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即將到來,關於快遞的話題再一次引起大眾注意。記者走訪發現,包裹寄存費成了許多市民的煩惱。在沒有快遞櫃的小區,快遞員將包裹放在寄存點,市民領取包裹時需繳納0.5元到1元的寄存費。而在有快遞櫃的小區,如果包裹超時存放,也會收取相應寄存費。對此,不少市民表示不滿,明明已付了運費,為何還要掏錢取件?
不合理
寄存點取包裹被收費
「購物時都交了運費,取包裹時還要再交寄存費,太不合理了。」家住海口市杏林苑小區的尚女士說,由於該小區沒有快遞櫃,包裹到了,若沒人去取,快遞小哥就會主動詢問是否要放在寄存點,同時提醒取包裹時需要交費。「雖然寄存費不貴,但總覺得不合理。我們支付運費給快遞公司,除了保證包裹安全完整,也購買了配送服務啊。」尚女士說。
小區業主陳先生表示,由於各家快遞公司的寄存點不同,有時還要在地圖上搜索才能找到地方。「有一回去取京東快遞包裹,寄存點竟然在另一個小區的居民樓裡,足足找了20分鐘才拿到包裹。」陳先生說,甚至有時快遞員電話都不打,直接發來簡訊提醒,收件人這才知道郵件到了。
快遞櫃超時收費標準不一
「有的快遞櫃24小時沒取,得交1塊錢才能取件。」經常網購的海口市民張凱,平日上班忙,很多快遞員會直接將包裹放入快遞櫃。如果一時忘記沒有及時取,那就得掏超時費。「理性上我可以接受超時費,畢竟佔著格子就佔著資源。但感性上又有點接受不了,覺得不應該讓消費者承擔這筆費用。」張凱說。
那麼,是不是所有品牌的快遞櫃都收費?在金盤某小區樓下有一排豐巢快遞櫃,包裹滯留24小時後,手機界面會跳出「打賞」的收費二維碼。「因為這兩天包裹有點多,也沒仔細看,第一次掃碼支付了1元。」小區業主梁先生說,當他取第二件包裹時,這才發現支付界面還有一行「點讚豐巢,免費取件」的小字。「字那麼小,二維碼那麼大,有種被引導交費的感覺。」梁先生說。
調查中,各個快遞櫃的收費標準不盡統一,費用都集中在0.5元/天和1.0元/天兩個標準,超時標準則為6小時、12小時、24小時不等。
圖省事
快遞小哥:包裹投放快遞櫃投遞效率高
「其實我們把包裹放在快遞櫃也要交費的,只是稍微便宜一點。」圓通速遞公司一名快遞小哥告訴記者,快遞員每向快遞櫃投遞一件包裹,需要支付0.15元至0.3元的費用,這筆費用隨著時間的不同上下浮動,比如快遞旺季時,快遞員需要支付的費用就更高。
快遞員也要收費,那為何快遞員還會將包裹投放在快遞櫃呢?這名快遞小哥坦言,投遞一個包裹獲利在0.5元至2元不等,而送貨上門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快遞小哥表示,每日投遞任務很多,如果不能按時完成任務要被快遞公司罰款,而放在快遞櫃能提高效率。「所以當客戶不在家時,放在寄存點或者快遞櫃,對於快遞員來說很方便。」他說。
引爭議
多數人不贊同少數人理解
昨日,記者走訪了海口市多個小區發現,市民談到快遞櫃、寄存點收費現象,多數市民表示不贊同,少數人則表示可以理解。
調查中,很多市民對快遞員不打招呼就直接將包裹放入快遞櫃、寄存點的方法很反感,「有些東西想當面驗貨,卻發現已經放在快遞櫃了。」市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發現物品損壞時,店家和快遞公司相互推諉,給後續工作帶來很多麻煩。對此,有的快遞員解釋稱,以前會打電話詢問,但後來很多人願意到快遞櫃取包裹,加上有時候貨物量很大,就直接放快遞櫃了。
在國貿上班的王女士表示,她平時工作較忙,無法及時取包裹,「快遞櫃和寄存點收費很不合理,不過,無論是寄存點還是快遞櫃都需要成本,可這些成本應該向物流公司轉移,而不是轉嫁給收件人和快遞員。」王女士說。
也有市民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就是佔著柜子不取包裹,有收費才能督促這些人及時取件,難道24小時取個包裹還不夠嗎?」
律師:
放快遞櫃或寄存點需徵得收件人同意
「《快遞暫行條例》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海南一律師事務所彭翰律師表示,快遞員若將快遞寄放在快遞櫃,需要事先徵得收件人同意。未經收件人同意,直接將貨物放置在第三方後才通知的行為,是不合理、不可取的。
彭翰告訴記者,對於超時收費情況,由於設立快遞櫃有租金等相關成本,超時影響流動使用,適當收取保管費可以理解,但是一定要提前告知消費者,並且徵得消費者同意。(南國都市報記者 文盛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