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不再是正常體溫?人體的體溫持續降低,到底意味著什麼

2020-12-11 漫說健康

隨著新冠肺炎全球性的蔓延,越來越讓人們明白:如果這次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人類將付出巨大的代價。

血型能判斷易感人群?

為了避免疫情帶來的進一步的損失,人們試圖從中獲取與病毒相關的特徵。

例如,近些天有報導稱A型血的人最易感染新冠肺炎,而O型血的人不易感染。

首先聲明,這個報導沒有正視發表,也就是說目前並沒有得到科學驗證。

說實話,感染的概率也不完全取決於血型,有可能和特定的地區有關。

比如,美洲原住民中的O型血頻率幾乎為100%,所以不管是什麼傳染病,被感染的必然是O型血最多。

區別血型對抗新冠肺炎的說辭顯然站不住腳。

體溫能判斷易感人群?

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如今進出小區、超市、企業等公眾場所多一項檢查-測體溫。

又有人試圖從體溫中獲取點真理,所以有人說「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體溫低更易傳染」。

這究竟有沒有道理?

其實並不如此。

自1851年起,德國有關醫學家在大量研究後表示:體溫37度成為衡量人健康與否的標準。

但是近期一份科學期刊表示,37度已經不在適用於現代人。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 Julie Parsonnet 及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 eLife 雜誌上發表了一個題為 Decreasing human body tempera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工業革命以來美國人體溫的下降)的研究論文。

論文中提到,自工業革命以來,美國人的平均體溫逐漸下降,不到 200 年間,人體體溫下降了 0.4℃,從 37℃ 降至 36.6℃。

研究人員還從中對比了歷史上三個時間段的數據,總樣本量約 67 萬:

1860-1940 年:20000多名參與過美國南北戰爭的退役軍人的體溫數據;

1971-1975 年:美國的國民健康調查報告;

2007-2017 年:史丹福大學資料庫內的數據。

下圖從左至右依次是三個時間段樣本的基礎特徵。

最後通過數據分析:每隔10 年,美國人的平均體溫就會下降 0.03 攝氏度。

最後表明:人類正常體溫已不再37℃,而是36℃。

但是「下降0.4℃」的說法在我們國內尚無數據說明,國外又研究支持。

他們給出人類體溫悄然「下調」的原因如下:

一、居住環境

對於這樣的現象,科學家並不清楚是什麼原因所致,只大體猜測可能與人類居住環境出現變化有關。

人類的居住條件如今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種取暖設備和製冷設備齊全,讓人類可以居住在溫度相對恆定的環境中。

這有可能使人體的溫度調節中樞對外界溫度刺激變得遲鈍,從而使得人體體溫出現下降。

二、抵抗病毒的機會變少

還有另外一種觀點認為,人體之所以保持穩定的體溫,是為了抵禦一些致命的病毒和真菌等。

而如今醫療衛生條件大大提高,人類受到病毒真菌的感染越來越少,而且還會通過抗生素來協助殺死入侵的病原體,這使得人體的新陳代謝速率減緩,體溫也就出現了降低。

三、生活方式改變

此外還有其他觀點,如人類運動量減少和生活壓力大等,都會影響人類肌肉,從而導致機體新陳代謝能力降低。

因為關於人類體溫悄然「下調」的說辭沒有得到科學的定論,所以至今人們依舊採用原有的體溫數據進行評估,高於37.7℃被認為是發燒狀態。

但是「健康情況下,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的說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人體正常體溫是一個範圍,通常為腋下溫度36.0-37.0℃,口腔舌下溫度36.3-37.2℃,直腸溫度36.5-37.7℃。

而在這個溫度範圍內,有關專家表示,體溫越高,會激活體內免疫系統,會有更多的免疫細胞參與,從而能夠更好的消滅入侵的病原體,更好的保護好人體健康。由此可見在體溫正常範圍內,溫度越高,免疫力的確越強。

