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浪費」引熱議 部分學校需要提前購買教材 兩套教材家長覺得...

2020-12-14 騰訊網

11月15日,微信公眾號「瞭望」發表了一篇名為《教材浪費驚人:全國教材循環使用1年,可節約200多億元》的推文,引發網友熱議。20日上午,都市時報記者走訪舊書市場、新華書店,採訪多位學生家長發現,部分學校需要提前購買教材,學校開學再發一套,兩套教材有些浪費。而每年的寒暑假,舊書市場、新華書店等,教材銷量驟增。

學生家長:兩套教材造成浪費

有業內人士指出, 我國的教科書用材巨大,隨著印刷技術的進步,印製越來越高檔,若不能循環利用,會造成極大浪費。現階段義務教育的音樂、美術、體育等免費教材已實現了循環使用,但從數量上看,尚不及教材總量的零頭。而義務教育階段的大部分教材、高中以及高等教育階段的教材循環仍依賴市場交易,因產業鏈梗阻、供需成本高等問題,尚未實現有效循環。

一位初三學生家長表示,上了初中之後,部分科任老師會提前上下學期的課,但這個時候,下冊的教材還未發放,家長就需要給孩子購買教材,雖然一本教材定價不會超過20塊,不算貴,但上學期買了一本,下學期再發一本,兩本教材會造成浪費。「教材買的時候10多塊一本,買廢紙的時候,幾塊錢一斤,很不划算,也很浪費。」一位家長說。

另外一位家長則表示,孩子上小學時,一些音樂、思想品德的課本就會留給下一級的學弟學妹使用,挺好的。「但因為主課的課本會記筆記,做習題,因此不好留給下一級的學弟學妹使用,等小學一畢業就當廢紙賣了。」一位家長說。

隨後,記者走訪幾個廢品回收站,廢書的收購價在1塊到3塊/公斤不等,回收後,會有專門的處理公司來回收,他們從中賺取差價。

舊書市場有收費教材 價格與課本定價差別不大

因為要提前上課,不少家長會給孩子購買下學期或者高一年級上學期的課本,購買的途徑有網購、舊書市場以及國家指定的書店。

舊書市場售賣的舊書

在西站舊書市場,有3、4家售賣舊書的店鋪,幾乎每家都有二手教材售賣,8成新到5成新不等。其中一家書店裡,有一個書架上擺放著的一書架的二手教材,英語、語文、物理、化學……教材封面後的定價大部分都不超過10塊,定價8塊多的一本初中語文教材,書店老闆喊價8元。一本初三化學教材,老闆喊價7元。一位家長正在挑選初三年級的化學課本,從一排書裡,這位家長挑選出一本相對較新的,一看定價7塊多,老闆喊價7元,家長和老闆討價還價。「化學老師要提前上課,班主任推薦家長來西站舊書市場購買,下學期又發一本,兩本書太浪費了。」家長邊買書邊說:「我們家還有小學時候的課本,你們收不收?」

老闆表示,他們有專門的渠道,但具體在哪裡購買,老闆不肯透露,只說了一句:「廢品回收站也會送書過來,買書的家長很多的,到了寒暑假,有些書直接買斷貨,買都買不著。」

一個寒暑假 新華書店買完400多本教材

新華書店是我國國有圖書發行企業,隸屬於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出版集團之下,是國家官方的書店,也是國家刊物宣傳與發售處之一。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教材在新華書店均有出售。

新華書店售賣的教材

位於西山區新聞路的圖書市場是一個集教材、教輔、習題輔導書、海量讀物為一體的龐大市場,記者來到位於二樓的新華書店,發現書架上還有在售的剩餘教材,包括七年級《生物學》、八年級《歷史》、《數學》、《物理》和部分小學階段的《美術》、《科學》和《道德與法治》等等。哪怕是一手教材,價格也比較低廉,例如小學階段的《科學》定價5.73元、《美術》5.94元;七年級《生物學》定價6.94元,八年級《數學》定價9.45元、《物理》13.01元。

新華書店前臺店員說:「每年寒暑假,快開學的時候,來買教材的家長和學生最多。今年寒假有教材四五百本左右,主科的教材在寒假就會賣完,其他科目會有剩餘。」新華書店教材都是由國家統一發放,統一訂購的,不能加價,沒有優惠,也不打折。

除了教材本身,在一、二手教材缺乏的情況下,家長和學生也會選擇購買教輔,例如《小學生教材全解、《教材1+1》等等。這類教輔包含教材的課文內容,同時附帶講解和習題答案,走訪圖書市場裡面的多家教輔批發商了解到,教輔類書籍全年均售,高峰期並不明顯,寒暑假或開學前期前來購買的人會稍多一點,但總體銷售情況較為平均,圖書市場的教輔批發大多能打八折,買的較多還能享受七折,甚至更低優惠。

