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時間表:人類與瘟疫的抗爭史,也是科學與醫學的進步史

2021-01-10 騰訊網

封面新聞記者 燕磊

瘟疫是一種由強烈的致病性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等引起的傳染病。從古至今,人類遭遇了無數的瘟疫,其中有些瘟疫特別嚴重,對人類後代的影響巨大的有:鼠疫、天花、流感、霍亂、瘧疾等。

由瘟疫導致的死亡人數比戰爭、饑荒更多,不過人類總能贏得最後的勝利,因為人類手中有最強大、最有效的武器:科學方法和醫學技術。

人類與瘟疫對抗的過程中,科學和醫學也在探索中不斷進步。治療天花的「牛痘」、因流感而誕生的青黴素、對抗瘧疾的金雞納霜、青蒿素等應運而生,此外,黑死病啟發出了隔離概念、霍亂來臨時約翰·雪諾開啟流行病學、人類對抗天花敲開免疫學大門……

製圖:謝麗娟

「人間疾苦」

翻看歷史,有過記載的嚴重大瘟疫,發生的地方幾乎都成為了「人間煉獄」。

公元541-542年,在地中海國家爆發了第一次大規模鼠疫,史稱查士丁尼瘟疫。最嚴重的時候,一天之內就有上萬人在瘟疫中死去。這次鼠疫,也是東羅馬帝國走向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黑死病是最致命的瘟疫之一。從金雀花王朝「公主之死」到薄伽丘《十日談》裡慘絕人寰的場面,都是黑死病所致。

那場發生於十四世紀的黑死病,讓歐洲付出了慘重代價,大量人口死亡。但同時,黑死病在歐洲也引發了一系列深刻的社會變革,標誌了中世紀的結束,也促成了歐洲社會變革和現代文明發展。

1665年,倫敦發生大規模瘟疫。在這場瘟疫中,超過當時倫敦總人口五分之一的人喪生。這場瘟疫在歷史上被確定為是由淋巴腺鼠疫引起的。好在,瘟疫後倫敦重建,重獲新生。

關於天花,最著名的便是它製造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事件。歐洲侵略者用沾染天花病人皮膚黏膜排出的病毒的毯子和手帕,送給印第安人做禮物。

正因如此,一種從未見過的奇怪的疾病迅速流傳於印第安部落,它就是天花。印第安人對此毫無抵抗力,當時的美洲大陸屍橫遍野,使得這樣一個在當時並不落後的種族在短短幾十年間瀕臨滅絕。

直至兩百多年後,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已消滅天花。這也標誌著人類歷史上徹底根除的第一種烈性傳染病,也是人類與疾病的漫長鬥爭中取得的一項劃時代的勝利。

1918年-1920年,全球約有5000萬人死於一場大流感,史稱西班牙大流感。第一次世界大戰為這次流感提供了傳播和變異的捷徑,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場流感也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終結。

一戰期間,士兵們戴著口罩

人類在與瘧原蟲數千年的鬥爭中,一直沒有取得壓倒性勝利。瘧疾,是全球性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重要寄生蟲傳染病之一。作為最重要的致病病原體,惡性瘧原蟲在2016年仍造成全球2.16億人患病以及44.5萬人死亡。

19世紀至20世紀,發源於恆河三角洲的霍亂7次在全球流行,奪走了數百萬人的生命,至今仍是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健康「殺手」。

黑死病、天花、霍亂、瘧疾、流感、肺結核、鼠疫……長久以來,這些疾病伴隨著人類的發展史,有的疾病至今仍在流行。

「救世良藥」

許多年來,生物學家和醫生們一直致力於通過增強人體免疫力來增強人類體質,抵制外部病毒侵襲,在這方面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黑死病來臨時,「隔離」成為歐洲各國開始採取的措施。根據當時各國頒布的命令,當一個城市出現瘟疫時,首先要採取的措施就是隔離,甚至封城,城市以街道為基本單位,安排專人負責。在隔離五六天後,開始對每所房子進行清理和消毒。

隔離在後來也成為重大疫情出現時的重要選擇之一,在公共衛生史上,如「傷寒瑪麗」經典的隔離個案。

傷寒瑪麗

1938年,瑪麗去世。在瑪麗69歲的生命中,有27年因傷寒而被隔離。初步統計,共造成52例傷寒傳播,其中7例死亡。瑪麗始終覺得自己被迫害,因為她的確感覺身體挺健康。只不過,她去世後屍檢發現,她的膽囊中藏著許多傷寒桿菌。

