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年志願者重回雲南:20年479人,飛機廣播歡迎回家

2020-12-14 澎湃新聞

本文原標題:《這群上海人坐上去雲南的飛機,機長突然說:「歡迎回家!」究竟發生了啥?》

「歡迎回家!」

在飛往雲南的航班上,隨著客艙內響起的這句問候,20年來的一個個瞬間,不斷在這些上海來的志願者們腦中閃現。20年,意味著什麼?它是一段青春的長度;它是一個時代的浮沉;它,也見證了一代代上海青年,在雲南大地上的志願奉獻。

1998年,根據上海市委、市政府對口幫扶雲南工作的總體部署,團市委、市文明辦啟動「滬滇志願服務接力計劃」,對雲南省部分貧困地區進行定點長期幫扶。

20年來,一支支平均年齡僅32歲的志願者隊伍前赴後繼,先後有479名青年志願者赴雲南開展志願服務。

20年後,這些志願者回到「夢開始的地方」,重拾起一段段散落在雲南大地的青春記憶。

在滬滇志願服務接力計劃20周年紀念活動上,志願者們回到「夢開始的地方」,與當地兒童相聚

「小農女」踏破鐵鞋打造「黑土地」

趙芸是第12批赴滇志願者,2009年,時年28歲,尚在嘉定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工作的她,毅然背上行囊,坐上了飛往雲南的飛機。

趙芸對口的區域是開遠市小龍潭鎮,初到當地,惡劣的地質環境給了她這個「農科專家」一個下馬威。「山地較多,土地貧瘠,農業也缺乏精細化管理。」要想在這樣的土地上發展農業,首先得給土壤「治病」。簡單來說,就是測量土壤成分,「缺啥補啥」,把貧瘠的土地改造成適合農作物生長的「黑土地」。

接下來的兩個多月裡,趙芸跑遍了全鎮數百個取樣點採集土樣,遇到車輛無法進入的採樣點,步行兩三公裡是常事。農作物的生長並非一朝一夕,改變也無法立竿見影,但包括趙芸在內的志願者給當地「播種」下的農業理念卻悄然生根發芽。

2013年再次回到雲南時,她驚喜地發現,田間出現了不少用塑料杯罩著的木棒,木棒上貼的小紙條記錄著農作物的生長數據。

「返鄉」志願者填補特殊教育空白

第21批赴滇志願者李晶晶今年5月剛抵達雲南省普洱市,此行她的主要目標是培訓當地從事特殊教育的老師,擺在她面前的任務同樣艱巨。「當地特殊教育和醫療缺乏聯動,很多殘疾孩子得不到適合的課程教育。」身為知青子女,她從小在普洱長大,獲悉當地缺乏特殊教育培訓後,她決心為自己的故鄉做點什麼。

在過去的3個月裡,李晶晶一邊聯繫同行的醫療領域志願者,為不同程度殘疾的孩子進行鑑定並擬定對應的課程,一邊在特殊教育學校「跟課」,並剪輯上課視頻作為培訓課件,「根據視頻內容告訴當地老師,授課時哪些行為是不合適的,哪些行為會刺激到孩子。」

通過走訪,她發現當地不少家庭沒有及時意識到孩子身患殘疾,未對孩子進行「早期康復」,導致其殘疾程度加劇。為此,她還擔負起半個醫生的職責,向當地的家長發放疾病預防手冊,讓「早期康復」的重要性印刻在每個家長心中。

志願者李晶晶(左)和葉斌(右)

「標準答案並非唯一」

葉斌是第2批赴滇志願者,1999年來到墨江一中後,他發現農村孩子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的問題,「有學生問過我,自己是不是比上海學生笨,我說不是笨不笨的問題,只是見識多見識少的問題。」

支教期間,他一改當地原先「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通過上海的教學資源優勢,採取演課本劇、表演猜字遊戲、模擬記者招待會等新穎的授課模式,迅速在學生中收穫一大片粉絲。

更難能可貴的是,葉斌的到來讓孩子們第一次知道了,很多事沒有標準答案。「葉老師就像中藥的藥引子,他鼓勵我們每個人去尋找課堂上各自的感受,而非凡事都要求統一的答案。」葉斌曾經的學生劉宇這樣回憶他與恩師的交往點滴。

