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起高樓的脊梁

2020-12-22 SZNEWS

■ 深圳特區報記者 胡恆芳 沈清華

竇延文 方勝

深圳,一座在改革開放中櫛風沐雨的城市,一座在短短三十幾年迅速長「高」的城市。

今天,這裡高樓林立,流光溢彩。地王大廈、京基100、平安金融中心,這些不同時期的地標,不斷書寫出城市的新高度……

有人在平地上仰視高樓,懷揣敬意;有人在樓頂眺望遠方,滿懷憧憬。可是,人們並不知曉,在這些著名的摩天大廈裡,都聯結著同一個名字:陸建新。

他,中建鋼構公司「金牌項目經理」,在建築技術上的創新成果,已達國際領先水準。

3040米,是陸建新在深圳主持或參與建設的建築鋼結構施工項目總高度,近十年來,他主持參與的400米以上高樓有4座,這是讓無數項目建設者望塵莫及的數字。不僅如此,北京、上海、廣州的多座摩天大廈的建設者名單裡,同樣寫著陸建新的名字。

34年來,他紮根建築一線,和團隊一起用智慧與汗水、熱情與執著,刷新著城市的天際線。

去年9月,陸建新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務院國資委授予「國企敬業好員工」榮譽稱號。

他,新時期工匠精神的踐行者,心裡裝著使命,衣襟上沾滿晨光,用敬業的「鋼筋」、奉獻的「水泥」,澆築著自己人生的高度,矗起一座座高樓的脊梁。

高度:

他三十四年參建了二十座國內知名的地標性建築

以蔚藍天空為背景,鋼結構主體即將收尾完成的中國時下第一高樓——平安金融中心高聳入雲,美得讓人炫目。

一個普通的上午,在項目部部署完工作,陸建新抓起一頂安全帽扣在頭上,腰上繫上安全帶,急匆匆走向一路之隔的平安金融中心工地。

戴著眼鏡,中等偏瘦身材,一副書生模樣,怎麼也不敢相信,他就是這座超高層建築鋼結構施工的最高指揮官。

「工程已接近尾聲,現正進行樓頂塔冠部分鋼結構焊接施工。」陸建新說,「這個工程節點很關鍵,每天不到現場看看我放心不下。」

施工現場位於118層樓頂,從下面乘電梯加爬樓梯要40分鐘。樓頂工地空間狹小,20多名身穿黃色焊服的工人正在緊張工作。

作業面距地面近600米高,站在上面,風力明顯加大,很容易失去重心。工人們繫著安全繩,傾斜在半空中的桁架上爬行作業,每一個動作都驚心動魄。

看到上方一根桁架連接處已焊接完成,陸建新身手敏捷地爬了上去,只見他掛好安全帶,一隻手扶住固定的支架,另一隻手拿著一根焊條頭仔細探查桁架的焊縫處,神情專注,不放過每一處細節。

「焊縫質量是鋼結構施工的關鍵,必須確保每一條焊縫檢測合格。」陸建新說,這座大樓的現場安裝焊縫坡口長度連起來長達36萬公裡,如有一處出問題都不是小事。

作為無數城市建設者中的一員,陸建新和同事們每天在工地上揮灑汗水,不斷刷新城市的高度。

1982年,陸建新畢業於南京建築工程學院工程測量專業,同年從湖北荊門南下深圳加入中建三局一公司(即中建鋼構前身)。他在深圳參建的第一個項目是聞名全國的國貿大廈,從事測量技術員工作,和同事們一起創造了「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

「那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參與特區建設的自豪感,讓我深深地愛上了建築業。」陸建新說。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在建築行業幹出一番成績。

果然不出所望,34年來,陸建新和同事們一起先後建起了36座重要建築,其中20座屬於國內知名的城市性地標:

中國第一幢超高層大廈——深圳國貿大廈;

中國第一幢超高層鋼結構大廈——深圳發展中心;

中國第一幢摩天大樓、時年亞洲第一高樓——深圳地王大廈;