教材循環,節約資源

龐大的教材用材造成資源浪費嚴重,教科書循環使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越發顯而易見。在一些教育發達國家,教科書循環使用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例如美國中小學教材至少要傳用8個學生,一本書平均使用壽命為5年。相較而言,我國的教科書使用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據統計,全國在校的2億中小學學生,按每個學生每年兩學期使用課本15冊計算,每年消耗教材30億冊左右,每本書按15元計價,需要投入450億元,節約潛力巨大。

教科書循環使用還能有效減少資源浪費。為此,我國提出來「循環教材」的概念,2007年,我國農村初中和小學教材,全部實行免費供應,就是說義務教育階段農村教科書全部由財政買單。循環教材只對學校進行配備,由學生在本學期使用,學期結束時歸還學校,供下一級學生使用。

目前我們知道納入循環使用的教科書有小學階段的《科學》、《音樂》、《美術》、《信息技術》,以及初中階段的《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等等。

相關焦點

  • 開學季家長書店排隊買教材 部分教材賣斷貨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今天(9月2日)是開學的第二天,但西安一些書店的教材區卻依然擠滿了排隊購買的家長。一般開學報導時相關教材書籍應由學校統一下發,可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家長排隊在書店裡購買呢?
  • 無錫新華書店又「火」了 七成家長提前買教材
    但現在家長購買的需求越來越旺盛。」  在新華書店三樓教材專區,十多位市民在書架邊搜尋新學期教材。小學課本區內的顧客尤其多,狹窄的兩排書架通道裡擠著七八人在此挑選書本。他們都表示購買新課本是「剛需」。林先生的孩子開學要上一年級了,他說,8月初的時候曾給新華書店打電話詢問教材是否到貨,當時還差《語文》,得知到貨後立即就來買了。一名五年級學生的媽媽則在一旁滿臉愁容,她依然找不全需要的課本。
  • 中小學教材一年「浪費」2百億,為何不用電子教材
    原來,由於中小學教材不能循環使用,每一年,學生們使用完的教材,就賣給了收破爛的,結果呢,這些舊書加起來,價值2百億,最終都變成了紙漿。2百億呀!如果用到學校的建設上,用到對老師和學生的獎勵上,用到對農村學校的扶持上……將會產生多大的作用?
  • 教材浪費驚人
    在中部某省一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的車間內,有40多噸教材。隨手撿起一本教材翻看,發現品相完好、乾淨整潔。公司負責人說,旺季時每月回收的教材數量是現在的3倍,絕大部分被送到造紙廠。業內人士指出,我國教科書用量巨大,教材印製越來越高檔,若不能循環利用,會造成極大浪費。
  • 小學四年級英語教材配磁帶 家長質疑浪費資源
    「磁帶早都成古董了,錄音機都很少能見到了,怎麼孩子的教材還發放了英語磁帶?」讀者許先生說,孩子上小學四年級,拿回來了一盒英語磁帶,因為家裡沒有錄音機,所以磁帶從未聽過,他覺得現在還發磁帶是一種資源浪費。華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西安市大多數學校的英語教學都採用課件的方式,磁帶確實不怎麼用了,但在一些農村學校,磁帶還在使用。
  • 清華把線性代數教材改為英文版,學生稱更通俗易懂,引網友熱議
    近日「清華大學將線性代數教材改為英文教材」話題引熱議。剛剛參加完該課程期中考試的清華大學大一新生表示,適應了這本教材的體系之後覺得其實還可以,從內容上來說講得通俗易懂,容易理解。網友評論:通俗易懂……「我們不用以學渣之心度學霸之腹」「網友覺得難,可清華的同學覺得易懂」「英文版教材真的比國內教材通俗易懂」「醫學教材還都是全英的,考試也是全英的」
  • 新版統編教材哪裡買?為什麼新華書店沒有新版統編教材?家長別急
    而一些負責印刷的印刷廠也會根據自己的印刷安排來印刷,部分買不到新教材的城市,其實是印刷廠為了滿足和保障學校用書,對於零售版的印刷量,所佔比例比較少,印刷優先級也是低於學校用書的,這才導致有些家長說買不到新教材的現象。新華書店作為新教材的零售渠道,會根據各個門店的鋪貨計劃進行上貨安排,這也是需要優先保證學校用書的前提。
  • 清華大學將線性代數教材改為英文教材,學生:通俗易懂
    近日,「清華大學將線性代數教材改為英文教材」的話題引熱議。剛剛參加完該課程期中考試的清華大學大一新生表示,適應了這本教材的體系之後覺得其實還可以,從內容上來說講得通俗易懂,容易理解。據悉,而他們用的書籍是《線性代數(第5版)》,一本經典線性代數教材,作者是Gilbert Strang。老師觀點:書是好書不用多說了,但是會有一大部分學生用起來不得心應手。
