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與迦太基之間的矛盾源於羅馬的逐漸強大。完成了義大利半島統一過後的羅馬,儼然變為了地中海區域的一大強國。在其勢力向地中海發展時,遇到了來自北非強國迦太基的阻攔。兩者之間進行了將近一個世紀之久的戰爭,因為羅馬稱當時的迦太基人為布匿庫斯,故將這一場長達將近一百年的戰爭稱為布匿戰爭。布匿戰爭分為三個階段,分別被稱為第一次布匿戰爭、第二次布匿戰爭以及第三次布匿戰爭。扎瑪戰役發生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成為影響羅馬人結局的關鍵戰役,也是迦太基強國之夢的最後掙扎。
在第二次布匿戰爭前期,迦太基軍隊在著名將領漢尼拔的統率下,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坎尼會戰。漢尼拔以2000士兵是傷亡換取了羅馬78000多人,其中包括當時的執政官埃米利烏斯,眾多軍團將領,以及一百八十位羅馬元老院的元老。對羅馬造成十分沉重的打擊。後來,羅馬元老院派遣十分年輕的西庇阿作為羅馬軍統帥前往西班牙,與迦太基軍隊作戰。年輕的西庇阿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在西班牙取得了一系列輝煌戰績,之後又在伊利帕特戰役中打敗迦太基,取得了戰爭的決定性戰役,第二次布匿戰爭的主動權開始轉入羅馬人手中。
西庇阿在西班牙經過三年的戰爭,不但打敗了迦太基軍隊,而且還與北非的努米底亞王國結成聯盟關係,共同反對迦太基。當時努比底亞受到馬塞尼撒王國的侵襲。馬塞尼撒王國在努比底亞王去世時,乘人之危,佔領了努比底亞大片領地,引起努比底亞人民的不滿。而迦太基又與馬塞尼撒王國結盟,並且聯姻。使得繼位的努比底亞國王不僅對馬塞尼撒王國懷恨在心,而且對迦太基也充滿怨懟。
西庇阿考量過後,決定利用這個矛盾,幫助努比底亞奪回此前被馬塞尼撒王國佔領的土地,並與其結為同盟,共同對付迦太基。西庇阿之所以要與努比底亞結盟,除了想要藉此消滅迦太基在西班牙的軍隊外,還希望可以以西班牙為墊腳石,把戰爭擴展至非洲,徹底徵服迦太基。
公元前205年,漢尼拔軍隊由於被羅馬人切斷補給,已經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了,被壓縮到了義大利最南邊。西庇阿在西班牙取得勝利後回到了義大利,當選了羅馬的執政官。他看到漢尼拔軍隊雖然被壓縮到了最南邊,仍有實力與羅馬進行長期對峙,依然是羅馬的心腹大患。於是,他向羅馬元老院提議向迦太基在北非的本土發起進攻,將戰爭由歐洲引到敵國本土,迫使在義大利的漢尼拔軍隊為救援迦太基而撤退;然後再伺機將其殲滅。這一提議在b保守的元老院看來十分的冒險,竭力反對這個計劃 。西庇阿據理力爭,最後元老院同意將在坎尼會戰中剩下的兩個敗軍殘部組成的兵團交給他,同意他在情況有利的條件下,渡海進攻迦太基本部。
僅兩個人兵團的兵力想要進攻迦太基,達到使漢尼拔不得不撤退的效果是不可能的。他提出了援助要求,但被拒絕了,這個結果他沒有感到意外。他知道,在這些年長的元老們以及他的政敵們面前,僅僅是依靠口頭爭取是不可能讓他們相信他的,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創造條件。於是,他出發去到他管轄的西西里省,接管元老院給的兩個兵團。到達西西里後,他大力募兵擴軍,加緊對新招募的以及接管過來的羅馬軍隊的操練,積極做戰爭準備;還讓他的副將先行一步,渡海秘密登陸迦太基北部沿海,堪稱當地的地形以及軍情,做好軍隊到迦太基後的補給工作。
