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橫向複製遇到垂直整合,華為和華米碰出的是火花還是火藥?

2020-12-18 土妖

就像物理世界存在正負、陰陽一樣,在商業世界裡「品牌二元對立」的現象,也無處不在,奔馳寶馬、耐克阿迪、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等,無不如此。然而對於品牌的二元對立,很多人只看到了「對立」的部分,其實較之於對立,能量更大、影響更為深遠的「協同」部分卻鮮為人所知,就像很多人只看到奔馳寶馬在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競爭,卻沒有看到他們對整個德國汽車工業、德國製造的重要意義一樣。

這種稍顯片面的解讀,也出現在了新興的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近日,就有個別觀點認為華為要圍獵華米,實際上,這兩者僅僅是業務有交集而已。對於一個IDC眼中到2023年出貨量將達到2.79億臺、在Frost & Sullivan眼中到2023年出貨量更是將達到3.80億臺的巨量市場,一切的精彩才剛剛開始。面對如此龐大的增量市場,談圍獵為時尚早,當華為遇到華米,碰出的更有可能是火花而非火藥。

當然,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之所以會被錯誤解讀,也有其原因:一是在風口越來越短命的時代,和智能可穿戴設備大體時期風生水起的O2O、P2P等,大都已經偃旗息鼓,而智能可穿戴設備卻走出了長期增長曲線;二是媒體輿論,向來是喜歡看到行業的硝煙戰火而非歲月靜好;三是行業最具代表性的公司,華米最近在業務布局方面明顯提速,在傳播聲量上也越發高調。

7月16日,華米舉辦了一場主題為「Time for the Grand Tour Racing」的發布會,正式發布全新系列手錶Amazfit GTR。這場發布會,距上一場華米2019 夏季新品發布會,才剛剛一個月時間。作為行業龍頭企業之一,華米突然加速飛奔,加之華為也在加碼發力,自然能夠吸引足夠多的關注。

就華米而言,實際上,無論是2018年2750萬臺的高出貨量,還是2019年第一季度取得560萬臺銷量的開門紅,又或者是六七月份不斷推出新品,土妖覺得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華米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其並未張揚的「三大主義」或者說三個關鍵詞——共建共享,垂直整合,跨界定義。

共建共享:華為是對手更是盟友,繼續做大蛋糕是第一要務

前面說了很多商業世界品牌二元對立的正面例子,實際上在TMT行業,也有很多負面的例子,比如共享單車、無人零售等等很多領域,都是市場蛋糕還沒有充分做大,行業企業尤其是頭部企業就互相傾軋,最後「一起把市場做死了」。

當然,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在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裡出現。有兩大核心原因:

一方面,是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比共享單車、無人零售等要大得多。IDC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1.722億臺,同比增長27.5%,這其中智能手錶同比增長了54.3%,佔2018年所有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的29.8%。無獨有偶,Frost & Sullivan的數據也顯示,全球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在2018年達到1.486億臺,Frost& Sullivan預計到2023年,這一數據將飛升至3.8億臺;其中,僅中國市場智能手錶的出貨量,就將突破1億臺。不難發現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有著足夠龐大的市場容量,可以容得下四五家企業很好地生存。

另一方面,華為和華米也並非摩拜和ofo,無論格局還是視野,前兩者都要比後兩者來得深遠得多。要說華為和華米,他們當然是競爭對手,但是同時他們也還是行業盟友,就當下而言,一定程度上,他們「共建者」的身份要也應該要強於「競爭者」。因為在增量市場環境中,只有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把市場教育好,把行業蛋糕做大,並在這基礎上進行良性的競爭,才能讓雙方獲取最大的利益,共同向這個領域的國際知名品牌進軍。想必,經歷了最近紛紛擾擾種種各種事件的華為,對這點是深有體會的。

而且即使要強調競爭,從行業現狀和國家、社會、民族等更大層面來說,蘋果才是華為、華米最大的競爭對手。近日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智能可穿戴設備最重要的領域之一的智能手錶領域,蘋果、三星排名前兩位,華米和華為分列全球第五、第六名。而在中國成人手錶市場,IDC的數據顯示,華米Amazfit是超過蘋果的。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成績,無論對華米還是華為而言,都是一個不錯的成績。雖然當下蘋果智能手錶在全球市場上仍舊遙遙領先,但是智慧型手機行業的劇烈格局變動讓人看到,蘋果也並非不可戰勝,更遑論三星之輩。

