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製作小實驗教案及原理:飲水鳥

2021-02-08 易方機器人DIY
科技小製作小實驗教案及原理:飲水鳥


有一種叫「飲水鳥」的經典玩具,既不用餵食,也不需要上發條,它就能不斷地低頭飲水(請看如下視頻),它是不是一部不需要能量的永動機呢? 
其實它只是利用了紗布的毛細現象及槓桿平衡原理。 
這隻「鳥」的「鳥嘴」部分的紗布浸到水裡,紗布被水浸溼以後,由於毛細現象,水就引上來,慢慢地越過頭部的拐角。一旦過了這裡,浸溼的速度就加快,「鳥肚子」裡漸漸充水,加重了後部的重量,最終破壞了平衡,於是「鳥頭」抬起,水瀉下來。這樣的過程不斷反覆,鳥兒就不斷地點頭飲水了。

本作品取材方便,只需要一個小勺、一截紗布、一顆大頭針、一根大吸管、一根小吸管等這些生活中常見的材料,然而現象卻非常有趣。

以下幾張飲水鳥的結構特寫會幫助你更好的理解它。      

 這就是小鳥的嘴巴,它可是小鳥飲水的關鍵啊。小小的大頭針支撐著小鳥身體平衡。 勺子正面和背面。

看,小鳥又在喝水了!一個勺子上加一根塑料吸管(如上圖),管裡裝上紗布,便構成了「小鳥」的「身軀」,也是小鳥能夠不斷飲水的保證。

追本溯源:

關於飲水鳥的出處,從別萊利曼撰寫的《趣味物理學續編》推斷,「飲水鳥」至少是在上世紀30年代就已經存在了,之後卻在國內外銷聲匿跡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學者酒井先生寫的《遊戲力學》上,又對飲水鳥的製作過程做了詳細的介紹。飲水鳥是我國的一種傳統玩具,據說在幾百年前就已經出現。它能夠不停地自動抬頭低頭,像正在飲水的小鳥,十分的新奇,讓人看後很有興趣。可是你知道它的工作原理是什麼?你想自己也動手做一個這樣的飲水鳥嗎?走吧一起試試去。

實驗重點:

利用毛細現象做有趣的實驗

實驗目的:

手工DIY科技小製作了解毛細現象的特性及生活應用

實驗認知:

科普讀物中記載的飲水鳥,主體由玻璃製成。它的身體是一根玻璃管,管的上端是一個小球,也就是鳥頭,管的下端是一個大球,也就是鳥的尾部。球內裝有液體,管的下端浸在液面下。整個鳥身是密閉的,架在一個類似鳥腿的座上。它的頭部粘有尖尖的嘴,尾部粘有羽毛。為了讓人不能看清鳥身體裡的秘密,它的身體被塗上了黑色。而它的神奇之處就是,在鳥的面前放上一杯水,鳥就會俯下身去,把嘴浸到水裡,「喝」了一口後,又直立起來。可是直立一會兒它又會俯下身去,等到鳥嘴浸到了水,「喝」了一口,又會直立起來。就這樣,它不停地點頭喝水,就像是一臺永動機。下面的實驗是根據毛細現象做的一個類似的飲水鳥,同學們可以想想二者有什麼區別。

實驗步驟:

1.實驗準備:認識實驗器材:底座、扁立柱水槽塑料杯、棉花、鳥形體、鐵絲。

2. 先把底座跟立柱組裝起來後,再把鐵絲從外側先穿過一根立柱在分別穿過鳥形體兩側的小孔和另一根柱;將底座組裝好的鳥形體放入水槽一側,把棉花浸水後塑成條狀放入鳥形體中 (鳥形體前端的棉花要多一些使鳥形體向前傾斜)水杯內裝滿水後放置於鳥頭下方,適當調整水杯高度。(棉花前端拉長少許使之能夠接觸到杯中水)

