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多半是吃出來的?4個飲食習慣,希望你能趁早改了

2020-12-20 健身者教練

導語:身體裡面的胃、十二指腸和口腔部位,其實都是有幽門螺桿菌的存在的,像得了胃炎或胃潰瘍的人也是存在著幽門螺桿菌的,世界衛生組織甚至將它列為了一類會引發嚴重疾病的物質。經過研究調查顯示,在我國,攜帶了幽門螺桿菌或曾經感染過這種細菌的人達到了80%的人口之多,所以我們一定要對它重視一些,4個很尋常的飲食習慣,或許就是引發幽門螺桿菌的兇手,希望你了解!

幽門螺桿菌多半是吃出來的?4個飲食習慣,希望你能趁早改了

1、喜歡在外面用餐

幽門螺桿菌是可以通過唾液傳播到飯菜上,然後進入到另一個人的胃裡面的,因為我們平時外出用餐不是使用分餐制度的,而是大家一起吃飯的,所以一旦其中一個人攜帶了幽門螺桿菌,其他人就很容易被感染,這裡建議大家用餐時儘可能選擇用公筷夾菜。

2、經常吃生冷的食物

生魚片很多人喜歡吃,尤其是位於沿海地區的人或者日本人,但是生魚片這種食物是沒有經過加熱處理的,一些生魚片裡面攜帶了細菌和寄生蟲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若是經常吃的話,是很容易讓幽門螺桿菌進入體內,影響到腸胃和身體的健康的,所以希望你能夠管住嘴。

3、家庭碗筷沒有消毒不分開

很多家庭用餐的時候其實是很少會用公筷的,這個時候就會導致家裡一個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其他人也很容易交叉感染,所以建議大家夾菜的時候,即使在家裡用餐,也最好是使用公筷,遠離交叉感染。

4、給孩子餵嚼碎的飯

孩子還小的時候,有些家長會因為孩子的腸胃弱,將自己嚼碎的飯餵給孩子吃,或者為了避免燙傷孩子的口腔,會選擇先嘗一下食物再給孩子吃,這樣的習慣是很容易讓孩子感染上幽門螺桿菌的。所以不管孩子多大,只要他可以吃飯了,就應該給孩子專門準備一副碗筷,孩子吃的食物也需要注意一下,才能避免孩子交叉感染。

一旦感染了幽門螺桿菌,身體多半會出現4種現象,趁早做檢查

1、胃脹氣和胃部反酸

每次吃完飯之後,老是覺得自己的胃部出現脹氣或者反酸的情況的話,就應該重視起來了,可能已經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這個時候一定要記得早點到醫院做個檢查,對症治療才能起效果。

2、容易感覺飢餓

明明吃了很多的食物,過了一會兒還是會覺得很餓,排除掉糖尿病和甲亢兩種疾病的話,很可能就是感染上了幽門螺桿菌了,因為一旦體內存在了這種細菌,胃酸的分泌就會變多,大腦就會收到肚子餓的錯誤信號。

3、口臭

幽門螺桿菌引起口臭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因為牙菌斑中一旦存在這種細菌,就會直接讓口腔產生一種有臭味的碳化物,讓人聞到口氣就覺得很臭。另一個原因是感染上幽門螺桿菌的人的消化道也會出現一些異常,比如腹脹、腹痛等,消化功能會開始變弱,引發口臭了。

4、胃痛

胃部一旦被幽門螺桿菌入侵,就會開始大量繁殖,讓胃黏膜和十二指腸黏膜受損,所以有些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人就會出現反覆胃痛的症狀,甚至消化道還會出現少量出血的現象。

幽門螺桿菌真正的「剋星」是養胃茶,醫生:胃不好和幽門螺桿菌陽性的人可以多喝

胃黏膜想要保護好,除了嘴巴要管住之外,做好修復也是很重要的。《黃帝內經》裡面有記載提到,茯苓、佛手、沙棘、猴頭菇等食材,是可以起到保護脾胃、促進胃黏膜的修復的作用,讓脾胃越來越好的。

