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至12月28日,由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中山大學港澳臺事務辦公室主辦和中山大學國際翻譯學院承辦的「香青相愛——香港中文大學與中山大學國際翻譯學院學生幹部研習營」圓滿完成。期間香港中文大學29名學生幹部與中山大學國際翻譯學院第三期青馬班30位同學在8天時間裡,通過專題研討、藝術培訓、農村調研和企業參觀等學習形式,進一步加深了對中國經濟、社會和嶺南文化的了解,拓展了視野。
為籌備本次學生幹部研習營,國際翻譯學院團委提前兩個月開始了活動籌備工作,於香港學生到達前發放了「溫馨提示」和「行程安排」等,並提前原創設計了新生資料冊,為每個房間提前調試好了網絡、購置了必備生活用品等。同時,每個香港學生房間都有團委工作人員專人跟進,做好細微服務。
「暖心」是留給本次參加研習營的香港學生的最大感受。「暖心」的工作不僅體現在前期的工作籌備上,為增強香港學生與內地學生之間的交流,拉近距離,研習營期間翻院團委還精心籌備了「ice breaking破冰晚會」和「聖誕party夜」。豐富有趣的遊戲和才藝表演等環節吸引了兩地學生積極參與,搭建起了友誼橋梁。
比起文娛活動,中國傳統藝術對於兩地學生更具吸引力。本次研習班邀請專業藝術老師,開展了包括剪紙文化班、粵劇文化班、茶藝文化班和武術文化班等。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
文娛活動拉近了兩地學生的距離,而系列專題研討則提升了學生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
在研習營期間,共開展了三次專題研討,包括學生幹部素質、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公益志願的國際化趨勢等。在研討會上,兩地學生各抒己見、交流思想。
其中,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研討會邀請到了香港知名作家餘非老師。餘非老師從香港文學寫作發展歷史入手,詳細梳理了中國傳統文學對香港文學發展的影響,同時也關切的提醒青年學子,多關注當下、多為祖國的發展貢獻力量。
在公益志願國際化研討會上,翻院的優秀志願者代表黃紫晨向香港學生匯報了我院志願者隊參與國際重大賽事服務情況。
兩地學生共同認為,隨著國家的繁榮富強,中國學子有更多的機會參與世界級的志願服務活動,這不僅是良好的鍛鍊機會,更是讓世界了解中國的平臺。
為拓展兩地學生對中山大學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認識,了解新時期下的中國農村發展思路和古村落的保護情況,研習營組織兩地學子參觀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孫中山故居、黃埔軍校舊址等,調研了珠海市南門村。
在了解到珠海市幸福村居建設工程理念後,香港學生均認為內地農村的發展理念已經趕上歐洲,相信中國的農村建設之路會取得重大成就。
兩地學生還到訪了廣州黃埔古村,雖然處於經濟快速發展的琶洲網際網路中心,但是古村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古村裡傳統的文化和技藝都完整的保存了下來,加深了兩地學生對於嶺南文化的認識。
南門村位於珠海市鬥門區鬥門鎮黃楊山下,地理位置偏僻,內地學生都鮮有知曉。然而當兩地學生來到南門古村落後,整潔的街道、錯落有致的房屋、樸實的民風和美麗的自然風光顛覆了學生對農村的認識。
隨著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提出,越來越多的香港學生回到內地創新創業,取得了重大成就。
研習營帶領兩地學生參觀了珠海市高新區南方軟體園、雲洲智能科技公司和大學生貨櫃創意園等。當了解到公司創始人是香港科技大學的師兄,曾獲得國家青年創新金獎,作為唯一代表向中俄兩國總理匯報中國創新企業發展等事跡時,兩地學生深深感受到了中國經濟的活力和對人才的吸引力。
此外,兩地學生還共同參觀了廣州市琶洲文化創意中心,天馬行空的藝術品、看似樸實卻充滿設計的擺件都給兩地學生帶來了十足的視覺震撼!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或許對於多數香港學生來說是陌生的,珠海遠不及北上廣深等大型城市那樣知名,但是當香港學生參觀了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看到正在修建的港珠澳大橋,考察了珠海市橫琴新區、華發會展中心和WTA世界網球公開賽場館後,都對珠海城市發展給予充分的信心。
為期8天的研習營取得了圓滿成功。兩地同學每天平均步數都達到了15000步,雖然每天都很疲憊,但是每天都有新的收穫、新的認知,在寒冷的冬天,香港學生感受到了內地學生的熱情、感受到了中國經濟、文化展現出的蓬勃生命力!
結業儀式上,學院為研習營同學頒發了結業證書,兩地學生共約明年再見!
圖片:翻院團委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