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身體裡面的胃、十二指腸和口腔部位,其實都是有幽門螺桿菌的存在的,像得了胃炎或胃潰瘍的人也是存在著幽門螺桿菌的,世界衛生組織甚至將它列為了一類會引發嚴重疾病的物質。經過研究調查顯示,在我國,攜帶了幽門螺桿菌或曾經感染過這種細菌的人達到了80%的人口之多,所以我們一定要對它重視一些,4個很尋常的飲食習慣,或許就是引發幽門螺桿菌的兇手,希望你了解!
幽門螺桿菌多半是吃出來的?4個飲食習慣,希望你能趁早改了
1、喜歡在外面用餐
幽門螺桿菌是可以通過唾液傳播到飯菜上,然後進入到另一個人的胃裡面的,因為我們平時外出用餐不是使用分餐制度的,而是大家一起吃飯的,所以一旦其中一個人攜帶了幽門螺桿菌,其他人就很容易被感染,這裡建議大家用餐時儘可能選擇用公筷夾菜。
2、經常吃生冷的食物
生魚片很多人喜歡吃,尤其是位於沿海地區的人或者日本人,但是生魚片這種食物是沒有經過加熱處理的,一些生魚片裡面攜帶了細菌和寄生蟲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若是經常吃的話,是很容易讓幽門螺桿菌進入體內,影響到腸胃和身體的健康的,所以希望你能夠管住嘴。
3、家庭碗筷沒有消毒不分開
很多家庭用餐的時候其實是很少會用公筷的,這個時候就會導致家裡一個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其他人也很容易交叉感染,所以建議大家夾菜的時候,即使在家裡用餐,也最好是使用公筷,遠離交叉感染。
4、給孩子餵嚼碎的飯
孩子還小的時候,有些家長會因為孩子的腸胃弱,將自己嚼碎的飯餵給孩子吃,或者為了避免燙傷孩子的口腔,會選擇先嘗一下食物再給孩子吃,這樣的習慣是很容易讓孩子感染上幽門螺桿菌的。所以不管孩子多大,只要他可以吃飯了,就應該給孩子專門準備一副碗筷,孩子吃的食物也需要注意一下,才能避免孩子交叉感染。
一旦感染了幽門螺桿菌,身體多半會出現4種現象,趁早做檢查
1、胃脹氣和胃部反酸
每次吃完飯之後,老是覺得自己的胃部出現脹氣或者反酸的情況的話,就應該重視起來了,可能已經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這個時候一定要記得早點到醫院做個檢查,對症治療才能起效果。
2、容易感覺飢餓
明明吃了很多的食物,過了一會兒還是會覺得很餓,排除掉糖尿病和甲亢兩種疾病的話,很可能就是感染上了幽門螺桿菌了,因為一旦體內存在了這種細菌,胃酸的分泌就會變多,大腦就會收到肚子餓的錯誤信號。
3、口臭
幽門螺桿菌引起口臭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因為牙菌斑中一旦存在這種細菌,就會直接讓口腔產生一種有臭味的碳化物,讓人聞到口氣就覺得很臭。另一個原因是感染上幽門螺桿菌的人的消化道也會出現一些異常,比如腹脹、腹痛等,消化功能會開始變弱,引發口臭了。
4、胃痛
胃部一旦被幽門螺桿菌入侵,就會開始大量繁殖,讓胃黏膜和十二指腸黏膜受損,所以有些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人就會出現反覆胃痛的症狀,甚至消化道還會出現少量出血的現象。
幽門螺桿菌真正的「剋星」是養胃茶,醫生:胃不好和幽門螺桿菌陽性的人可以多喝
胃黏膜想要保護好,除了嘴巴要管住之外,做好修復也是很重要的。《黃帝內經》裡面有記載提到,茯苓、佛手、沙棘、猴頭菇等食材,是可以起到保護脾胃、促進胃黏膜的修復的作用,讓脾胃越來越好的。
沙棘:具有止咳、祛痰的作用,可以讓脾胃的功能變得更強健
猴頭菇:含有一種可以修復受損胃黏膜的物質,具有抑制幽門螺桿菌、調理腸胃消化功能的作用
茯苓:可以用於促進腸胃蠕動、健脾養胃、促進腸胃消化和吸收
把上面這些食材配齊後泡水喝,是可以用於保護腸胃、提升腸胃的蠕動力、修復受損了的胃黏膜的,大家可以嘗試一下現成的茶包,不僅不需要花時間熬製食材,還能隨身攜帶,這款茶包將上面所有食材合理搭配好了,能夠讓藥效更好,只要5分鐘就能喝到一杯養胃茶,非常方便。
有需要朋友們可以點擊下方↓↓↓↓卡片獲取,健康值得你這點付出!
結語:幽門螺桿菌一旦感染上了,就要重視起來,不要拖著不去治療,而且平時一定要注意用公筷夾菜,生冷刺激的食物最好不要吃。想要預防幽門螺桿菌,可以常喝養胃茶,讓胃部變得更健康,注意三袋是一個療程,只要堅持喝,既能養好胃也能殺菌和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