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子女之間的關係應該是什麼樣?愛的平衡尺

2020-12-16 新東方網

  Recently my social media account was dominated by a Guangzhou Daily news report titled, "Parents sold house to send only daughter to study abroad, only to be heartbroken when she marries overseas."

  近期我的社交媒體帳戶被廣州日報的一條新聞刷屏,其標題是「父母賣房供獨生女出國留學,女兒嫁老外後不願回國」。

  After reading the news, I could not put it out of my mind for days. The parents in the story remind me of my parents and how selfless they are. They supported my studies in the UK without asking for anything in return. It also makes me think about what a healthy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their children should look like. What pops into my mind is one word: boundaries.

  看完這則新聞後,它縈繞在我的腦海多日。這個故事中的父母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他們是多麼的無私。他們送我去英國留學,不求任何回報。這也讓我思考健康的父母和子女關係應該是什麼樣的。我腦海中蹦出的一個詞是:界線。

  A lack of boundaries is the key problem behind many family issues, including that of the family in the article. The daughter was the center of the whole family and shouldered all the hopes and dreams that her parents wanted for themselves. When she got into a university in the US, her father reportedly said that she "finally made him proud so that he can hold his head high." Sounds pretty familiar, right?

  界線不清是很多家庭矛盾背後的主要問題,包括這個新聞中的一家。女兒是全家的中心,承載著她父母的希望和夢想。當她終於能去美國一所大學就讀時,據報導她的父親說女兒「讓他非常驕傲,他終於可以揚眉吐氣」。這話聽起來那麼熟悉,是吧?

  Many Chinese parents have said something similar to their kids. Deep down in their heart, their child is not an independent and complete individual but something that belongs to them or is even part of them.

  許多中國父母都對他們的孩子說過類似的話。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孩子並非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個體,而是屬於他們的,甚至是他們的一部分。

  To some extent, sending their child to college is like fulfilling a dream for themselves. So, it’s not hard to understand why some parents would expect their child to live their life the way they, the parents, want.

  在某種程度上,送孩子念大學就好像實現他們自己的一個夢想。因此,不難理解一些父母期待孩子過上他們自己想要的那種生活。

  Surely, you would say that every parent loves their kid and wants their company when he or she gets old. I think it is reasonable. Filial piety is a part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 However, it cannot be used as an excuse for people to deny their offspring’s right to choose their own life. That is not love. It’s a form of possession in the guise of love.

  當然,你可能會說,每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老了希望有孩子的陪伴。我覺得這也合乎情理。孝道是中國的傳統。不過,這不能作為一個藉口去否認孩子自主選擇生活的權利。那不是愛,那是在愛的偽裝下的佔有。

  I still remember what my mom said when I asked whether she regretted supporting me on a life journey that takes me further and further away from home.

  我仍然記得,當我問我媽媽她是否後悔支持我的人生旅途離家越來越遠,她的回答。

  She said, "Your happiness and future matter the most. I will be happy for you as long as you are happy yourself."

  她說,「你的幸福和你的未來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生活得開心,我就是幸福的。」

  This is what mature and true love is like, and I’m very grateful and lucky to have it and learn from it.

  這才是成熟的愛,才是真愛。我非常感激、也非常幸運自己能擁有真愛,並能從中學習。

  Children should be more independent too, both economically and mentally. Spending all your parents』 hard-earned money for higher education is not common in Western countries. Young people should try to be more financially independent and help relieve their parents』 burden by applying for scholarships and doing part-time jobs. Academic pursuits should be your own responsibility, not a burden to your family members. Again, the keyword here is boundaries.

  孩子也應當更獨立,無論是經濟上還是心理上。花掉父母辛苦掙來的錢進行高等教育在西方國家並不多見。年輕人應當在經濟上更獨立,通過申請獎學金和做兼職來減輕父母的負擔。學術追求應當是你自己的責任,而不應是你家人的負擔。在此重申,關鍵是界線。

  Also, living far away from home doesn’t mean that you should ignore your paren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ocial system, sons and daughters should take care of their elders and are duty-bound to support their parents by law.

  同樣,生活在離家很遠的地方並不意味著你要忽視你的父母。在中國傳統文化和社會系統裡,兒女應當照顧老人,贍養老人是法定的義務。

  Regular visits and emotional and financial support are the basis for repaying someone who raised you, don’t you think so?

  常回家看看,給予他們心理上和物質上的支持,是對生養你的人最基本的支持,你覺得呢?

