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薇
1月12日,「首屆中國電子製程技術創新高峰論壇」上,原創維董事局主席王殿甫高調現身,而他此時的新身份是深圳市新亞電子製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新亞是誰?
這或許是一個從最簡單的鉗子、儀表等電子工具生產到代理上百個品牌、提供整個電子生產供應鏈服務直至融資上市的故事。
新亞電子的前身是深圳市新力達工具有限公司,1989年成立,起初只是電子工具、儀器、輔料的一個生產廠商。兩年後,新力達開始代理同行業世界各大名牌產品。到了1996年,新力達在美國塞班島成立百貨公司,專營日用品的出口貿易,這個過程中,它開始投身電子製程產業。2007年,新力達將旗下公司新亞工具連鎖店更名為新亞電子製程股份有限公司,同時從事電子製程產品的進出口業務。
所謂電子製程,是指電子產品的生產製造工藝流程,亦即在企業生產電子產品的過程中,為企業提供電子化工、靜電淨化、儀器儀表等電子設備,也提供焊接、粘接、粘貼、緊固、潤滑等技術諮詢服務。
憑藉收取解決方案的諮詢費用這個途徑,電子製程提供商為其生產或代理的產品找到了巨大的渠道。據了解,2006年國內電子製造產業年產值達到5.5萬億元人民幣。
新亞電子擁有員工20000人,在電子生產製造各個領域擁有豐富經驗。據了解,IBM、三星電子、飛利浦、佳能、DELL、諾基亞、偉創力集團、賽意法半導體、長城股份、TCL集團、創維集團、華為、中興通訊、富士康、聯想等企業都為新亞的客戶,同時,這些客戶所組成的關係網也成為新亞所代理的上遊產品的重要渠道。
「公司80%的收入均來自世界500強企業。」新力達集團董事長、新亞電子總經理許偉明表示。根據新亞電子母公司新力達集團公開資料顯示,新力達集團總資產已達50多億元、年銷售收入15多億元,其中,電子製程產品生產與銷售十多年來一直持續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
緣何加盟?
2007年,在新亞電子總經理許偉明的邀請下,王殿甫出任新亞電子董事長一職。不久,中文流利的美國人斐德安出任新亞電子執行副總經理,而此前他的身份是美國偉創立公司全球供應鏈總監。斐德安說:「除了多年在製造業的經驗外,我也是用英文與國外客戶溝通的公關角色。」
據了解,新亞電子將選擇在2008年上市,目前正處於籌備上市的緘默期當中。據記者了解,上市地點為深圳交易所。
王殿甫為何以72歲的年紀加盟一家並不知名的公司?「我要把電子製程技術做成一個平臺,把電子製程技術推廣到每個企業,打造世界級的中國電子產品品牌。」王殿甫說,我要掀動一場電子製程的革命,一定要造成風在吼、馬在嘯、黃河在咆哮的氣勢。」
幾十年來,王殿甫在電子工業領域廣結善緣,編起一張上達政府高官,下達產業同行的龐大網絡。1月12日論壇當天,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局局長李連仲、信息產業部經濟體制改革與經濟運行司副司長王秉科、原中共深圳市委書記厲有為、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於忠厚、國務院參事郎志正等涉及電子行業的高級官員悉數到場。目前,王殿甫正與深圳市福田區區長李平溝通,擬在深圳建立一個電子製程產業研究中心。同時,王秉科也表示預計在深圳建立國家級電子製程產業示範基地,實現產業創新集群化發展。
據稱,在創維期間,王殿甫寫信給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希望國家為TFT-LCD產業投入資金。「我在創維時呼籲國家投資20億美元購買完整的第7代TFT-LCD生產線和技術,結果幾年都沒有結果,聚龍光電也已流產。現在我發現即使國家的投資到位,依靠國內目前的電子製程技術,也難以建立完整的液晶產業鏈,從這個角度來看,電子製程工藝才是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性工程。」王殿甫說,「用東北話來說,就是我有這個癮,我沒有退休年齡。」
在他看來,目前全球製造水平最高的依然是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中國大陸製造要想真正打造「卓越製造」的品牌,就必須依靠電子製程行業的發展。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畢克允表示,通過大量應用案例效果綜合評估,發現電子製程的應用能使電子信息製造業生產效率提高20%、生產成本降低10%、工藝品質引起的質量事故減少95%。
賽迪顧問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數十萬家電子製造企業中採用了科學電子製程的不足5%,中小企業更是普遍缺席電子製程。據了解,目前國內電子製程產業的潛在市場容量保守估計有數千億元以上。而我國電子製程行業2007年的年規模只有100多億元,新亞、東方集成、華侖等行業前三的企業規模也只有10億-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