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作內容與受眾對象來看,教師的教學內容相對來講是固定的,即使給不同的班級授課,面對的是不一樣的學生,但課程內容的相似性以及學生群體特徵的大眾性基本是相近的。久而久之,隨著教學崗位重複性內容的頻繁出現,有一部分教師開始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職業倦怠。尤其是對於體育這一門相對來講不受重視的科目,教師可能很少能夠有強烈的個人榮耀感或者成就感,這些都容易讓教師產生職業倦怠,為了避免讓這種消極負面的情緒影響正常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嘗試重新調整自己的心態與狀態,讓自己能夠重新煥發出活力與激情去投入到教學工作當中。
原來,努力工作的自己,居然也會有職業倦怠的時候,沒關係,面對它,消除這種負面情緒。
一
職業倦怠的形成原因
01
教學成就感不明顯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發現,與其他學科對比起來,學生對體育學科的興趣度比較低,參與激情比較淡,尤其是即將升學考試的學生,甚至會人為地將體育課的時間用來複習其他學科等,從教師的角度上講,即使精心設計了體育活動,可能也得不到學生的積極響應,長此以往,教師無法在教學中收穫成就感,無法在教學中施展自己的才華或者實現自己的理想。因此,教師就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感。克服這一誘因的對策是學校自身要提高體育學科的地位。
總的來講,社會、學校、家庭都要有意識地提高體育學科的地位,通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來增強體育教師的教學成就感。
02
體能挑戰與消耗大
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有明顯的不同之處。與其他學科多在室內教學的環境不同,體育學科是在室外進行的,一般是在學校操場,在這種露天的環境下,避免不了風吹日曬,這本身就是對體育教師戶外適應能力的挑戰。體育學科是「動起來」的學科,跑跳攀爬、上下高低等是常態,這也是對體育教師體力的一種挑戰。
體育教師需要消耗的體能大,風吹日曬,長此以往,是一種來自於客觀對身體素質的挑戰,尤其是對於女性體育教師來講,其「吃力感」會來得更快,這也是誘發教師產生職業倦怠感的因素。
03
無形的心理壓力大
體育鍛鍊本身就是一種肢體的舒展,加之每一名學生的體能素質都不一樣,有的學生承受力強,有的學生承受力弱,在各種體育訓練中,體育損傷是無法避免的一種客觀存在。有的學生受了一點傷就害怕甚至是無意識地擴大了其嚴重性,隨之而來的是家長急切的心情對體育教師進行批評甚至指責,這種「多米諾骨牌」式的連鎖效應往往會讓體育教師們產生非常大的心理壓力,害怕學生在體育課上出現什麼意外,既不想也不敢組織強度大的體育活動,而且還要時時避免學生的情緒波動,這種「畏首畏尾」、「前怕狼後怕虎」的心理壓力也會讓教師產生職業倦怠感。
04
個人成長空間較小
與其他學科的教師對比起來,由於體育的特殊性,體育教師個人的成長空間比較小,不論是在學校教職隊伍中的晉升空間,還是在體育學科裡面的個人影響力,都不是那麼直觀明顯,這種緩慢的成長也會讓體育教師產生職業倦怠感。
二、克服職業倦怠的方法
01
嘗試創新教學方法
職業倦怠這種情緒最開始出現的原因是工作內容的重複性高,置放在體育教學的環境中,主要是因為體育項目的高度雷同化,教師可能教了三年、五年、八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教學訓練內容都大體相似,教學方法、教學目標、以及對學生的達標考核也相似,這些都會使教師漸漸喪失教學興趣,因此,教師首先可以從合理性地嘗試創新教學方法來著手。
如今,網際網路與教學的相互滲透度越來越高,有不少信息技術工作被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引入到學科改革當中,體育教師也可以嘗試將信息技術運用到體育教學。再以大數據為例,教師可以思考如何藉助信息技術與工具來採集學生的運動數據,用數據來輔助自己的教學以促進對學生做出更好的教學判斷,幫助其制定更好的訓練計劃。比如,將課堂的主動權與主導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來嘗試做教師,看是否會激蕩出不一樣的教學火花。總的來講,在合理可控的範圍內去嘗試儘可能富有創新性和創意性的教學方法將會有助於釋放教師的教學潛力與教學激情。
02
主動接觸體育教育圈資源
職業倦怠感是一種由內而外積累的情緒,遇到這種情況,體育教師可以嘗試主動地去擴展自己的交友圈,主動地去接觸體育圈的資源,讓自己更多地與其他同行交流。體育教師可以多與其他兄弟學校的同行進行交流,或者藉助公開的運動賽事等來與體育教研專家等進行交流,多詢問,多了解更多其他教師的教學方法。比如其他學校目前引入的教學設施都有哪些?當下是以怎樣的方式來組織設計體育課堂?如何對學生進行測評?學生對哪一些體育訓練項目更加感興趣?課餘時間如何去激發學生主動訓練的熱情等等。比如,網際網路的開放讓信息交流變得更加直接與快速,體育教師可以在網際網路上與其他城市、其他省份、甚至是其他國家的體育教學從業人員進行交流,這些都有助於啟發教師的教學思路,拓展教師的思維眼界,從而幫助教師克服職業倦怠感。
03
感知確切微小幸福要素
教學本質上是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互動,有部分教師之所以會產生職業倦怠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難以感知或者很難接受到來自於學生、家長、學校、社會等外界的良性反饋,久而久之,工作的成就感越來越低,職業倦怠感也就越來越強,為此,教師可以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提高自己對微小但確切幸福要素的感知能力。
比如,在課堂訓練中,教師可以儘可能輕鬆愉悅的方式來給學生制定訓練計劃,以朋友般的身份來陪同學生一起訓練,當學生展露出笑容或者發出對教師或肯定、或支持、或讚揚的評價時,教師可以保持著一定的敏感性,並將其作為激勵自己的要素,讓自己能夠在學生的積極反饋中去提高工作的成就感。比如,在日常與其他體育教師的交流溝通中,每當聽到一種新的思路,或者有新的考量,都可以及時記錄下來,並將其作為嘗試挑戰自己的要素,讓自己能夠在嘗試挑戰中始終保持著活躍性。實際上,只要留心觀察就不難發現,在日常的教學環境中,真真切切地存在不少微小但是確切的幸福要素,我們稱之為「小確幸」,只要教師提高這種感知力,就會更容易感到幸福而不容易感到職業倦怠。
4
堅定個人理想信念追求
教學是一項長期的工程,而且每一位教師只能參與到學生整個成長過程中的一段時期,也許這個時期內學生的成長不明顯,但又的確是對學生的長期發展產生正向的影響,這種「成效滯後性」也容易讓一部分體育教師難以有成就感,從而產生職業倦怠感。為此,教師應當堅定自己的個人理想信念與追求,並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考核指標轉化為與自己理想信念有關的精神追求。以跑步為例,在教師的考核中,有合格率的指標要求,也就是教師必須要保證全班有多少人可以達標才算是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可以將其轉為另一種思想,即幫助全班多少人來提高跑步的技能,包括爆發力、衝刺力、耐力等。用「幫助學生更好成長」來取代「完成本職教學任務要求」這種思想,頃刻間,教師的動力就會不一樣,這種回歸初心的想法更貼合於教師的教學理想與教學追求,在理想的號召與鼓勵下,教師也會更好地去克服自己的職業倦怠感。
參考文獻:
江蘇省海門中學:吳斌/略論高中體育教師如何克服職業倦怠
江蘇省海門中學:蔡小井/文高中體育教師職業倦怠成因及克服對策