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療育---孩子成長的助力,父母育兒的希望

2020-09-18 清華長庚康復徐泉

每個小生命的誕生都在父母的期盼下來到這個世界,但發育遲緩兒童需要更多人的照顧及關懷。每一位發展遲緩兒童是父母的寶貝,也是我們的天使;然而家長在陪伴的過程非常辛苦,難免遭遇許多的挫折與無助,本文將科普性介紹早期療育,希望給諸位辛勤的家長點燃希望!

病例介紹

3歲多的小朋友王某,因為出生後癲癇發作,發育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因為無法言語交流,對大部分指令不能理解,注意力很難集中,來到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康復醫學科門診,經過康復醫師和治療師的綜合評估,發現患兒眼神關注較差,沒有目光對視,叫名反應差,只能發「a、a、a」或哭鬧錶達需求,根據評估結果制定了個性化康複方案,利用遊戲設置相應任務,對其進行眼神對視訓練,發聲訓練,口肌訓練,模仿訓練等,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患兒眼神關注較前明顯改善,目光對視頻率明顯提高,叫名回應速度變快並伴有眼神對視,可以發「baba、baibai、papa、popo、wuwu」等音,並可用「我要」來表達需求。小朋友的家長對康復治療效果非常滿意,並表示全力配合在清華長庚康復科兒童康復治療區繼續治療。

圖1 小朋友進行ST治療提高其言語/吞咽功能發育水平


圖2 小朋友進行PT治療提高其粗大動作發育水平


圖3 小朋友進行OT治療提高其精細動作發育水平


六歲前為人生發展的黃金時期,因此如何提早發現特殊需求嬰幼兒並及早提供多元的學習刺激、接受學齡前的教育或參與治療課程,對嬰幼兒未來的人格、認知、語言、社會情緒等各階段發展影響甚大。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導,發展遲緩兒童發生率約佔兒童人口數的6~8%,然而發展遲緩並不是殘廢或是殘疾,只是孩子的發展落後,發展的速度比較慢,需及早提供適當的資源給孩子。發展遲緩兒童需掌握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通過醫療、教育、社會福利介入、早期療育,降低兒童的障礙程度,提升獨立生活自理及社會參與的功能,進而降低家長照護上的壓力,減低社會各方面的負擔。

什麼是發展遲緩?

發展遲緩是指孩子在認知、動作、語言溝通、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等發展領域上,有一種或數種的發展項目,與同儕相比有明顯落後的現象。

早期療育的定義及重要性

我們常說「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即是針對具有特殊需求之六歲前嬰幼兒提供整合性的專業服務。而專業性的服務含括特殊需要嬰幼兒在醫療、教育、社會福利、家庭等各面向的需求,其參與在專業團隊的成員除了醫師、治療師、老師、社工外,家長也是團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之一,因為家長是最貼近孩子生活的人,是可以長時間給予孩子療育的角色。所有專業團隊的成員會一同針對孩子的發展現況,並制定提供給孩子的康複目標及計劃,提供全方面的療育服務。

嬰幼兒的發展除了受到個體的生理、心理影響外,也受到外在的環境、學習經驗的影響。如果經過及早的診斷及早期的療育,可讓發展遲緩兒童減少未來形成障礙的可能性或是減少障的程度。故需要家長及家庭參與及配合,有效的利用醫療、教育及社福等資源,提供且支持孩子的潛能發展,切勿錯失良機。

早期療育的服務對象有哪些?

早期療育的實施對象為所有未滿六足歲有發展遲緩或有可能疑似發展遲緩的特殊需求嬰幼兒,主要在協助動作、認知丶溝通丶社會情緒與適應能力等領域發展,儘早達到每個年齡層的發展目標,趕上一般幼兒的發展,或者減少日後生活障礙的可能及提升社會參與之功能。

服務對象為六歲前的嬰幼兒,包含發展遲緩、身心障礙或高危險群兒童及其家庭為主。

1.發展遲緩兒童:指六歲前之兒童在動作、認知、語言、社會心理或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落後該年齡層應有之動作發展。

2.身心障礙兒童:如聽語障礙、智能障礙、肢體障礙、視覺障礙、腦性麻痺、唐氏症、自閉症等。

3.高危險群兒童:早產兒、癲癇、刺激不足、家長教養態度不佳、低社經地位家庭等

家長在早期療育中的重要性

家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環境,是學習各種事物的起源地。在幼年期,孩子待在家中的時間是最長的,且與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頻繁,若能夠把握好這段黃金時間,發展孩子的動作、語言、認知等能力,引導孩子們發展其潛能,必定對未來的發展有良好的影響。故在此時提供適時的居家訓練活動,籍由家長引導的方式來誘發孩子執行各項居家活動,能夠顯著地提升孩子的發展。

