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體溫在神秘下降,100年降0.3℃,低於37℃意味著啥

2020-12-23 COPSPOWER

人類是屬於一種恆溫動物,人體在正常良好的狀態下時,體溫都是維持在一個很小的範圍之內的。如果人體體溫升高那麼就是屬於發燒,這個時候就得去醫院看看自己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人體的體溫變高不是一件好事,可是人體的體溫變低就是一件好事嗎?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人類體溫在神秘下降,短短的100年內就降低了0.3℃,低於37℃意味著什麼呢?出現這樣情況的具體原因還未被查清,因為生命系統對於現在的科技水平來說依然是一個難以攻克的難題,人類所掌握的程度只是一個初級程度而已。

在德國醫學教授卡爾·文德利希的研究下,得到了人體的正常體溫應該為37°,所以在那以後就把人類體溫超過37°多大的範圍的情況定義為了發燒。這個標準一直使用到今天依然作為判斷人體健康的主要標準。不過這個標準已經使用了一百多年了,在這一百對年來人體為了適應環境多少還是發生了一些變化。

人體體溫之所以會是一個固定的數值,是因為在這個體溫範文內,人體系統才能最好的運行,一旦超過就是證明人體內的免疫系統正在工作,這就說明了你生病了,在多數身體不適的情況下都會產生體溫升高,所以這個情況出現能夠準確的幫助醫生及時發現問題。

而人體的穩定如果過低,人體健康狀態就會下降,各個系統的工作效率就會下降,所以人體會利用獲取的能力讓體溫保持在一個固定的數值之內。只有在人體系統不再運作之後,人體的體溫就會迅速下降。

在這一百年來,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體的體溫已經下降了0.3°,這個數值以後還會上升,這就意味著人體的體溫還會下降。對此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暫時還不能判斷出來,但是這個人體根據人類的生存環境做出了適應性變化,所以現在判斷人體的體溫標準已經開始有了一些下降,在低於37°高於35°的小範圍內已經屬於正常情況了。

人體的體溫降低之後,人類的新陳代謝速度就會降低,從這點上出發,人類的體溫降低會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人類的壽命。這一點算是一個好消息,但是這會帶來什麼比較壞的情況出現就還不知道了。

在未來科學進步之後也許就能夠解開這個謎題,但是從現在人類的生命科學技術來看,還有太多的問題沒有攻克。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對大自然的生態系統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人類出現這個變化也是受到了這個因素的影響。

