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確認華米科技由小米控制,和華為沒有任何關係

2020-12-18 騰訊網

華米科技創立於2013年,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黃汪,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微電子專業,系一名連續創業者,也是中國嵌入式 Linux 系統、MP4 播放器、平板電腦以及智能手錶行業的先行者。公司於2018年,成功登陸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也是首家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的中國智能硬體企業。

截至2019年8月27日,華米科技智能設備全球累計發貨量已經突破了一億臺,2019年前三季度,華米科技總出貨量達到2760萬臺,同比增長50.8%,超過了2018年全年的出貨量;其中第三季度出貨量達1370萬臺,單季度出貨量首次突破了千萬大關。前三季度實現營收超37億元,同比增長了52.9%。此外,2019年海外出貨量佔比超過了50%,主要包括美國、德國、日本等在內的全球78個國家和地區。

華米科技推出的全球首款基於RISC-V開源指令集的智能可穿戴晶片——「黃山1號」,已經在自主品牌智能手錶及智能手環中批量應用;作為一款真正為健康而生的AI晶片,其房顫判斷效率比非AI處理器高出200%。下一代產品「黃山2號」也完成了整體設計,並將於2020年量產。

華米科技擁有海量運動和人體健康數據,並且推出了健康雲服務。截至2019年9月30日,華米科技智能可穿戴設備記錄的累計步數為81.2萬億步,累計睡眠記錄70億晚,心率記錄總時長211億小時,而ECG心電圖數據也累計達到了1489萬條,初篩房顫和疑似房顫接近7萬人次。

截至2020年3月31日,華米科技創始人兼CEO黃汪持有34.5%股份,投票權為55.8%,為華米第一大股東與實際控制人。由於順為資本、富國銀行持股比例下降,小米已從第四大股東成為華米第二大股東,持股14.5%,投票權為23.4%,負責小米生態鏈業務的副總裁劉德擔任上市公司的董事。綜上所述華為和華米科技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小米只是華米科技的第二大股東,屬於小米生態鏈的組成部分。