在人類與天花的抗爭過程中,治療手段從中國古代的「人痘」療法到英國醫生琴納發明的「牛痘」療法,催生出現代醫學最為重要的免疫學概念。

人類和流行病抗爭的過程裡,不可避免荊棘滿地,但科學探索的腳步不會因此停止。終結一戰的西班牙大流感結束8年後,青黴素問世,因流感引發的肺炎不再無藥可醫。疫苗的研發和使用幫助人們在流感季前,能夠「未雨綢繆」。

在對抗霍亂的過程中,約翰·雪諾開啟的流行病學成為日後預防醫學的基礎,而從疫情中誕生的公共衛生理念和由此引發的公共衛生運動推動著歐洲乃至世界公衛現代化的步伐,至今對我們仍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鑑作用。

約翰·雪諾

人類與瘧疾的對抗,就是一場不斷強大的「軍備競賽」。大自然是最具創意的「藥學家」,它造就的金雞納霜、青蒿素,為人類醫學的進步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與此同時,瘧原蟲也在不斷產生抗藥性。

百年來,人們一次次尋找新的抗瘧藥,又隨著瘧原蟲抗藥性的進化,重新尋找新的抗瘧元素,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青蒿素提取成功。隨後,耐青蒿素瘧疾開始出現,人類又開始思考如何遏制青蒿素抗藥性。人類與瘧疾的對抗,仍在持續。

其實,除了不斷探尋研究疫苗和藥物,人類還曾經尋找其他防疫手段,口罩就是最著名的發明。從1910年中國東北發生的那場肺鼠疫到西班牙大流感,在伍連德的推動下,從中國到世界,口罩逐漸與疫情防治建立起了牢不可破的「戰友」關係,一直持續到現在。

「歷史演進」

當新冠肺炎突如其來,恐慌和不安也接踵而來。雖然這段時間暫時停擺,但對於瘟疫和社會發展的思考不會停止。

最初,人們對瘟疫只有恐懼和無奈,只能依靠祈禱來祈求噩夢過去。隨著人們認識到瘟疫的傳染性,開始採取隔離的方法。此後,隨著科學的發展,磨礪出抗生素、疫苗等武器,但人類與瘟疫的較量並未因此終止。

面對複雜多變的環境及新型傳染病的出現,人類還在不斷面對新的挑戰。每一次大瘟疫的流行,往往伴隨著人類發展的進程而來,並對人類文明產生全面的影響,這些影響往往比槍炮、戰爭還要劇烈,還要深刻。

15世紀末開啟的大航海時代,是一次人類社會一次全球化探索,但天花、瘧疾、霍亂等,以船為媒,從北美到非洲,迅速在全世界擴展。在這些「戰疫」過程中,不僅僅是關於毀滅、死亡和絕望的故事,更是關於科學和探索的珍貴記憶。

人類在與天花的對抗中,不僅將其根除,還由此敲開免疫學大門,疫苗成為人類戰勝疾病的重要武器;面對霍亂,誕生了非常重要的公共衛生理念;瘧疾作為最為兇險的傳染病之一,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類歷史的演進方向。

瘟疫一直存在,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的認知和應對也在不斷進步。簡單的隔離和口罩的發明,一度成為當時最為先進的治療手段,現在已經是有著詳細分類和規則的基本防疫手段,進入到普羅大眾的日常生活中。

