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做噩夢還是夜驚?美國兒科學會教你來辨別,解你心中困惑

2020-09-15 Endy媽咪說育兒

不知道寶爸寶媽們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睡著後,半夜突然醒來哭鬧不止,仿佛受到了什麼刺激,不管你怎麼哄也不行,甚至還可能做出傷害自己的事……

我兒子3歲左右的時候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當時我一個人在家,兒子半夜突然醒了,站起來不斷尖叫,大哭,一直往床邊緣退,手指指著床上的某個位置,眼睛睜得大大,十分驚恐的樣子,我叫他也沒反應,當我把燈開起來的時候,兒子叫的更厲害,我嚇得趕緊把燈關了,害怕孩子掉下床,我走過去抱住孩子,一開始他一直掙扎,我害怕他傷到自己,就一直抱著他,輕輕地拍著他的後背,告訴他「沒事的,媽媽在,不怕……」

噩夢?還是夜驚?

因為當時也不知道「夜驚」是什麼,老公說孩子是做噩夢,我將信將疑,之後上網查了才知道「夜驚」一說。那麼作為新手媽媽,要如何區分噩夢和夜驚呢?美國兒科學會教你來區分,解你心中困惑,下面這張圖就能幫你有效區分:

如何區分夜驚和噩夢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一書中還提到,孩子在4-5歲時,在夜間會出現夜驚問題,這種行為的典型表現是:孩子很容易入睡,但是幾個小時之後,他會醒來,眼睛瞪得圓圓的,看上去好像受到了驚嚇。他可能指著某個想像出來的物體,拼命踢打、尖叫、哭鬧(比如「不要!不要!」之類的),一般來說,他會非常傷心。

於是我更確定了孩子那時的情形是「夜驚」,而不是做「噩夢」。在此之後,兒子也有出現過幾次夜驚,通過我的觀察發現,這幾次的夜驚都是在孩子沒有睡午覺的情況下發生的。

當孩子出現夜驚症時,父母應該怎麼做?

1.保持鎮定,注意觀察,避免二次刺激

當孩子第一次出現不明原因的夜驚時,媽媽一定要努力保持鎮定,不能自己先亂了陣腳。儘量不要出聲,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看他是否會自己安靜下來,並保證孩子的安全。一般幾分鐘後,孩子就會安靜下來,並很快入睡。

孩子出現夜驚時,當媽的最是焦急,因為會被孩子的樣子嚇到,擔心孩子的健康狀況等等。但是這個時候必須要讓自己保持鎮定,先觀察,以免你的舉動刺激到孩子。

我兒子有一次半夜出現夜驚,因為有了前面的經驗,我沒有做任何反應,只是安靜的坐在旁邊看。當時爸爸在外面聽到兒子的叫聲,突然開門進來,並開啟了電燈,當下兒子的反應立馬激烈起來,尖叫得更大聲,一邊哭喊,一邊在床上亂走,我當時內心是崩潰的,趕緊抱住孩子,把爸爸趕出去,並把燈關掉,安撫了好幾分鐘之後,孩子才漸漸安靜下來。

所以在孩子有夜驚現象的時候,一定要提前跟家人說,並告知以後如果出現類似行為,應該怎麼做,避免二次刺激孩子。

2.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有愛的成長環境

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愛和安全感,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更不要拿孩子當出氣筒,甚至責罵和恐嚇孩子。父母的不當言行會加劇孩子內心的恐懼感,導致心理障礙,有可能影響睡眠質量。只有當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內心充滿了安全感,才會健康快樂的成長。

3.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習慣

除了保證充足的營養,還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如:睡前不玩電子產品,不講恐怖故事,按時睡覺,按時起床等等。

我兒子幾次夜驚,都是因為中午沒有午睡,從而導致白天過度疲勞,才會在晚上入睡後兩三個小時出現夜驚的現象。由此可見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至關重要,不可以讓孩子過度疲勞。

