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哮喘是一種常見疾病,一次哮喘發病有可能會導致患者猝死,所以,大家必須要對哮喘這種疾病有所認識和了解,過敏性鼻炎容易合併哮喘,哮喘發病主要與吸菸和空氣汙染有一定的關係,那麼,我們具體來了解關於哮喘的相關知識。 一次哮喘發作可以導致猝死
哮喘不發作時一點事都沒有,看起來可能跟正常人無異。這使得部分患者乃至醫生對哮喘重視不足,以為偶爾氣喘一下不要緊。殊不知哮喘一次發作可能猶如龍捲風會要命,幾秒就可以出現呼吸窘迫。不要忘記當年鄧麗君是怎麼逝世的,她就是在感冒後誘發了哮喘急性發作,結果導致猝死。
喘息、氣促、胸悶、憋氣、夜間咳嗽是哮喘的主要症狀,但對於不是所有哮喘都會氣喘、氣促。
過敏性鼻炎容易合併哮喘
哮喘的誘因實在太多,過敏原吸入(比如花粉、灰塵)、吸菸、空氣汙染、天氣變化、食物和食品添加劑、藥物、上呼吸道感染、運動、精神壓力大、懷孕、來月經,每一種都可足以誘使哮喘急性發作。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不得不提到過敏性鼻炎。因為過敏性鼻炎在我國人群中的發病率實在太高了,而這些患者往往是哮喘的後備軍。有研究顯示,一旦患上過敏性鼻炎,會使哮喘的風險增加3倍。
單從藥物組成分析,治療太陽病傷寒表實證的麻黃湯去桂枝即為治療喘逆上氣的三拗湯。三拗湯加石膏即是治療肺熱咳喘之麻杏石甘湯,加薏苡仁即是治療衛表溼痺之麻杏苡甘湯。此處的三拗湯已基本不具備解除外感風寒之功,而重在宣降肺氣。倘若咳喘是由溼痰蘊肺所致,我們就可以按上述方式組方,用三拗湯宣降肺氣,加蘇子燥溼化痰,或加二陳湯燥溼化痰。如果我們選用三拗湯合二陳湯,以蘇子易半夏,再加一味瀉肺的桑白皮,即成治療「風寒束肺痰不爽」之華蓋散:麻黃、紫蘇子、杏仁、橘紅、桑白皮、茯苓、甘草。華蓋散去茯苓、陳皮,加半夏、黃芩、白果、款冬花,即是定喘湯。
半夏與茯苓、陳皮,都屬於治療痰溼類藥,有熱加黃芩,也屬臨證處方加減之法。由華蓋散變為定喘湯,特徵性的改變是加用了白果、款冬花。白果與款冬花俱有斂肺定喘止嗽之功,可歸於古人所說「劫藥」範疇,有「劫喘」之功。定喘湯是否源於華蓋散不得而知。但至少有這麼一種可能:古人在使用華蓋散加減(或三拗湯加減)治療喘證時,發現加用白果、款冬花會大大提高平喘之功。屢試屢驗,日久便演變成一張組成相對固定的方劑,為便於傳習,筆之於書,即為定喘湯。
這樣分析,定喘湯主治證中似乎不應該有「風寒外束」。方中一味麻黃伍於一隊裡藥之中,且明言「不用姜」,似乎也不足以外解風寒。麻黃之用,重在與杏仁、蘇子配伍,與白果、款冬花配伍,一宣一降,一散一斂,調節、恢復肺氣之宣降。清代醫家費伯雄在《醫方論》中指出:「治痰先理氣,不為疏洩則膠固不通,此定喘用麻黃之意也。」麻黃在方中重在治氣,值得臨證體會。當然,有「風寒外束」也是可以使用定喘湯的,只是在組方時,需進行適當的加減。
痰熱內蘊,症見痰稠色黃、舌苔黃膩、脈滑數,通常我們會想到清氣化痰丸證,而很少想到定喘湯證。定喘湯方中,清熱藥只有黃芩、桑白皮兩味藥,與蘇子、半夏相合,確有清化痰熱之效。但全方偏溫,果見痰稠色黃、舌苔黃膩、脈滑數,絕非適宜之方,除非加大清化痰熱的力量,減少溫藥的力量,使全方偏於清瀉。況且,痰熱壅盛,也非白果、款冬花之溫斂所宜。
我們似乎不容易從原方中分析得出定喘湯所治證的病機。也許,原方的作者使用該方也並非完全按證而用(辨證加減是需要的)。哮喘之發,或受風寒而誘發,或哮喘發作之本身即為風動之象。發作之時,痰升氣阻,肺失宣降。故治療時,治風、治痰、治氣為必需。為求速效,加以「劫喘」。痰阻氣滯易於化熱,且用藥偏溫更宜助邪化熱,故佐以清熱瀉肺之品也為必需。或許,如此破解定喘湯,把定喘湯看作一張治療哮喘之「專方」,治風、治痰、治氣、治實、治熱,更符合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