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心協力,眾人拾柴火焰高!力敵強敵漢尼拔的羅馬群英

2020-12-12 皓哥的歷史英雄譚

作為西方歷史上最具威名的統帥之一,名將漢尼拔不可謂不有名,而說到漢尼拔的失敗,大多數人,要麼會歸功於羅馬名將西庇阿,要麼就歸功於羅馬獨裁官費邊,或者兩者兼而有之。但是,在西庇阿崛起之前,即使有費邊制定了成功的拖延戰術,羅馬共和國也必須要有直面漢尼拔大軍的支柱存在,而正是這批人,為羅馬共和國爭取了寶貴的生存時間,為擊敗漢尼拔奠定了基礎。

這些人,就是直面「戰神」漢尼拔的羅馬群英。

漢尼拔戰爭,即第二次布匿戰爭,開始於公元前218年,以羅馬盟邦薩貢託被漢尼拔攻陷,迦太基政府拒絕羅馬使者要求交出漢尼拔以審判的通牒為開始的標誌。隨後,漢尼拔出乎意料地走陸路,從西班牙出發,通過現在法國南部、阿爾卑斯山一線進入義大利,從羅馬共和國設想中應對迦太基的後方出現。此後,漢尼拔以2萬6千人左右的部隊,通過四場主要戰役,即提契諾戰役、特雷比亞戰役、特拉西梅諾戰役以及坎尼戰役,粉碎了當時羅馬共和國寶貴的有生力量,將羅馬人的大本營、義大利半島的力量對比一下逆轉。

漢尼拔採取軍事外交兩手抓的策略,從公元前215年起,漢尼拔趁著敘拉古統治者希倫病死的機會,派遣少數精兵混入當時的敘拉古反對派中,幫助他們叛亂,成功誅殺了希倫15歲的孫子,取得了敘拉古的統治權。希倫本人是堅定的親羅馬派,曾經在第一次布匿戰爭中幫助羅馬人打敗了迦太基,反對派上臺以後,漢尼拔承諾,一旦擊敗羅馬共和國,將把全西西里島送給敘拉古,於是羅馬共和國南部,又出現了一個強敵-西西里最強的城邦敘拉古。

更有意思的是,漢尼拔此前沒有接觸過的馬其頓王國,居然在國王腓力五世的領導下主動加入到漢尼拔的陣營中來,再加上原本就和羅馬共和國敵對的高盧民族,實際上,羅馬共和國稱得上是四面受敵,再加上領土內部還有漢尼拔的主力軍,羅馬人已經到了絕境。

此時正是公元前215年。

由於多處戰線的存在,再加上漢尼拔本身強悍的軍事才能,羅馬共和國的思路,變成了抵禦其它敵人的進攻,切斷漢尼拔與盟友的聯繫,因此,羅馬人阻礙馬其頓軍向西渡海的企圖,不主動進攻敘拉古,在與高盧人的作戰中遭受損失後主動撤回盧比孔河以南,唯一保持進攻的地方,則是西班牙,科爾涅烏斯家族的兩位親兄弟在這裡向漢尼拔的巴卡家族的根據地發動攻勢,企圖根絕這裡對漢尼拔的援助。而對於心腹大患、聯軍核心的漢尼拔,羅馬人必須對其保持防守態勢,同時又不能與其正面決戰。

羅馬共和國史上最艱難的防禦戰役開始了。

在漢尼拔日後的大敵西庇阿登場前,羅馬共和國出現了以四個人為首的堅定抗戰派,他們分別是「拖延者」費邊·馬克西姆斯,平民出身、日後與漢尼拔進行貓鼠遊戲的克勞狄烏斯·馬爾凱魯斯,平民出生、訓練奴隸參加戰爭的森普羅尼烏斯·格拉古以及主導外交的瓦萊裡烏斯·拉埃維努斯。另外,身為獨裁官的費邊的兩個兒子也親自率領軍團與漢尼拔對峙。羅馬共和國在這場十多年的戰鬥中與其它民族不同,積極保家衛國的不僅是上層貴族,還有絕大多數羅馬平民,從此刻開始,漢尼拔的對手就是全體羅馬人,而不是羅馬共和國政府了。

在1年左右的時間,羅馬共和國又緊急編組了20個軍團,這裡需要說明一下,在漢尼拔戰爭期間,羅馬共和國雖然編組了大量的軍團,但是由於大量的人員損失,還有一些盟友城市倒戈向漢尼拔,因此羅馬人的軍團實際人數比過去要少不少,質量也不高。