時年北京第一高樓——北京銀泰中心;

時年世界第一高樓——上海環球金融中心;

時年華南第一高樓——廣州珠江新城西塔;

時年華南第一高樓——深圳京基100;

從技術員到工長,從總工到項目經理,陸建新事業的高度在節節攀升。但永恆不變的是,他像釘子一樣「釘」在建築行業的第一線。

這期間,有民企開出數百萬年薪「挖」他,他堅決表示:「這輩子就在中建鋼構幹了!」

這期間,領導說年紀大了在基層太苦,到總部機關輕鬆些,他婉拒說:「每天在工地上看著大樓長高,心裡踏實又滿足!」

是的,對於深愛著建築工作的陸建新來說,可以在工地上親眼看著大樓一天天的長高,他的心裡是甜的。再多的艱辛困苦,因為這種情深似海的「深愛」,變得雲淡風輕;再多的奔波勞累,因為這種坦蕩真誠的「熱愛」,變得無所無懼。

就這樣,冬去春來的接力中,他把自己的工作生活,悄然融於高樓的節節拔高裡,融入城市的日新月異的變化中。

高強:

他用毫米的刻度捍衛中華民族的尊嚴

陸建新隨身攜帶兩個小本子,一個記事本,另一個是記帳本。每天的重要事項和費用支出情況都一一記錄在案,清清楚楚。

對此,曾有個別員工不太理解。張營是項目商務骨幹,一天他找陸建新籤分包付款單,陸建新照例拿出記帳本,一一記下付款信息。小張忍不住問:「這些明細公司財務和商務各部門都有,作為項目經理,再做這些有必要嗎?」

陸建新問小張,開工至今,項目共付款多少?其中勞務費、塔吊支撐製作費、探傷、工資、辦公費、機械費又分別是多少?這可把小張給問住了。

「成本測算和實際開支要經常分析對比,這是項目成本管理的基本內容之一。」當陸建新拿出小本,將相關數據一一道出時,小張恍然大悟,明白了記帳本的重要。

作為一名項目負責人,陸建新在管理上以嚴謹和精細著稱,對工程質量視如生命。

2004年至2007年,陸建新擔任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鋼結構項目總工程師。該建築高度492米,合同工期短,被業內專家評價為「極限工期」。鋼結構安裝總重量大、單件重、造型獨特、變截面多,建造極具挑戰性。

那時候,與世界先進鋼結構施工技術相比,我國的整體水平還有很大差距。大樓項目業主是外資公司。工程一開始,外籍業主項目經理處處表現出對中國建築人的不信任,對施工能否達標持懷疑態度。

「一定要爭這口氣,為國人爭光!」作為項目總工,陸建新心裡憋著一股勁兒,與團隊開展了一系列技術攻關,共同化解了轉換桁架第一次跨越、巨型斜柱第一次就位、減震裝置第一次閉合等十大難題。

時任該項目技術員的王佔奎回憶說,公司之前承接的工程用的基本上都是國產鋼材,這棟大樓用的多數是歐洲進口鋼材,兩者材質上有些不同,需要通過試驗尋找到合適的焊接參數,然後才能正式施工。在反覆試驗過程中,頭兩次外方檢測都沒有達到要求,更加重了外方的不信任感。陸建新頂著壓力,加班加點研究、試驗,終於在第三次檢測中順利過關。

「他在質量上要求非常苛刻。」王佔奎說,有些在很多人眼裡不是問題的地方,陸建新都認為是大問題。最後,該工程鋼結構項目提前完工。標準焊縫長度為1700公裡,一次檢測合格率達99.8%,遠遠高於規定標準;主體結構最大垂直度偏差22毫米,大大低於規範允許的50毫米。

工程最終高標準、高質量竣工。這令外籍經理很吃驚,他對陸建新豎起大拇指:「你們是這項工程所有施工隊伍的楷模!」

施工現場管理,稍有不慎就可能釀成大禍。陸建新每天都如履薄冰,碰到問題總是親力親為去解決。

2009年8月,京基100項目一臺塔吊油缸損壞,境外供應商告知:購買新油缸需4個月時間交貨,運回澳大利亞修理也需3個半月。而按照項目合同規定,業主要求每月塔吊因故障停修的時間累計不超過72小時,否則每超過一天罰款3萬元。

