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常改寫人類歷史 但並非隨心所欲

2020-12-27 央視新聞

連日來,看義大利、看歐洲、看世界,令人揪心。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快速蔓延,這是一場波及全球的重大災難。無論在哪個大洲、哪個國度,因染病而逝去的生命,都令人惋惜、悲傷。

中國抗擊疫情已走出最困難的階段。這並非新冠病毒對中國人網開一面——而是因為中國的抗疫鬥爭舉國動員,上下同心,堅定執行了一整套事實證明符合中國實際、符合科學規律的抗疫舉措。

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大疫情,將深刻改變今日世界,並以沉重的方式寫入人類歷史。它有橫衝直撞之勢,但在恰當、有力、堅韌的應對面前,也會暫時式微、退卻。

這符合千百年來呈現的規律——瘟疫經常改寫人類歷史,但也並非隨心所欲。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文明發展史,就是不斷與疫病做鬥爭的歷史。而傳染病,正是微生物與人類相互作用的產物。幾千年來,瘟疫與人類社會發生過太多的糾纏。從結果看,至少有三種呈現方式:

一是野蠻地傷人奪命。在人類社會進入工業文明以前,瘟疫的殺傷力是極其驚人的——無論是在古希臘、古羅馬,還是中世紀的歐洲,亦或在早期殖民者踏足的美洲大陸、亞洲大陸。一場瘟疫,能長存幾十、上百、數百年,甚至滅國,或奪去某個大洲的三四成生命。

二是成為改變文明走向的一種作用力。瘟疫曾在伯羅奔尼撒戰爭時暴發,讓古希臘文明遭受重創。鼠疫曾動搖了羅馬帝國的根基。黑死病曾讓中世紀的歐洲陷入黑暗。天花曾隨著殖民者的艦隊、商船隊登陸並攪亂了美洲大陸。霍亂則在十九世紀走遍多個大洲,令諸多強國國力驟損。

三是人類在與瘟疫的鬥爭中不斷開創新的文明。《漢書·平帝紀》載,元始二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這就是「隔離」之法。歐洲對抗黑死病,也多用隔離檢疫。中國在明代就用種人痘來預防天花。進入工業文明後,抗生素、疫苗等逐漸登上戰場。近百年來,正是在與瘟疫的不懈搏鬥中,與公共衛生有關的很多國際組織和機構得以創建。

距今一百年前,一戰結束之際,「西班牙大流感」暴發。此疫病以地名命名,已不符合今日國際慣例。只是當年約定俗成,留下無奈的印記。今天在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則中,已明確不以地名命名疫病。二戰後至今,人類又遭遇多次蔓延全球的大疫。所幸,傷害程度與工業文明前已不在一個量級。不是因為病毒變弱了,而是人類的手段變強了。

每次全球戰「疫」,甭管過程多麼曲折,歸根結底就是拼兩樣東西——一是科學技術,這是致勝的最終武器;二是社會組織能力,這是控制疫情、減少損失、為科學家贏得時間的關鍵。

新冠病毒,是一個兇狠的人類公敵。它行蹤詭秘、狡猾刁頑。它的殺傷力到底如何,尚未見頂。它所引致的疫情暴發,目前看,不僅奪命傷身,而且已超出了生物學意義上對生命的侵害範疇,而正在對全球經濟、政治、社會生活等帶來重大衝擊,深刻影響整個世界格局。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闡述過一個重大判斷——「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他尤其強調要針對這個「大變局」,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注重化危為機。2018年1月,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他列舉了8個方面16個具體風險,其中就提到,「像非典那樣的重大傳染性疾病,也要時刻保持警惕、嚴密防範」。

在「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總判斷下,近年來社會各界多有領會、剖析,也大多是從科技革命日新月異、西方中心主義發生歷史性衰落、新興力量加快成長成勢、全球治理面對重大挑戰等展開。毫無疑問,這些都是「大變局」豐富內涵的組成部分。

太多人沒有想到,在人類踏入21世紀20年代的第一時刻,新冠病毒斜刺裡殺了出來,疫情驟然暴發、蔓延全球。諸多疫情嚴重國家都不得不拿出渾身解數,與之搏鬥。各國的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及至整個國家的組織動員能力,都經受大考。本就身陷下行壓力、轉型壓力中的世界經濟,也猛增不確定因素。

病毒風險、疫情風險、治理風險,交織在一起。可以說,「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眼前,正從暴發大疫、抵抗大疫的角度,呈現其現實的複雜性,及其飽含的歷史深度。

當我們要鞏固國內抗疫成果、盡力支持全球抗疫之時,當我們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那樣,及時「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時候,毫無疑問,應該站在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認識高度上,充滿自信也充滿憂患意識,做出思考、謀劃並展開行動。

(文丨特約評論員 楊禹)