首位婦科男醫生被贊「送子觀音」

如果說葉斌是墨江的「名人」,那趙勇峰則是在孟連縣家喻戶曉。作為當地第一位男婦產科醫生,周邊幾個縣的孕婦都需要他來接生,而他在半年的時間裡就憑藉自己過硬的專業技能成了老百姓口中的「送子觀音」。

2011年國慶節前,醫院一名孕婦身體情況突發異常,血壓急劇升高,作為當時在院的唯一婦產科醫生,儘管尚未到預產期,但趙勇峰敏銳察覺到孕婦可能即將生產。他立即為孕婦做了B超,並呼叫同事到場進行手術。最終,一對雙胞胎平安出生。「我們應該做到防患於未然,而不是等到國慶節孕婦抽筋了再亡羊補牢。」

在為期半年的工作中,趙勇峰為所在醫院提供大量技術指導,不斷更新醫護觀念和操作水平,並堅持在雲南開展大規模義診活動,受益人數九百餘人。

「人來了心沒走,服務雲南一次,感悟一世。」趙勇峰的這句話已成了每一位赴滇志願者的心聲。

赴滇志願者為當地居民進行義診

滬滇情誼隨時間流淌從未消散

在開展醫療衛生、基礎教育、農業科技、社會工作等脫貧幫困志願服務之餘,20年來,老志願者的奉獻精神也不斷在雲南土地上流淌,影響著當地居民,對於老志願者們而言,他們與雲南的情誼從未消散。

此番老志願者們前往雲南所乘飛機的機長和超,正是第8批志願者韓琦曾經教授過的學生,途中客艙內那句「歡迎回家」便來自他的口中。對他而言,韓琦的名字再熟悉不過。12年前韓老師為這個淘氣男孩打開了大山外世界的窗戶,如今已成為東方航空雲南有限責任公司飛行員的和超,則用自己駕駛的飛機將老志願者們帶回雲南。

和超(中)和韓琦(右)

趙芸在離開雲南後,積極對接上海蔬果收購商,向服務地種植大戶提供農產品購銷信息,為之後的「愛心石榴微店」線上服務平臺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幫助雲南當地農戶拓寬了銷售渠道,實現增收、創收。趙勇峰也在回訪期間收穫了一段7年前接生的一對雙胞胎為他錄製的感謝視頻。

曾經的雙胞胎長大了

受葉斌啟蒙決心「到外面看看」的劉宇2004年考入上海財經大學,大一那年,家境貧困的他用葉斌資助的2000元購買了人生第一臺電腦,這臺電腦也成了劉宇後來進軍商界的鑰匙。因為葉斌的老婆是雲南當地人,每年葉斌和當年的學生都會找機會聚聚,在一個名為「葉老師的家人群」的微信群內,三十七八位學生和葉斌始終保持著聯繫。這樣的故事在赴滇志願者中還有很多很多。

此次回雲南,趙芸特意帶上了6歲的女兒,「孩子像我,從小也對種子、植物感興趣。」她希望,自己當年的經歷能影響孩子,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筆財富。也許在十多年後,小女孩也會接過媽媽的接力棒,奔赴雲南大地,揮灑屬於他們那代人的青春。

8月28日,在滬滇志願服務接力計劃二十周年之際,曾經在雲南揮灑過青春汗水的志願者們兵分多路,分別前往迪慶、文山、紅河、普洱四地,帶著自己的資源和經驗回到曾經服務過的地方。開展義診、為孩子們上公開課、培訓教師,在開展多樣活動的同時,故地的快速發展也讓老志願者們難掩激動。

第2批赴滇志願者馮強(右一)為文山當地教師開展職業發展講座

滬滇志願服務接力計劃開展20年以來,在鼓勵年輕人參與脫貧攻堅的國家建設、推動當地社會發展上始終發揮著積極的作用,20年過去了,一起再來看看他們的模樣吧!這青春的樣子,太美!