時間不等人。買不得修不得,陸建新想出的對策是「換」——使用同型號塔吊的廣州西塔項目正進入收尾階段,可以借用西塔的油缸。陸建新馬上奔赴廣州,經過一天緊張施工,第二天傍晚6時,油缸從400多米的高空卸下來,立即裝車運回深圳。第三天清晨6時,油缸安裝就位,施工恢復正常。

有人問陸建新,為什麼要自己親自跑去廣州?他回答,西塔位於鬧市區,高空拆卸油缸十分危險,必須眼看著安全落地,自己才放心。

作為鋼結構項目負責人,陸建新不僅做好自己的份內事,還經常「越位」,費盡心思為合作方著想。

2010年12月,平安金融中心項目地下室鋼結構製作工程正式招標。在招標文件中,業主擬設置4臺塔吊。陸建新獲悉後,認為地下室施工吊裝量並不大,安裝兩臺塔吊即可。為此,他認真測算之後,專門寫了一份建議,獲得採納,直接節約費用1000多萬元。業主要表示感謝,他說,既然是合作方,就是一家人,能節約當然要想著節約。

細節決定成敗,這已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理念了,可是能幾十年一以貫之地身體力行的人,又有多少呢?

陸建新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不管自身的工作多繁忙,不管面臨的任務有多艱巨,他的心裡始終有一把高精度的「尺子」。他耐心細緻地推敲著一個個細節,事無巨細地琢磨著一個個變數,用別人難以理解的「嚴謹」與「苛刻」,投入與工程有關的每件事。

在建築這一與無數人的生存安危息息相關的行業中,這樣的精益求精,這樣的「死磕」到底,不就是最大的擔當麼?

高超:

他在進行建築技術創新中創造著世界奇蹟

目前全球100層以上的高樓,中國佔了一半,其中使用鋼結構的國內超高層大樓,中建鋼構承建了一半以上。

業內人知道,超高層建築結構高、跨度大,施工難度超乎想像。而由陸建新率團隊參建的多座地標性建築,不僅創造了世界高層建築施工的最快紀錄,而且實現了許多重大建築技術創新。

1994年,陸建新擔任深圳地王大廈鋼結構項目的測量負責人,這座大樓高384米,當時是亞洲第一高樓。

施工測量是超高層鋼結構建築安全穩定的基礎環節。那時,這個結構高度的施工測量國內還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鑑。經過反覆鑽研,他最終摸索出一個辦法:採用傳統的經緯儀觀測與雷射投點量距兩種測量方法建立雙觀察覆核系統。

結果,採用這一新的測量技術,控制鋼柱總垂偏內傾25毫米,外傾17毫米,這個精度僅為當時美國鋼結構AISC標準允許偏差的1/3,創造了中國超高層鋼結構施工測量的世界奇蹟。

長期奮戰在施工一線,陸建新身經百戰,攻克的大大小小施工難題可謂成百上千。但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項目上,他自稱遇到了平生以來「最嚴峻」的挑戰。這次挑戰,曾讓他很長時間寢食不安。

平安項目的施工塔吊在安裝上突破常規,一般情況下都是裝在大樓中心的核心筒內,這樣容易固定,不足之處是只能裝2臺,施工效率受限。該項目業主希望縮短工期,塔吊數目增加到4臺,因此,只能裝在核心筒外牆。這一做法在國內外建築業還沒有先例。

4臺塔吊每臺自重達450噸,工作時經常要吊起100噸左右的構件。這些龐然大物如何固定?是擺在陸建新團隊面前的大難題。

歷時兩個月技術攻關,陸建新帶領團隊經過反覆模擬驗算、論證及圖紙深化,終於研發設計了一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支撐系統。