沙棘:具有止咳、祛痰的作用,可以讓脾胃的功能變得更強健

猴頭菇:含有一種可以修復受損胃黏膜的物質,具有抑制幽門螺桿菌、調理腸胃消化功能的作用

茯苓:可以用於促進腸胃蠕動、健脾養胃、促進腸胃消化和吸收

把上面這些食材配齊後泡水喝,是可以用於保護腸胃、提升腸胃的蠕動力、修復受損了的胃黏膜的,大家可以嘗試一下現成的茶包,不僅不需要花時間熬製食材,還能隨身攜帶,這款茶包將上面所有食材合理搭配好了,能夠讓藥效更好,只要5分鐘就能喝到一杯養胃茶,非常方便。

有需要朋友們可以點擊下方↓↓↓↓卡片獲取,健康值得你這點付出!

結語:幽門螺桿菌一旦感染上了,就要重視起來,不要拖著不去治療,而且平時一定要注意用公筷夾菜,生冷刺激的食物最好不要吃。想要預防幽門螺桿菌,可以常喝養胃茶,讓胃部變得更健康,注意三袋是一個療程,只要堅持喝,既能養好胃也能殺菌和消炎!

相關焦點

  • 幽門螺桿菌大多是吃出來的?醫生忠告:4種常見飲食習慣趁早改掉
    幽門螺桿菌大多是吃出來的?醫生忠告:4種常見飲食習慣趁早改掉1、喜歡外出聚餐現在的年輕人下班之後喜歡叫上朋友一塊聚餐,但是外邊吃飯,雖然美味衛生條件有可能並不達標。2、常吃一些半生不熟的食物由於中西方文化交流密切,很多人喜歡吃日料,日料當中的生魚片或者是半生不熟的海鮮很容易夾雜細菌,經常吃這樣的食物,增加了患上幽門螺桿菌的概率,同時也刺激人體胃黏膜,導致腸胃功能紊亂。
  • 幽門螺桿菌多半是吃出來的?醫生提醒:4種飲食習慣儘量及早改掉
    導語:幽門螺桿菌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細菌,而且具有較強的傳染性,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一類致癌物質,這也讓人們引起了對於幽門螺桿菌的重視,其實多數的幽門螺桿菌都是吃出來的,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這種飲食習慣,減少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幽門螺桿菌多半是吃出來的?
  • 幽門螺桿菌到底怎麼來的?消化科醫生建議:趁早改掉這些飲食習慣
    導語:幽門路桿菌,可能大家都有聽說過,但是卻不清楚它到底是怎麼來的,事實上,幽門螺桿菌喜歡寄生在胃腸道、口腔裡,而生活中很多習慣都容易滋生,尤其是飲食方面, 研究表明,我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感染有螺桿菌,因此,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注意呢?一、幽門螺桿菌到底怎麼來的?
  • 吃貨注意了,幽門螺桿菌多從口腔進入,4個飲食習慣,希望早改正
    導語:在幾年前,就有相關的醫學專家表示,幽門螺桿菌是一種生存能力極強的病菌,且這種病菌一旦進入人體,就會產生腸胃疾病,如:胃潰瘍、腸胃炎等等。不僅讓人體受折磨,而且還難以治療。四種不好的飲食習慣,多是引發幽門螺桿菌的源頭,希望大家能及時改正。
  • 幽門螺桿菌多數是吃出來的?若及時改掉這些飲食習慣,或對胃好
    導語:幽門螺桿菌特別愛寄生在胃裡,口腔以及腸道裡面,一旦幽門螺桿菌滋生,就會損害胃黏膜,也會出現胃潰瘍,而且據研究表明,我國80%的人胃裡面都有幽門螺桿菌,所以在平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幽門螺桿菌多數是吃出來的?
  • 胃不好多數是吃出來的?改掉不良飲食習慣,或可趕走幽門螺桿菌
    一、胃不好多數是吃出來的?改掉不良飲食習慣,或可趕走幽門螺桿菌1、頓頓出去吃幽門螺桿菌最常見的傳播方式是通過唾液傳播,長期吃不好的食物會導致幽門螺桿菌感染,一般家庭裡很多人一起吃飯的話,公用碗筷後,細菌很容易交叉感染。