21批志願者合照

而這些照片,記錄了20年裡的點點滴滴,畫面定格成永恆。

1998年

上海啟動實施青年志願者赴滇扶貧接力計劃,赴滇志願者們第一次踏上了雲南的土地。

1999年

赴滇志願者魏軍平在服務地下鄉與當地農技人員一起研究早稻栽種技術,兩地人的汗水在同一片土地上融匯!

2004年

赴滇志願者中有很多教師志願者,他們持續為當地孩子送去智慧,傳遞知識的力量。

2005年

赴滇志願者隊伍中最多的就是醫務工作者。那一年,王曄和同隊的夥伴們在紅河州建水縣義診時發現了畸肢女孩石金玲後第一時間向上海團市委求助,在上海各方的幫助和支持下,11月底石金玲就被接到上海中山醫院進行免費治療,成功截除「第三條腿」,圓了她重新站立起來的夢想。

2007年

眼科志願者想方設法幫助迪慶州醫院首次獨立開展了「視覺第一,中國行動」復明工程,志願者郭濤在半年內僅個人開展的眼科手術就達340例。

2011年

赴滇志願者趙勇鋒,服務於普洱市孟連縣醫院婦產科,那時,他剛接生了一對雙胞胎。因醫術高超,被當地受助群眾戲稱為「送子觀音」。

2016年

赴滇志願者隊長蘇徵佳,服務於蒙自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她帶領隊員們,利用各自的社會資源,徵集到了許多愛心物資,在當地開展了公益捐贈活動。

2017年

赴滇志願者崔順榮(圖中後排左一)先後兩次參加赴滇接力項目,他和他的隊員們利用自己的社會資源,在當地開展豐富多彩的公益活動。

如今,第二十一批上海青年志願者赴滇服務接力隊正在雲南大地上揮灑青春,奉獻大愛。

而為了突破每批赴滇青年志願者隊伍在雲南當地的時間等限制,滬滇兩地已於今年8月在迪慶、普洱、紅河、文山四州市建設「

滬滇青年志願者服務基地

」。未來各類志願服務項目將儘可能進行歸口到服務基地,更好地推動項目長期、可持續發展。

例如,由第21批赴滇志願者普洱分隊發起的公益系列活動「夢想教室接力計劃」,通過籌建「夢想教室——音樂教室和繪本角」,用繪本閱讀、奧爾夫音樂、積木教學、心理輔導等形式,對普洱特校學生進行語言治療、注意力訓練、精細動作訓練等,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

未來,各式各樣的幫扶項目都將被納入該基地中,持續為滬滇志願服務發光發熱。建設志願者服務基地後,未來將有序地推進後續項目在醫療、教育和農技方面的共建,突破每批上海青年志願者赴滇服務接力隊在雲南當地的時間限制、人員限制和資源限制,更好地推動項目長期、可持續發展。在脫貧攻堅決勝階段,為積極響應國家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為對口幫扶雲南地區做出積極的貢獻。

