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博士親身體驗貧民生活,連換6份工作,因無法忍受貧窮離開

2020-12-08 吳仙說旅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何不食肉糜」的故事,它講述的是西晉時期發生了一次饑荒,沒有糧食吃的老百姓們只能挖草根、吃樹皮,即使這樣每天都有人活活餓死。得知此事的晉惠帝十分苦惱,「善解人意」的他說道:「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

為什麼人們餓了就不吃粥,不吃米飯呢?我相信,當我們看到這句話時,大家都會說不出話來,只有高高在上、衣食無憂的皇帝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但「為什麼不吃碎肉」的故事每天都在世界上演。比如王思聰在自己的微博上說:「2010年,還沒有一個出國過,每次看到農村家庭年收入只有2000元的消息,就會出現這樣一句話:「誰讓他們不努力學習來改變自己的生活?」評論。

2001年,一本名為《我生活在底層》的書在美國各地出版,並被翻譯成14種語言。芭芭拉·艾倫瑞克畢業於一所著名的大學,掙了很多錢,她到美國的底層去體驗他們的生活。後來怎麼了?

這個故事也始於幾十年前,當時芭芭拉是美國《時代》雜誌的專欄作家,出版了幾本書。此外,她還是洛克菲勒大學的細胞生物學博士,在美國過著輕鬆的上流社會生活。一天,她和另一位編輯聊起「低收入者」。

在當時的美國,她每小時掙6-7美元(約合45元人民幣),每天8小時掙360元人民幣。即使是「低收入者」,芭芭拉一天只掙360元也「不可思議」。她認為造成這種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他們沒有足夠的教育背景和能力」。

兩人爭論起來。突然,芭芭拉想到了一個主意。紙上談兵是沒用的。對她來說,親眼看看「低收入者」的生活更好。就這樣,芭芭拉挑了幾個美國貧民窟,收拾好簡單的行李出發了。

首先,芭芭拉花了500美元租了一間沒有床、只有床墊的小房子,但是房子很乾淨,離市中心45分鐘車程。放下行李後,芭芭拉跑到勞動力市場找工作。幸運的是,她很快就任了餐廳接待崗,從下午2點到晚上10點,總共8個小時,每小時工資2.43美元。

當時,芭芭拉只有1300美元起家,花500美元租房子,付500美元抵押,花100美元買食物和基本生活用品。芭芭拉全身只有200美元。一想到以後每天開車上班的燃料費,她就很苦惱。

但她堅持。第一個月,她賺了1039美元,其中517美元用於日常開支。下個月的房租付了500美元。辛苦一個月後,芭芭拉只剩下22美元。為了繼續體驗底層生活,芭芭拉開始做兩份工作。

她白天在一家連鎖餐廳工作,下午趕去這家餐廳。她沒有時間喝水。三天後,芭芭拉需要服用止痛藥才能繼續工作。她的身體很快就垮了,但她沒錢看醫生!沒有辦法。芭芭拉辭職了。

後來,她去了緬因州的貧民窟,發現公寓的最低租金是1000美元。她根本住不起。她每周只能進120元的汽車旅館(非常危險)。她做了一到五個星期的女傭。她在周末兩天照顧老年痴呆症患者。芭芭拉跪下打掃地板,清理老人的糞便是很常見的。芭芭拉覺得她將無法養活自己,她有頭髮,她沒有多少錢後,她的工資。

後來,她換了好幾份工作,但沒有足夠的工資來維持她的「生活」(指看病的錢),芭芭拉遭受了很多歧視和羞辱,老闆覺得她有「臭味」。這個芭芭拉,以為自己有學位和能力,肯定會從底層脫穎而出,崩潰了。自從她來到這裡,她就沒有一天讀書了。她知道她不能領先。

於是芭芭拉回到了寬敞明亮的家,回到了原來的工作崗位。那時,她覺得自己的呼吸更順暢了。所有過去的記憶都是生動的。芭芭拉寫了這本書「我的生活在底層」,並告訴那些不了解底層社會的人她的經歷。