  • 換教材引風波 民營教材編著機構狀告巴彥淖爾教育局
    這場換教材風波也給當地師生帶來困擾。記者調查發現,巴彥淖爾市各中學普遍存在發「仁愛版」教材、用「人教版」教材,兩本教材混搭上課的情況。由於突然更換考題、換教材,學生跟不上導致成績下滑,上課時教材不統一造成混亂,老師也承受較大壓力,多名一線教師支持更換教材。
  • 教材循環使用引爭議
    教材循環使用引爭議 科技日報 | 2020-12-25 08:55:02 近日,有媒體報導,全國中小學課本和教學用書若循環使用1年,可節省200多億元。於是,「教材循環」的老話題,又有了新關注。
  • 幼兒園通知家長買教材 家長:三歲娃能看懂啥
    家住西安市未央區太元路華遠君城小區的楊先生給我們欄目打電話反映,自己的孩子今年剛剛在小區的幼兒園入託,上個禮拜幼兒園的老師突然給今年剛入託的孩子家長們發送了一條徵求購買教材的意見的通知,這樣楊先生覺得很奇怪,自己的孩子才三歲,能看懂教材嗎?
  • 幼兒園不得要求統一購買幼兒教材
    原標題:幼兒園不得要求統一購買幼兒教材   本報訊(記者 安蘇)昨天,市教委下發《關於開展規範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專項督導檢查的通知》。根據通知,為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導室決定於5月10日至7月10日聯合開展專項督導檢查。
  • Unlock和RE,這兩套很火的教材,哪個更勝一籌?
    今天來為大家介紹(重提)兩類「家喻戶曉」的原版教材:Unlock和Reading Explorer (RE)。國內一些國際學校和培訓機構都有Unlock和RE的相關課程。值得一提的是,超過70個國家的老師和學生都在使用RE教材(數據來源於RE編者)。由此可見這兩種教材在國內乃至世界範圍的暢銷程度~相信對這兩種教材感興趣的家長們,也對劍橋五級考試有些了解。那麼咱們先來看一下這兩種教材和劍橋五級考試之間的有哪些「糾葛」。
  • 3年教材賣了十元 高校舊書回收火爆背後是教材隱性浪費
    中安在線 圖­  3年的教材,就賣了十塊錢。近日,安徽某高校畢業生小潔告訴記者,眼下正值畢業季,她和同學們都在賣書,1000塊錢買的教材只賣了10塊錢。­  記者走訪省內多所高校發現,近期,高校舊書回收生意異常火爆,其背後是多年存在的教材隱性浪費。­  三年的書賣10塊錢­  小潔是我省某高校研究生畢業生。
  • 3年教材賣了十元,高校舊書回收生意火爆背後是教材隱性浪費
    中安在線 圖3年的教材,就賣了十塊錢。近日,安徽某高校畢業生小潔告訴記者,眼下正值畢業季,她和同學們都在賣書,1000塊錢買的教材只賣了10塊錢。記者走訪省內多所高校發現,近期,高校舊書回收生意異常火爆,其背後是多年存在的教材隱性浪費。
  • 英語「小磁帶」背後的「大浪費」 教材「減塑」需更多行動
    ­  多位受訪專家和學生家長認為,卡式磁帶、複讀機因使用不便、效果不佳易被閒置,客觀上浪費了資源,也增加了經濟負擔。使用磁帶、光碟等產生的「海量」廢舊塑料和電子垃圾,還對環境構成潛在威脅,更不利於通過教育樹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態文明正向引導。­  因此,多位受訪者建議,進一步推動語言教材與塑料等「物理介質」「解綁」,把自由選擇權交給學生和家長。
  • 疫情之下,邢臺一小學指定書店購買教材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位於邢臺沙河市的二十冶第二小學,在疫情期間,學校教師讓學生家長到指定的沙河市覓璞戀書店購買教材,用於學生做作業。
  • 小學英語教材配發磁帶引質疑
    市民郭女士的兒子從一年級開始,發的英語配套教材就有磁帶,如今上四年級了,英語教材還有磁帶。「這些磁帶都成為擺設,根本用不上。現在推行數位化教學,為什麼語音教材不能與時俱進?」郭女士告訴記者,老師們都很敬業,在發教材的同時都會推薦一個配套的網絡平臺,或者找好聽力內容通過網絡發給我們。多位小學生家長都有像郭女士同樣的疑問。
  • 「中國大學的教材,真的越編越爛了」
    到了大學,是否要購買課本、要買多少專業書籍,在一定程度上是個人選擇。有不完全數據統計,國內有500所左右的本科院校,主要採取所有教材均採用學生自主購買,或部分教材(如公共基礎課)統一採購,專業課教材自主購買這兩種購書模式。[1]從總體上看,自主購書是當下高校中較為普遍的存在。
  • 中國大學的教材,真的越編越爛了
    有人像往常一樣,提前準備好教材和講義,開課即進入學霸模式;有人掏出平板電腦和手機,電子版的教材早已備好;有人兩手空空,紙筆都沒有,一眨眼45分鐘也就過去了。沒提前做好上課攻略、空手而來又離去的同學,不禁發出疑惑——這些版本似乎不統一的教材,都是從哪兒弄來的?到了大學,上課還一定需要課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