如今,人類歷史上的絕大部分瘟疫已經被消滅或可控,但人類同瘟疫的鬥爭還將繼續下去。

1、《改變人類社會的20種瘟疫》,經濟日報社,2003年6月

2、《記疫:祈禱、隔離與共生》,武斌,廣東人民出版社

相關焦點

  • 古代西方醫學的產生與發展及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導語:本文所指古代西方醫學主要是十六世紀之前的古希臘、古羅馬,以及中世紀歐洲醫學和阿拉伯醫學的發展情況。這一階段的醫學主要是經驗醫學,通過日常密切觀察所得到的醫學經驗,治癒了不少當時被看作絕症的疾病,並且讓人更多的關注自己,是人類醫學的萌芽,也是助推了「人」的意識的覺醒。
  • 戰「疫」每日觀察丨瘟疫常改寫人類歷史 但並非隨心所欲
    這並非新冠病毒對中國人網開一面——而是因為中國的抗疫鬥爭舉國動員,上下同心,堅定執行了一整套事實證明符合中國實際、符合科學規律的抗疫舉措。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大疫情,將深刻改變今日世界,並以沉重的方式寫入人類歷史。它有橫衝直撞之勢,但在恰當、有力、堅韌的應對面前,也會暫時式微、退卻。這符合千百年來呈現的規律——瘟疫經常改寫人類歷史,但也並非隨心所欲。
  • 瘟疫常改寫人類歷史 但並非隨心所欲
    這並非新冠病毒對中國人網開一面——而是因為中國的抗疫鬥爭舉國動員,上下同心,堅定執行了一整套事實證明符合中國實際、符合科學規律的抗疫舉措。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大疫情,將深刻改變今日世界,並以沉重的方式寫入人類歷史。它有橫衝直撞之勢,但在恰當、有力、堅韌的應對面前,也會暫時式微、退卻。
  • 一場讓人類困擾了兩千多年的奇怪瘟疫——雅典大瘟疫
    從歷史上看,人類面對過數次大規模的瘟疫流行,包括上世紀才完全消滅的天花和中世紀的黑死病。但是2000多年前的一場大流行病卻讓眾多學者摸不著頭腦。公元前430年,正值第二次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分別以雅典和斯巴達為首的兩大軍事集團正打的不可開交。戰爭,在古代一直是瘟疫的溫床。一開始,瘟疫的起源地並不在希臘,最早出現在北非一帶後通過埃及傳到波斯,最終傳到希臘。
  • 新冠全球大流行,看中國古代是如何防瘟疫的?
    近年來SARS、甲流、伊波拉等,包括此次的新冠肺炎都屬於瘟疫範疇。據史料記載,中國歷史上經常是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雖然每次瘟疫都會奪走無數人的生命,但這並沒有給中華民族帶來毀滅性的災難,也沒有阻擋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那麼,在中國古代,沒有現代醫學知識,沒有消毒液,沒有高大上的設備,沒有防護服,甚至沒有口罩的情況下,古人是如何預防瘟疫的呢?
  • 人類歷史上十大瘟疫有哪些?哪種瘟疫殺死的人最多?
    那麼人類歷史上,發生過幾次大規模的瘟疫流行,如今又戰勝了幾個呢?我們總是關注戰爭,實際上人類歷史上最慘絕人寰的是那些瘋狂的瘟疫,尤其是醫療水平還非常落後的古代及尚不發達的近代,那才是人口大幅減少的第一大殺器,人類歷史上最恐怖的十大瘟疫如下,排名不分先後。
  • 人類瘟疫歷史上,10大濟世神醫,最後一位不接受反駁
    人類的文明發展史,也是一部與病毒對抗的血淚史。一個小小的病毒,看不見、摸不著,可以傳染蔓延,奪去數以千萬計的人命。東漢末年因戰亂不斷,各地瘟疫大流行,尤其是洛陽、南陽、會稽(紹興)最嚴重,"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自漢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十年內有三分之二的人口死於傳染病,其中傷寒病佔70%,慘不忍睹。
  • 人類歷史上有哪些類似新冠疫情的瘟疫?
    據歷史記載,人類歷史最早的大瘟疫是公元前430年在雅典爆發的雅典大瘟疫。由於瘟疫發生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後不久,因此這場瘟疫幾乎摧毀了古希臘城邦。而後,公元165年至180年的安東尼大瘟疫,也叫戈林瘟疫,羅馬帝國軍隊在近東戰役帶入羅馬帝國,期間,保守估計死亡人數為500萬人,也有估計死亡了1000萬人。
  •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瘟疫高峰期是什麼時候?
    而以發熱為主要症狀的疫病則稱為瘟疫。 中國自古是一個多疫災的國度。 據史料記載,中國歷史中,常是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自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20世紀,較大規模的瘟疫竟達數百次之多。
  • 全球歷次大瘟疫:起源、影響、應對及啟示