寫在最後

雖然孩子夜驚時的情景會嚇壞父母,父母的擔心也是在所難免的,有些孩子可能只會經歷一次夜驚,有些孩子可能會經歷很多次,但不會很頻繁。如果孩子頻繁出現夜驚,那麼建議就醫檢查。

美國兒科學會告訴你,無論是哪種夜驚現象,隨著孩子的長大,都會逐漸消失。因此父母不用太擔心。給孩子一個安全、有愛的成長環境,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習慣,可以幫助孩子減少夜驚的出現次數;當孩子出現夜驚時,要保持鎮定,注意觀察,避免二次驚嚇。

相關焦點

  • 一張圖教你分辨孩子是做噩夢還是夜驚?原來最主要的原因是它
    還是夜驚?因為當時也不知道「夜驚」是什麼,老公說孩子是做噩夢,我將信將疑,之後上網查了才知道「夜驚」一說。那麼作為新手媽媽,要如何區分噩夢和夜驚呢?美國兒科學會教你來區分,解你心中困惑,下面這張圖就能幫你有效區分:如何區分夜驚和噩夢
  • 4-7歲的孩子,半夜睡覺哭喊、尖叫,夜驚還是做噩夢?這倆不一樣
    在美國兒科學會所著的《育兒百科》中就有這樣一段解釋:「夜驚」——一個神秘的,對父母來說很苦惱的行為,該行為在孩子學齡前期以及咋走很常見。該行為的典型表現是:孩子入睡幾個小時之後,他會醒來,眼睛睜得圓圓的,看上去好像受到了驚嚇。
  • 孩子夜驚、做噩夢、夢遊怎麼辦?家長學會這些,讓寶寶一覺到天亮
    前兩天媽媽群裡在說寶寶做噩夢的問題。小雨剛4歲,經常跟媽媽說自己做噩夢了。小雨媽媽很擔心,在她看來,小雨的生活環境裡充滿愛,不應該老做噩夢的。父母們都很清楚晚上睡個好覺對孩子的健康非常重要。孩子可能不明白如何處理,睡覺時發生可怕的事情(夜驚、噩夢或夢遊)。
  • 孩子夜驚和做噩夢有什麼區別?和「鬼怪」沒關係,該關心的是睡眠
    說了夜驚,有的寶媽會想到夢遊,夜驚和夢遊有沒有關係呢?沒錯,夜驚和夢遊,也就是睡行症關係密切。如果說對夜驚不熟悉導致家長害怕的話,可以聯想一下夢遊,你就知道沒有那麼神秘了。夢遊和夜驚一樣,都是孩子睡眠中的異常行為,都不容易被叫醒,醒來後也會完全不記得發生了什麼,是一種睡眠和清醒同時存在的意識狀態。根據科普中國隊夜驚的解釋,夜驚症可與睡行症並存,此時應做並列診斷。還有的孩子晚上驚醒,哭鬧,是因為做噩夢。
  • 寶寶做噩夢、夜驚,父母應該怎麼做?(寶寶噩夢和夜驚的區別)
    幾乎每一個人都有過做噩夢的經歷,從噩夢中驚醒時往往會一身冷汗,甚至很久都無法從恐怖的夢境中走出來。寶寶同樣也有可能會做噩夢,壓力過大、過於疲勞或者是不安全感是寶寶做噩夢的主要原因。從年齡上來看,寶寶在2~4歲這個階段做噩夢的概率比較大,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開始產生正常的恐懼感,而且他們的想像力也發展的特別快。
  • 孩子半夜做噩夢驚醒怎麼辦?「噩夢」和「夜驚」,處理方式大不同
    再其次想要徹底判斷孩子是夜驚還是噩夢,就需要看孩子的清醒程度,如果孩子醒來的時候是迷迷糊糊的狀態,那麼就可以斷定孩子是處於夜驚的狀態,通常發生夜驚後,第二天睡醒之後,孩子也會失去夜驚時候的記憶,反之如果孩子呈現一個異常清醒的狀態,那麼很有可能就是剛做了噩夢,被嚇醒了。
  • 孩子夜驚做噩夢?可能是這幾種情況引起的,家長一定要注意
    可是對於孩子來說,承受壓力還小,所以受到一些外界的刺激,就很容易做噩夢,雖然做噩夢不會產生什麼很嚴重的後果,可在短時間內,還是會給孩子留下很大的陰影,因此家長還是要留意一下,做噩夢發生的幾種原因。每個人都會做噩夢,噩夢也是成長必不可少要經歷的事情,尤其孩子到了2-3歲時,做噩夢的機率會達到最高。噩夢發生的原因也有很多,大致上有下面這三種。