居家訓練活動

居家訓練瑩配合孩子的年齡、發展領域及作息時間設計活動,使用者可以計劃孩子的發展現況及日常生活作息作結合,讓療育融入生活當中。

可以三個面向來看,第一,使用者藉由觀察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發展情況,依據0~6歲兒童發展裡程碑對孩子的發展做出初步的篩查;第二,以日常作息時間為訓練活動基礎,進行0~6歲兒童居家療育活動,分為起床與睡前時間、親子互動及遊成丶用餐點心時間、洗漱時間及外出時間;第三,以發展領域來分,分為全領域、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認知語言、社會互動與生活自理五大發展領域。

舉例說明:若您的孩子各領域的發展年齡不一致:您的孩子實際年齡為四歲,在上下樓梯時,還是需要扶著扶手走;用整個手掌握著筆的方式畫圓,會說出四到五個身體的部位;穿脫衣服需要大人些許的協助;將孩子的能力表現對照發展裡程碑,可以發現其粗大動作的能力3-3.5歲,精細動作能力落在2.5~3歲,認知語言能力落在二歲,生活自理能力落在三歲左右,故家長可以選擇相對應能力的療育活動進行訓練。

醫學為人類延長歲月,早療為兒童増添色彩!小朋友每天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希望廣大家長在孩子發育過程中能夠利用好早期療育的辦法,為心肝寶貝們提供最佳的條件!

