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神獸娃和豬隊友快抓狂?推薦讀一本《非暴力溝通》

2020-08-28 美育媽媽音階

長假漫漫,許多人即將或已經開工,不可否認的是最近我們都很宅。不少老母親開始吐槽,寧可戴著口罩出去上班,也不願與神獸一般的孩子和喪屍般的老公朝夕相處。

不少老母親在家裡待得都快得焦慮症了,雖然不比坐月子,但和家庭成員的矛盾日益激化,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呀!

之前保持距離的日子,我們還能好好說話,或者有時說好話。可到如今的宅家時期,面對孩子的難纏作鬧以及老公的懶惰迴避,心裡似乎裝了一個隨時爆發的小炸彈,不吵一架仿佛就是意難平了。

日常生活中,人際關係的衝突時常有之,言語就像一把武器,表達上一旦出錯或過激,就會刺傷對方的內心,有時甚至會造成難以磨滅的傷害。

音階最近在雲閱讀裡看了一本書就提供了一整套很系統的解決方案,《非暴力溝通》算是一本心理類的暢銷書,之前樊登老師也推薦過。

非暴力溝通(NVC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也被稱作「愛的語言」,是借用聖雄甘地所指暴力消退後自然的愛—即「非暴力」。英文名字有點深奧,但中文名並不難理解。

非暴力溝通可以應用於很多場景,音階看了之後覺得它在家庭環境中也非常關鍵,它的四個要素分別是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由於書中所講的內容和概念較多,音階就以下三個最想分享的方面來闡述一下個人感想,或許和同樣閱讀過此書的你能產生共鳴。


多觀察而少評價

印度哲學家克裡·希那穆提說過「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這句話與書中的「區分觀察與評論」的觀點所見略同。

我們有時罵孩子會說,「你怎麼一直拖拖拉拉了」。其實這個就是評論,帶著主觀的責備想法,轉化為觀察的說辭可以是,「你今天三點之前該做完的事,五點還只完成一半。」

對啊,這個媽媽如果只指責孩子拖拉,孩子會感覺只聽到的是批評,然後馬上會採取應激反應,直接辯解進行自我保護。如果她用了觀察的方法來擺出事實,想必孩子會更服氣一些。

轉換一個角色,如果我們指責老公說,「你怎麼什麼事都不管,懶得要死!」求生欲一般的老公估計也會急得跳腳回懟吧…

如果我們擺事實論據,「今天孩子尿褲子了,我在客廳裡很忙,你在書房裡裝作沒聽見一樣,叫過兩聲都沒出來。此外,你最近一個月都沒洗過碗。」

雖然老公肯定會開始心虛地解釋原因,但至少知道了你發火的根本原因,這才能有糾正錯誤的明確方向,真的,有些事不對男人明說而讓他去猜,十有八九都還是無解。

有些老公被「評價式」的罵後只是感到諸多迷惑和憤恨,往往他們會開始對你冷處理,你罵歸罵,我不搭理,也不悔改,你懂的,最後心累的還是女人…


「我選擇」去代替「不得不」

作者在書中給出了專業建議,比如先列出自己糾結並不太情願去做的事情,然後告訴自己這些事情是我選擇去做的,並非是不得不做的。

這種方法是化被動的矛盾為主動的接受,它會帶給人一種積極的暗示,作者提到他每天要開車送孩子上學,這使他感到麻煩。

雖然附近也有學校可上,但目前學校的教育更符合他的價值觀。只想到這一點,他又能積極地送孩子上學了。

我們可以反觀當前的現實,如果你的態度是消極的,心想現在外面情況不好,我不得不宅家裡,還得天天面對惱人的老公和孩子,說實話,無明業火還真是燃燒不盡。

但如果你的態度是正面的,你可能會感受到肩上的責任,我選擇在家,也是對社會做了一份微薄的貢獻。只有每個家庭是和諧的,社會才能穩定發展,不是嗎?

