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收藏民俗成館 讓記憶流傳

2020-12-19 網信寧河

津濱網訊 2月7日,天津市委網信辦組織開展的2018年「新時代、新夢想」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集中採訪活動,來到寧河區俵口鎮興家坨村,這裡的興家民俗博物館讓隨行記者讚嘆不已。

據介紹,該館佔地面積3500多平方米,由興坨村村民馬振得於2015年投資400萬元建成。館內設有「七室」「四基地」。「七室」分別是農耕文化展室、民俗用品生活用品展室、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展室、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展室、圖書閱覽室、漢族婚俗文化體驗室、中小學國學傳統文化教育綜合展室。

該館以傳統中式建築風格為一體,古香古色,飽含歷史感和年代感。據悉,這是馬振得特意找設計公司設計的。上到屋頂的青磚、青瓦,下到板門、木框等無一不是他精心挑選的。

能將這些歷史塵封的記憶重現在世人面前,就是馬振得最大的心願。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懂得歷史,興家民俗博物館專門打造了教育基地,供遊客免費參觀。

此外,該館還是天津市百名民間藝術家創作基地、天津市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微電影拍攝基地、中式婚禮微電影拍攝基地、中小學幼兒園親子教育課外實踐體驗基地。

如今,馬振得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想把當地民間藝人匯集到一起,開闢一個民間藝術創作基地。沒想到,此想法一出,當地許多民間藝術家拍手稱快,紛紛表示願意入駐創作基地。

目前,首批進駐創作基地的民間藝術家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和民俗藝術的從業者,其範圍涵蓋了書法、年畫、剪紙、泥塑、葫蘆製作、宮燈製作、毛猴製作等十餘個門類。

馬振得表示,把寧河區的民俗藝術發揚光大是他畢生的願望,而收藏這些民俗用具則是他畢生的愛好,也是他唯一的愛好。

「願這些記憶流傳於世、永放光芒!」馬振得說。(記者 王珩)