但是,體溫低也並不代表你處於病態中。

如果排除測量誤差,的確有部分的體溫長期偏低,這屬於生理性問題,不能說明什麼。

況且,正常體溫的標準是參與了多數人的數值,套在個體身上不能作為絕對值來看。

每個人的基礎體溫不同,就算是把相同的體溫套在兩個不同的人身上,引起的反應也可能不同,比如一個人表示毫無不適,而另一個人可能就是發燒的症狀。

其實,大家也沒必要刻意追求正常範圍內的高體溫。

無論身體體溫處於何種狀態,只要是能保持健康就可以。

畢竟存在個體差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參考文獻:

【1】Global warming threatens human thermoregulation and survival[J]. Rexford S Ahima.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020(2)

【2】Decreasing human body tempera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J].Protsiv Myroslava,Ley Catherine,Lankester Joanna,Hastie Trevor,Parsonnet Julie.eLife,2020,9.

相關焦點

  • 較真丨人體正常體溫37度已成歷史是真的嗎?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較真鑑定: 11851年一名德國醫生經過大規模的體溫測試後,計算出人體的基礎正常腋下體溫大約在36-37攝氏度。這個體溫值被各國使用至今,成為普通人也知道的常識。
  • 正常溫度37℃已成為歷史?體溫不斷降低,究竟意味著什麼?
    但是近期爆發的新型冠狀肺炎對人體造成了明顯的影響,在新型冠狀病毒入侵身體時會導致肺部產生炎症,主要的表現就是身體發熱,為了儘快檢查出受病毒入侵的患者,應該測量體溫,通過測量體溫的方式判斷患者是否有發熱的現象。如果有明顯的發熱表現應該進一步進行檢查,了解是否跟新型冠狀病毒入侵有關。那麼,37攝氏度是否不再是正常的體溫?
  • 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餃餃就有點納悶了: 「我記得小時候生物課上講過,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 1851 年,一位名叫卡爾·溫德利希(Carl Wunderlich)的德國內科醫生,收集了25000 名病人的腋下體溫數據,首次確定了人體正常體溫為37 ℃,這種說法一直延續至今。
  • 37℃正常體溫或成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巧合的是,今年1月7日發表在科學期刊《elife》上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表明,現在我們的體溫正在穩步下降,現自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
  • 人類正常體溫可能不再是37度?這意味著什麼?
    人類正常體溫可能不再是37度?這意味著什麼?沒有想到今年人類的體溫竟然突破了一個新的「高度」,當大家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體溫已經低於37度時,心情是美好的,但是自己的體溫如果高於37度,那麼這也意味著自己將會受到一種特殊的「保護」。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怎麼提高免疫力?
    這就有點納悶了: 我記得小時候生物課上講過,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 而正常狀態下的人類體溫,此前公認的看法是不超過37℃。我們使用的體溫計上,37℃處都有一個明顯的標記(通常是紅色),意在提醒用戶,超過37℃意味著你的身體出現了某些問題。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人類體溫在170年間下降了0.4℃ 1851 年,一位名叫卡爾 · 溫德利希(Carl Wunderlich)的德國內科醫生,收集了25000 名病人的腋下體溫數據,首次確定了人體正常體溫為37 ℃,這種說法一直延續至今。
  • 人體溫度不再是37℃?體溫過低意味著什麼?對身體影響有多大?
    在我們以往的印象中,身體的正常體溫應該是37℃,這個溫度剛剛好,說明人體處於一個健康的狀態,而隨著新冠肺炎的來襲,打破了人們固有的思想,37℃已經不再是人體的正常體溫了,現在的溫度基本都是在36.5℃。
  • 最近天天測體溫才發現:正常體溫不再是37℃了?人體變涼了嗎?
    來源:都市快報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每天進出小區都要測量體溫。不少人發現每次測量結果都是36℃多,很少會高於36.7℃。這就有點讓人納悶了。小時候課本上說,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現實中大部分人的體溫都不到37℃?