橫向對比起來看,現如今的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就像七八年前的智慧型手機行業一樣,還遠未迎來真正的爆發時刻,一二線城市尚未真正普及,更不用說三四線、五六線乃至廣大的鄉鎮農村,可以說其是一片超級藍海。相關行業數據也佐證了這一點,即使是在發達的美國,市場研究公司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曾經對超過萬名的消費者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16歲及以上年齡的美國人中,僅3%的人擁有智能手錶或智能手環,這一比例遠遠低於彼時美國大約68%的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在美國尚且如此,何況在中國?可見,無論對華為還是華米來說,都有著足夠長的時間窗口,對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進行深耕細作。

不過,華為和華米走的路線或許並不會一樣。華為是繼手機之後,進行消費者業務品類的橫向擴張,是在對其產品研發、工業設計、工業製造能力進行快速的複製。而華米則是以終端硬體產品為核心,向上下遊產業鏈進行深度布局,以期打造產業鏈閉環生態。兩者可以說是殊途同歸,當然在具體的產品定位和核心目標人群上,或有一定的分層和區隔。

垂直整合:中間產品上遊晶片下遊數據,如何向「每節甘蔗」要增值?

在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中,毫無疑問,最重要的產品品類是智能手錶。IDC數據顯示,到2022年時,全球智能手錶出貨量將達到9430萬塊,在整個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的佔比高達63.6%。

了解這個背景之後,就理解為什麼在一個月前剛剛發布Amazfit智能手錶2系列、以及Amazfit米動健康手錶之後,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華米又馬不停蹄的推出擁有鋁合金、不鏽鋼、鈦金屬,鋼鐵俠限量定製四個版本的Amazfit GTR 47mm系列產品,同時還推出了擁有星空黑、櫻花粉、月光白、珊瑚紅和鑲嵌 60 顆奧地利方晶鋯石五種款式的Amazfit GTR 42mm系列產品。

在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以智能手錶和智能手環為例,華米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以產品為核心引擎,在市場勃發之初,就推出擁有不同核心功能解決不同核心訴求,面向喜愛運動、注重健康、堅守傳統、熱衷嘗鮮等不同人群,全面卡位高中低價位的全系產品,在產品層面先實現「全域覆蓋」。或許華米非常清楚,在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並沒有「小而美」,「小而美」最終可能會變成「小而死」,只有「大而美」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佔據主動地位。

很可能也正因為此,華米在7月16日發布會推出的Amazfit GTR新品,面向的一大核心人群,就是傳統的手錶用戶,這是數量最為龐大的人群之一。Amazfit GTR希望通過向經典腕錶設計致敬的方式,充分結合傳統腕錶美學和現代智能元素,在此基礎上,加之以24 天超長續航、內置 12 種專業運動模式、全天心率監測、全功能 NFC、支付寶離線支付、上百款主題錶盤等諸多「痛點」功能,讓Amazfit GTR既保留傳統美學,又擁有時代創新,更能引領未來潮流。

以用戶最為關心的,也是智能手錶此前最被詬病的「使用時長」為例,華米創始人兼CEO黃汪在發布會現場介紹說,「在使用頻率高、功能開啟全面的日常使用模式下,如心率常開、睡眠監測、每天 15 分鐘 GPS 開啟、150 條消息推送、抬腕亮屏 30 次、每天 NFC 刷卡 4 次、其他操作 5 分鐘,在這樣的情況下,Amazfit GTR 47mm可最長使用 24 天。」不難看出,用戶的「核心痛點」,這次被華米科技徹底解決了。

值得一提的是,當天發布的各種版本、各種款式的產品,在價格方面,也極具殺傷力和誘惑力,價格最高的也才1399元,最低的799元就可以買到。

當然,除了產品和價格之外,華米在上遊還有自己的晶片「黃山1號」,要知道「黃山1號」可是全球智能穿戴領域第一顆人工智慧晶片。有了「黃山1號」,將能夠讓搭載其的智能手錶產品,運行速度更快,數據傳輸能力更強,AI功能更加豐富,同時能耗更小,發熱更低。

而在下遊,基於大數據,華米科技還可以為用戶提供獨有的米動健康雲服務。通過銀卡、金卡、白金卡三種不同類型的VIP卡,整合了huami-PAI健康評估系統的米動健康雲1.2,在健康監控、專家門診預約、快速檢查、急診支持等各方面,都能給用戶帶來最全面、最及時、最貼心的服務。

