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高於37.5℃ 必須暫停上學

2020-12-19 網易新聞

商報訊為了預防和控制聚集性疫情發生及蔓延,省教育廳昨日發出通知,要求各學校在晨檢的基礎上增加午檢,每日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報告晨、午檢和缺勤登記結果,一旦發現學生發熱體溫超過37.5℃,學校必須要求學生暫停上學,並及時就醫。同時,我省將在各學校儘快開展學生甲流疫苗接種工作。

將儘快為學生接種甲流疫苗

天氣急驟轉冷,學校已成為流感高發區。根據省教育廳的安排,學校將與衛生部門聯繫,將學生納入優先接種疫苗人群,配合衛生部門,儘快為學生接種甲流疫苗。

體溫≥37.5℃須暫停上學

省教育廳要求各校應堅持晨檢及因病缺勤登記制度,嚴密監測師生員工健康狀況,一旦發現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發熱體溫≥37.5℃,並伴有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狀者,要求其暫停上學,並及時就醫。特別是高校要做好學生日常缺勤登記,發現班級或學校短時間內出現缺勤增多的現象,應及時了解缺勤原因,做到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一旦學校出現聚集性急性呼吸道症狀的病例或因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缺勤異常增多的現象,必須在第一時間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報告,並按其要求,落實各項處置措施。

取消一切不必要聚集活動

各學校應取消一切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動,如必須舉行,則儘量在室外舉行。教育廳要求各校加強健康教育工作,使學生了解甲流防控知識。當學校出現暴發疫情時,要在衛生部門的指導下,科學合理地實施停課等措施,並通過多種形式(如電話、簡訊、黑板報等)做好與病例有過密切接觸的學生、教職員工和家長的預防甲流宣傳教育工作,教育學生擺正心態,避免恐慌情緒。

甲流與普通感冒的區別

病毒分析:甲流是含有禽流感病毒、人類流感病毒、豬流感病毒相關的基因碎片,為多種病毒的混合體,是一種新型變異病毒;普通感冒:由多種常見病毒引起,如冠狀病毒,腺病毒等,也可能由細菌引起。臨床症狀方面:甲流最初的症狀與普通感冒類似,但之後體溫會忽然超過39℃,並伴有肌肉酸痛、頭疼、腹瀉、嘔吐等症狀;普通感冒:全身症狀輕微,發熱較低,常見打噴嚏、流鼻涕、鼻塞等。傳播速度方面:甲流發病率高、傳播快,傳染率高達50%,容易互相傳染;普通感冒:一般人因抵抗力下降後容易發病,以單個病人出現,傳染率較低。(金奉乾)

編輯: 牛歡[發表評論]
  
袁貴仁任教育部部長周濟被免另有任用  2009-11-01
百餘村官旁聽受賄案受教育   2009-10-27
妻子受教育程度越高丈夫越長壽  2009-10-16
15日起 清查教育亂收費   2009-10-13
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20%  2009-09-28
去學大教育取中高考真經   2009-09-23
防火安全宣傳教育走進天慶   2009-09-14
慶祝教師節暨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大會舉行  2009-09-10
教育部為經典詩詞徵流行曲風  2009-09-09
大學畢業難就業,職業教育更「實用」  2009-09-08