那一年,正青春

下一年,更青春

文字: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鍾雷、塔哥

現場攝影:常鑫

責任編輯:唐昱霄

相關焦點

  • 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20年關鍵詞
    20年來,青年志願者堅持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在社區服務、扶貧濟困、助老助殘、西部開發、大型活動、環境保護、搶險救災、海外服務等領域廣泛開展志願服務,使志願服務成為廣大青年追逐的精神時尚。當前,「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青年志願者精神已廣泛為社會所接受。
  • 歡迎回家!跳傘項目志願者之家開門服務
    楚天都市報10月19日訊(記者李月媛 通訊員王京津 )「歡迎回家!歡迎回家!」2019年10月18日清晨6時,在寂靜的通航機場,跳傘項目的志願者之家舉行開家儀式,意味著這裡就是跳傘項目的志願者「溫馨的家」。
  • 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走過20周年 成長年輪與夢想同行
    原標題:成長年輪與夢想同行   手心向內、四指併攏、大拇指朝上,就能比出一個標準的志願服務標識,志願者都叫它「心手標」。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自1994年12月5日成立之日起,這個寓意為「奉獻一片愛心、伸出友愛之手」的標識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從未改變。
  • 青年志願者「小白雲」:展示雲南最友好的一面
    在2019年商洽會現場,一群身穿藍白相間的運動服的青年志願者「小白雲」們,依舊是滇池會展中心一道亮麗的風景,指引、翻譯、攝影、接待,他們守在各自不同的崗位,充分施展著才能,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在會展中心的檢票口,每一個要進入遊客和參展商,都要經檢票驗證協助志願者安檢後才能進去,志願者們幫助參展商提攜大件物品過儀器掃描,耐心給遊客解疑,守在安檢區需要起的更早,偶爾還要體驗風吹日曬,但沒有一位志願者因為辛苦而懈怠。
  • 2016上海青年志願者英語培訓項目啟動報名
    據《青年報》報導,如今,志願服務正在朝著國際化不斷發展,為了給上海青年志願者活動的國際化提供支持,近日,華爾街英語攜手上海青年家園民間組織服務中心、青年公益聯盟和青年報共同發起2016上海青年志願者英語培訓項目,並將從報名者中挑選
  • 第十一屆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組織和項目
    人組建全國終評委員會,儘量做到評委來源豐富、結構科學、權威專業。    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號召廣大團員青年和青年志願者、各級團組織和青年志願者組織深入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青年志願者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回信要求,高舉中國青年志願者旗幟,認真學習先進典型的好思想、好做法、好經驗、好作風,以志願服務中湧現出來的「動人的人、感人的事」為精神引領,紮實推進中國青年志願者助殘「陽光行動」、關愛農民工子女志願服務行動、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等全團青年志願者重點工作
  • 上海援助寮國青年志願者:「廣州志願小夥伴給我們溫暖」
    讓我們的『援老』之路又增添了一段溫暖的回憶……」在裝點鮮花綠植、洋溢著春天氣息的白雲機場航站樓內,身穿「上海青年志願者」服裝、手提拴掛著鮮豔蝴蝶結行李包的「旅客」興奮留影,鏡頭內定格著他們燦爛的笑容。「上海青年志願者」怎麼到廣州了?原來又是一個「最美逆行者」的故事。
  •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青年志願者服務隊2020年風採展示
    12月5日國際志願者日來臨之際,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青年志願者服務隊(以下簡稱管院青志隊)也逐漸走完了收穫頗豐的2020年。讓我們帶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2020年管院青志隊的風採吧。管院青志隊從2006年創立至今,現任隊員共14人,註冊在院庫志願者達1500+人次,校級志願者庫註冊達3800+人次。
  • 廣州青年志願者:疫情防控中的一道「綠屏障」
    其中,團白雲區委先後組織66人次青年志願理髮師前往多家醫療機構及企業,累計開展11場大型愛心義剪志願服務,為401名疫情防控一線人員送上青春愛心「疫」剪「福利包」,解決最美逆行者的「頭等大事」。「平安回家」行動,做湖北籍返穗人員的貼心護航者「歡迎湖北籍返穗人員平安回家」……在廣州火車站、廣州南站上等多個站點上,這樣橫幅隨處可見。
  • 上海:「多此一舉」背後的青年擔當 外語翻譯志願者幫大忙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從3月6日起,上海16個區和江蘇、浙江兩省人員都已入駐浦東、虹橋國際機場,24小時在崗,安排專門的轉運車輛,統一為各地來滬人員提供「目的地抵達」協助。比如,飛機落地上海後,海關工作人員會為旅客的護照貼上彩色小貼紙。黃色表示其會留在上海,紅色表示其會離開上海到中國境內的其他城市。