塔吊很快安裝起來,可不久問題又來了,陸建新發現,塔吊部分支撐節點薄弱,且支撐架有時發出「咔嚓」、「咔嚓」的異響。

他爬上塔吊支撐架,仔細觀察,拍了很多照片。隨後他找來技術人員,對著照片商討對策,最後對支撐節點進行了局部加強。

然而,加強之後,「咔嚓」聲依舊。「一旦發生事故,就是世界新聞,那就不只是我個人的事了,而是中建鋼構甚至是中國建築行業的一場災難!」陸建新越想越害怕,心一下子懸了起來。他一方面組織技術人員繼續攻關,一方面向公司領導「求援」。

公司立即組織專家開會分析,得出結論:從理論上來說,現有支撐系統沒有問題!問題可能出現在某些細節上。

連續數日,陸建新白天跑到塔吊上觀察,晚上躺在床上思考,甚至半夜起來給其他技術人員打電話,探討原因。平安項目部副總工程師王川回憶說:「那些日子明顯感覺他頭髮白了很多。」

終於,陸建新帶領團隊準確找到了問題:支撐架節點處銷軸每根細了一點點,導致接觸不是特別嚴密,另外,局部連接板也稍微薄了一點。

問題找到了,他顧不上喘氣,親自參與修改圖紙,並奔赴銷軸製造廠家,監製出新的部件,裝上後,果然「咔嚓」聲沒有了。

可是,過了不久,稍微鬆了口氣的陸建新又碰到新問題。隨著樓體不斷長高,塔吊要跟著爬升。前幾次按照既定方案爬升,每次用了8天多時間,各個施工方、業主發現這會嚴重影響進度,甚至會造成1000多工人每次塔吊爬升時都有幾天時間「窩工」。於是,拿出塔吊又快又安全的爬升方案刻不容緩。

陸建新又在塔吊上開始了「蹲點」,琢磨了幾天,拿出了一套吊掛拆卸的新辦法。結果第5次爬升只用了4天半。整個算下來,比原方法縮短工期96天,節約堆場600平方米,整體技術節約1000餘萬元。

業內專家認為,陸建新團隊在平安項目塔吊使用上的一系列創新突破,對中國高層建築施工意義非同小可。

同樣在這個工地,陸建新帶領團隊還創下了「國內第一立焊」、「國內第一仰焊」、「國內第一厚焊」等施工技術紀錄。截至目前,經過專家評審,這個工地上已有兩項創新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正因為有一批像陸建新這樣的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如今,我國鋼建構施工技術迅速邁入了世界一流。」中建鋼構董事長王宏自豪地說。

改革創新,是深圳的根,是深圳的魂。作為深圳的工程師,陸建新的身上,既繼承了中國老一代建設者的優良作風,又煥發出新時期建設者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活力。

正是這樣的「敢為天下先」,成為他攀登技術高峰的不竭動力;

正是這樣的創新不止,讓他攻下一個個難題,攻克一個個堡壘,帶著團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第一」。

陸建新以創新精神為筆,以高超技術為刀,雕塑出的敬業之魂,讓人感佩。

高遠:

他在新知識新技術的苦苦追求中獲取了充足的工作能量

陸建新進入中建鋼構時的學歷是中專,現在他的職稱是教授級高工,在建築行業,這是最高級。

萬丈高樓平地起。陸建新深知,那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是鋼筋、混凝土與知識、技術的結晶鑄就。

陸建新養成了一個習慣,工作再忙,也要抽時間讀書,給自己充電。他訂閱了《施工技術》和《鋼結構》,陸建新視這兩本權威的行業雜誌為良師益友,從中追蹤了解行業最新動態。他不僅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還在這兩本雜誌共發表論文24篇。

入行不久,陸建新除了測量,還幹過塔吊裝卸工,開過卷揚機,

隨著公司發展壯大,各種新的施工機械不斷引進 。每引進一臺新機械、新設備,陸建新都要深入工地潛心研究,掌握新設備的原理和使用技能。如今,工地上絕大多數設備,他都能熟練使用。

