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檢察院撤回認罪認罰具結書:匯報後認為量刑偏輕

2020-09-10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謝寅宗 實習生 畢雨夢

金水區檢察院。 資料圖

律師劉長9月8日在河南鄭州辦案時遭遇蹊蹺,其當事人蘆雲超在審查起訴階段籤署認罪認罰具結書,但檢方一審開庭時卻單方面撤回認罪認罰具結書,理由是「將被告人的刑期匯報後認為被告人的刑期偏輕」。

對於單方面撤回蘆雲超認罪認罰具結書一事,9月9日,金水區檢察院政治部一男性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政治部不辦案,案件的情況和撤回的原因政治部也不了解,具體得問承辦人,而且,因為案件具有保密性,政治部不能干預案件也不能過問。

多名律師、法學界專家告訴澎湃新聞,檢察院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籤訂認罪認罰具結書後,具結書所載明的量刑建議,應當視為司法機關對當事人認罪認罰的一種承諾,不得隨意撤回,檢察機關不能因歸咎於自己一方量刑建議輕的原因,讓被告人承擔不利後果,否則將違背法理,也影響司法機關的公信力。

「匯報後認為被告人的刑期偏輕」

距最高人民檢察院與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9月4日、5日聯合舉辦的「國家治理現代化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研討會」結束僅3天,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劉長9月8日在鄭州辦案時,就遭遇檢察院單方撤回認罪認罰具結書的蹊蹺事件。

劉長的二審當事人蘆雲超,原系河南南浦化工有限公司員工,2019年8月23日被鄭州市公安局未來路分局刑事拘留,後移送鄭州市金水區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劉長告訴澎湃新聞,他9月8日下午會見蘆雲超時得知,2019年12月,該案審查起訴階段,金水區檢察院的檢察官曾讓蘆雲超認罪認罰。蘆雲超在鄭州市第三看守所值班律師見證下,和檢方籤訂認罪認罰具結書。在該具結書中,檢察院承諾給蘆雲超的量刑建議為一年半到兩年。然而,公訴人開庭時卻撤銷了該認罪認罰。

澎湃新聞獲得的一份庭審筆錄顯示,該案一審時,法庭曾詢問蘆雲超:「你對起訴書指控你的犯罪事實有無異議?」

蘆雲超回答說,「我認罪,在審查起訴階段已經籤訂認罪認罰具結書。」

法庭隨即詢問公訴人,「是否對被告人進行訊問。」

公訴人回答法庭稱,「關於蘆雲超籤訂認罪認罰具結書,是其籤訂具結書以後,我們將被告人的刑期匯報後認為被告人的刑期偏輕,故沒有隨卷移送認罪認罰具結書」。

庭審筆錄顯示,由於檢方單方撤回了蘆雲超的認罪認罰具結書,蘆雲超及其一審辯護律師在後續的庭審中做了無罪辯護,在未新增犯罪事實的情況下,今年7月29日,涉嫌尋釁滋事罪的蘆雲超被金水區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蘆雲超不服,向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目前該案尚在二審審理中。

「一審檢方單方面撤回認罪認罰具結書,是典型的程序違法。」劉長認為,從證據的角度而言,認罪認罰具結書是一份可能證明當事人罪輕的證據,公訴機關單方撤回,實質上是隱匿對被告人有利的證據;從程序而言,認罪認罰具結書一經籤訂,即對控辯雙方具有約束力,檢方單方面撕毀,不僅於法無據,而且嚴重悖離了國家設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立法精神。

研究認罪認罰制度的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國家法律援助研究院院長吳宏耀和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郭爍告訴澎湃新聞,此前,他們均從未聽說過國內有檢方單方面撤回認罪認罰具結書的案例。

澎湃新聞檢索中國裁判文書網和相關數據發現,國內也從無檢方單方面撤回認罪認罰具結書的裁判文書和公開報導。

對於單方面撤回蘆雲超認罪認罰具結書一事,9月9日,金水區檢察院政治部一男性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表示,政治部不辦案,案件的情況和撤回的原因政治部也不了解,具體得問承辦人,而且,因為案件具有保密性,政治部不能干預案件也不能過問。