  • 寶寶做噩夢還是中邪?可能統統都不是,只是夜驚而已
    前些天看到一個寶媽在群裡問,寶寶這些天晚上都莫名其妙大哭,明明寶寶平時都挺正常,沒有什麼異常,怎麼到了晚上就這麼反常,會不會是寶寶在做噩夢,還是說中邪了?寶媽著急跟群裡的寶媽求助,想知道到底什麼回事。 她家人一直覺得寶寶是在外面招惹了一些不乾淨的東西,才會這樣,但她不願意相信這一說法,便趕緊帶寶寶去去了趟醫院,後來才知道原來寶寶這情況是叫夜驚。
  • 孩子睡得好好的突然哭鬧?不是做噩夢了,家長需科學應對
    導讀:孩子睡得好好的突然哭鬧?不是做噩夢了,家長需科學應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睡得好好的突然哭鬧?不是做噩夢了,家長需科學應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夜驚這樣做 幫你擺脫熊貓眼
    幫你擺脫熊貓眼,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驗,家中小朋友在睡覺的時候,突然大聲哭鬧,有時還伴隨著尖叫踢打,不僅讓父母手足無措,同時也感到睡眠被打擾。  醫生表示,像這樣夜驚的狀況多發生於未達青春期的幼童,其與噩夢造成的哭鬧最大的不同是,夜驚通常發生在睡眠的第一期,相較於發生在三、四期的惡夢,夜驚的孩子在清醒後不會意識到自己曾經哭鬧過,部分家長可能會以為小朋友故意找麻煩而感到生氣
  • 嚇人的兒童夜驚,你必須知道的事!
    當然如果你要是給孩子放過喜羊羊、熊出沒這種國產動畫片我們就不保證了。這個階段孩子會因為做夢醒來哭鬧一下,但馬上就會睡好,大部分做夢的內容估計也是很普通的餓肚子這類他白天不開心事情而已。夜驚和做噩夢則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生理現象,夜驚主要發生在3-12歲的兒童身上,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在這個範圍內,其實你不需要太擔心這個問題。
  • 3至7歲孩子容易夜驚,新手父母該如何處理?注意,不是噩夢
    你們家的孩子有沒有在睡覺的時候,突然大哭起來,並且哭得很兇還有尖叫看起來很害怕的樣子。你想衝過去抱他安撫他,他嘴裡哭著喊爸爸媽媽但不理你。這種情況被稱為夜驚,和普通的做噩夢是有所區別的哦。但夜驚的孩子,第二天完全沒有印象。那麼夜驚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夜驚通常發生於三歲到七歲的孩子身上,尤其以男孩較多。
  • 孩子夜驚、夢魘、磨牙、打呼嚕……這些你遇到過嗎?
    但不幸的是,也有可能,就算孩子睡了,也依然不會讓你省心……最近忍不住跟同事抱怨了幾句睡眠質量太差,沒想到就被一位同事媽媽搶了話筒:「你就知足吧,我女兒昨天半夜睡著睡著突然一下坐了起來,哭喊了兩句躺下繼續睡,把我嚇得睡意全無。
  • 孩子在睡夢裡經常驚醒是怎麼回事?醫生教你6招解決
    寶寶在睡覺時,突然出現驚醒,然後哭鬧個不停,尤其是在寶寶出生頭三個月內,這種情況出現的頻率還是相對較高的,寶媽們睡不好覺,看到寶寶哭,又找不出原因,變得煩躁焦慮了。6.大點孩子做噩夢也會嚇醒,這種孩子多不會自己突然醒過來,會表現為突然驚醒,表情緊張、雙眼緊閉,在床上叫喊。7.被欺負了或者有壓力,得不到應有的關注的孩子也會出現。