但就算是這種情況,羅馬人也採取了正確的戰術,僅以當年為例,羅馬軍隊採取駐防戰略要地,用多支軍隊與漢尼拔對峙,同時抽調軍隊打掉從其他地方來增援漢尼拔的軍隊。每當漢尼拔企圖進攻其他地方,對峙的羅馬軍隊便兵分兩路,一路尾隨漢尼拔的軍隊,伺機襲擾,另一路則攻佔之前漢尼拔盤踞的城市。

因此,從公元前215年到公元前213年,漢尼拔居然只得到本國迦太基的一次援助,其他方向的支援全部被羅馬共和國擊潰,西班牙的巴卡家族與羅馬人激戰正酣無力增援,馬其頓國王被羅馬海軍以及羅馬外交上爭取的埃託利亞同盟和帕加馬王國的牽制動彈不得,敘拉古則在西西里島與當地駐守的羅馬軍隊鏖戰。漢尼拔組建的聯軍,實際上在2年時間裡,根本就無法完成匯合的計劃。

不過,漢尼拔也不是沒有收穫,義大利南部最大的三座城市,加普亞、塔蘭託以及敘拉古都在漢尼拔的陣營,他的軍隊中也補充了大量高素質的希臘兵員,如果再不能制止漢尼拔的攻城略地的話,即使其他地區的戰線維持住,也終究會被漢尼拔的軍隊從義大利內部打穿通路。

為此,羅馬軍隊對漢尼拔的軍隊打起了陣地戰,公元前212年,羅馬共和國投入6個軍團進攻漢尼拔之前的老巢加普亞城,同時在塔蘭託和加普亞中間安排格拉古領著奴隸軍團攔截漢尼拔,不過,羅馬人深知格拉古的軍隊被突破也不過是時間問題,因此,圍攻加普亞的6個軍團,只能在圍城的地方修建營壘,以包圍戰圍困加普亞。

羅馬軍隊的行為,實際就是避戰,雖然顯得軟弱,但是卻非常有效,漢尼拔的確從塔蘭託突破了奴隸軍團的防線,但已經沒有了突破6個羅馬軍團、替加普亞解圍的能力,他試圖讓6個軍團與他的部隊決戰,但羅馬方指揮官明白,與漢尼拔交戰則必敗無疑,因此就是死守營壘,同時拒不攻城,以此和漢尼拔對峙,就這樣將「戰神」釘死在了加普亞附近的平原。

這裡順便插一點,其實這一期間羅馬人也在距離漢尼拔較遠的西西里發動主動進攻,準備攻克敘拉古,奈何敘拉古在敘拉古數學家阿基米德指導發明的新式攻城設備的面前陷入了苦戰,因此戰況再次膠著。不過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那就是在整整1年時間裡,羅馬人的軍隊沒有與漢尼拔指揮的主力軍隊發生一場主要戰役。

然而,在對抗漢尼拔的四位主要領導人中,卻已經開始減員了。曾經直面漢尼拔的奴隸軍團指揮官格拉古,因為相信了漢尼拔留在塔拉託一帶的軍隊留守投降的偽裝,在帶領一小隊騎兵前去會面時,遭遇對方捕殺。這位敢於直面百戰百勝的漢尼拔的男人,就此隕落了。不過這也說明了漢尼拔軍此時的窘迫,正所謂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漢尼拔軍的行為,在古典時代已經反映出了他們越發困窘的處境了。

公元前211年,敘拉古陷落,並非是因為羅馬人破解了敘拉古的防禦器械,而是馬爾凱魯斯精選了1000名士兵,採用了特種作戰的方法,乘著敘拉古人沉迷節日慶典、麻痺大意時夜襲,翻越城牆,除掉哨兵,從內部打開了敘拉古城門,從而攻克了這座堅城。

消息傳到漢尼拔的耳朵裡,此時他的三座基地,即加普亞、塔蘭託和敘拉古,已經丟了一座、被包圍一座,只剩下塔拉託還可以正常運作,漢尼拔於是主動讓軍隊趕往羅馬城附近,自己騎著高頭大馬耀武揚威,企圖用激將法迫使羅馬軍團主動放棄加普亞的圍城,結果自然是毫無用處,反而激化了羅馬人有些疲憊的鬥爭熱情。最終,加普亞城在得不到漢尼拔主力的援救下被羅馬軍隊攻克。