專家稱雖無明文規定,但檢方單方撤回違背法理

研究認罪認罰制度的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吳宏耀認為,認罪認罰是2018年《刑訴法》修正後產生的新制度,目前法律上雖然沒有明文規定檢察機關是否有權單方面撤回,但「單方撤回」明顯違背認罪認罰制度設計的法理和基本要求,「《民法典》時代,應當更講究誠信原則、契約精神」。

吳宏耀表示,檢察機關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籤訂的具結書,是對雙方具有約束力的法律文書。「檢察機關提出量刑建議、程序選擇,它代表了一種國家信譽、國家的司法信賴。認罪認罰具結書一旦籤訂,檢察機關不應該、也不能隨意去改變,除非案件事實發生變化。」

吳宏耀介紹,學術界基本達成共識,檢察機關在認罪認罰中達成的量刑建議,不是檢察機關一家的意見,體現了控辯雙方協商一致的結果。如果檢方單方撤回,量刑協商就沒意義。

吳宏耀說,檢察機關提出量刑建議,本身就應當是慎重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檢察機關不能因歸咎於自己一方的原因,讓被告人承擔不利後果。被告人籤署認罪認罰具結書,它就對司法機關形成一種信賴,它是司法公信力的問題,即使檢察機關量刑過輕,也不能隨意撤回。事實上,學界也普遍認為,究竟量刑是輕是重,最終應由法官說了算。檢察機關僅是量刑建議權,不是最終的量刑裁定權,檢察官不能代表法院去作出判斷。

2020年9月4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審委會原專職委員、中國法學會案例法學研究會會長胡云騰在「國家治理現代化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研討會」上也表示,認罪認罰案件的量刑建議不是檢察機關單方面的意志,而是控辯雙方達成的合意,一定程度上還反映了被害人的訴願,是我國刑事司法尊重、保障人權和文明進步的重要表現形式。

胡云騰建議,檢察機關提出量刑建議要講明事實之理、法律之理、程序之理,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辦案環節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郭爍向澎湃新聞表示,針對同一公訴事實,在沒有新增犯罪事實和證據的情況上,僅因領導認為當事檢察官量刑輕就撤回認罪認罰具結書,是絕對不允許的,也是違背法治精神和契約原則的。

郭爍說,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確實帶有很大的「合意」「合作」色彩,但本質仍是國家機器在行使刑事追訴權。加之被追訴方仍處於「絕對弱勢」地位,如果再賦予追訴方以反悔權,那將很容易使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淪為誘供或強迫自白的工具。此外,允許追訴機關反悔也不利於我國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只會削弱司法權威。