(編輯:何瑩瑩)

相關焦點

  • 多子女家庭,父母如何平衡孩子間關係?長大後他們才能和睦親近
    當老大感到父母的愛被奪走後,他的內心就不再平靜,而由此衍生出了什麼,是越來越妒忌、怨恨,還是激發責任心,成為一個更有擔當的人,則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方式。第三種是父母們的美好願望。具體執行中,很容易變成第一種。而當孩子們開始哭鬧時,手忙腳亂的父母們最終會吼出第二種。其實,換個思維模式,非但會更輕鬆,且能更好地平衡子女之間的關係:不對老大提要求,只要求弟弟妹妹們尊重老大。
  • 父母與子女最佳的距離,是一碗湯的距離
    1、合格的父母會給自己和孩子保留邊界感,不替他做所有的決定,不控制他的行為,同時尊重他的隱私。2、健康的父母子女關係,應該有一碗湯的距離,意思是指父母與子女的居住距離不遠不近,煲好一碗湯送過去剛好不涼,既方便探望又保持獨立的空間,這就是邊界感。
  • 解決——父母與子女兩代人之間的衝突
    德博士認為,父母是家庭關係和成員間規則的構建者。而且相對子女來說,父母在家庭中掌握著更多的權利和主動權,因此也要履行關係維護的職責。 世人無不歌頌母愛和父愛的無私、純粹。卻很少有人注意到,很多父母在給予子女愛的同時,又為這份愛添加了一個附加條件——對子女的控制權。我們在這裡探討的「控制權」,是超出父母對子女正常管控和教導之外的束縛和阻礙。
  • 父母與子女更合適的關係是「合作」
    在大多數父母眼中,「懂事」很大程度上代表著「尊重」。但是,事實正好相反,被要求服從不會建立信任。我知道這也許聽起來很奇怪,但是,允許孩子質疑您的權威和要求,實際上是父母和孩子之間關係健康的一種信號,如何與孩子打好關係而不是管理他,讓他心服口服,就需要與他們打成一片,多去親子互動——海底小縱隊手工藝術課,與孩子一起玩一起學,家長陪伴孩子一起做手工,促進父母與孩子的親密關係,讓父母與孩子成為友好的朋友。
  • 第十五節:父母離婚後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是否解除呢?
    夫妻離婚後婚姻關係終止,這種終止只是基於婚姻存在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的消滅,那麼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血親關係是否也終止呢?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條規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夫妻關係和父母子女之間的關係是兩個不同的法律關係,其中夫妻關係是男女雙方按照法定程序登記成立的,基於此夫妻關係也可以按照法定程序解除。
  • 呼籲二胎的背後,別稀釋給大寶的愛!父母做好這些,平衡親子關係
    雖然這也無可厚非,但是有多少家長在這無形中,忽略了對老大的愛。在老大的眼中,原來放在自己身上百分之百的愛被稀釋到了自己的弟弟妹妹身上。這不僅對只有四、五歲的老大來說,是一種傷害,也不利於培養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對二胎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地產生一些不好的影響。不管是大娃,還是二娃,都是小孩子,不能因為二娃的出生,就讓大娃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個小大人。
  • 《父與子》:親子關係是一種什麼關係?父母與子女該如何相處?
    有時候,在處理事情上我們也應該向孩子學習,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問題可能會得到更好地解決。2、《爸爸的好意》父子倆在河邊扔小石子玩,看到爸爸扔得老遠,兒子開心地拍手叫好。在扔了一陣後,父子倆彎著腰找石子,兒子遺憾地說「咦?
  • 王陽明與父親——成年子女與父母最好的關係
    成年後的你與父母的關係如何呢?但是子女成年後是否優秀,是遠在天邊還是守在身邊,這是命運各種機緣巧合促成的局面,並非個人意願可以左右。因此,相對來說,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對父母來說,最重要的是,成年後的子女是否對父母充滿感恩之心,是否還保留了幼年時對父母的敬與愛。
  • 夫妻關係才是家裡的核心關係,與父母和孩子的關係都應該靠後
    在明代的典籍《幼學瓊林·夫婦》中,就有「孤陰則不長,獨陽則不生,故天地配以陰陽」這樣的說法,側面反映出了夫妻關係的重要性。同樣的,德國著名心理治療大師伯特·海靈格在其《家庭系統排列》中也認為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才是核心關係,與孩子的關係,以及與父母的關係都應該靠後。
  • 父母對子女最好的愛,是一碗湯的距離
    《愛的釐米》中,一個是嚴重缺少父愛,一個是母愛過於旺盛,雨晴、清風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代表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相處的兩個極端。其實,這兩種相處模式,都不健康。女兒為兒子的付出,成為了理所當然,父親這樣的偏心,讓女兒一次次的受傷,最後到了和父親脫離父女關係的地步,而兒子也變成了理所當然的啃老一族,經不得一點兒風雨,連養活自己都做不到。同樣是親生孩子,雨晴爸爸真的做得太過分了,如果不是最後他幡然醒悟,做出了改變,就真的失去雨晴這麼好的女兒了。