「現在是資訊時代,不加強學習就要被淘汰。」中建鋼構綠色事業部許航介紹,陸建新對建築鋼結構行業廣泛應用的CAD等軟體十分熟練,「不少年輕人都追不上他」。

陸建新勤於思考,善於鑽研,獲得的各種技術成果和獎項數不勝數:

在中建鋼構獲得的5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中,他參與了4項;

他主持和參與的施工技術國際領先的有7項、國際先進3項;

參編國家級工法1項;

主持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6項。

中建鋼構對人才的培養有三個層次,最高層次是成為既精技術又善管理的「卓越的領導者」。陸建新在追求技術「高度」的同時,也在不斷追求管理上的「高度」。

2008年的一天,陸建新鼓足勇氣走進公司董事長王宏辦公室,從未當過項目經理的他毛遂自薦,提出想當京基100項目經理。這讓王宏既感到意外,內心又暗自高興。「陸建新從來不向領導提要求,這次主動請纓,說明他想挑戰自己,想做事,敢擔當。」 王宏說,要當好京基100項目經理不那麼容易,公司正需要他這樣的人去挑大梁。

經過研究,陸建新被任命為京基100項目經理。2年多後,大樓落成,他交上一份優秀答卷,個人管理水平又上新臺階,並成為中建鋼構三位金牌項目經理之一。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在忙碌的工作中,陸建新對新知識和新技術的學習鑽研從未停歇,既吃得了苦,也靜得下心。

多年來,如饑似渴的知識汲取,猶如他建築生涯中的一個個小小「加油站」,讓他蓄滿了充足的能量,自信而從容地開始一次又一次的新出發,新遠航。

高風:

他對待集體和同事就像冬夜中的火焰溫暖而亮堂

一個熱愛工作的人,對自己的團隊,也是同樣的熱愛。

陸建新用人格魅力打造優秀團隊,帶給別人的總是溫暖與力量。

趙中原是陸建新擔任上海環球項目總工程師時的徒弟,他至今仍記得師傅的一次「教導」。

陸建新讓他編制一個整體安裝工序專項方案,那是他第一次獨立做這種事情,做得特別仔細,自認為很完美。當他把方案交給陸建新,準備去施工現場時,卻被喊住了:「別急著走,我們一起把方案再過一遍。」

沒想到這一「過」就是一個下午。

趙中原後來才明白,陸建新交待他編寫方案時,實際上早已胸有成竹。之所以讓他編寫然後再修改,就是為了鍛鍊他。「這次『鍛鍊』對我來說,終身受益!」

陸建新性格溫和,包容心強,有時在幫助別人時備受委屈,他也毫無怨言。

幾年前,有位年輕人給合作方寫郵件錯漏較多,說了幾次還沒有改進。一天,陸建新特地找出幾封郵件作為示範,給大家講如何寫公務郵件。沒想到講完之後,陸建新走出房間時,這位年輕人悄悄跟了出來,在走廊上二話不說踢了他一腳。

陸建新回頭一看,火氣頓時上來,但想想又壓了下去,小夥子年輕氣盛,相信他會理解這樣做不是故意出他洋相,而是為了大家一起進步。陸建新沒說什麼就奔工地去了。後來在工作中,陸建新仍然一如既往關心他。小夥子十分感動,多次對自己的魯莽表示道歉,現在兩人成了忘年交。

在陸建新的培養下,一大批昔日的徒弟、同事,已經成長為中建鋼構的中梁砥柱,其中不乏項目經理、生產經理、商務經理和技術總工。

「只有讓整個團隊尤其是年輕人更加優秀,我們的事業才能蒸蒸日上。」陸建新真誠地表示。

建築企業常年「居無定所」,工地在哪裡,哪裡就是家。陸建新先後在國內外8座城市施過工,有的工地一呆就是幾年。顧上了工地的「家」,就顧不上了自己的家。

2005年,上初中的女兒不小心滑倒,小腿脛骨骨折。女兒動手術時,遠在上海工地的陸建新也不能陪在身邊。手術後不久,行動不便的女兒堅持上學,只有妻子一個人忙前忙後照顧。每當談起這些,陸建新眼眶就有些溼潤,他說,欠家人太多。