責任編輯:崔烜

校對:丁曉

相關焦點

  • 控方能否隨意「撤回」認罪認罰具結書?
    據澎湃新聞2020年9月10日報導,律師劉長9月8日在河南鄭州辦案時遭遇蹊蹺,其當事人蘆雲超在審查起訴階段籤署認罪認罰具結書,但檢方一審開庭時卻單方面撤回認罪認罰具結書,理由是「將被告人的刑期匯報後認為被告人的刑期偏輕」。
  • 辯護人作無罪辯護,認罪認罰具結書的效力是否受影響
    >被告人陳某在涉嫌尋釁滋事罪一案中認罪認罰並在值班律師參與下簽署具結書。法院在以簡易程序審理該案過程中,被告人陳某委託的辯護人提出案件事實不清,理解和適用法律錯誤,認為被告人不構成尋釁滋事罪。故法院將該案轉化為普通程序進行審理。在適用普通程序進行審理的過程中,被告人陳某始終認罪認罰,但被告人陳某的辯護人作無罪辯護,公訴機關因為被告人辯護人的無罪辯護而當庭撤回認罪認罰具結書中載明的量刑建議而重新作出更重的量刑建議。
  • 認罪認罰案件中辯護人作無罪辯護的不影響具結書效力
    在適用普通程序進行審理的過程中,被告人陳某始終認罪認罰,但被告人陳某的辯護人作無罪辯護,公訴機關因為被告人辯護人的無罪辯護而當庭撤回認罪認罰具結書中載明的量刑建議而重新作出更重的量刑建議。此種情形下,被告人原來籤署的認罪認罰具結書中的量刑建議是否有效?
  • 兩高三部:嫌疑人應在律師在場情況下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
    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需要籤署認罪認罰具結書:(一)犯罪嫌疑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辯護人對未成年人認罪認罰有異議的;(三)其他不需要籤署認罪認罰具結書的情形。
  • 論認罪認罰及量刑建議精準化
    對此判決,被告人以自己存在認罪認罰情節,法院應當採納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為由,提出上訴。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經過二審審理,認為上訴人「籤署了認罪認罰具結書」,檢察機關提出了一年三個月的量刑建議,「對該量刑建議一審法院並未向人民檢察院提出調整量刑建議的通知,一審法院非因法定原因而不採納檢察機關的該量刑建議不妥」,改判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
  • 律師提出無罪或罪輕辯護意見,能否據此撤銷認罪認罰具結書?
    在庭審過程中,公訴人當庭發表公訴詞認為,本案是認罪認罰案件,被告人與本案辯護律師在場情況下,在閩侯縣人民檢察院籤署認罪認罰具結書,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均同意量刑建議一年以上一年七個月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被告人雖然認罪認罰,但辯護人做無罪辯護,違反了認罪認罰具結書約定,撤回原來的量刑建議。
  • 晴隆縣檢察院:被告人認罪認罰又反悔 二審改判加重量刑
    認罪認罰從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對於指控犯罪事實沒有異議,同意檢察機關的量刑意見並籤署具結書的案件,可以依法從寬處理。被告人籤署認罪認罰具結書,法院從寬處理後,抱著「上訴不加刑」「反正大不了維持」的想法反悔上訴......
  • 認罪認罰從寬程序解釋和適用中的若干問題
    ;一審判決作出後被告人上訴,程序上如何處理;認罪認罰具結書是否可以在本案或他案中作為證據使用。同法第176條第2款又規定:「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就主刑、附加刑、是否適用緩刑等提出量刑建議,並隨案移送認罪認罰具結書等材料。」根據上述法條之規定,認罪認罰從寬程序得以啟動和適用的前提是檢察官在審查起訴階段與被追訴人就量刑建議達成合意,並由被追訴人籤署認罪認罰具結書。
  • 最高檢:確保犯罪嫌疑人在自願認罪認罰基礎上簽署具結書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上述意見針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範圍和條件、從寬幅度、量刑建議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明確人民檢察院應加強對偵查階段認罰自願性、合法性的審查,確保犯罪嫌疑人在自願認罪認罰的基礎上簽署具結書。在量刑建議方面,意見明確,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量刑建議明顯不當,或者被告人、辯護人對量刑建議提出異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調整量刑建議。
  • 陳瑞華、熊秋紅、汪海燕論認罪認罰及量刑建議精準化
    對此判決,被告人以自己存在認罪認罰情節,法院應當採納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為由,提出上訴。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經過二審審理,認為上訴人「籤署了認罪認罰具結書」,檢察機關提出了一年三個月的量刑建議,「對該量刑建議一審法院並未向人民檢察院提出調整量刑建議的通知,一審法院非因法定原因而不採納檢察機關的該量刑建議不妥」,改判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