相關焦點

  • 【網絡媒體走轉改】刷屏近兩個月的"網絡媒體走轉改"究竟是個什麼梗?
    【網絡媒體走轉改】刷屏近兩個月的"網絡媒體走轉改"究竟是個什麼梗? 原標題:   【網絡媒體走轉改】刷屏近兩個月的"網絡媒體走轉改"究竟是個什麼梗?
  • 【網絡媒體走轉改】屈貴全:挖掘平凡生活中的動人故事
    華聲在線1月13日訊 在1月13日舉行的2017年網絡媒體「走轉改」湖南啟動儀式暨「溫暖中國(湖南)」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啟動儀式上,湖南省委網信辦副主任屈貴全作了講話。以下是講話稿全文: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媒體朋友: 大家上午好! 湘潭是偉人故裡、毛主席的家鄉。
  • 【網絡媒體走轉改】水電建設者們在柬埔寨的中國年味兒
    【網絡媒體走轉改】水電建設者們在柬埔寨的中國年味兒發稿時間:2017-02-06 14:55:00 來源: 西安網 原標題:【網絡媒體走轉改】水電建設者們在柬埔寨的中國年味兒責任編輯:李永鵬
  • 傳承記憶,打造鄉風特色民俗館
    60年代的土房、70、80年代的磚房到現在的富民安居房讓人感嘆時代的變遷;獨輪車、收割機、東方紅拖拉機喚起昔日的記憶;正在建造中的八卦陣景區、塔巴饢製作場、木柵欄又激發觀者無限好奇……民俗館的展覽設計獨具匠心又彰顯了地方特色,相關部門與老一輩人積極交流探討,謀劃著如何能更好地以時代變遷為背景、以群眾生產生活為模型、以實物為線索,以小見大,重現了昔日的人文風貌,傳承歷史,保留根脈。
  • 【網絡媒體走轉改】杭州東站:一位值班站長的熱情與快樂
    1月13日,春運首日,新華網浙江頻道走轉改小組來到浙江杭州東站,圍繞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主題展開調研活動。早上6點40分,當新華網記者來到杭州東站地下一處取票機的大廳時,這裡已經人山人海,大家都排著隊,自助買票、取票了。隨後,記者在進口大廳趙紅衛服務臺旁,採訪了一位基層工作人員。
  • 刷屏近兩個月的「網絡媒體走轉改」究竟是個什麼梗?
    自八月底以來,一大波標題含有「網絡媒體走轉改」字樣的稿件集中刷屏網絡,常見於各大新聞網站、商業網站甚至許多新媒體平臺。內容既有紅軍長徵勝利的光榮歷史,又有長徵沿途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二者巧妙的結合,組成一篇篇既接天線、又接地氣的新聞稿件。  據悉,這是中央網信辦組織的「長徵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
  • 網絡媒體走轉改:快樂「鬧」元宵 溫暖出行路
    網絡媒體走轉改:快樂「鬧」元宵 溫暖出行路時間:2016-02-22 21:02:00來源:中國網作者:何志宇 蔣玥編輯:
  • 網絡媒體走轉改:連家船漁民上岸 脫貧攻堅效果現
    網絡媒體走轉改:連家船漁民上岸 脫貧攻堅效果現 2016-02-13 15:07:28來源:光明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何敏
  • 網絡媒體走轉改:家是一棵樹,過年捋遍根梢枝葉
    網絡媒體走轉改:家是一棵樹,過年捋遍根梢枝葉 2016-02-09 17:37:48揚州民俗專家王虎華說,揚州人,一過臘月二十,家家戶戶便開始忙著蒸饅頭。饅頭都是帶餡的,有青菜肉的、蘿蔔絲肉的、豆沙的、糯米飯的,還有梅乾菜的、馬齒莧的。口味高低,都在各家做餡人的手藝。饅頭要點紅,是小孩子的事。有一個點、兩個點,還有梅花點,紅紅白白的,如同日子浮動在蒸蒸日上的水汽中。  年蒸過後,重要的儀式就是祭祖了,老式揚州人家,中堂下面都擺放著條幾,用來供祖宗。
  • 網絡媒體走轉改:莆田厝頭村讓老人住進了「幸福院」
    2018年02月02日 17:08:20 來源:中新網福建   網絡媒體走轉改系列報導之四  中新網福建新聞2月2日電(黃雪玲)2月2日,在福建省莆田市東莊鎮厝頭村,70歲的蘇玉森和往常一樣
  • 【網絡媒體走轉改】江蘇長電科技:在危機中求生機
    原標題:江蘇長電科技:在危機中求生機 【網絡媒體走轉改·經濟科技領域「彎道超車」典型】 2月的江蘇省江陰市,乍暖還寒,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城東廠區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無塵車間內,工人們正全副武裝操作機器進行著晶片封裝。
  • 【網絡媒體走轉改】晉中平遙民俗年 情暖四海
    春節期間,平遙以「」新春樂平遙、戲曲唱平遙、社火鬧平遙等」為活動的主要板塊,各大客棧也推出民俗活動,如平遙會館推出入住賓客坐花轎,讓賓客回歸當年意境,逗趣樸實的轎夫會讓大家捧腹留戀。洪善驛民俗客棧推出貼春聯、掛福字,吉祥點旺火,四方遊客一起守歲吃年夜餃子。
  • 民俗博物館 如何激活文化記憶
    本報記者 張武明 萬仁輝每個地區的發展都有其獨特的記憶,而民俗博物館正如一個地區的「文化名片」,刻印著一方水土孕育的文化基因。我省文化歷史悠久,民俗文化資源豐富、特色顯著,其中不乏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網絡媒體走轉改】殘疾夫妻妙手仁心排憂解難 暖了鄰裡心
    原標題:【網絡媒體走轉改】殘疾夫妻妙手仁心排憂解難 暖了鄰裡心   姚廣盛為鄰居把脈看病 孫曉川/攝
  • 網絡媒體走轉改|老戲臺上演新潮劇 「潮」味十足
    卓越 攝新華網汕頭1月16日電(卓越)位於汕頭老市區的老媽宮戲臺是汕頭埠最早的行街「鬧市」和最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動場所,承載了老一輩汕頭人的集體記憶。1月16日,「新時代 新夢想」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廣東站)活動媒體團一行來到了修葺一新的老媽宮戲臺,聽潮劇、感受潮汕「非遺」魅力。
  • 說好基層話:新時代「走轉改」的常態化創新
    河南廣播電視臺站位新時代、堅持宗旨,以媒體的自覺和責任擔當,深入一線,創新理念,說好「基層話」,傳播正能量,創作了一批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精品力作,進一步深化了「走轉改」,實踐和創新了新聞傳播理論。
  • 全國網絡媒體消夏長春行第六站——東北師範大學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
    這些都是我們老東北的生活寫照,對於來自全國各地的網絡媒體團成員來說,這些充滿了趣味和神秘感。6月22日下午3時許,我們的媒體團來到位於長春市世紀廣場南側的東北師範大學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穿越時空,到東北民族民俗館尋找關東遺蹟,了解長春人繁衍生息的黑土地上有啥民族風俗。
  • 「網絡媒體走轉改」「我家祖祖輩輩都是做著這一行」
    津雲新聞訊:日前,天津市委網信辦組織全市網絡媒體開展2018年「新時代、新夢想」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集中採訪活動,最後一站回歸傳統民間藝術,走進寧河區,走進東豐臺木版年畫和剪紙的非遺文化中。東豐臺木版年畫寧河區實際上仍有不少傳統民俗藝術保留至今,這裡面就包括被列為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東豐臺木版年畫和寧河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的東豐臺剪紙。它們都出自寧河區東北部的豐臺鎮,這裡與北京的豐臺區遙遙相對,舊時為便於區分人們稱此作「東豐臺」。
  • 【網絡媒體走轉改】「尋找年的味道」 到廈門觀音山看民俗燈光節
    亮燈儀式  廈門網訊(記者 沈偉彬)花燈、民俗歌舞、非遺文化表演……春節臨近,年味漸濃。2月2日,「尋找年的味道」廈門首屆民俗燈光節在觀音山夢幻水世界舉行亮燈儀式並正式對外開放。活動將現代科技與民俗文化燈會相融合,將持續至3月11日,跨越小年、春節、元宵節、婦女節等多個傳統節日,讓市民遊客盡情感受傳統文化的饕餮盛宴。
  • 【網絡媒體走轉改】武山縣城關鎮:「小拖把」擦亮了「致富路」
    網絡媒體走轉改·新春走基層3月1日,張軍強正在自己的廠房裡,按照拖把製造工序有條不紊地忙碌著。(記者韋德佔/攝)每日甘肅網武山訊(記者韋德佔)讓農民致富,路子多種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