當然,也有許多家庭主婦會抱怨對自己身份的不滿,以及社會和家庭成員的不理解,像前陣子引起熱議的《82年的金智英》,道盡了多少老母親的辛酸?

面臨這樣的窘境,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定義全職媽媽,我選擇為家庭多付出,而非不得不為這個家庭犧牲自我。抱怨苦悶是一天,陽光心態也是一天。

因此,「不得不」體現的是無力和無奈,而「我選擇」是直面的勇氣。這並非一種阿Q精神,而是更側重於考慮事物積極的一面,適當地調整自身的態度。


別壓抑憤怒,要表達需求

當生氣的時候,我們被他人勸說著「不要生氣」、「得過且過」等話。這些話無關痛癢,甚至像在教訓我們,且對減少憤怒沒有太大用。

有知名大V媽媽是這麼安慰喪偶式家庭裡的媽媽們的,每次獨自帶娃太累時,就心裡默念「我是單身帶了個娃」,念幾遍心頭就舒服一些。

這樣的做法的確很逗,對某些老母親來說,可能有暫時的暗示作用,然而,這樣做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只是短暫地壓抑了自己的負面情緒。

該書作者提出憤怒的核心是尚未滿足的需要,所以他並不主張忽視或壓抑憤怒,而是通過深入地了解它,同時表達內心的渴望。

關於如何充分表達內心的憤怒,有以下四個步驟:

①停下來,深呼吸,什麼都別做;

②想一想是什麼想法使我們生氣了;

③體會自己的需要;

④表達感受,並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

是啊,明確表達內心的需要並不容易,在從小有淚不輕彈的男人們看來更難。之前有個爆款文說女人當了潑婦後精神好多了,其實這不是讓你撒潑大罵,更是坦誠地交流心中所想。

生活的瑣事太多,網上的信息也爆棚,所以我們的確很忙,難以抽空去了解自己真正的所思所想,也沒太多耐心去聆聽,去感受家人的真實情緒。

推薦一家人都能讀一讀書裡的內容,才能安靜下來交談彼此的需求,孩子如果從小就學會表達情緒,對他今後的人際關係頗為重要,尤其是親密關係的處理上。


當我不得不面臨家庭矛盾時,我選擇應用非暴力溝通的幾種方式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以謾罵、埋怨、說教等形式去惡化關係。