  • 孩子多大可以看電視?新手寶媽別著急,聽聽美國兒科學會怎麼說
    在父母心中,電視四捨五入就能跟「洪水猛獸」畫上等號,老母親總是會不自覺地想像孩子沉迷電視、遊戲,最後成績一落千丈的畫面,所以相比之下,處於學齡前的孩子接觸電視的時間反而要長的多。如果你能再仔細觀察一番就會發現,不少小朋友從1歲左右就已經開始看電視了,這不禁讓人有些困惑,孩子小小年紀就這樣看電視能行嗎?如果能看,每天又能看多長時間呢?關於這一點,新手寶媽們別著急,讓我們來聽聽美國兒科學會怎麼說。寶媽的疑問:孩子多大才可以看電視呢?
  • 別讓蛀牙毀了孩子的形象,「美國兒科學會」教你如何遠離蛀牙
    美國兒科學會發文稱:圖片來源:美國兒科學會官網「影響孩子平時的生活」,生活中你注意過孩子的口腔衛生嘛?/// 參考文獻 ///「1」美國兒科學會:氟化物仍然是防止蛀牙的有力工具「2」美國兒科學會臨床報告:在基層醫療機構中預防氟化物在齲病中的使用「3」衛生計生委就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等情況舉行發布會
  • 睡眠幹擾問題 孩子夢遊夜驚做噩夢怎麼辦?
    第四章·特殊的睡眠幹擾問題  「夜晚不是我的朋友」:夢遊、夜驚、做噩夢  大部分案例中,兒童的睡眠幹擾都與不良的入睡習慣或者不合適的睡眠時間有關。  夢遊和夜驚症:深睡期中斷的半甦醒狀態  從第一章的圖1–5中,你可以看到一個至少6個月大的嬰兒的睡眠過程。我們當時解釋過:入睡後3個小時內,所有的孩子都會從深睡期經歷一次甚至兩次半甦醒狀態,這在圖表中是以箭頭標示(我們的案例是晚上9點半和10點半)。
  • 多半孩子都會遭遇「夜驚症」,盲目叫醒危害大,這樣做效果更佳
    媽媽們需了解「夜驚」正如這個名字一樣,孩子出現夜驚時會讓家長被嚇到。因為孩子在出現夜驚症狀時會顯得非常害怕的樣子,瞳孔放大、渾身是汗。當抱起夜驚的孩子時,會感覺到孩子的心臟砰砰地跳,像是被惡魔抓住了孩子一樣。
  • 孩子睡得好好的突然大哭大叫?不是噩夢,是夜驚!需科學應對
    一開始奶奶以為是孩子做噩夢導致的,可是孩子每一個晚上都做這麼嚇人的夢好像有些不太可能,曉雯就將孩子送到醫院去檢查,醫生說這樣的情形其實是孩子有夜驚症。一、夜驚症的孩子有哪些表現?一般而言,孩子在四至十歲之間是有夜驚症的高發時間,男孩相對女孩概率會更高一些,夜驚症與做噩夢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這其實算是一種睡眠疾病,與夢遊症類似,屬於孩子睡眠出現障礙。有夜驚症的孩子一般會在熟睡的前兩小時容易醒來再大聲啼哭,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大聲的說一些話,但是是非常含糊不清的。
  • 孩子睡得好好的突然哭鬧?並不是做噩夢了,其中原因爸媽要知道
    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就是孩子晚上睡覺時,剛開始的時候睡得很香,但半夜突然開始哭鬧起來,家長無論這麼哄都無濟於事,過一陣,孩子哭完後又自己睡了過去。出現這種情況,大多數家長都認為孩子肯定是做噩夢了,但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