  • 幽門螺桿菌或與吃有關?若你有這些飲食習慣,儘早改正
    導語:幽門螺桿菌非常愛寄生在胃裡,損害胃黏膜,因此會出現胃潰瘍的症狀,而幽門螺桿菌與平時的飲食習慣有非常大的關係。今天帶大家來看一下這些飲食習慣你們有沒有,如果有的話儘量早一點改正。幽門螺桿菌或與吃有關?
  • 幽門螺桿菌是吃出來的嗎?醫生提醒:若出現4個異常,需警惕
    導語:幽門螺桿菌是一種非常頑固的細菌,而且它的傳染性是非常強的。據統計我國有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嚴重影響著我們的胃部健康,而且如果一個家庭當中有一個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家裡的人多半也會受到影響。為什麼會感染幽門螺桿菌?什麼因素導致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個問題!什麼因素容易導致感染幽門螺桿菌?
  • 胃部感染幽門螺桿菌,身體也許有4個信號,希望你別忽視
    而且幽門螺桿菌還具有一定的傳播性,如果家裡有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一家人在一塊吃飯的時候,很有可能會將幽門螺桿菌傳染給其他的家人。如果胃裡感染了幽門螺桿菌,身體也可能會向我們傳遞一些警告信號,如果沒有以下這幾個表現的話,或許說明胃還不錯。
  • 腸胃有幽門螺桿菌,多半有3個「症狀」,細心觀察,或並不難發現
    但在現實生活當中,因為很多人不注意飲食和休息的好習慣,從而導致出現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情況。而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很常見並且具有感染性的細菌,一旦感染上幽門螺桿菌的話,就會損傷胃黏膜,導致出現胃痛的情況,是非常不利於身體健康的。而且胃中感染幽門螺桿菌時,身體也會有以下這三種變化,一起來看看吧。
  • 消化內科醫生:胃感染幽門螺桿菌,謹記2吃4不吃,胃炎繞道走
    幽門螺桿菌是目前唯一能在胃裡滋生繁殖的螺旋形細菌,同時還可在腸道、嘴巴裡滋生感染,通常感染幽門螺桿菌有一段時間的人,基本都會誘發胃炎的發生,也被稱作胃「頭號殺 手」。好在小楊情況不是很重,經過3個月治療調理,感染幽門螺桿菌已經得到「根除」,胃也好了。
  • 吃大蒜可以殺幽門螺桿菌?檢查出幽門螺桿菌,該怎麼辦?
    即使你能夠吃很多的大蒜,經過消化,身體也不一定能夠吃到足夠的大蒜素。更重要的是大蒜素怕熱,如果你不是生吃,大蒜中那些少量的大蒜素也會被分解,即使吃了大蒜,也不能夠攝入足夠的大蒜素,起不到殺滅幽門螺桿菌的作用。因此,我們吃大蒜或許能夠幫助身體抑制少量的幽門螺桿菌,對於身體也有很多其它的好處,但是殺滅不了幽門螺桿菌。再說,大蒜有刺激性,如果吃多了,還會刺激到胃。
  • 讓幽門螺桿菌「害怕」的食物公布,醫生:經常吃,或可保護胃黏膜
    俗話說,十人九胃病,現在患胃病的概率越來越高,出現胃病的原因與生活習慣有關,同時也與感染幽門螺桿菌有關,一旦感染幽門螺桿菌,患上胃癌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再加上幽門螺桿菌的傳染率比較高,如果一個家庭當中有一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那麼其他家庭成員傳染率也很高。身體感染幽門螺桿菌會有哪些異常?
  • 多半是「慣」的,這4個習慣,勸你趁早改之
    而在生活中,多數人也是會出現脾胃虛弱的情況,難以好轉,其實這多半是慣的,與以下幾個行為習慣,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希望你能夠趁早改正。脾胃虛弱總不好?多半是「慣」的,這4個習慣,勸你趁早改之飲食不合理。所以,這個行為習慣也是一大誘因,希望你能夠注重適當的調節,注重勞逸結合,有助保護脾胃健康。長期熬夜。長期熬夜,不僅影響各項器官修復與排毒,也會影響正常的脾胃功能,從而導致脾胃受損,誘發脾胃虛弱的問題。
