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機場T3航站樓新造型出爐啦!
一個有著小蠻腰的「H」!
還有T4也來了......
先來看看備受關注的T3
近日,白雲機場3號航站樓(T3)中標方案已出爐,造型如同一個有著「小蠻腰」的英文字母「H」。
根據白雲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這個設計方案有諸多優點,旅客步行距離短,近機位利用效率高,體驗比T2更勝一籌。T3按照「一次規劃,分期建設」 的原則,本期設計容量滿足年旅客吞吐量3000萬人次,未來還將進一步擴容。
視頻為開工儀式現場宣布T3中標方案
T3長啥樣?
現場效果圖顯示,T3構型就像一個有著小蠻腰的英文字母「H」,流線型的設計與稜角分明的T1、T2形成一柔一剛的效果。
為什麼採用這個構型?可研報告介紹,考慮到規劃東二、東三跑道間距僅為1530米,在二者之間的T3採用「H」形構型,T3由主樓及四條指廊組成,H中間的一橫為主樓,兩側為四條指廊,呈對稱式布局。
T3方案
相比起可研報告中的三個早期構型方案,現在採取的「H」形構型不僅令乘客的步行距離更短,提供了較多的近機位岸線,減少旅客搭擺渡車去遠機位的麻煩,機位布局也便於飛機高效運行。
可研報告透露,基於「一次規劃,分期建設」 的原則,T3本期計劃建設主樓+北指廊,航站樓面積45.6萬平方米,設計容量滿足年旅客吞吐量3000萬人次,南指廊留待日後擴建。也就是說,「H」的兩條腿未來還可以加長,以容納更大的旅客吞吐量。此外,T3北側預留衛星廳建設的空間和條件。
中標之後,航站樓的規劃和建築設計還需要經過多輪深化設計,但其五指放射狀的構型則基本穩定。
T3本期建設主樓+北指廊
T3方便不?
按照可研報告,旅客在T3的步行距離短,體驗比T2更上一層樓。
可研報告顯示,T3採用了「雙出發」設計,有雙層出發區,在常規出發層的基礎上,增加一層安檢區。飛國內的旅客,如果提前在網上辦好登機牌、沒有託運行李,可以直接在此層過安檢前往登機口,不必穿行值機區(辦理登機牌和託運的區域),有效縮短了步行距離。而且,此層與綜合交通中心連接,對於搭乘地鐵、城際、高鐵等公共運輸工具去機場的旅客尤其友好。
T3現階段室內設計效果圖
根據可研報告,T3將國際和國內出發區垂直疊放在不同樓層,而非水平分布。通過採用可轉換機位,飛機停在同一個位置,就能在國內和國外出發之間靈活切換,很大程度提高了近機位的利用效率,增加旅客走廊橋登機的機會,減少了搭擺渡車去遠機位的麻煩。
T3還有另一個優點:遠機位登機口非常近。遠機位由於要搭擺渡車前往,比近機位更早截止登機,令趕時間的旅客疲於奔命。T3遠機位的登機口緊貼航站樓布置,無論國內還是國際出發,步行距離比T1、T2的遠機位登機口更短,較好地彌補了遠機位的不便。
外接地鐵城際高鐵
內建捷運連通T2
對外交通方面,T3在航站樓前建設集高鐵、城際、地鐵、高速於一體的機場交通中心。其中,地鐵為規劃22號線,城際包括在建的穗深城際、廣佛環線,高鐵包括規劃的廣河高鐵、廣中珠澳高鐵等。
對外交通規劃
地鐵22號線規劃為白雲機場T3至南沙客運港,設計時速160公裡,長94.6公裡,目前在建芳村至番禺廣場段,可與18號線並軌貫通運營至萬頃沙站。遠期規劃北延至白雲機場,可與18號線跨軌運營,途經廣州南站、棠溪站。而18號線還經過廣州東站,這意味著,廣州南站、廣州東站、棠溪站、萬頃沙站這些鐵路樞紐都可以通過高速地鐵與白雲機場連接,但就目前資料看來,22號線與廣州火車站擦肩而過,該站暫無其他高速地鐵接入。
T3地下二層預留了捷運站臺,未來這條捷運可將T3與北衛星廳、T2銜接,另外T2和T1、T2和西衛星廳也規劃了捷運連接。這些捷運線路都位於空側(安檢之後的區域),大大方便中轉的旅客,填補白雲機場長期以來空側捷運的空白。
除了T3,
廣州在北站規劃了
4號航站樓(T4),
乘客可在此值機、託運、
安檢、通關,
然後搭快軌6分鐘直達機場候機。
根據2019年召開的白雲綜合樞紐規劃建設工作會議,廣州將打造白雲機場和廣州北站一體化的空鐵聯運體系。規劃在廣州北站設置4號航站樓(T4),建設T4和機場空側(安檢之後的區域)專用聯運系統,將機場功能植入北站。旅客可在T4辦理值機、託運、安檢、通關、聯檢,通過空側聯運專線前往機場候機大廳。
【來源:中國廣州發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