但對待同事和下屬,除了業務上無私地「傳幫帶」,生活上也是無微不至關心。

2010年7月的盛夏,正是京基100項目施工的關鍵期。一天下午,項目生產經理歐陽仕青跑進陸建新辦公室。「陸總,我妻子在老家腿摔骨折了,剛做手術,2歲的小孩沒人管,著急叫我回去!」說這話時,歐陽仕青又著急又為難,他心裡很清楚,工期緊張,工地特別需要他。

陸建新聽完,沒提工期的事情,而是關心地詢問他妻子的傷情。了解到目前傷情穩定,主要是靜養和休息,馬上提出,把母子都接到深圳來,這樣歐陽仕青就可以兩頭兼顧了。

第二天,陸建新就派出工地上僅有的一輛小車趕往歐陽仕青的河南老家,他還特別叮囑司機接到人後要開平穩些,讓傷員舒服、安全。同時,從員工宿舍中騰出一間房,安頓他一家人。妻子接到深圳後,可以在下班後照顧一下,歐陽仕青心裡也踏實了。幾個月後,他妻子腿傷痊癒了。

在工地上,陸建新像一位「大家長」。員工陳躍光腎結石在醫院做手術,他一天一個電話,千叮嚀萬囑咐,還特意安排員工輪崗照顧。他平時督促抓好勞務工體檢、免費理髮等福利活動,還創辦了每月四場的「工地電影院」。

平安項目部管理與別的項目部有很大不同,上班從來不打卡、不考勤,但卻沒有一個人遲到早退。

「陸總每天總是第一個來,最後一個走。」項目員工劉冠男說,「我們的頭兒都這樣,你說誰還好意思晚來早走?」

陸建新就這樣對工作無比熱忱,對同事一片誠心。

在工作中,他刷新的是高度;在團隊中,他彰顯的是高風。

這樣的高風亮節,彌散在他的工作與生活中,猶如春風化雨,猶如冬日暖陽,溫暖了身邊的每個人。

時光荏苒,用愛心與人格魅力凝聚而成的團隊,堅不可摧,他們成為了陸建新最可愛的同伴,最可信任的生生不息的力量。

……

這就是陸建新,一位優秀的「魯班精神」的傳承者,一位渾身充盈著「工匠精神」的建築人,一位非凡而又普通的特區建設者!因為專注的熱愛,因為執著的堅守,這個名字那麼熠熠生輝,那麼鮮明地鐫刻在一座座高樓的建設史中。

如今,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鋼結構工程即將全面竣工,雄姿巍巍,中國第一高樓將屹立在這片創造無數奇蹟、充滿無限生機的熱土上。

站在大樓高處,陸建新心潮澎湃,環視這座繁榮之城,他深感30多年的奮鬥與奉獻無怨無悔,無比榮光!