相關焦點

  • 小米在穿戴設備市場敗給華為,或與華米的糾葛有關
    今年上半年小米在國內穿戴設備市場敗給了華為,這是它首次在國內穿戴設備市場失去第一名,柏銘科技認為導致如此結果或許與它和華米的糾葛有關。面對出現這樣不利的局面,小米本應增強內部凝聚力,全力應對競爭對手的挑戰,然而今年四月份多家媒體報導指華米科技的運營主體——安徽華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多項工商變更,小米副總裁劉德等5人退出了股東行列。
  • 【京華論壇】華米科技披露與小米關係
    北京時間1月14日上午消息,美國東部時間12日,小米生態鏈公司華米科技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式提交IPO招股書。招股書中顯示,華米擬議的最高籌資額為1.5億美元,在納斯達克全球市場板塊上市,股票代碼為「HMI」。招股說明書中暫未透露首次公開招股的發行價格區間及股票發行數量。
  • Q3增收不增利:離開小米的華米科技遇新困境?
    與營收同比增長20%相對應的是,第三季度歸屬於華米的淨利潤為8110萬元,較上年同期的2.033億元下降60%。調整後淨利潤為1.21億元,同比下降42%。並且華米科技的毛利率表現不僅和其盈利能力聯繫緊密,更關係到華米和小米的關係變化,甚至和華米科技的戰略態勢密切相關。考慮到這些,華米科技毛利率持續下降,無論怎樣看都絕不是一個好兆頭。
  • 「去小米化」不易,華米失速|動察
    這一點使得華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黃汪表示,增長主要歸功於今年新發布的小米手環 5,和自主品牌 Amazfit 手錶及耳機新品的優異表現,以及在全球範圍內銷售版圖的持續擴張和多個地區的經濟回暖。
  • 華米科技第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滑60% 過度依賴小米
    今年第二季度華米科技營收為11.37億元,同比增長9.5%,淨利潤卻由2019年二季度的8940萬元下降至1330萬元,利潤同比狂跌85.1%。在2020年前三季度,華米科技都沒有掙脫淨利潤低下的尷尬局面。「這個局面其實是很不合理的,以華米的競爭對手Apple Watch為例,人家份額只有你的一半,賺的錢卻比你高不知道多少。」智能硬體行業觀察人士李強(化名)對「子彈財經」表示。
  • 華米CEO黃汪:現階段我們跟華為競爭 而非小米
    小米手環是目前世界上最暢銷的手環,其操刀者小米生態鏈企業華米科技也因此一炮而紅。不過,華米也一直也在尋找自有品牌Amazfit的生存之道。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11月初,小米也發布了自己的智能手錶,這意味著,小米和華米將無法避免在智能手錶領域的競爭。在近日接受國內採訪時,華米科技董事長兼CEO表示,華米當下的競爭者不是小米,而是華為。小米在做智能手錶之前也與他有過溝通。
  • 華米根本無力單飛 還是老老實實依附小米「爸爸」
    我列一組數據你們感受下:2015年、2016年及2017前三個季度,小米貢獻的收入分別佔華米總營收的97.1%、92.1%和82.4%,成為華米最重要的客戶和分銷渠道。當初華米公布招股書時,外界就質疑其過於依賴小米。
  • 華米科技和小米戰略合作協議再延長三年
    13:34 驅動中國2020年10月21日消息,作為小米生態鏈企業
  • Q3淨利潤下滑60%,華米科技被誰拖累了?
    今年第二季度華米科技營收為11.37億元,同比增長9.5%,淨利潤卻由2019年二季度的8940萬元下降至1330萬元,利潤同比狂跌85.1%。在2020年前三季度,華米科技都沒有掙脫淨利潤低下的尷尬局面。「這個局面其實是很不合理的,以華米的競爭對手Apple Watch為例,人家份額只有你的一半,賺的錢卻比你高不知道多少。」智能硬體行業觀察人士李強(化名)對「子彈財經」表示。
  • 華米自有品牌表現搶眼但並不意味著成功擺脫對小米的依賴
    6月3日,華米科技(以下簡稱「華米」)發布今年Q1財報,創始人黃汪在電話會議分析師問答環節表示,在未來幾個月,華米將發布超過十款Amazfit智能手錶,價格區間將從299元到2000元不等。 8天後,華米正式發布了面向智能通話和健康監測領域的兩款旗艦新品Amazfit智能手錶2、Amazfit米動健康手錶。
  • 華為nova7系列官宣4月23日發布;小米多位投資人推出華米董事行列
    Hello 大家好,這裡是「科技V報」,我是龍二,昨天,榮耀30系列正式發布,誰曾想今天華為又宣布:華為nova 7系列將於4月23日,也就是下周四正式發布,講真,華為和榮耀4月份這節奏真的是相當的緊湊了。