相關焦點

  • 戰「疫」每日觀察丨瘟疫常改寫人類歷史 但並非隨心所欲
    這並非新冠病毒對中國人網開一面——而是因為中國的抗疫鬥爭舉國動員,上下同心,堅定執行了一整套事實證明符合中國實際、符合科學規律的抗疫舉措。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大疫情,將深刻改變今日世界,並以沉重的方式寫入人類歷史。它有橫衝直撞之勢,但在恰當、有力、堅韌的應對面前,也會暫時式微、退卻。這符合千百年來呈現的規律——瘟疫經常改寫人類歷史,但也並非隨心所欲。
  • 人類歷史上十大瘟疫有哪些?哪種瘟疫殺死的人最多?
    雖然結局是人類打敗了外星生物,取得了勝利,但是取勝的原因卻讓人啼笑皆非,最終打敗外星生物的不是人類,而是生存在地球上的微生物,簡稱病菌。這個設定當時令很多人大呼上當,認為是天方夜譚,但仔細琢磨一下,還是很有道理的。畢竟人類與微生物的戰爭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沒有停止過。與其朝夕相處的人類尚且未能戰勝病菌,更何況入侵的外星生物呢?
  • 新冠肺炎疫情與人類歷史上那些大規模的瘟疫相比,哪個更厲害?
    人類歷史上還有過哪些主要的瘟疫病毒吶?1.鼠疫鼠疫想必是大家最常聽到的瘟疫。它最早起源於六世紀的中東,並通過海陸貿易傳播到北非和歐洲。瘟疫持續了五六十年,並在其鼎盛時期每天死亡過萬,總共近一億人死亡。後來,這個可怕的瘟疫傳播到了中世紀的歐洲。當第一場瘟疫在1351年平息之時,三千萬歐洲人死亡。
  • 黑死病、西班牙流感、伊波拉……盤點人類歷史上20大駭人聽聞的瘟疫
    瘟疫歷史是一部災難史,也是一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危機四伏的曲折歷史。在整個人類歷史進程中,流行病的爆發給人類帶來了慘重的代價,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它們有的改變了歷史的進程,甚至化身為整個文明的「劊子手」。據不完全統計,從史前起計,人類歷史上發生過20次最具毀滅性打擊的瘟疫。 1.史前瘟疫:約公元前3000年 大約5000年前,一場瘟疫摧毀了中國的一個史前村莊。該史前村莊於2010年被發現,被稱為哈民忙哈遺址。
  • 人類歷史上有哪些類似新冠疫情的瘟疫?
    據歷史記載,人類歷史最早的大瘟疫是公元前430年在雅典爆發的雅典大瘟疫。由於瘟疫發生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後不久,因此這場瘟疫幾乎摧毀了古希臘城邦。而後,公元165年至180年的安東尼大瘟疫,也叫戈林瘟疫,羅馬帝國軍隊在近東戰役帶入羅馬帝國,期間,保守估計死亡人數為500萬人,也有估計死亡了1000萬人。
  • 人類歷史上的幾次大瘟疫,它們帶走了多少人的生命?
    人類歷史上的幾次大瘟疫,它們帶走了多少人的生命?地球從誕生到現在,不知已有幾億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地球上逐漸誕生了什麼,最初的生命體就是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等。多少年來,微生物一直存在於地球上,相對而言,人類還非常年輕。
  • 聊一聊人類歷史上繞不開的20次大瘟疫
    隨著人類文明的蓬勃發展,傳染病也隨之而來。大量的人以及動物聚居在一起,再加上衛生和營養條件很差,為病毒提供了肥沃的滋生地。隨著500年前新航路的開闢(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新型傳染病開始在世界範圍內傳播,並最終形成了第一次全球大瘟疫。下面就請跟隨我一起來看一看人類文明史上最嚴重的20次大瘟疫,以及它們最終是如何結束的。
  • 一場讓人類困擾了兩千多年的奇怪瘟疫——雅典大瘟疫
    從歷史上看,人類面對過數次大規模的瘟疫流行,包括上世紀才完全消滅的天花和中世紀的黑死病。但是2000多年前的一場大流行病卻讓眾多學者摸不著頭腦。公元前430年,正值第二次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分別以雅典和斯巴達為首的兩大軍事集團正打的不可開交。戰爭,在古代一直是瘟疫的溫床。一開始,瘟疫的起源地並不在希臘,最早出現在北非一帶後通過埃及傳到波斯,最終傳到希臘。
  • 大疫時間表:人類與瘟疫的抗爭史,也是科學與醫學的進步史
    封面新聞記者 燕磊瘟疫是一種由強烈的致病性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等引起的傳染病。從古至今,人類遭遇了無數的瘟疫,其中有些瘟疫特別嚴重,對人類後代的影響巨大的有:鼠疫、天花、流感、霍亂、瘧疾等。由瘟疫導致的死亡人數比戰爭、饑荒更多,不過人類總能贏得最後的勝利,因為人類手中有最強大、最有效的武器:科學方法和醫學技術。
