.63%;今年,內蒙古自治區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預計將達到9%以上。
  • 合川舉行第三屆公民科學素質大賽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唐傑 楊莎莎8月4日下午,由區科協與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科技與科普服務中心主辦的第三屆公民科學素質大賽在瑞山中學科技樓報告廳舉行。比賽內容以《公民科學素質問答與測試》、《高新科技知多少》、《應急避險知多少》、《健康真相知多少》、《垃圾分類應知應會手冊》等系列科學素質叢書、《新冠肺炎公眾防控知識手冊》中的知識點為主要考察內容,輔以考查選手科學素質綜合能力。
  • 【科普知識】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發布
    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快速提升,完成了國家「十三五」發展目標任務,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的公民科學素質基礎。調查顯示,2020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56%,比2015年的6.20%提高了4.36個百分點,比《科學素質綱要》頒布前2005年的1.60%提高了8.96個百分點,圓滿完成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的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0%」的目標任務。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全部達到或超過「十三五」預期發展目標。
  •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已全面啟動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實施工作全面啟動,請廣大市民積極配合併認真答題。 調查範圍覆蓋我市各縣(市、區)的 18 至 69 歲成年公民,調查執行時間為 2020 年 6 月 22 日至 8 月 31 日。
  • 中美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的若干對比
    史曉雷:中美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的若干對比 筆者幾年前因授課需要翻看過美國2061計劃系列叢書中的《科學素養的基準》(這裡科學素養與科學素質基本可以等而視之),會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就是我國頒發的這個《科學素質基準》科學性太差,至少沒有聽取一些科學家或者科學教育工作者的意見
  • 科學素質丨公民科學素質應知應會200問(二十八)
    科學素質丨公民科學素質應知應會200問(二十八) 2020-09-04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