  • 華米科技「去小米化」陣痛:營收增速跌至史上最低,營銷研發費用...
    2020年以來,華米內部股權變動、持續加碼自有品牌、與小米各自滲透到對方產品線等操作,令外界對華米與小米二者關係「漸行漸遠」的議論增多。成立於2013年底的華米科技,藉助小米品牌和渠道賦能,在創立之初實現了超高速發展,並於2018年成功登陸紐交所。
  • 可穿戴市場新爭鬥:獨立的華米和崛起的華為
    但是,吊打蘋果的華米,不知道有沒有意識到,小米在手機市場上的老對手,華為,在可穿戴設備市場上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相對於蘋果來說,這才是他真正的對手。目前華為比不上小米的生態鏈,卻唯獨在可穿戴設備這一門類裡,展示出了潛力和威脅。根據 IDC 提供的數據,2018 年第一季度,華為市佔率達到 5.2% 位列全球第四,同比增長 147%;第二季度,華為市佔率達 6.5%,同比增長 118.1%。
  • 讓小米和華為兩家粉絲開噴的「有失公允」四個字,到底是什麼梗?
    這件事的起因是因為一位叫手機中國聯盟官博的微博大V做了小米CC9 Pro和華為Mate30 Pro的拍照對比結論,稱小米拿出了明年供應鏈技術,對於華為有失公允。在眾多博主轉發下,這件事演變為有人在背後黑小米CC9 Pro, 甚至連小米的盧偉冰和王騰也站出來發聲。
  • 華為迎來「勁敵」!小米11正式確認,高通或成最大贏家
    本文原創,禁止搬運和抄襲,違者必究!小米11正式確認在國內手機市場上,已經劃分成「華米OV」四大手機品牌。這幾大手機品牌各有特色,其中小米和華為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會更深刻。至於OPPO和vivo,就像是被明星代言撐起來的品牌。而四大品牌中,小米又出了一波風頭。在高端手機市場上,小米即將帶來全新的小米11系列,用小米11作為2020年的最後一次收官之戰,並且加持了驍龍888。小米11正式確認,在12月28日舉行發布會。
  • 華米推出自有品牌,是否有意遠離小米
    2015年華米科技發布了自有品牌AMAZFIT,許多人認為華米要單飛了;2016年8月10日華米CEO黃汪在北京朝陽體育中心發布了華米手錶,又有很多人因為這款手錶不是命名為「小米手錶」而產生了不少的困惑;2017年4月25日華米發布了AMAZFIT米動健康手環,再次讓大家摸不著頭腦,難道這一切是華米遠離小米的信號嗎?其實,這在筆者看來並非如此。
  • 當橫向複製遇到垂直整合,華為和華米碰出的是火花還是火藥?
    毫無疑問,業界獨有的「雲+端+芯」創新模式,既是華米最大的競爭力和護城河,也是華米未來和華為、蘋果進一步同臺共舞的最有利獨門武器。如果對TMT行業稍做洞察和分析的話,就會發現,但凡發展勢頭不錯的企業,都是有著強大卻不易被發現的「重新定義」能力的,華米科技也是如此。土妖認為,華米的「重新定義」能力主要體現在四大方面:首先,是重新定義合作。大家知道,華米和小米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華米既是小米的投資標的,也是小米的代工企業,但是不管是什麼樣的關係,華米和小米合作得很好這是業界共識。
  • 華米的賽道上,站著小米的老對手
    但問題在於,這種高出貨量背後,還是「小米手環」而不是「華米手環」,也就是相當於華米給小米手環做了ODM的「貼牌」業務,對於華米品牌和利潤增長並沒有幫助,這應該也是黃汪決定大力扶持華米旗下獨立品牌Amazfit的重要原因。
  • 華米GTR智能手錶發布會對標華為,性價比老套路能成嗎?
    7月16日,華米科技發布了Amazfit GTR智能手錶,分為42mm和47mm兩種表徑,有不鏽鋼、鋁合金、鈦金屬多種材質,售價799/999元起。雖然華米科技在發布會門前擺上了一臺尼桑GT-R跑車,會上也放上了跑車側影等元素,但它們真的沒有啥合作關係。而這個命名看起來卻更像是要懟友商,要知道華為Watch GT手錶無論是外觀、功能、定價甚至名字方面,都與華米GTR有點類似。特別是命名部分,讓人想起了同是「小米系」的紅米K20,赤裸裸對標榮耀20系列手機的火藥味。
  • 華米科技:逆風增長的幸運兒還是從風口跌落的豬?
    2018年,為小米生產手環的華米科技登陸紐交所,成為中國首家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的智能硬體企業。雷軍盛讚此事是"小米生態鏈模式的巨大勝利"。 不得不承認,華米科技一直活在小米的光環之下。 如果沒有小米,很難想像一家初創企業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如此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