相關焦點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怎麼提高免疫力?
    無獨有偶,就在一個月前的1月7日,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朱莉 · 帕森內特(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團隊剛剛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他們發現,自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
  • 人類正常體溫可能不再是37度?這意味著什麼?
    人類正常體溫可能不再是37度?這意味著什麼?沒有想到今年人類的體溫竟然突破了一個新的「高度」,當大家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體溫已經低於37度時,心情是美好的,但是自己的體溫如果高於37度,那麼這也意味著自己將會受到一種特殊的「保護」。
  • 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巧合的是,就在今年的1月7日,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朱莉·帕森內特(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團隊剛剛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 發現自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
  • 37℃正常體溫或成歷史: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巧合的是,今年1月7日發表在科學期刊《elife》上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表明,現在我們的體溫正在穩步下降,現自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人類體溫在170年間下降了0.4℃ 1851 年,一位名叫卡爾 · 溫德利希(Carl Wunderlich)的德國內科醫生,收集了25000 名病人的腋下體溫數據,首次確定了人體正常體溫為37 ℃,這種說法一直延續至今。
  • 真的不是 37℃了,多項研究發現人類體溫一直在下降
    每十年下降 0.03°C 1851 年,德國內科醫生 Wunderlich 從 2.5 萬名患者身上獲得了數百萬個腋窩溫度,從而建立了正常人體體溫 37°C 或 98.6°F 的標準(範圍:36.2-37.5°C 或 97.2- 99.5°F)。
  • 人類體溫在下降,而全球在變暖,這意味著什麼?是好是壞?
    而是低於37攝氏度,每次都是36攝氏度多一點,其實並不是你一個人的體溫發生了變化,而是全人類現在的體溫都下降了。 這對人類來說意味著什麼?是好是壞呢?
  • 人類體溫已不再是37度!這很可怕!
    這一個月,大伙兒算是把這一輩子的體溫都量了。如果知道體溫低於37度,都鬆口氣,如果高於37度,都嚇到不敢喘氣!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人類的體溫其實是越低越可怕。而據研究證明,人類的正常體溫早已不再是37度了!那這意味著什麼呢?
  • 比標準體溫降0.4℃,人類要「涼涼」?
    醫院用紅外線儀器測量體溫。現在,測體溫成了大家新適應的習慣。很多人發現,額溫槍一掃,量出的體溫多在36℃出頭,有時還更低。其實,此前國外也有研究顯示,人類的平均體溫200年一直在下降,快守不住37℃了。人類要「涼涼」,真的是這樣嗎?
  • 37°C不再是人類體溫標杆 人類100多年來平均體溫不斷下滑
    上學的時候很多人應該記得書本上有說人類正常體溫在37°C左右,所以37°C也成為是否發熱的一個關鍵。如今這個數據有可能被打破,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稱100年來人類的體溫越來越低了。1851年,德國醫生卡爾·萊因霍爾德·奧古斯特·維德利希收集了萊比錫市的2500名患者數百萬次的溫度測量數據,最終將37°C定為人體正常溫度,這也是現在大家認識的來源。
  • 人類再也沒有37℃的正常體溫了,意味著什麼?難以想像!
    文/行走天涯人類再也沒有37℃的正常體溫了,意味著什麼?難以想像!曾幾何時,我們一直以為自己的正常的體溫數值是在37℃,然而隨著新冠疫情的快速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原來自己的正常體溫並不是37℃,而是36.7℃。這對於不少人來說就一頭霧水了。殊不知人的體溫其實也不會永遠的恆定不變,雖然人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恆溫動物。人的體溫偏高1℃或者偏低一攝氏度。身體都會極為不適。
  • 37℃不再是正常體溫?人體的體溫持續降低,到底意味著什麼
    自1851年起,德國有關醫學家在大量研究後表示:體溫37度成為衡量人健康與否的標準。但是近期一份科學期刊表示,37度已經不在適用於現代人。論文中提到,自工業革命以來,美國人的平均體溫逐漸下降,不到 200 年間,人體體溫下降了 0.4℃,從 37℃ 降至 36.6℃。
  • 人類體溫37℃已成為歷史: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
    巧合的是,就在一個月前的1月7日,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朱莉·帕森內特(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團隊剛剛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發現自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
  • 體溫37℃,或在發低燒……研究發現人類體溫一直在下降
    因為,一個多世紀以來,37℃(98.6華氏度)一直被用作人類健康的體溫標準,但這個標準卻在不斷受到懷疑。近日,發表在《eLIFE》上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表明,現在我們的體溫正在穩步下降。說起這個「37 ℃標準體溫」,還是源自1851年德國醫生Carl Reinhold August Wunderlich的研究成果。他當時從25000名患者那裡進行了數百萬次的體溫測量,並基於這些數據撰寫了一篇影響深遠的文章,並設定了奉行了一個多世紀的體溫標準,即攝氏37 ℃是正常體溫的「生理點」。
  • 人體體溫「微下降」是咋回事
    □河北日報記者 王璐丹 疫情期間,測量體溫成為日常。人是恆溫動物,我們的體溫一直穩定在某一區間。一直以來,人們都把37℃作為人體的平均溫度數,但生活中測量卻經常少個零點幾度……正常體溫到底該是多少?體溫「微下降」和身體健康有啥關係?記者就此走訪了有關專家。
  • 為何我的體溫達不到37.3℃
    每次測體溫,大多數人結果都是36℃多,而一旦超過37.3℃,你往往會被拒之門外。這就奇怪了,一直都說,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現實中大部分人的體溫達不到37℃呢?雖說天天量體溫,但我們真的了解「體溫」嗎?人類的正常體溫到底該是多少?體溫高低,和人體免疫力有啥關係?病毒能被高體溫「熱死」嗎?為啥有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沒有出現體溫升高?
  • 涼涼|「37℃」成了歷史,人類的體溫為什麼比一百年前低了?
    37℃是個美妙的溫度,人類在這樣的平均體溫下,活蹦亂跳地生存著。但是如果超出或低於這個溫度太多,那你可能就要面臨「生命危險」啦!為什麼「37」能從無數個數字中脫穎而出,和我們的身體健康緊緊聯繫在一起呢?
  • 37度的正常體溫已成歷史,為什麼人類的體溫在降低?說明什麼?
    自去年疫情開始以來,量體溫可以已經說是我們平時生活中的家常便飯。量體溫時,我們會發現現在大家的體溫都是在36.5攝氏度左右。記得以前37度才是標準體溫,但現在會發現,多數人普遍達不到這個體溫。而有研究發現,近幾十年來,人類的基礎體溫在降低,已經從37度,降到了36.5度左右。那麼,威懾麼人類的體溫在降低?這說明什麼?
  • 體溫升高真可以殺滅病毒? 為何我的體溫達不到37.3℃
    這就奇怪了,一直都說,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現實中大部分人的體溫達不到37℃呢?雖說天天量體溫,但我們真的了解「體溫」嗎?人類的正常體溫到底該是多少?體溫高低,和人體免疫力有啥關係?病毒能被高體溫「熱死」嗎?為啥有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沒有出現體溫升高?……近日,記者就此請教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馮萍。
  • 體溫37°C已成昨日黃花!人類體溫大範圍降低,或延長壽命30年
    Wunderlich)統計了一百萬人的體溫數據後,得出結論,人類體表平均體溫(腋窩)為37℃,而體內溫度(肛腸,口腔,耳道)溫度稍高一些。所以,正常來說,體溫在36.2℃到37.2℃之間都是正常的。但在傳播中,大眾秉持著「簡單粗暴」的超強記憶法,將37℃列為「最標準體溫」,以致於100多年後的今天,37℃仍然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