3. 現象觀察:我們可以看到從鳥頭中垂下來的棉花,不斷地能把水吸上去,通過棉花自身傳遞到最後水聚到一定量時,就會順著鳥體下方流到盒中,這樣就造成鳥體尾部水量增加,也就是重量逐漸加大,達到尾部的重量超過頭部重量時,尾部下垂,裡面的水就被傾倒,此時鳥體頭部重量大與鳥體尾部,致使鳥體頭部下沉,鳥體頭部的棉花則浸到水中,棉花在水中因毛細現象把水引到鳥體中,鳥體中的棉花也因毛細現象又把水引到鳥體尾部,當聚到一定量時,又會回到我們開頭講到的步驟上來,這樣反反覆覆使飲水鳥能為一個循環狀態。

提示:棉花放入鳥體的位置一定要適當,不能太靠頭部,也不能太靠尾部,要多次實驗,找到最合適的位置!

知識拓展: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毛細現象的例子.植物莖內的導管就是植物體內的極細的毛細管,它能把土壤裡的水分吸上來.磚塊吸水、毛巾吸汗、粉筆吸墨水都是常見的毛細現象.在這些物體中有許多細小的孔道,起著毛細管的作用.

有些情況下毛細現象是有害的.例如,建築房屋的時候,在砸實的地基中毛細管又多又細,它們會把土壤中的水分引上來,使得室內潮溼.建

房時在地基上面鋪油氈,就是為了防止毛細現象造成的潮溼.水沿毛細管上升的現象,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很大.土壤裡有很多毛細管,地下的水

分經常沿著這些毛細管上升到地面上來.如果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應當鋤松地面的土壤,破壞土壤表層的毛細管,以減少水分的蒸發。

實驗報告:

找找你身邊還有什麼毛細現象呢?快來手工DIY自己的科學小玩具吧!