相關焦點

  • 塔克拉瑪幹腹地矗起「沙漠新村」
    31928366,.塔克拉瑪幹腹地矗起
  • 佛山脊梁 創新力量 | 國星光電榮獲「佛山·脊梁企業」稱號
    今日,由佛山市委、市政府主辦的2019年「佛山·脊梁企業」「佛山·大城企業家」宣傳大會隆重舉行。經過對企業的規模、產值、納稅、社會公益等方面的綜合評定,佛山市委、市政府授予國星光電「佛山·脊梁企業」稱號,表彰公司為佛山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穩定所作出的突出貢獻。
  • 高小微:點燃孩子練習簿,從高樓扔下!父親輔導作業情緒失控…
    高小微:點燃孩子練習簿,從高樓扔下!把練習簿燒掉之後這個爸爸還從高樓裡把練習簿扔到了窗外消防提醒:孩子有問題或者犯錯誤父母要先理解孩子再給孩子建議並監督堅決杜絕此類事件發生來源:脊梁
  • 點燃孩子練習簿,從高樓扔下!父親輔導作業情緒失控…
    把練習簿燒掉之後這個爸爸還從高樓裡把練習簿扔到了窗外堅決杜絕此類事件發生來源:脊梁
  • 點燃孩子練習簿,從高樓扔下!父親輔導作業情緒失控……
    把練習簿燒掉之後這個爸爸還從高樓裡把練習簿扔到了窗外萬一釀成大禍,後悔都來不及的消防提醒:孩子有問題或者犯錯誤父母要先理解孩子再給孩子建議並監督堅決杜絕此類事件發生來源:脊梁
  • 用技術挺起中國建造的「脊梁」
    但提起中央電視臺新臺址、北京第一高樓 「中國尊」、中國結構第一高樓天津117大廈,或許大家並不陌生。而這些享譽國內的摩天大廈,凝聚著他的拳拳匠心。從業36載,張琨4摘國家科技進步獎,85次獲國家發明專利,從一名基層技術員成長為敢與國際頂尖對手抗衡的科技專家,挺起中國建造的「脊梁」。
  • 《哇,高樓》:萬丈高樓平地起
    偶然看到浪花朵朵的新書《哇,高樓》,被封面上幹活的小熊,小貓所吸引。我家孩子這個年紀正是對小動物敏感和喜愛的時期,又出於對浪花朵朵高品質圖書的信賴。我也沒多想,閉著眼睛下了單。把12張卡片全部拼接在一起,鋪展開來,一副生動的高樓景象躍然眼前。
  • 致敬脊梁 「中國衛浴盛典」點燃行業正能量
    2018年10月17日,由中潔網主辦、中國陶瓷城集團聯合主辦的大型落地活動「中國衛浴盛典——致敬中國衛浴30年脊梁人物」頒獎典禮在廣東·佛山中國陶瓷總部基地隆重舉行。一場致敬脊梁人物的盛會,一次產區共榮的活動,一部中國衛浴的發展史,一場大咖雲集的巔峰論壇,一出感動行業的年度「大片」,在這裡震撼上演。
  • 向中國的脊梁——鍾南山院士致敬
    曾幾何時,不知是哪家草臺班子,公然在中國評選「共和國脊梁」,個別明星上榜並領獎,被「譽」為——一個真敢評,一個真敢領。 你才是這個國家的脊梁、真正的脊梁! 讓我們站起身來,恭恭敬敬向這位老人——致敬!!
  • 明德先生 | 挺直脊梁,三十而死!
    早幾日,我的腦海中突然冒出來四個字:三十而死,於是我便想寫點東西以告慰自己的靈犀一點,不過終究是無因而起,暫時告罷了;昨日遊罷大明湖歸來,竟然驚聞「脊梁」一詞,不由得感慨系之矣,這便有了寫下這一篇文章的衝動,甚至標題都想好了:挺起脊梁,三十而死!
  • 中國第一高樓在哪裡 中國第一高樓多少層多少米 中國高樓排名前十
    隨著時代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高樓的定義越來越高。那麼,你們知道中國第一高樓在哪裡?以及中國第一高樓多少層多少米?下面就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來看看吧!同時也來了解了解2019中國高樓排名前十的相關內容介紹,保證不會讓你失望。
  • 共和國脊梁及其他——讀郭曰方詩集《脊梁》有感