好吧,音階寫到尾聲就開始直接造句了,其實自己和廣大老母親一樣也在不斷修煉中,帶娃的過程好似升級打怪,呵呵……

最後,希望廣大的家庭能夠平安度過這段特殊的時期,媽媽們別想太多,還是多讀書來充實自己,比什麼都強~


P.S.這本書的乾貨觀點真的很多,目前僅僅分享小部分個人的理解,爭取以後聊點更多的想法~

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化解育兒衝突,建立共識,有效溝通,輕鬆搞定老公「豬隊友」
    爸爸帶娃也是出了名的「不靠譜」,妻子們也經常因此而和老公發生衝突。在育兒方面,老公在老婆看來就是「豬隊友」,天天做著坑隊友的事情。豬隊友爸爸讓寶媽無奈又頭疼朋友雪雪表示:她的老公不光是她育兒路上的攔路虎,也是豬隊友。
  • 讀一本書|《非暴力溝通》經典語錄
    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溝通方式,通過非暴力溝通,世界各地無數的人們獲得了愛、和諧和幸福。當我們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愛將自然流露。下面,為大家分享《簡愛》經典語錄摘抄,快來看看吧!
  •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
    ▲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婷婷隨筆如果不是了解有《非暴力溝通》一書,或許我仍沉浸在低沉的情緒低谷中無法走出來。主要是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從我個人的感受談起,覺得這是本很啟發人共鳴的書,值得一讀。
  • 帶娃這個事上,遇到興風作浪的「豬隊友」,你再乘風破浪也歇菜
    我家有個豬隊友,生娃前,我被愛情衝昏頭腦,與之結對。自認為,戀愛時隊友在我多方面考察已過關,誰知真正的考驗在生娃後才出現,即使追悔莫及,無奈已經上車。每一位媽媽都經歷過哄睡的辛苦。娃第一反應身子先一震,然後驚恐地看著四周,緊接著哇一聲大哭,之前的哄睡立馬白費。老大時如此,現在依舊繼續霍霍老二,不,應該是霍霍我!豬,你給我出來,看我不打死你。隊友躲在書房,不敢出聲。我,卒。你見過紙尿布很滿很滿很滿,然後實在負荷不了爆開的樣子嗎?
  • 分享|讀書點亮生活 溝通啟迪人生——讀《非暴力溝通》有感
    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膜、敵視。在這個不方便出門旅行的暑期,行不了萬裡路,有幸讀到了《非暴力溝通》這本書。
  • 人際溝通神書——《非暴力溝通》
    [美] 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的核心,是剝開種種外在的語言和行為表達,去體察溝通雙方的內心需求,直接表達自己的請求,並回應對方的請求,最終建立起基於理解和關愛的關係。這是一本人際交往的神書,在都豆瓣上超過2w人對它給出好評,想把這本書推薦給了你,一旦我們之間發生衝突,會彼此提醒用非暴力的方式去溝通。
  • 《非暴力溝通》,職場人必讀的一本書!
    我們大家平時在工作中,無論處於什麼位置,溝通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環。無論是面對上級,同事還是下屬,說話讓別人聽起來舒服的人,往往會得到更多人的青睞,別人也更喜歡和你一起工作和交流。但是不懂得說話技巧的人,在和別人溝通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很多誤會,進而影響到兩個人的關係和工作方面的配合。
  • 非暴力溝通的魔法
    點開語音哦,超級好聽的xiaoxiao6 的天籟之音溝通就像空氣一樣被需要,但往往卻被我們忽視。有調查研究顯示,一個人的成功,溝通佔了70%,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沒有選擇最好的溝通方式。今天推薦的書《非暴力溝通》就將教給我們一種聰明而有效的溝通方式。
  • 讀書分享·精華解讀《非暴力溝通》文終總結
    讀書分享《非暴力溝通》截止第十三章,已經全部分享完畢,對於這部全球暢銷書籍,其中的內容對我們的啟發很大,因為這不是一本講解溝通學的工具書,不是直接的教我們該怎麼說話,怎麼應對溝通,這更像是一本通過「溝通」這個話題,教我們處世之道的心理學作品,更多的讓我們發掘內心深處的美好。
  • 與其在溝通中抓狂,不如安靜下來讀讀這幾本書
    一開始嘮嘮叨叨說了一堆,其實是想表達一個觀點:對於職場人來說,溝通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基本能力,直接決定著每一個人的職業生涯。那麼,今天我就選擇了幾本溝通方面的經典書籍,推薦給你,希望能夠有所幫助。1、《非暴力溝通》為什麼溝通中會出現「暴力」呢?
  • 打了孩子後,我去惡補了「非暴力溝通」
    前兩天實在困得不行,打發豬隊友起來陪玩,但兒子就是不肯,非要我,開始嚎啕大哭。我的天,這邊困得迷糊,那邊哭聲震天,火氣一上來,忍不住就打了幾巴掌。打完就後悔了。上班路上,想想還是有些內疚,覺得兒子其實也沒什麼錯,自己沒做好情緒管理,把火氣灑在他身上,實在不該,就發了個朋友圈,很快就有很多朋友回復,然後其中有幾條留言大意是:怎麼你也會打孩子。
  • 舉家抗疫遇上「豬隊友」,啼笑皆非的婚姻該如何面對?