天易老師:18522403767

天方老師:18522403643


相關焦點

  • 科技小製作 教你自製飲水鳥!
    不過我們今天不考究它的來歷,只來看看,如何製作一隻自己的「飲水鳥」!  使用的材料:礦泉水瓶1個,醫用紗布一小卷。紗布可以在藥店買到,用吸水效果好的毛巾代替也行。  將紗布穿過瓶嘴放進礦泉水瓶裡,浸溼後伸出的一小段放進前面的水杯裡。我們的飲水鳥這就做好了,剩下的只是對平衡的調整。
  • 幼兒園大班科學小實驗教案《紙杯旋轉燈》環保材料科學小製作【幼兒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小實驗教案《紙杯旋轉燈》環保材料科學小製作玩法說明:將蠟燭放入剪制好的紙杯中
  • 以學促知- 「迷你小風扇」之科技小製作活動
    南柵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於2020年8月14日開展以學促知- 「迷你小風扇」之科技小製作活動,讓孩子了解相關科學原理,鍛鍊青少年的動手、動腦的創新能力,而且調動了他們求知探索的欲望,極大地激發了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和熱情,使青少年的思維能力和想像力得到拓展。本次活動共吸引20名社區青少年參加。社工首先給大家講了關於電風扇的一些相關科學小知識,了解電風扇的簡單原理。
  • 大班主題教案:鳥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大班主題教案:鳥   活動由來:最近,我們班上「住」進了兩隻小鳥,頓時,吸引了幼兒的目光。
  • 【親子實驗】科學小製作《魚鰾與沉浮子》小論文,科學小發明-沉浮子,利用身邊的廢棄物品,設計製作成科技作品,變廢為寶之趣味沉浮裝置
    科學興趣小組 校園小記者  親子實驗是以科學小實驗、小製作、小發明和科學探究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科技實踐活動,利用家長教育資源在家庭中帶領孩子們動手動腦進行科學實踐的教育形式。東江完小科技小組同學曹欣媛的科學小製作:用兩個飲料瓶和一個果凍盒製作而成,趣味沉浮之《魚鰾與沉浮子》小論文在《第二課堂》(中學版)2004年第7~8期發表。了。作為一個範例,供同學生們參考和借鑑。科學無處不在,等待著你去探究發現。如果你科學探素方面取得了好的成果,有科學探究小論文作品,本公眾號將推薦到刊物雜誌發表,有科學小發明推薦去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或申請國家專利。
  • 兒童科學小實驗《平衡鳥》
    今天,我們一起動手,製作一隻無論放在哪裡,都能完美保持穩定的「平衡鳥」,一起探尋物體能夠保持平衡的秘密!材料:A4紙、筆、剪刀、回形針。放在瓶子上放在樹枝上 原理:平衡鳥之所以會平衡,是因為添加回形針後,重心由鳥身體中部前移到鳥嘴巴,也就是說整隻鳥實際的重心在嘴尖這點的下方。
  • 如何用紙製作一個小音箱? ||趣味科學實驗
    方便家長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簡單有趣的科學實驗,收集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的科學實驗視頻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通過生動有趣的科學實驗在孩子內心深處埋下科學的種子。有興趣加入實驗交流群的加微信zhm6334574.
  • 做實驗、鼓搗小製作一起動手「玩」科學
    N海都記者許毅棟 海都訊 孩子很喜歡鼓搗科學小實驗,可因為家裡和學校條件所限,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無處施展怎麼辦?海都超級興趣班的「酷酷蛙科學達人課」,力邀榕城多位青少年科技名師,從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科學現象入手,通過物理、化學、生物和天文地理的「大而全」的系列自然科學課程,配合「小而美」的小班化精品實驗課堂,讓孩子徜徉科學海洋,化身科學「魔法師」。 大而全!分年齡打造全系統科學課 「不同年齡層孩子對事物的認知程度有區別,這跟孩子們的學習環境和腦力發展都有關係。」
  • 太原市海西社區、校尉營社區開展青少年科技小製作活動
    為營造社區青少年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海西社區、校尉營社區開展青少年科技小模型、科技小製作活動,吸引了社區20餘名孩子參加。社區工作人員組織引導同學們一同動手製作,進行簡單的講解。。同學們了解大概製作原理後,工作人員就讓同學們進行製作,並鼓勵同學們相互交流製作中遇到的困難,並齊心協力解決困難。活動結束後,孩子們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獨特的科技小製作瞬間讓自己充滿自豪感。活動利用科學製作實驗,讓孩子感知科學原理,體驗科學樂趣。
