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林參觀臺灣科技中心新竹科學園區並聽取簡報

2020-12-16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臺北11月6日電(記者趙博 陳斌華)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5日下午應邀參觀了臺灣科技中心新竹科學園區,聽取簡報並參觀了明基友達集團和華晶科技集團。

    在參觀中,陳雲林表示,看到園區內種種先進的設施、整飭的規劃、雅致的風格,深有感觸。科學的腳步帶動人類的前進,經濟的躍進築基思維智慧之根。新竹科學園區取得的科技成就與經濟成果,既是科技發展的驕傲,也是民族智慧力的卓越表現,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園區的企業具有趕超世界一流的精神,這種精神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可貴動力。

    當得知對大陸和香港出口已佔整個園區產品出口的49%後,陳雲林期盼園區與大陸的經濟合作進一步擴大,在帶動兩岸經濟發展和民族科技產業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11月3日11時45分許,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率海協會協商代表團乘國航包機抵達臺北桃園機場。 這是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到機場迎接陳雲林。 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11月5日,兩岸金融座談會在臺北舉行,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出席。這是陳雲林在座談會上講話。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陳雲林與江丙坤籤署四項協議 兩岸三通大步邁進

   新華社臺北11月4日電(記者陳斌華 趙博)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4日下午在臺北籤署了《海峽兩岸空運協議》《海峽兩岸海運協議》《海峽兩岸郵政協議》和《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議》四項協議。這宣告兩岸同胞盼望已久的兩岸直接通航、通郵即將變成現實。協議籤署後,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在海協會記者會上指出,今天是兩岸關係史上值得記載的日子,會談成果將帶動兩岸人民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江丙坤在海基會記者會上表示,兩會臺北會談籤署的四項協議是兩岸共同努力的成果,有助於提升臺灣的經濟競爭力和保障臺灣民眾的健康權益,有信心能夠順利付諸實施。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在臺北會見賴幸媛

    新華社臺北11月4日電(記者陳斌華 趙博)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4日下午在臺北會見了臺灣當局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賴幸媛。

    陳雲林向賴幸媛表示,這次我能率領海協會協商代表團到臺灣與海基會進行商談,很不容易。能有這樣的局面,離不開兩岸同胞的鼓勵和支持,離不開兩會的努力。您作為臺灣兩岸事務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給予了很多支持,並作出了努力,我對此表示感謝。今天兩會在臺北舉行領導人會談並籤署了四項協議,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事情。若干年後,我們會為做成這件事而感到欣慰,因為它惠及兩岸同胞,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陳雲林率團抵臺灣展開歷史性訪問 香港輿論熱議

    新華社香港11月4日電 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率團抵臺展開歷史性訪問一事,受到香港輿論的高度關注。連日來,香港傳媒一直對此進行追蹤報導,4日出刊香港各大報更以大篇幅報導陳雲林一行抵臺首日各項活動。

    有報刊發表社評認為,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首次在島內進行協商,標誌著兩會溝通管道進入制度化、常態化模式,為未來長遠的兩岸關係營造良好氣氛,奠定堅實基礎,對於推進新形勢下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歷史意義。

