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漢尼拔,大部分年輕人想到的,肯定是米高梅電影公司所製作電影中的變態殺人魔(該片異常變態,不推薦觀看)。
我們今天的主角不是電影裡面的那個變態漢尼拔,而是古羅馬時期北非不太知名國家------迦太基的國王漢尼拔一世。
首先,先來聊聊迦太基這個國家!
迦太基其實一個挺悲催的國家,在古希臘的巔峰時期,一直在與古希臘爭奪地中海的霸權地位;羅馬崛起後,則與新興的古羅馬爭奪霸權。從古迦太基建國開始,便與古希臘就地中海沿岸的西西里、薩丁尼亞、義大利南部發生一系列戰爭,史稱希臘-布匿戰爭。這場戰爭並沒有分出勝負,古迦太基在地中海西部建立霸權,古希臘則稱雄於東部。
大約前3世紀,由於古羅馬的崛起,古迦太基與羅馬發生戰爭,史稱布匿戰爭。布匿戰爭共發生三次,在布匿戰爭裡,羅馬和迦太基都損失極為慘重,最終以古羅馬的勝利告終,古迦太基失去了除北非領土之外的所有領土。前146年,古羅馬終於攻破迦太基城,標誌著古迦太基的滅亡。
真正讓迦太基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就是和羅馬發生的三次「布匿戰爭」,雖然三次和羅馬交戰一次都沒贏。
第一次布匿戰爭(前264年-前241年),主要是在地中海上的海戰。開始在西西里島交戰,接著羅馬進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被打敗。
第二次布匿戰爭(前218年-前201年),三個中最著名的戰爭。迦太基主帥漢尼拔率6萬大軍穿過阿爾卑斯山,入侵羅馬。羅馬則出兵馬賽切斷漢尼拔的補給,此時迦太基國內矛盾激發,漢尼拔回軍馳援,羅馬乘機進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戰敗,喪失全部海外領地,交出艦船,並向羅馬賠款。
第三次布匿戰爭(前149年-前146年),這是一場羅馬以強凌弱的侵略戰爭。羅馬主動進攻,長期圍困迦太基城,迦太基不甘被進攻,於是奮起作戰。可惜最後迦太基戰敗慘遭屠城,領土成為羅馬的一個省份——阿非利加行省。
漢尼拔在軍事上的主要成就
漢尼拔為人所熟知的事跡,除了最後的服毒自殺,主要就是:
1 戰略上從北方打擊羅馬
2 坎尼戰役對羅馬的大勝
3 扎馬戰役對羅馬的惜敗
然而如果分析下漢尼拔開戰前,自身所處的地位與實力,與羅馬勢力進行一個強弱對比。就不難想像到,漢尼拔此人的強悍之處。
其實單從上面的幾次戰績來判斷,很難清晰地看出漢尼拔的在戰略上的高明之處,一個北非的國王又為什麼會被西方稱為戰略之父。
為什麼漢尼拔是戰略之父?
第一,從外交上孤立敵人(和孫子兵法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不是很像)。漢尼拔精通各種語言,尤其精通希臘語和拉丁語,還有高盧語。這樣不僅僅是為了指揮他手下不同民族不同風俗的僱傭軍,還是為了和羅馬周邊國家、民族結盟,從外交上孤立羅馬。「從外交上孤立敵人,儘量爭取可能的盟友」這個思想是漢尼拔第一次有目的有計劃的實施的(以前希臘人這樣做過,可是他們都只是局部的、習慣性的做)。在戰前漢尼拔和希臘地區的城邦達成了一起進攻羅馬的盟約,他還派遣了大量的信使,和剛被羅馬徵服的高盧人達成了盟約。所以一開戰,羅馬人便同時在西西里、希臘還有伊比利亞開戰,三面作戰使得羅馬人遲遲不能集中兵力取得一個戰場的勝利。
第二、模糊的國界線,軍隊就是國家的邊境(此觀點在古今中外俘獲大批粉絲)。這個戰略思想在西方影響了非常的廣泛,連如今美國的國家戰略「境外戰爭」都是這種戰略思想的現代版。漢尼拔考慮到了戰爭對國家經濟的破壞和平民的危害,所以他才不惜一切把戰爭引向羅馬本土,從而最大化的削弱羅馬人的戰爭潛力,而減少迦太基的損失。這個思想的指引下,漢尼拔完成了那場史無前例的大規模行軍,哪怕部隊不斷逃跑、減員嚴重、道路不通、土著騷擾不斷,漢尼拔也沒有放棄,從而達到了出奇制勝的效果。
第三、提出「分化瓦解」的戰略思想。和外交孤立不一樣的就是他的對象是自己當前的敵人而不是可能的盟友,這在以前「敵人是敵人,朋友是朋友」的西方是從來沒有過的,甚至以後都出現的非常少。他利用間諜、俘虜還有有計劃有針對的進軍從而分化了羅馬和羅馬同盟間的關係,使得羅馬人一度不相信自己的附庸軍團同盟軍團,最終漢尼拔的戰略有了效果:義大利第二大城邦卡普阿倒向漢尼拔。但是由於漢尼拔得不到本土的支援,他沒有足夠的兵力保護這些倒向自己的同盟,所以這個戰略還是失敗了。
第四、信息的獲取和間諜的應用(這個就不多講了,我仿佛聽到我樓上傳來一陣陣電報聲...)。漢尼拔之所以能夠百戰百勝,在異國他鄉、別人的老家門口縱橫馳騁16年,就是漢尼拔意識到了信息的重要性。漢尼拔在開戰前就對羅馬派出了大量的間諜並且派出了大量的信使聯繫周邊國家。開戰前漢尼拔已經和山南高盧的一些部落達成了盟約並且當時的希臘、愛琴海諸城邦達成了一起進軍羅馬的盟約(儘管後來希臘人不敢進軍,但是還是拖住了大量的羅馬軍隊在邊境)。並且漢尼拔還派遣了大量的間諜和信使進入羅馬,刺探軍情,離間羅馬人和羅馬同盟的關係。漢尼拔在義大利的進軍路線連羅馬人都覺得不可思議,那是因為漢尼拔知道羅馬人不知道的道路,這就是間諜的作用。令人津津論道的特拉西米若湖戰役之所以能夠按照漢尼拔的部署,就是因為在此之前漢尼拔巧妙地穿越了大草地,越過了羅馬重兵把守的大路,把羅馬軍團甩在了後面。所以羅馬人怕漢尼拔進軍虛弱的羅馬,不得不在後面緊緊追趕、急於求戰,從而掉入了漢尼拔精心設計的戰場。
第五、僱傭軍制度。漢尼拔在其戰爭中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其軍隊中有很多的僱傭軍,早在遠徵義大利之前,漢尼拔就在西班牙徵集了一支優秀的善於作戰的僱傭軍部隊為其戰略目標服務。
第六、最早將大象應用於戰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