毫無疑問,業界獨有的「雲+端+芯」創新模式,既是華米最大的競爭力和護城河,也是華米未來和華為、蘋果進一步同臺共舞的最有利獨門武器。而且就當下而言,其對華米也有不可忽視的四大好處:

一是,可以更好地為用戶提供一體化的產品體驗;二是,可以更好地管理供應鏈,在「得供應鏈者得天下」的工業製造領域佔據主動;三是,就像吃甘蔗每節都吃一樣,可以從更多的節點,獲取價值和利潤;四是,可以最大化地發揮大數據的價值,為用戶提供具有高價值、長期性的增值服務。

跨界定義:智能穿戴領域沒有邊界,一切都可以重新定義

TMT行業有兩大能力非常重要,一是建立規則的能力,二是打破規則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打破規則的能力比建立規則的能力還重要,打破規則換言之就是「重新定義」。如果對TMT行業稍做洞察和分析的話,就會發現,但凡發展勢頭不錯的企業,都是有著強大卻不易被發現的「重新定義」能力的,華米科技也是如此。土妖認為,華米的「重新定義」能力主要體現在四大方面:

首先,是重新定義合作。大家知道,華米和小米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華米既是小米的投資標的,也是小米的代工企業,但是不管是什麼樣的關係,華米和小米合作得很好這是業界共識。不僅如此,華米還重新定義了「合作」,更直白地說就是——依託小米但是不依賴小米。如今,華米自主品牌不斷成長,2019年Q1營收佔比已經達到41.3%,未來還將進一步提升,就是最好的證明。

其次,是重新定義場景。在傳統的思維裡,是先有用戶需求,然後根據用戶需求構建各種場景進行滿足;然而華米科技是先構建場景,進而再引導用戶需求。比如,在智能手錶方面,華米科技就和騰訊雲進行了合作,搭載了QQ和QQ音樂等,構建運動場景;華米還和小鵬汽車進行了合作,在Amazfit智能手錶2中集成了小鵬P7的數字車鑰匙功能,構建了出行場景;此外,華米科技還和漫威影業跨界合作,在Amazfit智能手錶2、AmazfitGTR等產品中推出復仇者、鋼鐵俠等漫威限量定製版,構建了泛娛樂場景。由此,華米的場景無處不在,華米的用戶也就無處不在。

再次,是重新定義國際化。TMT行業一般的做法是,先聚焦國內市場,先把國內市場做好吃透之後再國際化;而華米科技似乎則不然,其是一手本土化,一手國際化,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很難想像,在過去的2018年,華米科技旗下自有品牌Amazfit智能手錶等產品的海外版本出貨量,佔比已經高達44.2%。中國TMT行業一直在高喊著要國際化、全球化,到頭來這一戰役被成立才剛剛五年的華米科技搶了先。

最後,是重新定義大數據。大數據來源於用戶,但是又不僅僅只是為了了解用戶,在合法合規、用戶授權、遵循相關使用原則的基礎上,更是可以打造成用戶的數據資產,從而為用戶提供健康管理、健康醫療服務。通過「智能硬體+大數據+專屬服務」,華米科技可以讓用戶對「生命機體」進行前置性的管控而不是後置性的處理,變被動為主動。如今廣大用戶對健康和醫療越發重視,華米科技全新打造的健康消費場景,毫無疑問才是含金量最高的「消費升級」之一。

從以上四大方面,不難看出,如今華米科技已然擁有了跳出合作看合作,跳出場景看場景,跳出地域看地域,跳出數據看數據,甚至是跳出產品看產品的能力。這或許就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在TMT行業的生動體現。

寫在最後:

華米科技在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戰略布局、垂直整合、跨界合作、生態構建,以及行業洞察和節奏把握等等諸多方面,跟幾年前華為在智慧型手機領域的打法,在風格和氣質上頗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是否是「成功的企業都是相似的」的一種寫照和預示?對此,雖然現在還不能完全下結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華米科技星辰大海的徵途,才剛剛開始。

