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廣州日報記者獨家拿到白雲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可研報告」),白雲機場本期計劃建設東四、西四指廊,將T1、T2連成一個整體,並新建西衛星廳,通過捷運與T2連接。
按照總體規劃,本期工程建成後(2030年),第一航站區(T1、T2)考慮遠機位及西衛星廳的建設,預計分擔的年旅客吞吐量可達到9000萬人次,第一、第二航站區(T3)合計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2000萬人次。
此外,廣州還在北站規劃了4號航站樓(T4),乘客可在此值機、託運、安檢、通關,然後搭快軌6分鐘直達機場候機。
東四西四指廊鳥瞰圖 新建東四西四指廊,T1、T2將「合體」
可研報告顯示,T1、T2目前為兩個獨立的航站樓,本期計劃建設東四、西四指廊,將把兩座航站樓連通,「合體」形成一個整體航站樓來運行。對於在兩個航站樓之間中轉的旅客,將比目前出去搭3號線或穿梭巴再重新安檢託運便捷得多。未來的T1、T2綜合體,近機位數量將由現在的133個增加至155個。
東四、西四主要作為T2的延伸,前者為國際指廊、後者為國內。由於距離T2主樓比較遠,兩個指廊都在3層設置了捷運系統,不想遠距離步行的旅客,可以在T2辦理值機託運之後搭捷運前往。
西衛星廳鳥瞰圖 此外,本期還將建設西衛星廳,為國內候機廳,預計提供34個近機位,可滿足1500萬年旅客吞吐量。衛星廳可理解為獨立於航站樓之外的一座候機樓,不像東四、西四指廊那樣可讓旅客步行前往,須通過捷運系統與T2相連。
按照總體規劃,本期工程建成後(2030年),第一航站區(T1、T2及東四西四指廊)考慮北站坪遠機位及西衛星廳的建設,預計分擔的年旅客吞吐量可達到9000萬人次。
北站規劃建T4,直接可辦託運安檢
可研報告提到,根據2019年11月11日召開的白雲綜合樞紐規劃建設工作會議,廣州將打造白雲機場和廣州北站一體化的空鐵聯運體系。規劃在廣州北站設置4號航站樓(T4),建設T4和機場空側(安檢之後的區域)專用聯運系統,將機場功能植入北站。旅客可在T4辦理值機、託運、安檢、通關、聯檢,通過空側聯運專線前往機場候機大廳。
T4方案示意圖 根據專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現階段提出兩個快軌和一個智軌備選線路走向方案。方案1、方案2均為設計時速160公裡的快軌,北站至機場行程控制在6分鐘左右,接入T3、T2、西衛星廳空側,可與機場內的空側捷運系統銜接。兩個方案長度均為11公裡多,區別在於中間走向不同,方案1沿雲山大道、田美路、迎賓大道東進,方案2沿站前路、新華路敷設,接入雅瑤快速路後向東延伸。
方案一、二 方案3採用智軌系統,這是處於試驗運行階段的中運量軌道交通,設計時速70公裡,T3至T4運行時間約20分鐘,約為上面兩個方案的3倍。記者了解到,方案3的T4與其他航站樓採用陸側聯運系統相連,意味著旅客到達機場後需從頭開始值機、託運、安檢,該方案約等於建一條不停站的APM線,功能與在建的新白廣城際存在相當重合,而後者時速(160公裡)還快得多。
方案三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賈政、李天研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楊耀燁、賈政、李天研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蘇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