  • 保康縣實驗小學開學第一課:科技小製作點燃童年夢想
    科技小製作點燃童年夢想開學第一天,縣實驗小學三(9)班教室裡熱鬧非凡,同學們正在課堂上相互分享假期裡的科技小製作。合上閘刀就會動的輪船,一按開關就能亮的檯燈,各種各樣的小發明看似簡單卻蘊含著無窮的科學魅力
  • 舒巷小學開展師生DIY科技小製作科普體驗活動
    12月2日下午,舒巷小學開展師生DIY科技小製作活動, 讓學生親身體驗「水果發電時鐘」的神奇奧秘,增強科普教育體驗感。活動中,校科技輔導員首先帶領師生認識了實驗材料,介紹水果電池的原理,講解製作方法。然後,通過師生合作形式,運用導線、銅片、鋅片、電子表和小燈管等材料,藉助水果動手製作「水果發電時鐘」,師生們專心致志地進行實踐嘗試:有的小心翼翼地將銅片、鋅片首尾固定;有的迅速將幾個水果串聯組合;還有的在老師引導下,運用多種連接方式,將不同水果巧妙串聯……師生協作,探究實踐,水果電池製作成功了!一盞盞金黃的小燈接二連三地亮了起來,一個個電子表上顯示出清晰的時間。
  • 山亭區圖書館創客科技製作小達人公益課堂——槓桿的科學
    本期創客科技製作小達人公益課堂鄧小倩老師要為孩子們講授的主題是:「槓桿的科學」。生動的理論,實驗公益課。生活中處處有槓桿原理,那什麼是槓桿原理呢 ?同學們聽著鄧老師講授, 親自動起手來做實驗。對老師提出來問題,迅速思考快速回答,課堂互動氣氛熱烈,生動的理論+實驗公益課,讓孩子們了解了槓桿的奧秘,從生活中發現槓桿的作用,通過今日的課程,孩子們知道了「動力臂越長,阻力臂越短,就能以較小的力量翹起更重的物體」的槓桿原理。
  • 馬德堡半球科技實驗
    建鄴區社建創新項目雨薇公益環保小衛士培育計劃,由建鄴區社建工委,樂山路社區主辦,南京雨薇青年公益服務中心承辦,金陵科技學院地方志願者協會協辦的樂山路社區學生環保課程科技小製作教學項目於月
  • 【親子實驗】科學小製作:沉浮子-不一樣的製作方法,教材上-筆帽沉浮子怎麼樣?利用身邊的廢棄物品,設計製作各種科技作品,變廢為寶.
    親子實驗是以科學小實驗、小製作、小發明和科學探究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科技實踐活動,利用家長教育資源在家庭中帶領孩子們動手動腦進行科學實踐的教育形式。
  • 「科學實驗」每周一個小實驗——「磁鐵的魔力」
    科學原理磁鐵能夠吸引螺母和曲別針,是因為它們是鋼鐵做的,小朋友們記住哦,磁鐵的特性就是能吸引鐵製、鋼製的物體!貼心小提示磁鐵會損害軟盤、磁帶、電視機、電腦,使用磁鐵的時候要注意啦,儘量不要用磁鐵靠近這些物體。
  • 科學小實驗|自製滅火器,學做小小消防員,學習二氧化碳滅火原理
    喬治,我在學習防火的小知識。有很多防火和滅火的好方法呢! 我想到了一個實驗,你一定想試試,自製滅火器。 自己動手製作滅火器嗎?我當然要試試,我們馬上開始吧!
  • 經濟學小知識:心理學的棉花糖實驗與經濟學的「一鳥在手」理論
    小邦財商系列原創心理學研究有一些幾乎地球人都知道的經典實驗,例如史丹福大學棉花糖實驗(Stanford marshmallow experiment)。實驗結果與最初的預測完全相反:未來的、延遲了的獎勵本身並沒有產生願意延遲滿足的反應,而是增加了孩子的挫折感,並最終降低了延遲的滿足感。大白話就是——與其等待還沒到眼前的獎勵,不如現在就把到手的獎勵拿走。這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後來被重複進行,棉花糖是在1972年的實驗中首次使用。
  • 小班藝術教案:小燈籠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小班藝術教案:小燈籠 2012-02-20 12:09 來源:[標籤:來源]
  • 科學小實驗: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麼呢
    羋盒錦囊初步了解光學知識,感知小孔成像原理和照相機成像現象實驗器材相機底座、調焦筒、鏡頭座、凸透鏡片、小孔板、放大鏡、底座、蠟燭、成像屏>實驗步驟1、將放大鏡插在底座上,點燃蠟燭,並調整蠟燭、放大鏡和成像物之間的距離,一直到成像物上的像被調整至最清晰為止2、 先把成像屏小心扣入相機底座的圓筒槽裡,再把小孔板扣入鏡頭座內後部,與調焦筒相扣,最後把調焦筒與底座圓筒相套,轉著移動調焦筒可以調整焦距,同時改善成像效果
  • 小知識:雙抗體夾心法實驗原理及實驗步驟
    今天上海恆遠小編帶您了解實驗中的小知識:雙抗體夾心法實驗原理及實驗步驟!希望您會喜歡!   雙抗體夾心法(常用於測定抗原)實驗原理:   用特異性抗體包被於固相載體,經洗滌後加入含有抗原之待測樣品,如待檢樣品中有相應抗原存在,即可與包被於固相載體上的特異性抗體結合,經保溫孵育洗滌後,即可加入酶標記特異性抗體,再經孵育洗滌後,加底物顯色進行測定,底物降解的量即為欲測抗原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