    共和國脊梁及其他——讀郭曰方的詩集《脊梁》有感作者/葉英爾2020年5月的一天,我收到著名作家郭曰方先生的新書《脊梁——獻給共和國科學家的頌歌》,再次被他的嚴謹治學態度和筆耕不綴的勤奮精神感動《脊梁》一書主要是用了敘事策略來描寫科學家的事跡,以奇異的想像和玄思,使全書充滿了不可言喻的魅力。作者超現實的表現手法與意象的精確融為一體,對祖國的無限眷念,對科學的熱愛和對科學家的歌頌,這樣一個古老又新鮮的題材,這樣平凡又偉大的意象,永遠停留在讀者的心中!
  • 中國的脊梁在哪兒,一篇觸動內心的文章(深度分享)
    中國的脊梁在哪兒,一篇觸動內心的文章(深度分享)(當您打開這篇文章時,感恩在我心。在浩瀚的網絡裡,姚志芸堅持正能量的寫作,或許微不足道,但您的關注和留言支持就是小編的全部動力。)文/姚志芸這是一個焦慮不安的時代,每一個人都很急躁,年輕人更加毛躁,盲目冒失卻又找不到方向。
  • 從世界第一高樓:「天空城市」到排名前十的中國高樓們,高樓競賽...
    計劃中將建造838米,共計地上202層地下6層,且超越杜拜塔成為世界第一高樓。項目淨佔地30畝,建築面積105萬平方米,總投資52.5億元人民幣。該項目於2013年7月20日正式開工,工期為七個月 。已經完成三通一平,等待審核。 直至2015年9月19日,並未有建成消息,這個計劃無限期的擱置了。 天空城市
  • 直擊中日韓三國第一高樓,還是中國第一高樓最霸氣
    高樓已經成為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現代化的象徵,一個城市多發達都好,沒有高樓是不完美的。亞洲地區是最熱衷於建高樓的地區了,特別是阿聯和我國這兩國,包攬了世界第一、第二高的兩幢大樓。在東亞地區,日本和韓國都是發達國家,他們也有本國的第一高樓,和中國的相比,你覺得怎麼樣?
  • 已婚女人夢見高樓倒塌是什麼意思 夢見高樓歪了
    已婚女人夢見高樓倒塌是什麼意思夢見樓房,大樓是男性的象徵,夢見仰望高樓表示對男性的憧憬。夢見樓房,如果是漂亮的樓房,是一道美麗的風景,也是生活富裕的象徵。夢見房塌、高樓倒塌,不祥之兆,是患病的預兆。
  • 重慶,站在恐龍脊梁上的城市
    重慶為什麼被稱作「恐龍脊梁上的城市」?重慶自然博物館歐陽輝館長專注於研究恐龍化石多年,通過研究,了解了重慶恐龍的初生、繁榮、鼎盛和衰亡,今天就帶領大家回到遠古,去感受重慶的恐龍傳奇。△重慶自然博物館《恐龍世界》——恐龍再現恐龍脊梁上的城市」歐陽輝,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從事恐龍研究工作,也是中國第一座恐龍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的籌建者之一
  • 【地評線】荔枝網評:中國戰「疫」,挺起「民族脊梁」
    特約評論員/唐代遠  「你的模樣,你的光芒,挺起中華民族堅硬的脊梁。無法阻擋,我們中國的力量,明天依舊充滿燦爛的陽光……」近日,一首凝聚著全國各族人民、海內外華人歌手共同心聲的抗擊疫情公益主題MV《民族脊梁》,唱出了醫護人員、消防戰士、一線基層幹部等各行各業的「逆行者」的艱苦努力和堅韌品格,他們迎難而上、抗擊疫情的行動,撥動著我們的心弦,震撼著世界,共同譜寫出負責任的中國形象。這場中國戰「疫」,讓世界見證了不屈的「民族脊梁」。
  • 臺灣民眾登長城感慨萬千:成為中華民族脊梁一分子
    中新網1月25日電臺灣《旺報》25日刊登臺南市民眾納蘭採桑的文章稱,做為東方大國的一條巨龍,長城在歲月的磨礪中,依舊堅挺著中華民族的脊梁。站在長城久了,彷佛自己也與長城融為一體,成為了中華民族脊梁的一分子。
  • 不得不說的反腐劇《脊梁》,唐國強李幼斌飾演,積壓4年未播可惜
    《脊梁》主要講述了十八大前夕,地級城市豐州因為市委書記的亡故,引發政壇動蕩,「梁嘉南」走馬上任。 隨著工作的開展,梁嘉南逐漸發現,豐州各級部門存在著已成「潛規則」的腐敗現象,數個即將投入建設的項目更是利益爭奪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