  • 原飛北京航班飛上海 廣播卻稱飛機機械故障
    昨(13日)晚20時30分許,乘坐太原飛北京的海航HU7371航班的100餘名旅客籤名,抗議海航編造延誤原因欺騙旅客。  劉先生等百餘名旅客本來乘坐海航HU7371從太原飛往北京,原定昨天下午6時起飛。5時30分,太原武宿機場廣播HU7371乘客在2號口準備登機,5時50分忽然廣播「飛機出現機械故障」,延誤起飛。
  • 「思前想後,還是想回家!」 | 第二十四期北辰青年營志願者名單公布
    歡迎大家回家,彼此分享成長的喜悅或訴說成長的困惑。分擔分享,共同成長!▼第二十四期北辰青年領袖營志願者名單正式公布溫馨提示:北二十四營員招募工作也進入尾聲,想走近北辰的夥伴抓住機會啦,北辰青年營是北辰平臺篩選青年的核心項目。
  • 時光荏苒,不忘初心——雲南財經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2019屆換屆工作圓滿結束
    雲南財經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2019屆換屆工作圓滿結束雲南財經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是一個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校級志願組織,設有辦公室、項目中心、宣傳中心三大部門。下面就讓小編來帶大家看看加入校青協這個溫暖大家庭的小可愛~2019年9月18日,雲南財經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主席換屆在北院卓遠樓青年交流中心舉行,由校團委副書記李昀璟老師、校團委副書記舒挺老師、校團委王歡老師和上屆青協主席擔任評委。此次競選形式為:3分鐘自我介紹、3分鐘案例分析、2分鐘的提問,其中四位候選人脫穎而出,成為新一屆主席團成員。
  • 一句「歡迎回家」 三日暖心守候——接站志願者工作側記
    一出車站,寇甜甜就看到了高舉「風裡雨裡、清華等你」指引牌、穿著熟悉的紅色馬甲的學校接站志願者。志願者們「歡迎回家」的親切問候,讓她頓時有了溫暖的感覺。 「三站兩場六點」  應接盡接 經過返校材料核對、體溫測量後,寇甜甜前往停車場乘坐學校的專用大巴。「把行李給我吧。」「請大家用免洗洗手液清潔雙手,隔開就座。」
  • 「新格局 融發展」,雲南廣播電視臺、雲南廣電傳媒集團發布2019年...
    江中藥業、廣州立白、上海黃金搭檔、東風雪鐵龍、三九醫藥、中國移動、雲南白藥、紅雲紅河、富滇銀行、雲天化、歐亞乳業和廣州天璽、天津東來、北京中外名人、雲南寧和、雲南強勢、雲南優選等近200家國內和省內知名企業、廣告文化傳播公司共400
  • 【雙一流高校雲南招生】南昌大學2020年雲南招生專訪
    A:南昌大學本部現有教職工4362人(其中專任教師2524人,正副教授1461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雙聘」院士4人,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2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7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 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創新項目入選者
  • 【融入城市•共享發展】商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徐匯)暑期公益...
    商學院志願者們將公益融入生活,將其視作一種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積攢小愛,奉獻大愛。雲公益——線上支教學院志願者們於2018年和2019年暑期連續兩年深入雲南尋甸,實地調研當地生活狀況以及學習基礎條件,送課入鄉,知識賦能。助力當地教育事業,為鄉村振興盡綿薄之力。
  • 永善這位公安民警被追授為2020年「雲南青年五四獎章」
    近日,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共青團雲南省委、雲南省青年聯合會決定,授予丁文華等21名個人「雲南青年五四獎章」,授予楚雄州大姚縣公安局青年突擊隊等10個集體「雲南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加授萬麗萍等37名個人「雲南青年五四獎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項)」,加授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青年突擊隊等24個集體「雲南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項)」。
  • 揚州上海兩地誌願者愛心相助 8位盲人乘高鐵上海二日遊
    14日,在志願者的幫助下,他們的願望實現了,「嘗鮮」高鐵遊玩了大上海。記者昨天從揚州星火志願者協會了解到,12月14日,揚州8位盲人乘上9點20分揚州開往上海的高鐵,上午11點17分抵達上海。在揚州和上海兩地誌願者接力護送下,揚州盲人開始了兩天行程的上海遊。
  • 飛機廣播用語(中英對應)
    據我個人經驗,國內航空公司空姐空少英語都比較一般,我很仔細地聽過機上廣播,英文部分幾乎聽不懂,英語發音讓人著急,有的更像是走個過場趕緊說完臺詞,根本起不到傳達信息的作用。而國外的航空公司,通常是空姐空少說得太快,這對外我們有一定英語基礎的也是個很大的挑戰,很難完全聽明白。如果真的遇到緊急情況,聽懂機上廣播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