公元前204年春,西庇阿帶領自己招募來的2.5萬名士兵,從西西里出發,渡過地中海在迦太基的北部烏提卡附近登陸。迦太基人沒有料想到羅馬人會突然渡過地中海,進攻他們的本部,所以戒備十分鬆懈,西庇阿幾乎沒有受到阻力的成功登陸,並迅速與努米底亞在北非的軍隊會合,駐紮在離烏提卡不遠的地方,接著就開始向烏提卡發起進攻。面對敵人的進攻,迦太基人反應過來,集結了2萬步兵、7000騎兵以及140頭戰象,與馬塞尼撒王國西法克斯的軍隊一起,進行反擊。在軍隊數量上,迦太基方佔據優勢。西庇阿自知兵力不足,在沒有攻下烏提卡的情況下又找到敵人援軍攻擊,不得已撤退對烏提卡的包圍,退到烏提卡東面的一個小島上,準備在那裡紮營過冬。
西庇阿撤退後,迦太基主動提出談判,締結合約,這讓西庇阿感到有機可乘,便假裝同意談判。他利用與迦太基的和談拖延時間,自己則暗中派遣使節和偵探前往迦太基軍隊探查敵情;同時也加緊時間調配兵力和物資,在陸地上強攻不下烏提卡就選擇從船上進攻,並在船上安裝攻城器械;抓緊時間做戰鬥準備。
公元前202年的,漢尼拔從義大利回到了迦太基。迦太基人見西庇阿雖然派遣使節與迦太基人進行和談,但一直沒有拿出誠意,方雙的和談也隨之告吹。秋天,西庇阿率領羅馬軍隊與漢尼拔在迦太基城附近的扎瑪進行決戰。雙方擺開陣型後,迦太基首先發起進攻。80頭戰象衝向羅馬軍隊。西庇阿在迦太基戰象衝過來時,命令一線部隊突然鼓角齊鳴,喊聲四起。戰象被羅馬人突然發出的聲音驚嚇到了,許多戰象都脫離了控制,四下亂竄,有的從羅馬軍隊故意留出的通道衝到了陣型後方;有的則被羅馬士兵的投標槍擊中,受傷後逃離戰場;也有的轉身衝向迦太基軍隊。
迦太基軍隊因為戰象的失控而一片混亂,西庇阿抓住機會,在迦太基人還未調節好時,下令兩翼的羅馬與努米底亞騎兵發起進攻,將迦太基的騎兵逼到沙漠地區。然後羅馬步兵發起了正面進攻,很快突破迦太基軍隊的前兩道防線,但是羅馬士兵的傷亡也十分慘重。在羅馬軍隊衝擊迦太基的第三道防線時,追擊迦太基軍隊的騎兵趕回來了,在迦太基的後方發起進攻,對迦太基軍隊形成前後夾擊之勢。腹背受敵的迦太基軍隊最終還是沒能抵擋住敵人的進攻,隨即大敗,漢尼拔落荒而逃。迦太基士兵陣亡人數達2萬人,而羅馬軍隊傷亡僅5000餘人。
結語
扎瑪戰役中,從開戰前的實力來看,交戰雙方旗鼓相當,都使用了他們當時所擁有的強大兵力,包括,步兵、騎兵、戰象等。作戰規模在古代的戰役中也算龐大,戰鬥也十分激烈;兩位指揮作戰的將軍也都十分有名,一位是被一些西方人認為是「戰略之父」的漢尼拔,一位是此前在西班牙與迦太基的對戰中獲得多次勝利的西庇阿,可謂是強強對決。
不過,在扎瑪戰役中,顯然西庇阿更勝一籌。作戰之初,西庇阿謀劃得當,指揮巧妙,由被動變為主動,將戰爭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再加上羅馬士兵的配合得當,英勇作戰,從而獲得派戰爭的勝利。這次戰役成為羅馬與迦太基第二次布匿戰爭的最後一戰,第二次布匿戰爭就此結束。另外,還有一個關鍵的點在於,開戰之前,東努比底亞的轉向了他們一方,東努比底亞的騎兵十分強悍,與羅馬騎兵組合形成騎兵上的優勢。扎瑪戰役最終決定了第二次布匿戰爭有利於羅馬的結局。
這次戰役,沉重地打擊了迦太基,再加上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失敗。此後,迦太基的國力一蹶不振,海上強國之夢徹底被羅馬人破滅,軍事力量也被徹底摧毀,而羅馬一躍成為西地中海的霸主。扎瑪戰役是羅馬發展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點之一,它使得羅馬跨過統一義大利的門檻。踏上的支配地中海世界的坦途,使得羅馬的對外擴張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而迦太基,戰敗後在羅馬軍隊的威脅下,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其國家軍隊力量的發展被羅馬嚴格限制,再也沒有實力與羅馬對抗。不久,羅馬人為了以絕後患,在迦太基人反抗外族入侵時,以迦太基違背條約為由,出兵攻打迦太基,將迦太基徹底毀滅,變為羅馬在北非的行省。
參考資料
《布匿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