本文來源:西部商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考生體溫高於37.3℃還能考試嗎?
    考生體溫高於37.3℃還能考試嗎?瀋陽市考試院:設置涼棚和體溫異常者復檢區域,供首次測溫不合格人員等候和復檢使用  7月2日,瀋陽市召開2020年高考組考防疫工作新聞發布會。  考點入口處設置體溫檢測點,對所有考生和考試工作人員進行體溫測量。同時,設置涼棚和體溫異常者復檢區域,供首次測溫不合格人員休息等候和復檢使用。  各考點按照每10個常規考場配備1個隔離備用考場,且每考點不低於3個備用隔離考場的要求進行設置。備用隔離考場與常規考場分離,相對獨立設置,並設專用防疫通道,與正常考生入場通道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
  • 艱難上學路:體溫37.3度,折騰一上午
    忽然大寶尖叫起來:天哪,37.3度。我剛準備在釘釘上給娃健康打卡,聽到娃的尖叫,嚇得手機差點滑落。我連忙對大寶說:測另一個耳朵。大寶馬上照辦,又是一聲尖叫:這只是37.4度。緊接著,大寶就大哭起來:我還怎麼上學,哇,我的綠碼會不會變成黃碼。我一邊安撫大寶:沒事沒事,大不了今天請假。
  • 體溫高於37.3℃如何研判?
    該校副校長尹永志介紹,通過自動測溫門,如體溫正常,相繼進行安全檢測、身份識別,考生摘掉口罩、免洗消殺、更換新口罩,進入候考區。在候考區,該校準備了綠豆湯,供考生解渴。「體溫高於37.3℃,用手持紅外測溫儀再次測溫,仍然異常,將被引領至臨時觀察區,進行水銀溫度計復檢,低於37.3℃,可正常參加考試;仍高於37.3℃,將被引領至臨時觀察室,由防疫副主考綜合研判,考生身體條件適合參加考試,啟用隔離考場。」尹永志說。
  • 37.5℃算發燒嗎?其實,腋窩體溫超過37℃就視為發燒
    37.5℃算發燒嗎?其實,腋窩體溫超過37℃就視為發燒,口腔溫度高於37.3℃也算發燒。那發燒如何降溫呢?醫生一般認為38.5℃是一個界限,38.5℃以下一般採取物理方法,因為溫度本身不是太高,首先病人的不適感也不是那麼強烈,不會造成非常大的損害,所以用一些物理的方法,包括洗熱水澡、喝茶,然後擦浴都可以。所以,38.5℃以下可採用物理降溫,38.5℃以上,在物理降溫的同時還要給與藥物治療。
  • 寶寶體溫37.3或37.4.或37.5算低燒嗎?
    護士一量,「沒啊,正常的」,「37.5度了,不是低燒嗎?」「真的不是,就是正常體溫……」 這樣的對話,小南每天都要聽到N次,聽得多了後,得,犧牲一下休息時間,給大家說說寶寶多少體溫正常、多少體溫算發燒吧。
  • 嬰兒體溫37度正常嗎 嬰兒體溫37.1頭有點燙怎麼辦
    一個多月的嬰兒體溫37度正常嗎我們常常會發現我們的體溫會比其他人要高,感覺到冷,用體溫計測量的時候,只有三十七度,那麼腋下體溫37度算發燒嗎,發燒怎麼退燒比較好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寶寶體溫37°C是發燒了?新生兒體溫揭秘,這個溫度以下不用慌
    溫度計為37°5。新手媽媽有點慌。這是第一次。寶寶發燒時,我急著問肖國軍。但是實際上,這位母親很害怕自己。嬰兒的體溫仍然與成年人的體溫不同,因此如果您認為嬰兒的體溫較高,請不要驚慌。新生兒的體溫高於成人。通常為37度左右。但是,由於嬰兒的溫度調節系統仍然比較差,因此會受到影響。溫度的影響相對較大。正常嬰兒的體溫約為37度,但由於嬰兒體內的脂肪相對較少,因此調節體溫的能力會更差。通常,夏季體溫較高,而冬季則較低。那麼如何判斷嬰兒是否發燒呢?
  • 37度就是發燒?體溫低容易患癌?有關體溫的6個問題,醫生告訴您
    一般認為腋溫超過37.3度為發熱,超過38.5度為高熱,但發熱溫度的高低只有參考意義,並不能因此來判斷疾病的輕重。人的體溫是變化的?一般認為正常體溫,是人類人體腦袋裡有個部位叫做下視丘,在其內有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這個中樞一般會根據正常人體的情況來設置一個體溫標準點,比如這個人身體最正常的時候體溫是37度,那麼他的體溫標準點就是37度,所以每個人的體溫標準點並不相同。而我們認為的標準體溫是統計了大量數據的情況下,計算出來的,適合大多數人。
  • 孩子體溫 37℃多一點點,到底算不算發燒
    常常遇到很多媽媽來問,孩子體溫(腋溫)達到 37.2℃、37.3℃,是不是發燒了? 不是的。孩子的體溫不會固定在標準的 37℃,在 36℃ ~37.3℃ 這個範圍內波動都是正常的。
  • 37°C是人體正常體溫?科學家發現基礎體溫正在下降
    生物醫學及生命科學期刊eLIFE刊發最新研究稱,美國史丹福大學發現,近百年來,美國人的基礎體溫隨著時間推移,逐漸下降。將37°C作為正常體溫的「生理點」,這一理論可能不再適用。人均標準體溫為37℃(浮動範圍在36.2°C-37.5°C)。超過38℃,即為發熱。Carl Reinhold August Wunderlich / Science Museum1992年,美國馬裡蘭大學醫學歷史學教授Philip Mackowiak意外發現,這個數值並不標準。