(此處已添加醫療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焦點

  • 孩子疑似「發育遲緩」?不要錯過「早期療育」!
    遺憾不可避免,但為人父母,縱使不能上九天攬月,為孩子摘下星星,卻還是希望孩子能避免遺憾,健康成長。但遺憾卻比預料來得更早。而父母通過家庭生活中的「早期療育」,可以有效協助提升孩子的各方面能力,讓孩子回到正常發展的軌道。 什麼是早期療育?
  • 認識早期療育與發展遲緩(上)
    早期療育指的是在6 歲以前,針對有發展遲緩困擾的寶寶,提供積極的治療、教育、
  • 【問答】發展遲緩與早期療育的四大關鍵
    提早接受早期療育可減輕孩子發展障礙程度,協助孩子提升其能力,融入班級課程並跟上同儕的能力。    此外,亦可因接受療育而獲得更多資源及服務,為孩子的未來多提供一分機會。以下整理出一些易觀察的發展警訊:有些發展遲緩兒的遲緩原因經調查後,並不必接受特殊醫療服務,只要父母給予關心、注意就可改善遲緩狀況,例如有些嬰幼兒的發展遲緩是正常的生理性遲緩,如生理性的說話遲緩、構音異常,不必提早進行療育,僅需保持觀察,到4歲後再做簡單的矯治即可。
  • 【早期療育公開課】第4課融合教育的親師溝通
    、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石,故定期做發展評估就如同定期做身體健康檢查一樣重要,若能及早發現問題,及早進行療育,可使孩子有希望避免成為日後的障礙者或減少障礙的程度,並將潛能發揮出來。因此,早期療育(Early Intervention)是一種人性化、主動而整體性的服務。透過不同專業(包括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社會福利……等)之整合介入,解決發展遲緩兒童各個方面之發展落後或異常問題,讓孩子在適當年齡及能力下融入社會團體中,以有效減輕家庭負擔及社會成本。
  • 早期療育專題 | 揭開「早療」面紗——每個孩子都需要的早期成長幹預
    因此,一篇文章更是很難講透徹的,那麼,我們僅揀選第一天講座的重點內容,以幾個關鍵詞的形式給大家做一些分享:學前特殊教育(0-6歲)亦稱為「早期介入性治療教育」,又稱為「早期療育」或「早期幹預」(early intervention),是預防性、早期發現且跨科學與多學科的整合方案。
  • 2016年早期療育師資培訓通知
    在國內,早期療育尚屬起步階段,各家長及社會人士對於早期療育的了解與共識有限,甚至是相關工作人員比如特教人員等都缺乏相應的系統學習。
  • 【培訓通知】早期療育高端公益培訓活動邀請函
    各位家長、教師、特教同仁:上海市長寧區特教指導中心整合高端專業康復治療師資源,邀請「臺灣發育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
  • 讓育兒變得簡單,家長要學會陪伴,高質量的陪伴才能助力孩子成長
    從寶寶呱呱墜地開始,父母的陪伴就在起著作用。幫助孩子建立最初的安全感,教會孩子什麼是愛,讓孩子可以身心健康地成長。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作用不僅僅於此,無論是對於親子關係,還是每個家庭成員的成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全優加早教託育推出暑期育兒攻略,助力幼兒度過充實的假期
    針對此類現狀,日前,以「為中國寶寶提供卓越的早期教育和託育服務」為使命的全優加早教託育,憑藉18年打磨的託育早教課程體系和家園共育培育模式的運營經驗,推出暑假育兒攻略,助力各位父母解決暑假育兒煩惱,以賦能中國寶寶「開啟自主選擇的意識,培養自我實現的能力」,實實在在地度過一個充實的假期。
  • 臺灣需早期療育兒童疑似個案率高達15%
    臺灣需早期療育兒童疑似個案率高達15% 2008年09月22日 16: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9月22日電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導,臺灣需要早期療育的兒童比率偏高
  • 美瑗與您話早療 ③ 《臺灣推展早期幹預經驗談》
    我在國內走動十幾年了,經常聽到家長羨慕臺灣或香港早期幹預做得早又完善,內地也有特教老師和康復夥伴很認同臺灣的療育跨專業和技術上的先進。這些美言和推崇,讓我感到欣慰和感動,同時也多了一份「希望有機會能在大陸傳播早期幹預」的志業念頭。
  • 【簡報】南京站|嬰幼兒早期療育課程綱要評估專業人員種子老師工作坊, 順利完成!
    經常聽到民辦機構老師或特殊教育老師,感嘆國內缺乏學齡前幼兒的課程評量工具,雖然有些機構採用兒童發展地圖做為兒童能力評估依據,然而學前幼兒的幹預需要以全人角度介入,方能給特殊需求孩子全面的發展視野,在進行療育介入時方不失衡。
  • 非行少年的森林療育
    我的孩子四歲半了,最近連續犯了很多「錯誤」。比如鎖上廚房門,把一包米倒入軟水機中;或是溜進爺爺房間,把點心碾成碎末,然後拋雪花;我很擔心這樣的孩子就是專家所說的「非行少年」。或許是家庭教育過於寬鬆,缺乏「虎爸虎媽」的,美國的非行少年問題非常突出。為了應對這一社會問題,美國教育界提出了戶外體驗療法(outdoor experimental therapy:OET)。
  • 「育」見未來!武穴市實小早教中心主題講座: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而父母所要做的就是讀懂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武穴市實驗小學早教中心於12月13日開展父母課堂主題講座,此次主講嘉賓是來自河南英博樹商學院的早期教育專家李清晨老師。本次主題講座共分為兩場,上午主講0-3歲嬰幼兒敏感期的專業知識,下午圍繞3—6歲幼兒感覺統合能力發展的主題進行講解。
  • 育兒寶典|做促進兒童早期發展的好父母
    家長要學習科學育兒知識,樹立正確理念,掌握科學方法,創造適宜環境,做促進兒童早期發展的好家長。家長要為孩子創設衛生、環保、安全的整法居室和活動空間,要重視孩子的精神環境和心理健康,提供「心理代養」,關愛、接納、尊重、寬容、鼓勵孩子,滿足孩子情感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讓孩子在溫馨環境中快樂成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人格。 不論是物質環境還是精神環境,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於父母、家庭的和睦與溫馨。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整個世界。
  • 崔玉濤育學園2019十大年度關鍵詞 護航生命早期1000天
    除今年5月17日發布的《第四屆育學園育兒行為數據報告》之外,育學園還與迪巧聯合發布「2019 好孕媽媽更給力」《孕期和哺乳期鈣營養白皮書》,育學園婦科專家、育學園醫療旗下北京弘和婦產醫院副院長陳春玲醫生進行了報告解讀。此外,育學園還與Swisse聯合發布了《2019生命早期1000天營養健康白皮書》。
  • 家校共育,助力成長
    家校共育,助力成長 中山市東升鎮勝龍小學 中山市東升鎮勝龍小學微信號 zsdsslxx 功能介紹 勝龍小學是一所中山市一級學校;首個鹹水歌傳承基地;中山市第二批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鹹水歌傳承基地;國家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項目學校。
  • 貝安斯(Balance)國際託育中心:站在未來 影響孩子的現在
    育兒需求是人類重要的基本需求之一,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這種需求伴隨著科技的進步不斷改變和升級。育兒需求本質上是父母價值觀在育兒這個領域的體現,5060後的父母與8090後的父母在這個方面就有著明顯不同。
  • 育兒情感:和孩子一起成長,是父母最應該做的一件事情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有了這樣一個概念:和孩子一起成長,是父母最應該做的一件事情。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而且孩子的成長,不僅僅需要父母的陪伴,還需要父母的養育。養育可不只是把孩子拉扯大,那只是養而已,還有育呢?育最簡單的理解,就是教育。父母雖然也是從孩子成長過來的,但是父母不能代替下一代的成長。因此,當我們的身份開始了轉變,我們自己成為父母之後,也是從零學起。有了孩子的那一刻,我們也是小白。
  • [心得分享]關於參加「發育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教師培訓」的想法
    2016年8月15日——8月27日,為期兩周的主要針對社會兒童福利院的特殊教育教師關於「關於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的培訓在京召開。此次培訓內容主要分成三大板塊:運動治療、音樂治療和繪畫治療。  文\李玢(太原市社會兒童福利院)2016年8月15日至8月27日,我參加了令我受益一生的「關於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的培訓學習。各位專家精彩的演講使剛剛步入特教行業的我無比感動。令我記憶猶新的是天津體育學院特殊教育教研主任戚克敏副教授,她妙趣橫生的演講博得了所有人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