這時,西班牙戰線卻發生了異變,與漢尼拔的兄弟們有來有回的科爾涅烏斯兄弟,在迦太基友邦努米底亞人增援西班牙後敗亡,西班牙戰線岌岌可危,於是這時,未來漢尼拔的死敵西庇阿才姍姍來遲,出現在了漢尼拔戰爭的舞臺上,前去重整瀕臨崩潰的西班牙戰線。

不過,此時的義大利戰場上,羅馬軍隊依然要完成自己的任務,那就是在不與漢尼拔決戰的情況下,壓制迦太基軍隊的生存空間,這個極端危險的任務,在格拉古死後落在了馬爾凱魯斯身上。此時是公元前210年,戰爭已持續近10年之久,「拖延者」費邊主動領軍,與當年另一位羅馬執政官一起率領兩個軍團圍困塔蘭託,而負責遲滯漢尼拔主力的人,正是馬爾凱魯斯。

漢尼拔深知一旦重鎮塔蘭託丟失,那麼自己在義大利會陷入沒有立足之地的情況,因此拼命回援塔蘭託,而已經60多歲的馬爾凱魯斯為了遲滯漢尼拔軍的攻勢,也只能瘋狂追擊漢尼拔,遺憾的是,漢尼拔不愧是當時的「戰神」,馬爾凱魯斯的友軍凱恩圖馬魯斯先與漢尼拔接觸,結果慘遭失敗,大軍死傷慘重,他本人也戰死。

然而,馬爾凱魯斯依然繼續追擊,受到他的影響,漢尼拔也不敢全力趕路,只能邊打邊走,雖然多次擊敗馬爾凱魯斯的先頭部隊,但這個人就像牛皮糖一樣,始終黏在漢尼拔軍的背後。從夏天一直到秋天,漢尼拔始終無法擺脫馬爾凱魯斯,但只要他主動發起攻勢,這個人就又選擇避戰。終於,在馬爾凱魯斯的糾纏下,漢尼拔還沒有來得及回到塔蘭託,這座城市就已經宣告陷落,同時,西庇阿也在西班牙攻克了重鎮卡塔赫納,取得了與巴卡家族西班牙主力決戰的資本。

漢尼拔大勢已去,軍隊被釘死在了僅剩的根據地卡拉布裡亞地區,可惜地是,就在羅馬人即將勝利的前夜,馬爾凱魯斯的生命也到了盡頭,在向漢尼拔最後盤踞的地區發動進攻的路上,馬爾凱魯斯所部遭遇漢尼拔安排的伏擊,老將最終戰死沙場。原本漢尼拔已經將他的遺體火化,用黃金盒子裝著,準備送還羅馬,結果由於幾個士兵對盒子有非分之想而打鬥了起來,馬爾凱魯斯的骨灰撒了出來,被風吹散,漢尼拔於是感慨地說道,「不能埋進墳墓也是他的命。」

但格拉古、馬爾凱魯斯的努力已經有了明顯成效,漢尼拔的軍隊被牢牢壓制在一隅之地,無法再對羅馬共和國發動攻勢,此時,西庇阿也在西班牙取得大捷,瓦解了巴卡家族在西班牙的多年經營。公元前203年,戰爭已經到了羅馬人的全面反攻階段,漢尼拔迫於已經出現在本土的西庇阿軍的威脅,不得不全軍返回本土。當迦太基的旗幟消失在義大利近海的海平面時,72歲的費邊也咽下了最後一口氣。曾經四位帶領羅馬共和國撐過最黑暗歲月的人,卻有三人看不到漢尼拔被徹底擊敗的一天。

公元前202年,漢尼拔在扎馬戰役戰敗,迦太基投降,第二次布匿戰爭結束。持續十多年的戰爭,終於畫上了句號。

世人常將漢尼拔的失敗,歸結於漢尼拔的對手西庇阿以及迦太基本國的不積極,而可以忘記那些與漢尼拔鬥爭多年的普通羅馬人。然而,如果不是這些人頂著漢尼拔帶來的恐懼與死亡,與這位「戰神」百般對決,又怎麼會有最終西庇阿的輝煌勝利呢?