    每一份辛酸和無奈之下,都是兩代人赤裸裸地認知和觀念的深層衝突。 看到這些,我暗自得意,這些年與愛人兩地分居,聚少離多。一個人面對長輩們的舊觀念和錯誤認知,屢屢衝突迭起,每一次無不「非死即傷」。 得益於這些年的磨合溝通,我的公婆相對來說要「好帶」很多。疫情之下,不用我們費力說服,婆婆就直接撲滅了公公想要外出的躍躍欲試。
  • 讀《非暴力溝通》:如何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那麼到底該怎麼來踐行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呢,結合理解和實踐,圍繞「我觀察到了什麼,我的感受是怎麼樣的,找出是自己的哪種需要使我有這樣的感受,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我的請求是什麼,希望自己或他人怎麼做。」在與他人進行溝通過程中,傾聽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通過傾聽了解他人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在傾聽他人過程中,要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不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加以分析,只是在哪裡靜靜的傾聽。如果對方需要建議,可以根據需要提供相應的建議。
  • 「鄧超幫等等做作業」,帶娃路上,你老公是豬隊友?還是神助攻?
    「豬隊友」鄧超自己幫兒子寫好,還美美地跑去孫儷面前討誇獎。孫儷還得用橡皮將答案擦掉,好讓等等重新做。娘娘表示「這是什麼操作」媽媽們一提起自己家的「豬隊友」,就開始瘋狂的吐槽模式,稱他們為「育兒界的傻白甜,帶娃界的豬隊友」。
  • 理解中國·書香墨海讀書會第三期|讀《非暴力溝通》
    2017級本科生胡曉珊、高婷兩位同學作為主講人,圍繞分享書目《非暴力溝通》,緊密結合身邊事例,分別就該如何通過非暴力溝通使彼此情意相通、和諧共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非暴力溝通》內容簡介: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批評、指責、生氣、隱忍等方式並不能真正解決溝通問題,反而可能會加劇問題。
  • 《非暴力溝通》別讓自己的言語,成為害人的暗器
    你腦子被豬吃了嗎?真是廢物,要你有何用?怎麼不去死?而在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一書中也指出:「語言上的指責、否定、詛咒、諷刺等,很多時候,遠比肉體上的傷害更大」 。而如何避免非暴力溝通對人們帶來的傷害,也正是本書的最大價值所在,可以說是一本救人救己的寶典。
  • 非暴力溝通系列——總論:感受生命之美
    《非暴力溝通》是一本什麼書?2. 為什麼要寫《非暴力溝通》系列文章?3. 這本書哪幾個部分值得學習?一、什麼是《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是一本指導人們說話和聆聽,以達到和諧相處的狀態的書籍。非暴力溝通是一種不帶暴力的、不用語言傷害人的溝通方式。現實生活中,暴力溝通、暴力語言很常見,包括我經常會反思自己的暴力溝通方式。閱讀過《非暴力溝通》後,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現在儘管已經讀了四遍,但每次讀還是有新的感受。非暴力溝通有什麼用呢?
  • 好書推薦:《非暴力溝通》
    孩子今天的「暴力」行為和語言,是因為他們小時看著父母如此和他們溝通,或者看著父母如何彼此溝通。做父母的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去溫柔的說話。溫柔的溝通。等孩子大了,才抱怨社會,抱怨學校,抱怨自己的孩子都是無力的表現。非暴力語言無處不在,每個做父母的都應該好好的審視自己的語言。教育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每個人都知道各種各樣的理論。
  • 《非暴力溝通》——兩句話四個步驟輕鬆搞定優質溝通
    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這本書《非暴力溝通》。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他有著50多年的實踐經驗,不僅指導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非暴力溝通,消除分歧和爭議,實現高效溝通,還幫助解決了許多世界範圍內的爭端和衝突。
  • 非暴力溝通 | 你與孩子的溝通方式,決定了你與孩子的距離
    《長頸鹿吉拉的愛語心歌》系列是引介給中國的小朋友與家長、老師們的第一套非暴力溝通繪本。3-8歲的孩子或親子共讀,或自主閱讀,都可以從故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非暴力溝通的理念和要點。這套繪本藉由圖文並茂的故事,呈現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問題,例如:遇到小小的衝突和紛爭該怎麼面對?生氣時該做什麼?怎麼拒絕別人?被人拒絕時又該怎麼辦?分辨被迫與自動自發的不同,以及與人分享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