  • 認罪認罰後無理由上訴 自食惡果獲加刑
    近日,荊門市檢察院支持鍾祥市檢察院抗訴的一起認罪認罰後又上訴案件獲法院改判,被告人終審判決刑期增加六個月。鍾祥市檢察院審查起訴期間,被告人薛某某拒不認罪認罰,而被告人王某某認罪認罰,並在其辯護人的見證下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薛某某不認罪認罰,該院建議以開設賭場罪對其在有期徒刑四年至五年幅度內量刑,並處罰金;王某某認罪認罰應從寬處理,該院建議以開設賭場罪對其在有期徒刑三年至三年六個月幅度內量刑,並處罰金。
  • 認罪認罰具結書能在線籤了
    本報訊(記者蔡俊傑 通訊員蔣健芳 袁晴)「夏律師您好,我是馬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案的承辦檢察官,現在馬某將籤署《認罪認罰具結書》,請您見證。」近日,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檢察院檢察官通過「鄞檢e站」小程序,在「案件空間」內和辯護律師、犯罪嫌疑人進行多方視頻,在確認相關信息後,犯罪嫌疑人在線籤署了《認罪認罰具結書》,律師則在線做了見證。
  • 認罪認罰後反悔的評價與處理丨刑事訴訟規則解讀
    對認罪認罰案件,對人民法院採納檢察機關量刑建議對被告人依法從寬處罰後,人民檢察院發現案件認定事實、採信證據等方面確有錯誤,或者人民法院改變檢察機關量刑建議確有錯誤的,應當依法提出抗訴,這也是刑事訴訟法的明確要求。  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認罪認罰後又反悔應當如何處理,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中不得不面對的「特殊的制度困擾」。
  • 蕪湖市鳩江區人民檢察院 抗訴一起被告人認罪認罰後上訴案件 被告人二審被加重刑期
    2019年7月底,蕪湖市鳩江區人民檢察院(下稱鳩江區院)依法對張嘯翔、肖志強等23被告人涉嫌詐騙的犯罪集團案件提起公訴,法院審理期間,其中21名被告人自願籤署了認罪認罰具結書。同年12月蕪湖市鳩江區人民法院對該詐騙犯罪集團中23名被告人依法作出十年十一個月至拘役六個月不等刑期的有罪判決。
  • 「認罪認罰從寬」具體操作手冊、文書格式(供參考)
    值班檢察官認為異議有理的,應噹噹即聯繫案件承辦檢察官,徵得其同意後可當場變更量刑建議;認為異議無理或者案件承辦檢察官不同意變更的,應噹噹場向犯罪嫌疑人解釋量刑依據,犯罪嫌疑人在清楚量刑依據後仍然對量刑有意見的,終止認罪認罰從寬具結程序,由看守所監管人員將其帶離工作區。
  • 認罪認罰抗訴後,被告人撤回上訴的,要不要也撤回抗訴?
    認罪認罰之後又上訴的,抗訴的原因主要就是被告人反悔表明其不再認罰,需要恢復不從寬的量刑狀態。但是一旦抗訴之後,被告人就撤回抗訴上訴了,很多人就猶豫了,是不是也跟著撤回抗訴?主要理由就是撤回上訴至少表明對之前的反悔後悔了,也就是沒有那麼反悔了,這個不再從寬的抗訴態度是否還要堅持,是不是應該見好就收。
  • 醴陵市檢察院首次舉行認罪認罰案量刑建議公開聽證會
    紅網時刻10月6日訊(記者 鄭濤 通訊員 唐芳)日前,醴陵市人民檢察院在全新上線的沉浸式檢察聽證室內,就鍾某某涉嫌非法儲存爆炸物罪舉行公開聽證會,首次對認罪認罰案是否向法院建議適用緩刑進行聽證。醴陵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黃曉軍主持聽證會。
  •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擬入法 哪些人不需要籤署具結書引關注 |政解
    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刑訴法修正草案時,一些委員認為,草案中關於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兩個規定,即哪些人不需要籤署認罪認罰具結書的規定,以及認罪認罰案件審判與檢察院罪名和量刑建議之間的關係,值得商榷。
  • 法院報 | 認罪認罰量刑建議的問題在哪裡
    律師提出無罪或罪輕辯護意見,能否據此撤銷認罪認罰具結書8.被告人未能預交罰金還屬於「認罪認罰」嗎?9.認罪認罰程序如何適用,聽聽文件起草人怎麼說!10.檢察院對一審不適用認罪認罰程序抗訴,二審裁定駁回隨著我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確立,檢察機關量刑建議的重要性日益彰顯。在認罪認罰從寬程序視域內,量刑建議不再是檢察機關基於控方立場提出的一項量刑主張,而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檢察機關協商之後的有效成果,成為牽動認罪認罰從寬程序有效運行的關鍵環節。
  • 認罪認罰從寬,在上海律師中引起何種熱議?
    法官對案件的評判標準不會因為認罪認罰制度產生變化,從法律規範上看,法官做最後的決定仍然遵循罪責刑相一致的原則,不會因被告人認罪認罰就對其免責或者改變案件的定性。對被告人而言,籤署認罪認罰具結書就等於放棄了一定的訴訟權利。如果庭審結束,法官認為量刑建議不能適用,也不會再恢復被告人放棄的訴訟權利,這就是問題所在。暫不論恢復訴訟權利是否有意義,被告人至少因認罪認罰未曾在法庭上就量刑發表過任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