  • 正常體溫是多少?37度算發燒?
    一般來說,正常體溫的範圍在36-37度左右,但由於測量方式的不同,標準也就不相同了。腋溫的正常範圍是36-37度,大於等於37.5就算高了,口溫正常是在36.3-37.2之間,上午測量大於37.2或下午大於37.7就算高了,肛溫在36.6-37.8算正常,大於等於38度算高。我們平常測得額溫和耳溫,因為受到的影響因素比較多,一般建議大家參考腋溫,測出來的體溫或更加準確。由此可見,37度並不算發燒。
  • 德馨: 體溫37.5度算發燒嗎 多少度算發燒
    人的體溫是否正常是有相應的範圍,超過了相關標準的話則屬於異常,可以考慮為發燒。一些人感覺到頭腦昏昏沉沉,人也沒有精神,這時候四肢也感覺到燙熱燙熱,經過體溫計一測量為37.5度。那麼,37.5度算不算發燒嗎?
  • 37.3℃以下方可上學、每天備2個口罩……哈爾濱初中畢業班開學啥...
    3、外地返阿學生根據相關規定必須做好居家隔離醫學觀察14天,且身體狀況正常,方可返校上學。如家庭成員中有需要居家隔離觀察的,儘量減少與其他家庭成員接觸,共處一個房間的,要佩戴口罩,成員間保持1米以上距離,實行分餐制,勤消毒。學生如實填報《個人健康卡》、《個人健康申報表》。假期外地返阿學生需上交《返阿申請書》、《返阿居家隔離承諾書》、體溫監測視頻等佐證材料。
  • 女朋友體溫37.5°C
    最近一段時間,體溫代替了體重,成為了我們日常最擔心的健康參數。無論是進公司、上公交車、乘地鐵,安保人員都得要檢測我們的實時體溫。可一旦體溫稍有不對,那可得小心咯。所以吼,今天就來教教大家,如何一鍵降低體溫。註:以上降溫方法均無科學依據,請謹慎使用。說到體溫,其實我最近還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還記得課本上寫著的「人體正常體溫為37°C」,可行政小夥伴每次拿著測溫槍,「滴」我和同事腦門兒的時候,顯示的溫度平均下來只有36°C左右。
  • 人類體溫已不再是37度!這很可怕!
    這一個月,大伙兒算是把這一輩子的體溫都量了。如果知道體溫低於37度,都鬆口氣,如果高於37度,都嚇到不敢喘氣!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人類的體溫其實是越低越可怕。而據研究證明,人類的正常體溫早已不再是37度了!那這意味著什麼呢?
  • 37℃不再是正常體溫?人體的體溫持續降低,到底意味著什麼
    自1851年起,德國有關醫學家在大量研究後表示:體溫37度成為衡量人健康與否的標準。但是近期一份科學期刊表示,37度已經不在適用於現代人。論文中提到,自工業革命以來,美國人的平均體溫逐漸下降,不到 200 年間,人體體溫下降了 0.4℃,從 37℃ 降至 36.6℃。
  • 兩個月的嬰兒體溫35.5正常嗎 兩個月的嬰兒體溫多少正常
    電子體溫計使用方法一、額溫35.0℃~37.0℃1-15秒1.必須先做室溫校正,即根據額溫槍所附說明換算成中心溫度。2.測量者必須在休息狀態下,額頭保持乾燥。3.將額溫計置於額頭前2-5公分左右,按壓按鈕測量,直至顏色改變或顯現溫度數據。二、口溫35.5℃~37.4℃3-5分鐘,7分鐘最佳。
  • 人類正常體溫恰好是37攝氏度?事情沒那麼簡單
    人類正常體溫恰好是37攝氏度?首先需要指出,人類的體溫並非恰好是37℃。人類核心體溫差不多在37℃上下波動,是對生存環境長期適應的結果。「人類正常體溫為37℃」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人類正常體溫為37℃,西方更常使用98.6°F(華氏度)的說法來自19世紀一位名叫卡爾·德奇的德國醫生,他通過收集和分析超過25000人,100萬人次腋下體溫數據,得出結論稱人的正常體溫平均為37℃,並成為醫學界的圭臬,被長期信奉。
  • 權威答疑:每天「雙測溫雙報告」體溫超過37.3℃,應該怎麼辦?
    按照濟南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緊急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個人報告和發熱患者就診管理的通告》,要求每天「雙測溫雙報告」,市民個人居家、工作或外出必須每日自測兩次體溫,體溫超過 37.3℃的必須如實報告;各單位必須在入口處和單位內部組織專人每日兩次測量體溫,對體溫超過 37.3℃的人員必須如實報告。
  • 成年人正常體溫是多少度?體溫37度算發燒嗎?看醫生怎麼說
    發燒是常見的一個問題,由於今年疫情的影響,大家對於發燒的關注度多了許多,也更加敏感了,只要發現自己稍微有點發熱了,就會產生自我懷疑,雖然在我國,疫情已經控制得比較好了,但相信大家在上學上班的過程中,都還算要測量體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