    即使在醫學高度發達的今天,疫情席捲近百個國家和地區,堪稱百年一遇。從幾千年的歷史視野看,為什麼大瘟疫反覆上演,甚至一度差點演化成人類的滅頂之災?人類歷次戰「疫」有哪些經驗教訓?我們該如何戰勝這一次疫情危機?
  • 人類歷史上的幾次大瘟疫,它們帶走了多少人的生命?
    人類歷史上的幾次大瘟疫,它們帶走了多少人的生命?地球從誕生到現在,不知已有幾億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地球上逐漸誕生了什麼,最初的生命體就是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等。多少年來,微生物一直存在於地球上,相對而言,人類還非常年輕。
  • 當瘟疫從天而降,人類是如何與之「鬥法」的
    無論是在巫術當道的古代,還是在有著先進醫學的今天,人類若想抗擊瘟疫,還是避免不了要和瘟疫來上一輪又一輪的「伏擊戰」。至於勝利的天平最終會倒向哪一邊,那就要取決於人類的耐心、鬥志和毅力了。 找到那一顆「火種」 每一次瘟疫的發生都絕非偶然。
  • 德州一中戰「疫」 · 「空中課堂」 | 一堂特殊的思政課:眾志成城,戰「疫」必勝
    每一次瘟疫都是人類歷史進程中的標誌性事件。2020年的此刻,處於疫情風暴裡的每一個人,都站在了歷史的峽谷前——雖然你們沒有經歷人類歷史上霍亂、天花、鼠疫的肆虐,但今天所發生的一切,會成為你們人生的大事記。同學們,在這樣的時刻,對於這次的肺炎疫情,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又做了些什麼呢?對戰勝疫情你是擔憂恐懼還是充滿信心?
  • 黑死病、西班牙流感、伊波拉……盤點人類歷史上20大駭人聽聞的瘟疫
    瘟疫歷史是一部災難史,也是一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危機四伏的曲折歷史。在整個人類歷史進程中,流行病的爆發給人類帶來了慘重的代價,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 5.查士丁尼瘟疫:公元541-542年 查士丁尼瘟疫是以拜佔庭皇帝查士丁尼(公元527-565年在位)的名字命名的,也是現在史學界公認的第一次鼠疫的大規模的流行,而對於查士丁尼大瘟疫的記載,也是歐洲史上對鼠疫瘟疫最早的記錄。
  • 從「新冠病毒」的大爆發大流行看中西醫學對「疫病」的認知和防治
    作為佔全球人口約五分之一的中國,與世界範圍內新冠肺炎的大爆發、大流行和高死亡率相比,我國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的措施得力、能力超強,譜寫了人類歷史長河中人與自然鬥爭新的篇章。 可以看出,早在東漢末年,中國醫學就已經有傳染流行病的明確記載,身在天災頻繁、疫癘流行時代的張仲景就開始防治包括各類疫病(瘟疫)在內的疾病。因此筆者認為,此時及以後一段時間內,中醫對傳染病的認識都是在傳統學術範圍內展開的。
  • 我們和瘟疫的戰爭,從來談不上勝利
    「人口遷徙」將原本相對孤立的人類活動空間相互連接,促成了秦漢時期,特別是西漢中期以後全國性瘟疫流行的人口基礎,也是秦漢成為中國古代瘟疫史拐點的原因。得益於《傷寒雜病論》等一批經驗科學的累積,華夏之於秦漢瘟疫,相比歐洲之於黑死病,更早地閃現出了理性而不單單止於人性的光輝。《傷寒雜病論》中,以中醫運氣學的手段將人類的機體納入地球氣候的周期性變化中,倡導人類與自然、氣候的和諧共生—這一探索已不僅是醫學的花苞,更是文明的瑰寶。另一部文明史瘟疫,從來不僅僅是一個流行病學概念。
  • 崇禎年間的大瘟疫導致十室九空
    李自成之所以能夠從陝西一路輕鬆殺入京城,滅亡明朝,便與此次瘟疫直接相關,而李自成大軍敗於清軍,可能同樣與這場瘟疫有關。 從崇禎六年(1633年)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一場大瘟疫席捲整個北方 關於這場瘟疫的起源,現代普遍認為源於生態破壞和氣候異常。
  • 不妨重溫一下人類歷史上的幾次大瘟疫如何結束吧
    不妨重溫一下人類歷史上的幾次大瘟疫如何結束吧每天接到最多的私信,就好像我們能夠預知疫情何時結束,菲律賓何時解封一樣。縱然不能預測,那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人類歷史上幾次大瘟疫如何結束,就當作舉一反三吧。地球上自從人類當家作主,就有了歷史記錄,當然,人類歷史上的大瘟疫也都一一在冊。人類最早記載的瘟疫,應該就是鼠疫了。
  • 世界大瘟疫啟示錄丨霍亂:用勇氣與科學驅散魅魔
    世界大瘟疫啟示錄丨霍亂:用勇氣與科學驅散魅魔 2020-06-29 1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古代是如何應對瘟疫的?王立群教授這樣講~
    >科學認識、同心戰「疫」第三期來聆聽著名文化學者百家講壇主講人河南大學文學院王立群教授,同時傳遞了人類一定能夠戰勝瘟疫的信心。總而言之,中國古代創造了很多有效的治療瘟疫的方法,這些都是人類寶貴的財富。04 「醫聖」張仲景所著《傷寒論》誕生的背景是什麼?於今天有哪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