  • 正常體溫在降低?37℃不再是標準?科學家:人類在進步
    其實在醫學上判斷的話,我們發燒的標準就是當我們的體溫超過37攝氏度的時候,這就說明你在發低燒,如果發燒的情況一定要第一時間就醫。因為長時間的發燒就會讓人體出現一些休克的情況,超過了39度達到40度的時候,長時間處於這個狀態就可能會危及到我們的生命。
  • 人類體溫已不再是37度!這很可怕!
    這一個月,大伙兒算是把這一輩子的體溫都量了。如果知道體溫低於37度,都鬆口氣,如果高於37度,都嚇到不敢喘氣!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人類的體溫其實是越低越可怕。而據研究證明,人類的正常體溫早已不再是37度了!那這意味著什麼呢?
  • 37度的正常體溫已成歷史,為什麼人類的體溫在降低?說明什麼?
    自去年疫情開始以來,量體溫可以已經說是我們平時生活中的家常便飯。量體溫時,我們會發現現在大家的體溫都是在36.5攝氏度左右。記得以前37度才是標準體溫,但現在會發現,多數人普遍達不到這個體溫。而有研究發現,近幾十年來,人類的基礎體溫在降低,已經從37度,降到了36.5度左右。那麼,威懾麼人類的體溫在降低?這說明什麼?
  • 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最近對體溫的測量可以說已經成為了我們的日常,有些人甚至每天都要測量好幾次。可能有些人在小時候上過的生物課上聽到過,人類的正常體溫應該在37℃左右,但是我們通過這幾天對自己的體溫測量,發現我們正常體溫現在一般都是不到37℃的,除非是生病的人,體溫容易到37℃。
  • 37℃體溫已成為歷史:目前人類體溫普遍偏低,這意味著什麼?
    新冠病毒疫情仍在持續中,口罩、消毒液、量體溫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備的物品。現在無論出入哪裡都需要測量體溫,但是有時體溫在37攝氏度左右,有時候卻只有35度多,這是為什麼呢?體溫低的原因有是什麼?體溫的高低對人體的影響有哪些?
  • 人類體溫在神秘下降,100年降0.3℃,低於37℃意味著啥
    人類是屬於一種恆溫動物,人體在正常良好的狀態下時,體溫都是維持在一個很小的範圍之內的。如果人體體溫升高那麼就是屬於發燒,這個時候就得去醫院看看自己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人體的體溫變高不是一件好事,可是人體的體溫變低就是一件好事嗎?
  • 37°C是人體正常體溫?科學家發現基礎體溫正在下降
    醫學界將37°C作為正常體溫的「生理點」,這一理論可能不再適用。在醫學科學界,沒有什麼是永垂不朽。最近,被架在放大鏡下觀察的,是「人體基礎體溫」。生物醫學及生命科學期刊eLIFE刊發最新研究稱,美國史丹福大學發現,近百年來,美國人的基礎體溫隨著時間推移,逐漸下降。將37°C作為正常體溫的「生理點」,這一理論可能不再適用。
  • 正常體溫本來是37度,為什麼大家普遍達不到?體溫低,說明什麼?
    人的體溫多少度是正常體溫?相信絕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37度,以37度為標準,如果超過了,就覺得是發燒了。正常的體溫是37度嗎?但為什麼我們在測量的時候,普遍達不到?體溫低說明什麼?在正常的範圍內,體溫是低一點好還是高一點好呢?今天這篇文章,就像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帶你詳細了解體溫。
  • 每天測溫才發現,我們的正常體溫不再是37℃了?人體變涼了嗎?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每天進出小區都要測量體溫。不少人發現每次測量結果都是36℃多,很少會高於36.7℃。這就有點讓人納悶了。小時候課本上說,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現實中大部分人的體溫都不到37℃?▲員工在進入產區時需挨個測量體溫。
  • 人體正常體溫是多少度 正常體溫範圍
    一個健康的人的體溫是趨於比較穩定的,一旦超過或者低於那個穩定的值,那麼體溫就不正常,可能與身體某些健康因素有關,那人體正常體溫是多少度呢?正常體溫範圍是什麼呢?  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
  • 體溫越低(<37℃)免疫力就越差?
    疫情期間, 很多人把一輩子需要量的體溫, 都量完了。但你知道嗎,人類的體溫37℃, 已成為歷史。體溫越低, 免疫力就越差。那麼, 我們體溫普遍降低, 對我們的免疫力意味著什麼? 正常體溫為37℃的由來 1851年, 一位名叫卡爾·溫德利希(Carl Wunderlich) 的德國內科醫生, 收集了25000名病人的腋下體溫數據。首次確定了, 人體正常體溫為37 ℃, 這個標準一直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