相關焦點

  • 【聚焦精準扶貧⑱】鳳山社區:眾人拾柴火焰高 產業幫扶助脫貧
    【聚焦精準扶貧⑱】鳳山社區:眾人拾柴火焰高 產業幫扶助脫貧 2020-08-18 18: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日諺語:眾人拾柴火焰高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諺語:眾人拾柴火焰高 2013-01-28 16:08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眾人拾柴火焰高 齊心協力道路暢
  • 眾人拾柴火焰高 通惠河架「同心橋」
    眾人拾柴火焰高。如今,這座橋開通了。全新亮相的同心橋,白色橋身如拱形新月,裝飾彩色照明燈。晚上,橋身燈光開啟,彩虹般熠熠生輝。遠看橋與水中倒影如同一隻明亮的大眼睛,沿岸居民又親切地給橋起了個小名——「大眼兒橋」。其實,早在昨天通橋儀式前,迫不及待的人們就已經從橋上穿行上下班。一架同心橋,使來往地鐵站的步行時間由原來的20多分鐘縮短為現在的10分鐘。
  • 漢尼拔:小看了羅馬
    漢尼拔:背水陣、火牛計我都會用》一文,我們明白漢尼拔不缺謀略,那麼為何漢尼拔再第二次迦太基戰爭中,還是以失敗告終?我們首先要明白漢尼拔的第一步戰略,漢尼拔進入羅馬之後,採取的是分化瓦解戰術。這裡我們可以從以下事例中看出,再拉西美諾湖之戰之後,他很仁慈地對待羅馬的同盟者,沒有勒索贖款而釋放他們回家去,以便安撫他們的市鎮。
  • 扶貧口述:眾人拾柴火焰高 共同致富奔小康
    我認為對待貧困戶也一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都要伸出自己的援手,奉獻自己的愛心,一起致富奔小康![作者:鄧星榮] [編輯:許楠] [來源:紅網新寧站] 【來源:中國崀山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眾人拾柴火焰高!八字格局入拱祿,榮華富貴不用愁
    今天我們講的「拱祿格」就是這種「眾人拾柴火焰高」,地支齊心合力幫扶日主的一個典範。下面的八字,日時天幹均為戊土,地支辰和午「拱出」中間的「巳」。因為巳是戊土的「臨官之地」,也就是日主的「祿」所在的地方,所以叫「拱祿」,八字中把這類格局叫「拱祿格」。
  • 聯播+|眾人拾柴火焰高 習近平為亞投行貢獻中國智慧
    眾人拾柴火焰高。「中國願同各成員國一道,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打造成專業、高效、廉潔的新型多邊開發銀行,共同為促進亞洲和世界經濟繁榮作出貢獻。」自2013年10月2日提出倡議籌建亞投行以來,習近平主席多次在不同場合闡釋籌建亞投行的初衷與深意,為亞投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央視網《聯播+》特梳理相關話語,以饗讀者。
  • 「評論」眾人拾柴火焰高 共建共享文明城
    我們要秉持人人都是東道主、「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理念,以全民發動的方法營造聲勢。要把亞運城市行動的重要意義、美好願景向廣大市民說清楚,把亞運城市行動帶來的系列機遇、諸多實惠讓廣大市民看明白。每一位市民都是亞運城市行動的參與者和受益者,不僅要積極參與、獻計獻策、共建共贏,還要充分展示象山人民熱情好客、誠信友善、文明開放的良好形象。
  • 拾柴網攜手眾圓廣場PARTY讓紅包飛!!!
    楚天都市報副刊訊 武漢眾人拾柴商貿有限公司 (拾柴網)為感謝大眾的支持厚愛,定於2015年2月8日攜手武商集團建二眾圓廣場主辦「眾籌免費裝修現場盛大PARTY」,當場捐贈30000元現金給湖北經視歡樂送「談笑愛心基金」,用於幫助更多困難家庭。眾人拾柴火焰高,武漢每天不一樣!拾柴人,武漢人不忽悠武漢人!
  • 衡山縣:眾人拾柴火焰高 永和鄉村民數千斤白薯滯銷變熱銷