相關焦點

  • 可穿戴市場新爭鬥:獨立的華米和崛起的華為
    從預熱到發布,Apple Watch 成為華米宣傳中的常客。從產品上來看,無論是 ECG 技術比蘋果早一年,還是續航達到五天遠超 Apple Watch,都是華米足夠拿出來炫耀的資本,這一點也是客觀優勢。
  • 華為GT2e與華米新品你pick哪個?
    4月23日,在華為nova7發布會上華為Watch GT系列家族又添新成員——華為Watch GT 2e智能手錶。據了解,華為Watch GT2e針對運動功能和健康監測功能做了進一步升級。圍繞手錶+運動健康APP,手錶可監測睡眠、壓力、血氧飽和度、心率、並對房顫作風險預測。
  • 華米科技:逆風增長的幸運兒還是從風口跌落的豬?
    據當年IPO招股書可知,小米不僅是華米科技的股東之一,也是華米科技最重要的客戶和分銷渠道。2015-2017年,小米的銷售額佔據了華米科技營收的97.1%,92.1%和82.4%。 2017年,小米手環總出貨量突破4000萬隻,華米科技由此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可穿戴設備廠商。
  • 小米在穿戴設備市場敗給華為,或與華米的糾葛有關
    今年上半年小米在國內穿戴設備市場敗給了華為,這是它首次在國內穿戴設備市場失去第一名,柏銘科技認為導致如此結果或許與它和華米的糾葛有關。市調機構IDC公布的2019年數據顯示,華為在穿戴設備市場迅猛增長148.8%,小米的增速則僅有78.8%,增速超過小米。從2019年的數據可以看出,小米在穿戴設備市場雖然仍然位居第二名,但是它在增速方面落後於全球穿戴設備市場的增速,在前四名中增速也最低,顯示出它在競爭力方面已有落後的趨勢。
  • 華米CEO黃汪:現階段我們跟華為競爭 而非小米
    小米手環是目前世界上最暢銷的手環,其操刀者小米生態鏈企業華米科技也因此一炮而紅。不過,華米也一直也在尋找自有品牌Amazfit的生存之道。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11月初,小米也發布了自己的智能手錶,這意味著,小米和華米將無法避免在智能手錶領域的競爭。在近日接受國內採訪時,華米科技董事長兼CEO表示,華米當下的競爭者不是小米,而是華為。小米在做智能手錶之前也與他有過溝通。
  • 華米根本無力單飛 還是老老實實依附小米「爸爸」
    我列一組數據你們感受下:2015年、2016年及2017前三個季度,小米貢獻的收入分別佔華米總營收的97.1%、92.1%和82.4%,成為華米最重要的客戶和分銷渠道。當初華米公布招股書時,外界就質疑其過於依賴小米。
  • 最前線|華米進軍商務智能表,新品對標華為
    華米開始踏進華為的地盤,進軍商務智能表。7月16日,華米科技在京發布了新款手錶Amazfit GTR,引入傳統表外觀設計上的長處,同時保留了智能表監測心率、配速、刷公交卡、刷門禁等功能,並支持支付寶離線支付。
  • 再次確認華米科技由小米控制,和華為沒有任何關係
    此外,2019年海外出貨量佔比超過了50%,主要包括美國、德國、日本等在內的全球78個國家和地區。 華米科技推出的全球首款基於RISC-V開源指令集的智能可穿戴晶片——「黃山1號」,已經在自主品牌智能手錶及智能手環中批量應用;作為一款真正為健康而生的AI晶片,其房顫判斷效率比非AI處理器高出200%
  • 華米新品Amazfit GTR續航遠超華為GT,智能手錶市場競爭加劇
    華米開始踏進華為的地盤,進軍商務智能表。7月16日,華米科技在京發布了一條新的產品線Amazfit GTR。Amazfit GTR主打高端市場,本次發布的6款新品共有兩種尺寸,分別為47mm和42mm。
  • 強強對話,華米 Amazfit GTR 2 與華為 Watch GT2 對比測評
    Amazfit GTR 2和華為 Watch GT2在屏幕、表身方面的參數很接近,甚至有部分是相同的,比如二者都是使用了 1.39 英寸的 AMOLED 屏幕,像素密度都是 326ppi,續航也是都能做到 14 天。但參數畢竟只是購買的基本參考,在兩款手錶的實際使用體驗中,還是能感受到有著明顯的差距。
  • 華米GTR智能手錶發布會對標華為,性價比老套路能成嗎?
    7月16日,華米科技發布了Amazfit GTR智能手錶,分為42mm和47mm兩種表徑,有不鏽鋼、鋁合金、鈦金屬多種材質,售價799/999元起。雖然華米科技在發布會門前擺上了一臺尼桑GT-R跑車,會上也放上了跑車側影等元素,但它們真的沒有啥合作關係。而這個命名看起來卻更像是要懟友商,要知道華為Watch GT手錶無論是外觀、功能、定價甚至名字方面,都與華米GTR有點類似。特別是命名部分,讓人想起了同是「小米系」的紅米K20,赤裸裸對標榮耀20系列手機的火藥味。