相關焦點

  • 羅清泉參訪新竹科學園區及苗慄大湖農場
    (中國臺灣網湖北通訊員 陸勝 攝)  中國臺灣網4月23日臺北消息 22日,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清泉率湖北代表團一行來到新竹科學園區,對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參觀訪問,隨後赴苗慄縣大湖鄉參觀訪問大湖農場,走訪了武榮村草莓農戶範鏽龍先生。  羅清泉一行上午來到聯華電子參訪。
  •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臺灣新竹科技園區的經驗及啟示上海城市規劃
    對於上海來說,臺灣新竹科技園是一個很好的楷模,結合上海已經具有的各種優勢,並借鑑臺灣的成功經驗,能夠較好地解決在科創中心建設中遇到的「產學研」結合、人才引進、投資管理、科技服務等各方面的問題。臺灣新竹科技園位於新竹市東南部,被公認為亞洲幾個主要科學園區(中國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日本筑波科技城、韓國大德科技園及新加坡裕廊等)當中較為成功的一個。新竹科技園在多年的發展中成功地將臺灣地區推向信息產業全球第3、半導體產業全球第4的地位,逐漸形成了6大支柱產業,即:集成電路、電腦及輔助設備、通訊、光電、精密機械、生物技術。
  • 陳雲林一行今日下午前往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參訪
    陳雲林一行參訪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中國臺灣網11月5日臺北消息 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一行今天下午前往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參訪,園區管理局局長顏宗明親自迎接,並帶領陳雲林一行參訪。(田雲鵬)  背景資料: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於1980年12月15日設立,是臺灣地區第一個科學園區,主要目的在於引進島外技術人才,帶動島內傳統產業轉型,激勵工業技術升級,以創造高科技產業發展契機。  新竹科學園區開發迄今已逾1/4世紀,目前含括6個園區,分別是新竹、竹南、銅鑼、龍潭、宜蘭和新竹生醫園區,總開發面積約1400公頃,有「臺灣矽谷」之美譽。
  • 郭有明考察臺灣新竹科技工業園
    中國臺灣網4月22日臺北消息 4月21日上午,湖北省宜昌市委書記郭有明專程來到位於臺灣島西北的新竹縣、市交界處,考察了新竹科技工業園區同業工會,與園區理事長謝其嘉、總幹事張致遠等進行了座談。  在座談時,謝其嘉介紹道,被譽為臺灣「矽谷」的新竹科技工業園區,自1980年創立以來,歷經3期開發建設,逐步形成集成電路、電腦及周邊、通訊、光電、精密機械、生物技術等六大產業,成為臺灣的高科技基地,為臺灣產業的升級作出了巨大貢獻,被稱為「會下金蛋的母雞」。
  • 黔南交流團參觀考察臺灣新竹科學工業園
    黔南交流團參觀考察臺灣新竹科學工業園 2013年01月30日 14:3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   中國臺灣網1月30日黔南州消息 元月15日,交流團一行33人在團長楊築萍的率領下,來到了新竹科學工業園進行參觀考察。
  • [視頻]臺灣輿論熱議陳雲林訪臺
    主持人:我們注意到,陳雲林會長5日下午參觀了新竹科學園區,這也是他此次臺灣之行中惟一不在臺北市的行程。我想請問江教授,臺灣輿論是怎麼看待這項行程的?    江岷欽:其實兩岸之間的合作,如果僅僅止於農業或者是其他的經貿傳統產業,它的附加價值大概沒有辦法有效向世界全球化做推展,所以必須要進行產業的升級。
  • 盛極而衰失去優勢 臺灣新竹園區的轉型之痛
    對長三角地區來說,內陸和越南或許是招商引資上的競爭對手;對上海張江高科來說,18分鐘的速度使得崑山也成為值得觀察的對象;但對中國臺灣的新竹科學園區來說,競爭對手得將他們所有地區加在一起,因為作為一個科技園區的先行者和成功者,面對日益受全球化影響的競爭,新竹科學園區需要重新尋找自己的競爭優勢。
  • 臺灣新竹科技園員工無薪休假度危機
    新竹科技園內有440家公司,臺灣大部分最大的高科技製造廠都位於該園內網易科技訊 11月28日消息,臺灣省新竹科技園可以說是矽谷模式的一個翻版。臺灣接受了這個建議,隨即邀請一批工程師和科學家回臺灣參觀,並為他們此行提供費用,同時出臺了一個5年免稅的優惠政策。這些做法相當成功,到1998年,新竹有40%的公司是由從美國回來的科技人員開辦的。此外,新竹在吸引國外名牌大企業的同時,還大力發展自己的企業。為給新生企業提供資金,新竹一方面給未上市的公司股票提供灰色市場,同時又在1980年代中期建立了風險基金。
  • 山東省臺辦考察臺灣新竹科學園區 拜訪新竹市長
    山東省臺辦主任張雪燕與新竹市長許明財互贈紀念品。(圖片來源:威海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1月16日消息  日前,以山東省臺辦主任張雪燕為團長的文化和經貿交流團一行6人在臺灣考察新竹科學園區,拜訪了新竹市長許明財。威海市臺辦主任於連波等陪同。
  • 你好,新竹臺灣館