  • 媽媽不愛我,只打姐姐不打我!家有二胎,如何平衡兩寶之間的關係
    家有二寶的父母,都知道要去平衡對兩個孩子的愛。但是二胎的關係處理不好會導致大寶產生嫉妒心,讓大寶埋下自卑的隱患。從而導致大寶排斥二寶,產生不好的影響。這就需要家長處理好大寶二寶之間的關係,在兄弟姐妹間架起一座橋梁。
  • 「我一切都是為你好」,父母與子女間的情感,到底應該怎麼定位?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是最真誠的,俗話說:「虎毒不食子」,世上很難找到不喜歡自己孩子的人,這是天性使然。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是最真切與最自然的,遠勝過於其他人的感情。尤其是父母,他們希望自己的子女,在未來的人生成長中能超越自己,這是他們最高興的事。看到孩子過得幸福,是最真實的願望。
  • 如何平衡孩子之間的關係?讓我們來探討
    二胎家庭有歡樂也有打鬧,我們該如何平衡好孩子之間的關係,平衡好我們自己心裡那個槓桿其實,打鬧這樣的事情可大可小,就和我們自己的胳膊腿還會相碰,更何況孩子之間呢?比如:當二個孩子一起玩耍時,突然聽見哭聲。假如是小的哭泣,父母第一反應會責備大的,可是,我們有想過老大的感受嗎?會對孩子身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也是我們做父母值得思考的問題!
  • 二胎家庭孩子相愛相殺,父母如何協調孩子之間的關係?
    其實,不管家長如何偏心,歸根結底是想用一方妥協的方式來平衡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最終的目的還是不希望兩個孩子關係不好,那麼家長要怎麼做,才能真正平衡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呢?01、偏心要講究技巧,不要偏心一個傷害一個知乎上有個問題是這樣問的:父母可以偏心到什麼程度,心理傷害有多大?
  • 父母與孩子應當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父母那些沉重的愛
    看了許多中國家庭,感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聯繫過於緊密!父母下意識的付出了很多的愛,並且愛得有些沉重,把一切的一切都給予孩子,而我們的道德要求孩子必須對這些給予回應,回應的重壓把孩子變成了如父輩一般!這種壓力之下孩子要不戰戰兢兢唯唯諾諾的按著被安排的路走下去,回應著那一分沉重的愛意。要不撂挑子不敢,反抗,叛逆,許多的叛逆並不是對他人的不滿,更多的是對這份愛的無所適從!
  • 家庭關係應該怎樣排位?夫妻第一,子女第二,順序不要搞錯
    這位爸爸為了在兒子面前維護妻子的權威和尊嚴,可謂是煞費苦心,這是不讓家庭關係錯位的典範。現實生活中,不少家庭子女不聽父母的教育,父母相互指責,家庭關係矛盾重重,大多是因為父母顛倒了家庭關係的正常順序,導致夫妻關係錯位造成的。
  • 《民法典》關於離婚後父母子女關係、子女撫養及撫養費的負擔
    一離婚後父母子女之間的關係夫妻關係是夫妻雙方按照法律規定形成的婚姻關係,可以因為其符合法律規定而產生,也可以因為雙方的法律行為而解除。但是父母子女之間的關係是基於子女出生的事實而形成的自然血親關係,一旦形成,就無法解除。
  • 如何平衡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需要家長做到這兩點
    如何平衡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需要家長做到這兩點兩個孩子之間的問題是所有父母憂心的事情,生了二胎的不知道如何平衡老大心裡的感覺,沒有生二胎,但是想生二胎的父母,會怕老大吃醋,不敢生。其實想要平衡老大和老二之間的關係,很簡單,只要做到這兩點就可以。
  • 結婚收的份子錢,父母應該返給子女嗎?
    結婚收的份子錢,父母應該返給子女嗎?前言:在舉行婚禮時,有很多新人因為禮金的問題和婆婆鬧得很不愉快,有的人認為,既然是份子錢就應該給兩位新人,畢竟是兩個人的婚禮。l 張先生:36歲,不應該返給子女我覺得結婚時收的份子錢不應該返給子女,因為辦酒席的錢都是父母出的,那父母就應該收下份子錢,不然父母出了酒席的錢,還不讓父母收禮金,那父母肯定賠了。
  • 《民法典》解讀26: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撫養與贍養義務
    在監護規則中增加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撫養和贍養義務,體現了將親權與監護權相互融合的立法思想,奠定了整個民法典中親權與監護權制度之間的關係。親屬權,是指除配偶、未成年子女與父母以外的,其他近親屬相互之間的基本身份權,表明這些親屬之間互為親屬的身份利益為其專屬享有和支配,其他任何人不得侵犯。其中,子女一經成年,即脫離父母親權的保護,父母不再享有親權,父母與成年子女之間的身份法律關係轉化為親屬權的法律關係,特別強調的是成年子女對父母的義務,即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