「人若喝水,便知冷暖」,沒有親身體驗過的人,不具備隨意評論他人的資格。

相關焦點

  • 女博士和億萬富豪體驗貧民生活後都說窮不是懶,勤快也不能脫貧?
    經過喬裝打扮後,女博士變成了一個離異、沒有工作、沒有收入的廉價勞動力。對於即將開始的貧窮生活,女博士格外自信:「只要自己足夠優秀、足夠努力,人就能夠從底層爬出,不會像其他人那般永遠四腳朝天、永遠捉襟見肘。」
  • | 貧窮體驗的能與不能
    在我想要說些什麼之前,她就已經離開了。到了我 18 歲時,我創立了一個為基貝拉居民提供教育、健康和經濟服務的組織。當時,一位希臘來的女性紀錄片導演正在參觀我的工作內容。當我們穿過穿過街道時,我們經過了一位公然便溺的老人。那個女人拿出她的攝影機,然後跟她的助手說:「喔,你快看看這個。」奧德德的故事在當時帶來了眾多迴響,也讓許多人開始注意到「貧窮旅遊」的議題。
  • 不要感謝貧窮:女孩考上廈門大學,卻因貧窮無法入學
    目前,父親看到女兒可能因家庭貧困無法步入大學,於是向當地媒體求助。看到這個事情時,我不禁想起前不久一則刷爆了朋友圈的新聞。這個新聞的主人公也是一名剛參加高考的女孩,也同樣來自貧困的家庭,也同樣考上了很好的大學。
  • 在美國做窮人是一種什麼體驗,一個美國底層白人女人的親身經歷
    2020年的美國,似乎非常的魔幻。人們很難理解美國怎麼會連幾個月的隔離都堅持不住,底層白人的生活如此會如此窘迫。也許看了《女傭的故事》這本書,就能理解美國每年福利支出高達5000億的情況下,底層窮人的生活為何還是這麼掙扎。為什麼一個努力的人無法憑勤勞的雙手脫貧致富。
  • 《寄生蟲》:人為什麼貧窮?光為了生活就已經精疲力盡了
    結合起初金爸爸啃著過期麵包的鏡頭,可知他們連飯都吃不起。而有錢人呢,多頌(樸家小兒子)喜歡吃炸醬烏龍麵,玩的玩具都是從美國網站購買的,傭人阿姨每天定時給他們送上不同口味的水果。貧窮人總比富人承擔的風險要多得多,失去一份工作、生一場病、一個錯誤的決定,就能讓他們背負上無法承擔的後果。
  • 貧窮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之前網絡上有一句流行語,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但細想一下。貧窮,真的可以限制自己的想像力。在許多人眼中,造成貧窮的原因無非就是懶惰,不想努力。做了一個月的服務員,除掉生活必需開銷後,她最終口袋裡只剩了22美元。22美元能做什麼?也不過是吃幾個漢堡罷了,就連生病做個檢查的錢都不夠。服務員的工作,讓一直生活在高層的她發現,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很多不公平。
  • 畢業第一份工作沒選好,一年換了3份工作
    賺了些錢無處可花,沒有人可以交流玩耍,習慣了大城市的生活,無法適用這份安逸。現在最擔心的是消耗青春,在這做人比做事更重要,自己沒有人脈資源,晉升無望,將來回到廣州,可能毫無競爭力,現在一直在伺機跳槽。
  • 美國一男子患有恐音症,無法忍受咀嚼聲,4年不和家人說話
    咀嚼聲,清喉聲,按原子筆的聲音等日常生活中瑣碎的雜音,在一般人耳中可能就只是稀疏平常的小事,但對於恐因症患者而言,嚴重時可能造成生活上的不便。美國聖地牙哥一名男子墨菲因恐因症而無法忍受家人的咀嚼聲,已有4年的時間,沒和家人說過一句話。
  • 南京大學女博士跳樓身亡,校園自發默哀,知情人:疑遭導師針對學業壓力大
    9月19日,一名南京大學在讀女博士在宿舍跳樓自殺。9月20日晚,南京大學的學生自發來到事發地點進行悼念活動。知情人士透露,該女生已是博士第四年,中期考核已過,但在科研上受到了導師的壓迫和針對。博士的生存現狀有多難?博士生的壓力有多大?又有多少博士生因無法忍受巨大的壓力,而走上了極端的道路?每一個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
  • 當貧窮被浪漫化:去貧民窟旅行,體驗或休閒,獵奇或獵豔
    她和我們一起做同樣的事情,可以把這一切當作新鮮刺激的體驗,但卻無需承受真正貧窮的生活,也不需體會無法控制卻又無處可逃的絕望——而這,才是我們這些「普通人」生活的現實。這首歌發行於1995年,是Pulp樂隊第五張專輯《不同階級》(Different Class)的第三首。其流行讓這隻沉寂十年的樂隊迅速走紅。
  • 我在底層體驗生活,他們在底層忍受人生(一)