    眾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的愛心匯聚下,曾讓肖件成寢食難安的3000斤滯銷白薯現已全部售罄,他的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來源:中國衡陽新聞網站】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雲帳戶攜手津隴共同脫貧攻堅――眾人拾柴火焰高
    雲帳戶攜手津隴共同脫貧攻堅――眾人拾柴火焰高 2020年12月15日 16:2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 迦太基人的璀璨之星——漢尼拔
    與此同時羅馬人的勢力也擴展到了西班牙的北部和中部地區,並且在東部地區和西班牙城市薩貢託結盟,薩貢託成為羅馬在西班牙地區的盟友,相對的說也成為了漢尼拔的眼中釘,於是漢尼拔率領大軍包圍了薩貢託,在圍城8個月之後漢尼拔的軍隊攻下薩貢託,並將城內的青年男子全部殺害,還掠奪了許多財物補充軍需。
  • 眾人拾柴火焰高:百度移動遊戲2015下半年運營哲學
    當前位置首頁>新聞速遞>眾人拾柴火焰高:百度移動遊戲2015下半年運營哲學 眾人拾柴火焰高:百度移動遊戲2015下半年運營哲學 編輯:廠商提供2015-07-30 2015年ChinaJoy,百度移動遊戲的副總裁顧瑋在7月30日的WMGC論壇上作了主題為「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演講,以下內容是演講實錄。
  • 漢尼拔的悲劇和迦太基的沒落
    這讓人想起那位被拿破崙奉為「戰神」的迦太基名將漢尼拔。 迦太基位於北非,跟強盛的羅馬一度勢均力敵。公元前218年,漢尼拔挺進到義大利腹地,甚至有望攻克羅馬城,但他的遠徵並未得到國內的支持,最後難以為繼。國內輿論的短視,讓漢尼拔撤回北非本土,後又因為政敵和輿論的內外打壓,出走小亞細亞。羅馬共和國的真正目標不是漢尼拔,而是迦太基,乃至整個地中海世界。
  • 戰略之父-漢尼拔.巴卡
    最後與羅馬人的和談也是哈米爾卡代表迦太基方出席的,作為一名卓越的指揮官,由於身後國家的支持不夠充分,未能發揮其真正力量大勝羅馬一直是他心中的痛。所以在漢尼拔年幼時,他命漢尼拔在神廟中向神發誓,此生與羅馬為敵,以消滅羅馬為其終生追求的使命。這也為日後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直逼羅馬首都的復仇計劃埋下了種子。
  • 你可以不知道迦太基,但你必須要知道漢尼拔?
    迦太基主帥漢尼拔率6萬大軍穿過阿爾卑斯山,入侵羅馬。羅馬則出兵馬賽切斷漢尼拔的補給,此時迦太基國內矛盾激發,漢尼拔回軍馳援,羅馬乘機進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戰敗,喪失全部海外領地,交出艦船,並向羅馬賠款。第三次布匿戰爭(前149年-前146年),這是一場羅馬以強凌弱的侵略戰爭。羅馬主動進攻,長期圍困迦太基城,迦太基不甘被進攻,於是奮起作戰。
  • 坎尼會戰,名將漢尼拔是如何打出這場經典殲滅戰的?
    公元前218年4月,漢尼拔率領一支九萬人的軍隊開始遠徵義大利,這支軍隊主要由迦太基人和在伊比利亞半島徵召的僱傭兵組成,包括1.2萬名騎兵和37隻戰象。漢尼拔無視羅馬的警告,跨過埃布羅河,向東北進軍,羅馬宣布開戰,第二次布匿戰爭爆發。為求兵貴神速,漢尼拔選擇在冬天翻越阿爾卑斯山脈,突然出現在羅馬本土義大利平原上。
  • 坎尼會戰,奠定漢尼拔歐洲四大統帥的成名之戰!
    坎尼會戰,發生於公元前216年,是迦太基主帥漢尼拔對羅馬軍隊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也是世界戰爭史上一次經典的殲滅戰。這場戰役中,漢尼拔率3萬3千名士兵在冬季翻越阿爾卑斯山脈,進入義大利境內,隨後在坎尼城與8萬7千人的羅馬軍團相遇,雙方展開激戰,漢尼拔以損失1萬六千人的代價,擊敗了羅馬軍團,殲滅7萬8千人。
  • 黨員群眾獻愛心 眾人拾柴火焰高——記梅仙鎮教育基金會石嶺村集中...
    黨員群眾獻愛心 眾人拾柴火焰高---記梅仙鎮教育基金會石嶺村集中募捐活動華聲在線7月7日訊(通訊員 萬資源)「看一個地方的文明和進步,就要看這個地方是不是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