  • 幽門螺桿菌是吃出來的嗎?醫生提醒:若有這4個異常,儘可能注意
    家裡只要有一個人被查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那麼家裡人多半都已經受到感染了,因為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染性非常強,同時也很難根除,因此在生活中一定要多加重視。一、幽門螺桿菌是吃出來的嗎?醫生提醒:若有這4個異常,儘可能注意1、口臭其實在日常生活中,許多朋友都有口臭的現象,尤其是佩戴口罩使自己都能夠清晰的聞到,而普通的口臭通過刷牙就能夠得到緩解,但是如果是腸胃所引起的就很難根除,此時就需要引起重視,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
  • 幽門螺桿菌「害怕」4樣菜,若經常吃,或能抑菌養胃,緩解口臭
    但是,胃部疾病能吃出來,也能吃回去!那究竟吃什麼,可以起到抑制細菌的作用呢?以下這四樣菜,平時經常吃的話,或許對大家抵抗細菌,養胃和緩解口臭,有所幫助 !大蒜中含有大蒜素,也能起到殺菌消炎和抑制細菌的效果。4、洋蔥炒雞蛋和大蒜有一樣效果的蔬菜,必須要提到洋蔥了。胃不好的朋友們,可以將洋蔥和雞蛋搭配在一起,也能抑制細菌的滋生和預防口臭。
  • 當感染幽門螺桿菌時,或許能通過嘴巴表現出來,不妨了解一下
    近些年,胃病患者越來越多,根據調查研究顯示,主要是因為感染了一種叫做「幽門螺桿菌」的病菌,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幽門螺桿菌十分頑強,它能在胃部強酸環境中生存,並腐蝕胃黏膜,對胃部造成傷害。當幽門螺桿菌在胃部「安家」時,容易引發各種胃部症狀,比如慢性胃炎、腹脹噯氣、十二指腸潰瘍等等。並且,當幽門螺桿菌長期居於胃部時,有一定機率誘發胃癌,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其列為「一類致癌物」。
  • 幽門螺桿菌「幫兇」已發現,3類食物趁早撤離餐桌,胃也許會好轉
    導語:胃,是幫助我們消化和吸收營養物質的器官,但是現在我們大多數人胃病離不來幽門螺桿菌的「助攻」。這些問題可能就是因為我們經常不注意衛生或經常吃刺激性食物而導致的,我們胃部是獨一無二的,任何器官都不能代替它,這就需要我們更加養護好胃部。
  • 67歲大爺幽門螺桿菌450,飯前常吃1物,不到2個月降到0
    當我們做胃部功能檢查時,經常會發現一個指標是檢測幽門螺桿菌數值的。這是一種唯一可以在胃部嚴苛環境中存活下來的有害菌,其感染是導致胃病、胃炎發作的根本誘因。利用C14呼吸法測試的幽門螺桿菌數值應該在100以下為正常,一旦超過這個範圍,就屬於陽性感染,多半提示胃病的出現。
  • 被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人,身體會有這些異常表現,預防胃癌要早發現
    我國是胃癌發生大國,全世界有一半的胃癌患者在中國,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與我們的日常飲食、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在這些習慣中,幽門螺桿菌就有了傳染的機會,而幽門螺桿菌是導致胃癌發生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本文就來和大家講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