    我是美國《時代雜誌》專欄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一次在和《哈潑》雜誌編輯聊到貧窮問題的時候,我的一句「無心之失」讓我開啟了一段特殊的人生經歷——拋開之前的社會關係和資源去底層感受勞動和生存。目的是為了寫一些關於大眾文化和現狀的文章,「比如說,那些缺乏專業能力的人,到底是怎麼靠微薄的薪水來生活?」於是年近60的我進入這些我並不陌生的社會底層,真實地記錄下我的所見所聞所想。
  • 面對有錢父母「認親」,女博士毅然選擇貧窮養父
    但是,家裡多了一個孩子,自然生活壓力也大了,所以肖崇陽必須要更加努力的工作。但令人意外的是,在90年8月份,因企業制改革,肖崇陽被迫下崗了,為了維持生活,也為了女兒的成長。這個工作非常辛苦,需要每天早晨6:00不到就起床,然後蹬著三輪車去六七公裡外的煤氣站灌氣。將煤氣送到地點以後,他還要爬這高樓,扛著煤氣罐去送貨。其實,肖崇陽的身體也不是很好,每一次上下樓一趟都要喘息好幾分鐘。但肖崇陽卻並不後悔,因為他有一個溫暖的家,還有一個等著他回家的女兒。
  • 那個2年換了10份工作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她在一個大學學了四年金融專業,最後卻沒有選擇和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畢業兩年,她連續換了10份工作,每一次換工作她都覺得自己做的決定是正確的。她在網際網路公司、廣告公司、創業公司、銷售公司、策劃公司、公關公司、物流公司都做過。可以說已經接觸了各行各業的工作,但是沒有一份工作讓她穩定下來。
  • 不想工作了怎麼破?我的Gap親身體驗經歷
    「Gap Year」一詞源自西方,譯為間隔年或者空檔年,初指剛獲得學位的年輕人選擇不立馬進入社會,而是選擇做一次長期的旅行,幫助年輕人在進入社會之前,更好地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增加對自我的了解,從而讓年輕人能夠找到真正想要的工作。
  • 女博士寢室內燒炭自殺,導師當她是工具人
    她的父親曾經也試圖改變過家裡的生活條件,為了給孩子們一個好的生活,父親借了不少的錢開了一個養雞場,但是現實永遠不如想像美好。因為父親的文化水平太低,不懂得怎麼應對雞瘟,才過去兩年養雞場就倒閉了,這讓她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 無法忍受被困官邸,靠餵鴕鳥消磨時間
    他表示無法忍受自我隔離在總統官邸。巴西總統博索納羅據外媒7月15日報導,現年65歲的博索納羅屬於新冠肺炎高危人群,他將繼續被隔離在首都巴西利亞的官邸,通過視頻進行會議工作。這位極右翼總統因多次藐視為遏制病毒傳播而實施的封鎖措施而在巴西引發巨大爭議,一周前首次檢測呈陽性。
  • 三種貧富交換真人秀,貧窮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窮富翁大作戰》,結構性貧窮之思 這檔綜藝誕生於2009年,由香港電臺製作。節目組找來一眾富豪名流,沒收信用卡和現金,把這群富豪扔到城市貧民窟中,讓他們體驗4-7天的貧民生活。
  • 一方因病無法發生性關係,是忍受還是離婚?
    夫妻之間,除正常家庭生活外,「夫妻生活」儼然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這源自於動物本能,即使是人類這個高級族群。婚後,若一方因身體原因而無法發生性關係,另一方是忍受還是離婚,其享有何種權利?應如何行使?
  • 貧窮遇上家暴:男友月入兩千,不堪忍受碎碎念,多次毆打懷孕女友
    財富的積累速度無法超過物質期望值,愛情將難以存活男友江韓和女友木萍此前一直都租住在東莞的出租房中,尤其是男友工作的特殊性,收入水平大起大跌,工作沒有成果的時候就只能靠拿兩千的底薪,而這兩千的基本工資成了兩個人生活的唯一來源,窘迫的生活導致女友將怨氣全部撒向了男友,頻頻指責男友好吃懶做,不求上進。
  • 復旦女博士,當代學術圈妲己
    看起來如此重視事業和家庭的人為何無心無力從事任何工作和生活?被曝出來的這兩條朋友圈貌似給出了原因和這位叫李敏的女博士相戀三年後又被背叛,為了她得罪全世界,不僅工作上傾盡所有,連生活上都照顧的無微不至...這是當事人的相關資料,年紀輕輕的醫學博士,多次在SCI雜誌上發表論文,被業界公認是科研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