    上海世博會舉辦期間,享有「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巧」盛譽、人氣超旺的臺灣館,由於場館展出面積僅658平方米,每天預約參觀人數無奈控制在4000人左右。半年的展出,只有約75萬人次有幸一睹芳容,太多的人只能望館興嘆,抱憾離去。  好在圓夢總有夢緣時。
  • 鄂臺高新園區產業合作交流會在新竹舉行
    鄂臺高新園區產業合作交流會在新竹舉行 2012年05月10日 09:52:00來源:你好臺灣網 (你好臺灣網 安亞強 攝)  你好臺灣網新竹5月10日消息 (記者 安亞強 遲兆明) 9日下午,作為2012臺灣湖北(武漢)周主要活動之一的鄂臺高新園區產業合作交流會在新竹市喜來登酒店舉行。此次活動由湖北省科技廳和臺灣科學工業園區科學工業同業公會共同舉辦。
  • 臺灣館落腳新竹 許明財:預估後續收益可達118億
    華夏經緯網9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上海世界博覽會臺灣館落腳新竹市,新竹市長許明財表示,臺灣館落腳新竹後,將可吸引更多觀光客到新竹參觀,可大幅降低新竹市的觀光倡導及營銷成本,預估後續收益可達
  • 湖北兩岸高新園區產業合作交流會在新竹舉行
    新華網新竹5月9日電(記者 任沁沁 張承志)湖北兩岸高新園區產業合作交流會5月9日在臺灣新竹市舉行,臺灣科技界希望未來兩岸合作聚焦高科技領域。  湖北省省長王國生在致辭時表示,湖北最大的優勢和後勁在科技和人才,與新竹相似性、互補性強,合作前景好。
  • 我國臺灣地區科學工業園區
    為平衡南北區域經濟均衡發展、科技產業上、中、下遊整體發展所需及孕育新興科技產業,臺灣「國家科學委員會」於南部地區成立南部科學工業園區臺南園區及高雄園區,引進以集成電路、光電、生物、精密機械、通訊、計算機外設及其它高科技產業,目前臺南園區已形成光電、集成電路及生物技術產業聚落,高雄園區目前已引進電信技術中心進駐,正積極規劃發展通訊產業聚落。
  • 湖北省長到訪新竹 促鄂臺高新技術重鎮深化合作
    中新社新竹5月9日電 (記者 劉舒凌 陳立宇)來臺訪問的湖北省省長王國生9日在臺北出席光電子產業論壇,併到新竹拜訪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與當地高新技術產業界進行意見交流。  新竹科學園區與武漢東湖高新區,在兩岸都是光電子等高新技術產業重鎮,對當地經濟發展深具影響。王國生表示,希望全面擴大、深化兩地高新園區間的交流合作。  1988年起步的武漢東湖高新區,光纖光纜生產規模居世界第二,也是大陸最大的光電器件、雷射產品生產基地。30多年前成立的新竹科學園區,是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技術創新中心、生產基地,產生多家具全球影響的製造企業。
  • 關注臺灣新竹——「富裕中的貧窮」
    作者 王正方    竹北地區是科技新貴竹的地方。蔣經國時代決定在該地成立「新竹科學園區」,數十年下來積累了一定的成績。    1980年落成的科學園區,如今有四八七家公司、十五萬名員工。多年來這個地區陸續湧進了很多人,新竹市政府規劃東關埔計劃區、新竹縣打造竹北市五個重劃區;建造了數不清的高樓大廈,住進去的多是眾人欽羨的新竹科技新貴。     新竹縣的人口成長快速,「人口淨遷入率」居全臺灣的第一名。當下的「少子化」現象嚴重,臺灣很多學校招不滿學生,但剛完工的東平裡東興國小、東興國中都招生爆滿。
  • 走水路回臺灣 臺灣館明年將在新竹重新開館
    未來高鐵直達站或將命名為「世博站」  早報世博記者 姜麗鈞    昨天下午,隨著一頂大紅花轎抬進臺灣館的城市廣場,以4億5888萬元新臺幣中標的新竹市將臺灣館「迎娶」回家,臺北世界貿易中心董事長王志剛與新竹市市長許明財正式籤約。
  • 青海省副省長王令浚赴臺灣新竹工業園區考察
    3月18日,(青海省)副省長王令浚率「大美青海臺灣行」活動經貿代表團前往臺灣新竹工業園區考察,並與新竹工業園區同業公會總幹事張致遠進行了座談。  王令浚在聽取張致遠的介紹後說,新竹工業園區在發展過程中,以吸引高科技人才,引進高科技技術,建立高科技產業發展基地,促進產業升級為宗旨,經過多年努力,在集成電路、電腦設備、通訊、光電、精密機械、生物技術等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創造了很多奇蹟,把臺灣的信息產業推到了全球第三,半導體產業推到了全球第四,臺灣的十大企業中大部分出自新竹工業園區,新竹工業園區的建設對我省工業園區建設有很好的借鑑作用
  • 通訊:臺灣風城新竹新風潮
    中新社臺北一月七日電題:臺灣風城新竹新風潮        中新社記者黃少華劉舒凌  由於簸箕形地勢的關係,北臺灣建城最早的新竹,長年沐浴在大風,被稱為「風城」。當地特產米粉和柿餅也因此可口極佳,富有韌性,而聞名島內外。
  • 新竹科學園區產品三分之一銷往大陸香港
    新竹科學園區產品三分之一銷往大陸香港     中新社香港八月十三日電 臺北消息:根據統計資料顯示,臺灣新竹科學園區今年上半年的主要出口市場結構發生明顯變化  資料顯示,新竹科學園區今年上半年營業額累積達新臺幣三千六百八十四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百分之十一;預估今年全年營業額可望從去年的七千零五十五億元增加到八千億至八千五百億元,全年增長率介於百分之十三到二十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