  • 華為運動手錶VS華米運動手錶,誰才是你的菜?
    華米運動手錶和華為2運動手錶,都算是目前國內銷售最為火爆的兩款運動手錶,華米運動手錶依靠更低的價格獲得了很多人的青睞,而華為2運動手錶,更依靠的是功能和品質。兩款運動手錶的錶盤都採用了陶瓷材質,都顯得非常的晶瑩剔透,而其中華為2運動手錶的顯示屏採用了凹陷設計,不僅生活中更不容易損傷屏幕,而且其錶盤的設計也更加設計感,更加美觀一些,華米運動手錶看起來是在證明,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兩款手錶都採用觸點式的充電方式,不過華為2運動手錶採用的是磁吸方式,而華米運動手錶採用的是卡扣方式,另外,兩款手錶都支持心率的檢測。
  • 華米智能手錶2:一枚遊走於顏值和功能之間的時尚精靈
    由於時隔數月,這款手錶已然並非新發產品,因此我希望更多說說自己對這款手錶的感受和來自內心的評價,而並非再敲出一堆堆類似說明書一樣的文字。文中的圖片和視頻也多出自本人之手,記錄了一些歲月和那些時刻的快樂。
  • 華米新長徵:You are「Iron Man」,I am Huami
    這份報告把高增長的榮耀歸功於蘋果、小米、華為三家公司。報告提到,本季度小米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660萬,同比增長68.2%。報告沒有提到的是,隱藏在小米可穿戴設備身後的操盤手,其實是華米科技。三天後,華米發布的2019年Q1財報,也呼應了IDC的樂觀報告。
  • 華米Amazfit GTR 2對比華為Watch GT2,哪一款更適合你?
    Amazfit GTR 2和華為 Watch GT2在屏幕、表身方面的參數很接近,甚至有部分是相同的,比如二者都是使用了 1.39 英寸的 AMOLED 屏幕,像素密度都是 326ppi,續航也是都能做到 14 天。但參數畢竟只是購買的基本參考,在兩款手錶的實際使用體驗中,還是能感受到有著明顯的差距。
  • 華米Amazfit GTR 2對比華為Watch GT2,告訴你體驗上有啥區別
    近期包括華為、蘋果、vivo、OPPO、華米等廠商先後推出了智能手錶新品,充分表明了智能可穿戴市場仍在持續增長。結合各款新品的功能特點和市場熱度,我們挑選了關注度均十分高的華米科技的Amazfit GTR 2和華為 Watch GT 2智能手錶來一次對比評測,希望能給各位在選購時提供幫助。
  • 當Redmi手環橫在面前,華米還能淡定自若嗎?
    為了讓羅永浩多念出幾次「華米科技」,公司的PR們還花了大價錢刷禮物(音浪),讓自己留在了打賞榜的前幾名。當晚直播中的華米專屬價格給出了110元優惠,但是相比一分錢的橙子,這個優惠並沒有打動直播間的觀眾(對於華米的定價策略而言110元很實惠了)。
  • 企業橫向整合戰略的三種方法
    對不良財務業績做出的典型反應是整合,企業也不例外。事實上,整合帶來的規模經濟和更嚴格的績效管理幾乎在所有子行業都使生產率獲得了大幅提升。但由這些成本削減帶來的收益大部分都進了客戶、供應商或員工的腰包,股東幾乎是什麼都沒賺到。    那麼,企業怎麼辦?答案是,一種特定的橫向整合:實現本行業的主要業務領域有史以來聚焦最細、覆蓋範圍最廣的定位。
  • 華米的賽道上,站著小米的老對手
    文丨壹觀察 宿藝未來中國智能穿戴市場,基本上就是蘋果、華為、華米三家企業的競爭。這與全球穿戴市場存在鮮明的差異性,但伴隨中國穿戴企業和產品「出海」加速,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過去五年發生的一幕有望在穿戴市場再現。
  • 華米科技CEO黃汪中科大演講《華米七年:專業、全球化和長期主義》
    附演講全文:華米七年:專業、全球化和長期主義華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黃汪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和校友們,今天能夠來到科大的創新創業大講堂,感到非常的榮幸,我想結合我們自己創業的經歷,以及眾多的科大校友在創辦華米科技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