  • 不妨重溫一下人類歷史上的幾次大瘟疫如何結束吧
    不妨重溫一下人類歷史上的幾次大瘟疫如何結束吧每天接到最多的私信,就好像我們能夠預知疫情何時結束,菲律賓何時解封一樣。縱然不能預測,那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人類歷史上幾次大瘟疫如何結束,就當作舉一反三吧。地球上自從人類當家作主,就有了歷史記錄,當然,人類歷史上的大瘟疫也都一一在冊。人類最早記載的瘟疫,應該就是鼠疫了。
  • 當瘟疫從天而降,人類是如何與之「鬥法」的
    作者:許婧斐 編輯:Yuki 尼採在《善惡的彼岸》中曾經說過,「當你在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這句話用來形容歷史上大大小小的瘟疫,可謂是再形象不過了。
  •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瘟疫高峰期是什麼時候?
    疫病,是中國歷史上對流行性傳染病的統稱,包括因病毒、細菌、寄生蟲和其他微生物引起的多種疾病。而以發熱為主要症狀的疫病則稱為瘟疫。 中國自古是一個多疫災的國度。 據史料記載,中國歷史中,常是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
  • 茨威格《人類群星閃耀時》:14個改寫人類歷史命運的瞬間!
    @草如偃那《人類群星閃耀時》到底講了什麼?14個改變人類命運的天才14個影響人類文明的瞬間在你過去的人生裡,有沒有因為一個不起眼的舉動,影響了後面的人生?滑鐵盧戰役後的拿破崙全書描繪了14個這樣的瞬間,這些瞬間,就是作者茨威格所定義的人類群星閃耀的時刻。
  • 人類瘟疫歷史上,10大濟世神醫,最後一位不接受反駁
    人類的文明發展史,也是一部與病毒對抗的血淚史。一個小小的病毒,看不見、摸不著,可以傳染蔓延,奪去數以千萬計的人命。1665年,歷史上著名的倫敦大瘟疫,兇險的疫情感染了幾十萬英國人,40萬人口的倫敦,8萬人死亡。在村民們恐慌奔逃之前,威廉牧師組織村民們"封村",不準出不準進,抱著必死的決心,把病毒堵死自己的村子裡,用生命保護身後的其他城鎮。
  • 「十癆九死」肺結核:人類並未完全徵服的「白色瘟疫」
    人類直到今天仍沒能完全戰勝它,但文明的意義在於,我們認識了傳染病,也接受了人類生命將永遠必不可少要和病毒抗爭。  結核病歷史幾乎和人類史等長  英國人曾堅信,肺結核是由羅馬傳到英倫三島的。直到英國考古學專家西蒙發現,2300年前就有肺結核在英國偏僻村落裡存在。
  • 朱 銳:瘟疫如何影響人類思維和認知
    所以,要理解文藝復興運動對歐洲藝術的影響以及對歐洲社會的除魅,都離不開對「黑死病」這一瘟疫的認知研究。與一般的災難不同,瘟疫多是在祥和靜謐的氛圍中悄悄奪去無數人的生命。它的不分等級貴賤,使得疫情很難與社會正義等問題掛鈎,人類很少從瘟疫中汲取過真正的教訓。
  • 瘟疫簡史——歷史上影響世界格局的疫情
    難道瘟疫這老朋友不是一直幽靈般伴隨著我們人類文明發展麼?瘟疫所書寫的,絕非歷史中可有可無的一筆。而決定著一個強盛國家的走向,一個悠久文明的存亡,一整個地區乃至世界霸權的歸屬。回顧過去,每一次大型瘟疫幾乎都伴隨著無數榮辱興衰,更預示著新的格局即將出現。遍翻故紙堆裡泛黃的隻言片語或許有助於我們釐清思緒,讓謙虛謹慎、努力堅韌成為對抗疫情的忠實夥伴。
  • 中國女科學家改寫歐洲最早的現代人類歷史—新聞—科學網
    她作為第一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冰河時期的歐洲人群歷史」,根據51個末次冰期歐亞個體的基因組數據,首次揭示了該時期歐亞地區完整的人口動態變化情況。 謎底揭曉在北京時間6月21日凌晨,《自然》雜誌刊登了名為《中國科學之星》的特寫報導,將付巧妹列為「十位中國科學之星」之一,稱她「幫助重寫了歐洲最早的現代人類的歷史,並希望用古人類遺骸的DNA改寫亞洲的史前史」。
  • 深刻影響人類發展的動物,專家:假如沒有它,全球歷史都將改寫
    馬作為被人類馴化的動物之一,在人類的社會生活、生產乃至戰爭中,都有著極重要的地位。馬在人類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交通運輸的重要承載體。除了日常生活中的運輸作用,馬匹還主要也為作戰和貿易提供畜力。可以說馬在推動群體融合、促進文化和技術交流上有著重要貢獻。
  • 瘟疫書寫的終極關懷———以南非英語小說《瘟疫之牆》為中心
    在先民的意識裡,疫病常被看成是上天降罪的工具:在《荷馬史詩》中,阿伽門農侮辱了阿波羅的女祭司,招致了太陽神盛怒,因而希臘聯軍飽受瘟疫橫行之苦;在索福克勒斯的戲劇《俄狄浦斯王》中,也恰是因為俄狄浦斯犯下了殺父娶母的罪行,才導致天降瘟疫於忒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