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何不食肉糜」的故事,它講述的是西晉時期發生了一次饑荒,沒有糧食吃的老百姓們只能挖草根、吃樹皮,即使這樣每天都有人活活餓死。得知此事的晉惠帝十分苦惱,「善解人意」的他說道:「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
為什麼人們餓了就不吃粥,不吃米飯呢?我相信,當我們看到這句話時,大家都會說不出話來,只有高高在上、衣食無憂的皇帝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但「為什麼不吃碎肉」的故事每天都在世界上演。比如王思聰在自己的微博上說:「2010年,還沒有一個出國過,每次看到農村家庭年收入只有2000元的消息,就會出現這樣一句話:「誰讓他們不努力學習來改變自己的生活?」評論。
2001年,一本名為《我生活在底層》的書在美國各地出版,並被翻譯成14種語言。芭芭拉·艾倫瑞克畢業於一所著名的大學,掙了很多錢,她到美國的底層去體驗他們的生活。後來怎麼了?
這個故事也始於幾十年前,當時芭芭拉是美國《時代》雜誌的專欄作家,出版了幾本書。此外,她還是洛克菲勒大學的細胞生物學博士,在美國過著輕鬆的上流社會生活。一天,她和另一位編輯聊起「低收入者」。
在當時的美國,她每小時掙6-7美元(約合45元人民幣),每天8小時掙360元人民幣。即使是「低收入者」,芭芭拉一天只掙360元也「不可思議」。她認為造成這種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他們沒有足夠的教育背景和能力」。
兩人爭論起來。突然,芭芭拉想到了一個主意。紙上談兵是沒用的。對她來說,親眼看看「低收入者」的生活更好。就這樣,芭芭拉挑了幾個美國貧民窟,收拾好簡單的行李出發了。
首先,芭芭拉花了500美元租了一間沒有床、只有床墊的小房子,但是房子很乾淨,離市中心45分鐘車程。放下行李後,芭芭拉跑到勞動力市場找工作。幸運的是,她很快就任了餐廳接待崗,從下午2點到晚上10點,總共8個小時,每小時工資2.43美元。
當時,芭芭拉只有1300美元起家,花500美元租房子,付500美元抵押,花100美元買食物和基本生活用品。芭芭拉全身只有200美元。一想到以後每天開車上班的燃料費,她就很苦惱。
但她堅持。第一個月,她賺了1039美元,其中517美元用於日常開支。下個月的房租付了500美元。辛苦一個月後,芭芭拉只剩下22美元。為了繼續體驗底層生活,芭芭拉開始做兩份工作。
她白天在一家連鎖餐廳工作,下午趕去這家餐廳。她沒有時間喝水。三天後,芭芭拉需要服用止痛藥才能繼續工作。她的身體很快就垮了,但她沒錢看醫生!沒有辦法。芭芭拉辭職了。
後來,她去了緬因州的貧民窟,發現公寓的最低租金是1000美元。她根本住不起。她每周只能進120元的汽車旅館(非常危險)。她做了一到五個星期的女傭。她在周末兩天照顧老年痴呆症患者。芭芭拉跪下打掃地板,清理老人的糞便是很常見的。芭芭拉覺得她將無法養活自己,她有頭髮,她沒有多少錢後,她的工資。
後來,她換了好幾份工作,但沒有足夠的工資來維持她的「生活」(指看病的錢),芭芭拉遭受了很多歧視和羞辱,老闆覺得她有「臭味」。這個芭芭拉,以為自己有學位和能力,肯定會從底層脫穎而出,崩潰了。自從她來到這裡,她就沒有一天讀書了。她知道她不能領先。
於是芭芭拉回到了寬敞明亮的家,回到了原來的工作崗位。那時,她覺得自己的呼吸更順暢了。所有過去的記憶都是生動的。芭芭拉寫了這本書「我的生活在底層」,並告訴那些不了解底層社會的人她的經歷。
「人若喝水,便知冷暖」,沒有親身體驗過的人,不具備隨意評論他人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